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五章 二、4.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陈登才,郑志飚


  科教兴国,人才是关键。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10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因此,要想在这场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把开发人才资源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目前,我国科技人员的待遇比较差,其物质待遇水平总是徘徊在世界第120位左右,还不及印度等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因此,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1991年上海市委宣传部对68家大中型企业4537名科技人员调查表明,在决定个人社会地位的10个因素中,文化程度仅占0.39分,居倒数第三位;在14种社会职业中,专业技术人员位居第十。另一现状是基础研究队伍存在着“网破、人流、队散”的危机。早在1977年5月,邓小平就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文中强调,发展科学技术,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可直至今天,改善知识分子的待遇仍没有在实质上给以落实。因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确应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了。应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党和政府应殚精竭虑地解决好科技人才的各种待遇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和生活环境,帮助他们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他们的创造力。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世界一流科学家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低,尤其是在创造力方面赶不上西方发达国家,造成这一弊端有各方面原因,其中缺乏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是关键,他们工作条件差,压抑人才,甚至打击人才的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各级政府不仅应从生活上给他们以照顾,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以利于科技人才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上,在坚持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坚持对外开放的国际化培养道路,继续向国外大批选派留学生,同时还可聘请国外一流学者担任兼职导师,或来国内讲学,也可广泛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派遣博士研究生或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到外国科研机构参加研究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以扩大我国科技情报信息来源。同时,要千方百计培养科研人员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创造精神,我国许多科技人员缺乏对科学精神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他们或者因循守旧,喜欢引经据典缺乏创新意识,或者走到另一个极端,草率地否定原有科学理论,提出种种缺乏科学根据的“全新理论”,这都是缺乏科学精神的表现,这些都与我国长期重知识轻能力、重一般技能轻创造技能的倾向有关。在这方面应借鉴科技发达国家的经验,把研究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勇于创立自己的学派,积极开展学术争鸣。同时,要把提高知识分子待遇和建立淘汰机制结合起来,优化人才结构。过去常说“脑体倒挂”,知识分子待遇太低是造成科研院所人才断层、人才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大幅度提高知识分子待遇,问题才可以解决,但实际上还有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导致此问题不能根本解决,如有些科研人员知识老化,不思进取,有些则表现为非智力因素较差。因此要建立淘汰机制,解决科研院所的冗员问题。一是将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富余人员转到其他领域去;二是在确定有些人的确没有科研能力之后取消其任职资格,让出岗位。从长远利益出发,要给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以重奖,在住房、工资等方面给以优惠。
  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加强基础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大批的经济建设人才。从当前情况着,我们固然要培养大批的高级人才,更为紧迫的是,要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以利于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采用了引进技术的战略,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内经过消化、更新,变成自己的产品,然后推向全世界,从而取得成功。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也实施了类似的技术发展思路,引进了不少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也派人出国学习或请外国专家到国内传授技术,但结果和日本比却相去甚远,引进的技术难以发挥预期的效益,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关键是国民素质的差异。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的文盲占全国人口的28.8%,若以12亿人口计,我国文盲就达3亿4000多万人,如此众多的文盲,将严重影响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从美国的经验看,美国之所以在世界工业中处在领先地位,在于美国的文化教育水准高,日本也是如此。所以,任何国家,任何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首先必须抓教育,培养自己的精英。目前,我们继承发扬延安精神,就要抓好基础教育,并且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重点是普及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适度发展高等教育,优化教育结构,采取多种形式办学。
  人才是我们科技事业的未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不断促进和积极扶持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十分珍惜和用好人才,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进入世界科学前列的科技力量,一支具有技术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攻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各种复杂问题的工程技术专家队伍,一支学有所长并具有突出领导才能的科技管理专家队伍,组成我国现代化事业所要求的宏大的科学技术力量。为使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要始终信任、关心和爱护他们,努力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继续勇攀科学高峰,攻占科学前沿,要正确对待名誉、淡泊名利,发扬延安时期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同工农结合,同实际结合,虚心学习,为国争光,为现代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科技工作者要争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向人们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和“坚持真理、诚实劳动”的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行为,抵制各种伪科学、反科学行为,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行不懈的努力。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陈登才,郑志飚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