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七章 二、3.当代青年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确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

陈登才,郑志飚


  当代青年在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实践中肩负的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对青年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新要求,那么,身处市场经济大潮中的青年,到底应当确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这是许多青年都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凭借的不是杰出人物指点迷津式的主观臆断,而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特征所决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机制的有机结合,在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作为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机制,是在遵循商品交换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这种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可以刺激和带动各种生产要素的充分配置,减少人、财、物的闲置浪费,提高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它使用商品价值及其外在等价物作为衡量人、财、物配置程度和使用效率的基本尺度,很容易使人们对价值及货币予以强烈地关注,形成商品拜物教与货币拜物教,与此同时,价值规律在调节生产要素资源中的某些盲目性,也可能加剧和催化人们占有物质和商品及货币的欲望,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扬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长,又要抑制盲目追求物质财富和货币、金钱之短。要做到这一切,人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其他方面不可取代的作用。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是党和工人阶级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也是党倡导于全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动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确是支持和促进人们创造性劳动的动力之一,但经济的力量,金钱的驱使永远也不可能代替人们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当然,当一个人把对金钱的不断占有确定为自己的最高理想时,他可能就会一直跟着金钱走、受金钱的驱使,但这对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和人民来说,就是极大的悲哀。因为,一个缺乏更高更远理想的民族,一个缺乏民族精神和信念的民族,一个受金钱和物质欲望驱使的民族,既使在物质利益上得到不断的满足,但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却是十分困难的。对于肩负完成跨世纪宏伟任务的青年来说,要同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进入新的世纪,不仅要通过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的富强,而且要通过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引导我们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全面振兴。
  共产主义的人生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坚持用唯物主义的态度和辩证运动的观点看待人生,能够把当代青年引向更符合社会现实矛盾运动和规律的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可以帮助当代青年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调节机制与个人奋斗目标、物质财富的需求与精神需要的满足、成才的条件与成才的动力以及体现人生价值的根本标准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既具体又实在,是指导青年正确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指南。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共产主义人生观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社会存在,的确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考验。有的青年认为,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搞的是市场经济,讲的是价值规律,再讲共产主义人生观,讲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也许太遥远了。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简单片面的。这是因为,发展市场经济,既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选择,也是将中国由贫穷落后带向富强发达的必然途径。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丰富过程,而且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基础的过程,它实际上已经属于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范畴。对于参与市场经济中的每个人来讲,既是在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又是在为共产主义大厦的建立添砖加瓦,因而,每一位诚实劳动的人,都是共产主义实践的直接参与者。如果一个青年已经认识到自己诚实劳动的行为与共产主义理想之间的这种联系,并且能够自觉地坚持这种行为,那么他的人生观实际上已转变成为共产主义的人生观。现实生活中许多先进模范人物已经自觉地做到了这一点,共产主义的人生观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每个青年认真地、自觉地去做,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就会在青年的头脑中培养起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类历史上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的第一次结合。这种结合,打破了由单一个体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所构成的市场格局,代之以个体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与群体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共存的市场格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生活中的基本矛盾不仅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存在法人劳动(是一个群体、实体、组织)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在众多的法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成分。由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基本矛盾的变化和公有制在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就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新的特点。就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生活的基本矛盾而言,人们的价值观念是向崇尚个体利益和价值的方向发展;但就公有制经济的基本要求看,又必须建立起崇尚群体利益和价值的观念。如何处理这一对矛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培养和构建的关键。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都不是清一色,而是各种相互矛盾的价值观念纷然杂存,互相摩荡。但是其中总有一个占统治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此外,还有一些与之对立或区别的处于非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占统治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是该社会经济基础性质的反映。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观念的基本理论,不难发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崇尚个体价值与利益的价值观念同崇尚群体价值与利益的价值观念都有其存在的物质基础,两者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但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不是指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手段,而是指市场经济在中国赖以存在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映社会本质,占统治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必须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集体主义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积极倡导,并为社会主义社会广大群众乐于接受的价值观念。在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党用集体主义价值观武装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使他们确立了爱国家、爱集体的道德准则。改革开放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对于凝聚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结构新特点的不断呈现,加之对外开放以来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在一些青年中,个人主义价值观有所滋长,注重个人利益,强调个人奋斗成为他们的座右铭,更有甚者,个人的私欲导致一些青年走向危害社会的犯罪深渊。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帮助青年建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帮助青年一代在价值观问题上拨清迷雾,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主义之间的关系。个人利益指的是直接满足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生活需要的部分,它不仅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而且是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这本身就是对个人利益的承认;在对广大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尊重和保护青年在求学、就业、婚姻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也算是对个人利益的尊重,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不否定个人利益,而且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满足个人的利益要求来求得社会利益的实现,在兼顾公平时把效率优先,承认个人的创造作为前提。但是,关键的问题在于,当青年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发生冲突和矛盾时,是个人第一,还是集体、社会第一,这就成为考察当代青年价值观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大潮对青年一代价值观的考验。作为肩负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重任的青年,要经受这样的考验,必须认真学习和发扬延安时期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建设的经验和传统,把自己人生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融入到全社会共同理想和目标的实现之中,淡泊明志、甘愿奉献,把社会、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只有这样,才无愧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无愧于人生宝贵的青春年华。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陈登才,郑志飚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