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二、南区合作社总社和分社

郭必选,杨延虎,任学岭

    
  南区合作社本身系统下有8个合作社,在这8个合作社下又可分为16个会计独立的经营单位。其次,有合作社与人合伙经营,而又归合作社直接领导的3个合股企业。再就是归延安县联社领导而实际上是和南区合作社有不可分离的社务和业务关系的两个大单位。此外还有南区合作社投资的合股企业,合作社而不归南区合作社领导的,或原归南区合作社领导的而现在划归其他领导系统的,这里都不述及。
  (一)直属各合作社
  (1)南区合作总社,是南区系统直属各社的领导机关,在它下面又有3个经营单位:
  总社营业部——这是南区合作社从1936年开办以来的消费社的旧底子。现在它有1600个社员,78万元股金,21个职工。它除了经营消费业务还拥有不少对外投资,现在它主要的业务是办理全区性的各种社会事业。
  柳林子药社——是由总社投资一部分又吸收一部分股金成立的,它有46个社员和50多万元股金,有2个医生,1个会计。它除给本区群众廉价售药治病外,还给运输队和群众治牲口。
  柳林子牲口店——它主要为本社运输队,另外也招客住宿。在业务上它和药社的兽医部分也受运输大队部的领导。
  (2)三十里铺分社(兴华社),1938年底即与小商人合作成立分销处,1939年改为兴华社,它是南区合作社的第一个“民办社”。现在它在三十里铺街上设立1个营业部,3个店(附设饭馆及挂面铺),共4个单位。它有205个社员,80多万元股金,19个工作人员,去年长毛利275万元。
  (3)沟门上分社(民合栈),包括一个营业部,一个店共两个单位。沟门上本是南区合作社的旧址,1938年总社移柳林子,沟门上的店继续办理,后改为“民办”,吸收群众股金,现拥有374个社员,50万元股金,9个工作人员。
  (4)信用社,这是1943年3月才成立的,现有600多个社员,300多万元股金,6个工作人员(1944年2月)。
  (5)任家台民益店,这是于1943年才开办的一个牲口店,除总社投资外,主要吸收当地群众股金,现在37个社员,176500元股金。
  (6)新合织布工厂,创办于1941年,有总分社及银行和少数群众投资,现有社员63人,股金99.9万元,工徒职员共17人。
  (7)罗家崖分社(新民社),创办于1939年2月,年底因赊账太多,周转不灵停办,1941年又投资6000元吸收群众股金重新开办。现有1个营业部,1个店,1个60多头牲口的运输队,共3个单位,过去有毡坊及织口袋坊,现均停办。现有社员415人,股金110万元,工作人员10人。罗家崖地处三、五、六乡中心,所以它成为杜甫川一带居民的合作社。
  (8)运合过载栈,设立在延安市,有南区总分社投资200万元,其余社员为延市的机关、群众。它多少带有股份公司的性质。
  以上8个合作社都有自己的社务组织(社员大会和社员代表大会及理事会),一方面又是直接受南区合作社的领导。这些社的组织形式又是不尽相同的。在其下分为16个经营单位。
  (二)合股企业
  (1)沟门上油粉坊,原系合作社出资雇人经营的生产社,中间停顿数次,1943年10月又与延属地委合股经营。现股本60万元,职工8人。
  (2)延安市公益心杂货铺,1939年为了了解商情,联络商人,合作社由公积金出资1600元与一个商人合伙开办(商人只出人力),是一个卖杂货的商店。
  (3)复成过载栈,本名集成栈,由合作社于1940年创办,1942年遭水灾全部损失;冬,又与延安县府合股重办,改今名,现设延市七里铺。
  以上3个企业本身并不是合作社的组织,所以都不是分社而是合股企业,不过他们在工作上,都直接受合作社的领导和检查,所以属于合作社组织系统的一部分。
  (三)直属县联社的单位
  (1)全县运输大队。它是从南区合作社运输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归县联社领导,但大队部设在南区合作社,它是边区内最大的一个合作运输队,1943年底,有1500万元股金,700多牲口。它下边有27个队,每个的经济都是独立核算的,实际上每个队等于一个合作分社的性质。
  (2)全县供销社。1943年运输大队部成立,曾提出一部分资金成立营业部,作流动生意。1944年1月将大队部的营业部转变为全县供销社,预定股金3000万元,其中运输大队部投资1000万元,全县各合作社各投资一部分,其余向群众中扩大①。它的社址也设在南区合作社,另在延安市新市场有门市部一处。供销社的业务是代全县合作社批购货物,并保证以盈利之一部按期向政府交公盐代金。
  现在将南区合作社各社列成下列②。(见后页附表)
  在南区合作社系统下各总分社以南区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南区合作社已经经过了十一个结算期。第一期至第三期是每3个月召集一次全体社员大会,第四期至第六期,改为每半年结算分红一次。第七期起因社员人数增加,不便召集,乃改为另集社员代表大会,自第九期起会期改为每年一次。第八期以前社员是以人为单位的,故每一农户都有几个社员,第八期后因群众感觉不便乃改为社员以农户为单位。每10个社员成为一个社员小组,选一个小组长,每自然村则按社员多少选举一至两个社员代表。在选举和表决时,不分股金大小,每个社员皆有平等权利。南区合作社社员代表会,就是由全区各总分社的社员代表组成的。
  在社员代表大会上产生理事会作为执行和监察的机关。理事会每月的6号举行一次,检讨与确定全区合作社的社务和业务方针。在第九期以前本来还有监事会之设,后因不起作用,现已取消。合作社主任也由选举产生,他也就是理事之一,并任理事会开会时的主席。现在南区合作社的理事会是由11人组成的,全区6个乡每乡有1个至3个理事。合作社的职员除了主任之外都不是选举的,每个社都有定期的业务会,由有关的职员参加。
  各分社都另外有自己的社员代表大会(或社员大会),除了新合工厂之外,都有自己的理事会。
  理事,社员代表,社员小组长在会期和平时,都有沟通合作社和社员双方意见的责任。现在南区合作社的社员小组甚至一部分社员代表,所起作用还是不大的。
  总社直接领导各分社和上述的合股企业,制定全区合作事业的方针,并检查各分社的执行,分社每月月终向总社作一次书面报告。各分社的社务业务在总社的计划与方针下是独立进行的。各社的会计制度还不统一,有的用新式簿记,有的用旧式簿记,会计月报也有的分社还不能按期造送。总社对在延安市的各企业单位(运合栈,集成栈)检查与领导,比较更松些。
  各个社和各企业单位在资金周转发生困难时,可以经过总社相互融通。由于相互投资的关系,各企业单位在资金上是密切联系着的。以总社为例,它投在各单位的资金是:三十里铺分社1.5万元,沟门上分社5万元,罗家崖分社6000元,新合工厂15万元,信用社5万元,油粉坊10万元,任家台分社12.3万元,运输大队部100万元,代收本区公盐代金投入运输大队部220万元,运输第一队60万元,第二队52万元(据1943年底结算,皆按投入时原钱数计算)。除此以外,总分社都有一些向延市、外区,外县各合作社,骡马店、私人企业的投资。
  若将南区总社、分社的资金、营业额、业务范围及区域,也就是将总分社所占的比重作一个比较,就显然地看出各分社所占的比重已经七八倍于总社了(不算运输队,供销社)。南区合作社总分社在发展中的互相关系上,也曾经过了几个阶段,在开始先集中全力办好一个社(现在的总社),这个时期要普遍发展是不应当也不可能的。在一个社办好并取得人民信仰之后,就以它为基础和核心,向各乡投资普遍地发展分社,这样才能联系最广泛的群众,替他们服务,集中人民中间的资金。最后这样分散办理到一定程度,又要适当地集中起来,就是说,当各分社力量壮大之后,都抽出一部分资金来办理全区的生产、运输、批购、供销事业,因为这些事业,必须是有较大资金,集中办理才会有利的,适当地合并几个过于分散和不必要的分社。但是这种集中并不应当削弱各分社本身的业务及它们与当地群众的联系。总的说来,适应着交通不便,分散的农村环境,办合作社的方针还是以分散为主的。
  另外,我们这里再介绍一下南区合作社各分社的情况。
  (一)三十里铺分社
  1938年冬,南区合作社为便利一、七两乡社员交换,反对商人抬高市价(当时敌机轰炸延安,有些商人逃到三十里铺高抬市价),在三十里铺设了一个分社,资本200元,干部3人,全系区社拨出,做了9个月生意,赚了50元。当时主任高启贵,不接近群众,他老婆又经常跑到合作社坐在栏柜上,因此当时有“红鞋铺”之称。高启贵以群众不满,无法继续经营,区社也以高启贵不能称职,又无适当干部接替,于1939年春,便宣告结束。
  当时这个分社是一种分销处的性质,在扩大合作社的力量与作用上,意义不大,同年11月南区区长张和堂(现南区合作社副主任)为了帮助机关生产自给,乃利用原来三十里铺社址,重新建立分社。这次分社的建立,转变了过去分销处的性质(分销处是由区社分出资本干部建立的),招收人民入股,首先利用亲朋关系找到当地商人文表六负责组织私人资本,当时公私资本计区政府入股100元,区社入股200元,由张和堂、刘建章、文表六各利用社会关系,共吸收了7个社员。计股金700元。当时订有合同(即章程)一纸,其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一)社员入股退股完全自由自愿;(二)每社员入股最少100元,最多则不加限制;(三)盈余酌提公积外按股分红;(四)社员有困难时,合作社给予借贷、赊货、担保、帮助;(五)合作社业务性质不限定;(六)工作人员由入股者直接推选;(七)工作人员待遇作份股;(八)工作方针受南区合作社的指示与领导,作为南区合作社的分社。当时很多人认为这些规定如一、二、五、七等项是不合乎合作社的原则的,便不敢称之为合作社,而名之为兴华号。开始只一个消费部,后来发展到建立挂面铺、骡马店、饭馆等4个单位。但当时有个别干部主张取消这种组织,理由自然是这种办法不合过去合作社的公式的原故。而刘建章同志则认为这种办法是对的,始终坚持不解散。经过一个时期,得到县政府和建设厅的同意,乃改兴华号为三十里铺分社。现已扩大股金计14万元,社员300余人,去年一年供给社员必需品50余万元,为社员节省5万余元。组织运输队牲口36头,推广妇纺100余人。
  三十里铺分社组织的成功,南区合作社的发展,才开始解脱了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束缚,才从单纯消费,限制股金,限制分红,限制退社等小圈子里冲出来,大踏步地向前开展,陆续组成了4个分社和联系着的10个工场和作坊,以及100头骡子的运输队。
  (二)南庄河分社
  1940年秋,南区合作社同光华商店伙买粮食40石,因窖藏不善,霉烂20石。南区合作社乃呈请边区政府准予酿酒,得政府同意,区社即利用南庄河骡马店基础,找到该村农民余起应,以集股蒸酒相号召开始,组织了社员30人,集中股金2000元,区社将霉了的粮食20石,作价1000元,入作提倡股,酒蒸出后,脱售甚快,赚净利2000元,按股分红一次,每元分6毛。由于蒸酒营业的获利,提高了群众集中资本,经营工商业的信心。于是将合伙蒸酒的资本,创办了南庄河分社。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虽然酒已不蒸了,但股金发展至2.6万余元。而且奠定了新合纺织社的基础,成为推广南区妇纺的发祥地。
  (三)沟门分社
  南区合作社成立之初,地址原在沟门。1939年区社移到柳林子,留下一些房产折价200元,由李生章同志联络私人合伙入股约300元,当时是本社一个分销处的小铺子,作用不大,发展比较困难。1940年,区社感到扩大股金困难,力量不能增大,作用也就无从发挥。后来经过理事会的讨论,认为扩大力量的有效办法,是采取建立三十里铺的经验在各乡建立分社,在区社这样一个企图之下,沟门分社乃改变作法,学习三十里铺分社的经验,经过李生章等同志深入群众宣传,吸收了10个新社员,扩大股金1000元,区社也帮助入股1000元。由社员推选主任1人,区社派会计1人雇伙计2人。资金增大,干部加强,也就能在群众生活中起些作用,第一个月赚了300元,供给了周围社员大量必需品,并为社员垫缴公粮尾数20石,公盐代金尾数900元。并举行临时的信贷、赊贷、及担保等事。经过这些工作,群众中互相宣传,影响很大。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每月又分红8角。此后群众便自动入股3万余元。现股金发展至15万元,社员300余人。去年一年销货30万元。并开有骡马店及皮坊各1处。
  (四)罗家崖分社
  1938年冬,南区合作社三、五、六乡(杜甫川)的社员,因为到柳林去卖货很不方便,所以在扩大股金时,这几乡社员表示不愿入股。为了便利社员起见,区社乃抽出资本700元,派高启贵等3人,在罗家崖设立分销处(分社)做了7个月生意,因为经常赊账,资本周转日益困难,业务不能维持,扩大股金也受影响。7个月后资金全为赊账所侵蚀。区社也无法继续支持,乃宣布结束。1939年春,区社感到延安鸡价高涨,鸡蛋奇缺。刘建章和张和堂(当时区长)两同志就提议利用罗家崖旧有房屋和土地,设立养鸡场。计划养鸡800只,小鸡由每乡社员各征求150只,算作入股,由王天经同志主持其事,后因鸡瘟流行及人事不当,此项计划终至流产。这是在罗家崖第二次建立分社的失败,而其主要原因,均为事不得人。
  1941年春,区社有了建立三十里铺等3个分社的经验,又决定在罗家崖组织分社,并接受了过去两次失败的教训,在负责人的选择上,曾费了一番周折。最后向县政府要求派来原任三乡(罗家崖)乡长方登山。由他负责发起,先在群众中扩大股金,区社认提倡股3000元。经过他20多天挨门挨户的宣传(因过去几次失败,群众一时不信任),组织了30个社员,扩大了2000元股金。方登山同志在担任乡长期间,与群众关系极好,开始组织分社,初虽无人表示积极参加,但一般都表示着一种热望,希望能够搞好。他集中了5000元资本以后,首先设立了一个消费部,经常给社员赊货,临时借贷,并代垫公粮尾数6石,公盐代金尾数1万元。经营上除供给群众日用必需品以外,又贩粮食倒牲口,赚了3000余元,每元分红6角。因为以上种种原因,4个月结账后,群众便开始自动入股。在这一期间,又提出土产可以折价入股,价格比市价提高20%。两个月内发展股金2万元。于是合作社在群众中的信仰逐渐提高,现股金扩大至90万元。推广纺毛妇女200人。代缴公粮190担。组织了30头牲口的运输队。这是南区合作社各分社中发展最快,成绩最大的一社。
  (五)新合纺织社
  1940年南区合作社第二次社员代表大会的时候,刘建章同志提议,要在三四年之内,经过合作社的工作,由全南区人民自己动手,来解决穿衣问题。这一提议为代表大会所通过。南区合作社就积极规划这一决议的实现。1941年春区社副主任张和堂同志到碛口卖货,经过刘建章同志专门的联系,在佳县找到了1个熟练工人,买了1台手拉机。6月间在南庄河分社地址开始建立新合纺织社。纺织社是由区社及分社联合组成,股金l万元,区社入股3000元,5个分社入股(消、生、运)合计7000元,招集工人生产,其社员为南区合作社及其分社。而纺织社一切工作又由区社理事会决定,并受区社主任指挥。会计仍然独立,但无社务组织(社员大会理事会等)。
  纺织社所以如此组织,是由于南区一向无纺织基础,经营工业又无商业获利之多,群众对之多无信心,入股更无可能。因此倡导之初,只能由合作社集资经营。这种新的组织形式,适合当时当地成立条件。成立之始,仅1万元资本,1个工人,3个学徒,内部工作全由工人负责。伙食及原料供给,由南庄河分社及区社负责筹划。纺织社内,除工人学徒之生产开支外,无其他管理费用。在节省开支,培养学徒,推广妇纺,以建立基础的方针下,经过6个月的摸索与奋斗,训练了学徒3人,发展妇纺百余人。在此期间耗费甚小,奠下了纺织社的坚固基础。后边区银行又入股2万元,目前已有织机8台,可月产“半洋布”80匹,发展周围妇纺近400人。最近准备在各乡招收学徒,推广家庭织布。
  新合纺织社,在发展南区妇纺中,已起了核心作用。目前又将成为训练南区织布工人的学校,推广织布技术的指导所,因此新合纺织社的成立,对发展南区纺织业,有着重大的作用。
  (六)柳林织袜社
  1942年2月,南区合作社为了发展生产,计划组织织袜合作社。在当时工人、工具、资本一无所有。经过刘建章同志1个月的努力,首先找到了1个为自己生产的织袜工人,有技术有机器;而资本困难,学徒又无来路。刘建章同志以合伙经营的条件,吸收了这个工人及两部袜机。技术和工具已算初步解决,资本终无着落。刘主任经过一番考虑与计算之后,提出了“向织袜社入股20元,保证两个月后分袜子l双”的口号,3个月内扩大股金5万元,入股者300余人,半年内扩大袜机至9部。产量最高时,月产毛袜线袜200余打。目前因学徒流动性太大(学徒多系工属),致生产效率不能提高,现决定同新合纺织社合并,以节省开支加强管理。
  (七)制毡及其他
  1.沟门榨油社——1939年冬,新华化学工业合作社成立之初,需要大批老麻油。南区合作社就利用这个机会,向化学合作社订立合同,由化学社预付油款3000元,工合事务所贷款600元,其余榨油等工具由合作社拨款购置,贷款及订货款则为购原料之用。经过两个月的筹备,10月间开始出油,后以麻籽供给不易,经营不善等原因,亏本2000元,3个月后即告停业。
  2.沟门制粉社——在同年10月间,区社为便利社员粉条的供给,并藉粉渣喂猪,供给延安肉食消费,同时还可赚钱,这种计划确定后,首由工合事务所贷款200元,利用榨油社房屋及设备,并派人至瓦窑堡找来制粉大师傅仁登科等3人。采用资本与劳力合作的办法,开始经营,除便利人民粉食外,每年获净利1万元。劳力与资本合作,在很小的作坊中,可提高工人劳动热忱,减少各种浪费。1942年因喂猪30头传染瘟疫,完全死光,因此粉社元气大伤,乃转变制粉业务,改为制毡生产。
  3.沟门制毡社——1940年2月份,区社同光华商店合作,在靖边同当地老百姓伙营抓绒场。计抓绒5000斤,后可以出售获利,并利用榨油社及制粉社剩余财产,由仁登科到瓦窑堡找了20个制毡工人,仍采用资本及劳力合作的办法,除管理及伙食费用外,盈余部分,资本与工人各半,不到一年已制5900条,运销友区。
  (八)运输队
  南区合作社领导下,在1942年11月以前只有100头骡子,经过近两个月来的发展,现有130头骡子,60头毛驴,30头骆驼的强大运输力。这些运输队的成立,都是以运输合作办法组织起来的。
  南区合作社组织运输队,开始于1939年冬。当时南庄河脚户刘建加个人赶脚,资力不够;合作社此时也要成立运输队,于是合作社就同刘建加合伙经营,当时确定成立运输队,资本5000元,刘建加3头骡子折价1500元。合作社拿3100元,买了7头毛驴,开始12头牲口,赶了3个月。以后经过合作社许多骡马店及这个运输队的联络,由甘泉刘永祥、安塞王步奎等将自己的10头骡子,加入合作运输队,牲口折资本,人折份子。运输队由12头牲口,扩大至22头。有了刘永祥、王步奎,运输队的人力也加强了。因经营得法,3个月赚了3000元。1940年光华商店经理因商店运输队经常亏本,找不到好的负责人,乃抽出4.5万元,向南区合作社运输队入股。规定三七出资(合作社三成商店七成),对半分红(商店十分之五、合作社十分之五,合作社的十分之五,又以五分之四分给群众,如队长入份子及其钱股等),因为资本增加,力量也就逐渐壮大。此后因区社及分社骡马店同脚户的联系,经过脚户联脚户的关系,1941年牲口扩大至180头(骡驴),1942年又加改编,将所有毛驴换成骡子,不壮的骡子一律退出,现编成骡子100头,成为今年运盐5000驮的基本力量,这是南区合作社第一运输队。
  1943年提出运盐5000驮的计划以后,采取运输合作办法,在南区境内,又新组织5个运输队,计骡马30头,毛驴60头,并组织榆林脚户骆驼30头。
  1943年运输队的组成,首先采取了如下的办法:(一)“三七”出资(合作社三成,群众七成),“二八”分红(合作社二成群众八成);(二)商得政府同意,常年运盐牲口,缴公粮时不算副业收入:(三)运输队缺乏资本时,由合作社负责调剂;(四)由合作社设立运输补充队,帮助各运输队医疗及补充牲畜。在这些办法确定以后,由区社及分社主任分头下乡,物色会赶牲口,在群众中又有相当威信的人作运输队长,并以上述办法相号召。经过20天的努力,三十里铺分社主任陈应贵,找到同村的青年主任阎步胜,要他当队长,由他首先入了3头毛驴,并经过他的社会关系,又组织了15头,这是南区合作社第二运输队。区社副主任茆克业,先到一乡找到他妻哥封世英,封世英原有10头牲口经常驮柴驮木炭。经过一番组织后,扩充至20头,变为经营运盐牲口,一切由合作社指挥。这是南区合作社第三运输队,其余第四队有骆驼30头,第五、六队有毛驴骡马50余头,其组织办法相类似。
  (九)运合过载行
  1942年春,南区合作社以生产消费等业务日益发展,需要进一步了解商业行情,并与商场取得密切联系,同时为了建立运输队的专用枢纽,提高运输效能,减低区社及分社原料及必需品购进的成本,提高土产品售出之价格等原因,由区社及分社集资42万元,同延市群众合作社联合在延安新市场建立运合栈,经营运载行业务。干部由区社及分社调派,又由区社及分社主任合组理事会,决定营业方针与干部任用,有经理1人,秉承理事会决议,处理一切工作,所得盈利按股分配。10个月来提纯利仅60万元,在了解行情推销土产与购进必需品等问题上,都起了调剂作用,特别是对运输队的业务有如流水之于源泉与河海,其对运输业之牢固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以上各个分社的组成,各有其不同的形式与特点。但一般的一切工作是服从区社的计划与方针,接受区社的检查与指导,而各分社在营业上组织上又各有其独立性,在合乎区社总的方针下,其发展与活动,不受区社任何拘束。
  各分社的成立与发展,是区社力量的壮大、作用的发挥与基础的加强的重大原因,没有分社,单靠区社不能完成便利人民的任务,同时由区社倡导,吸收当地的人民入股,组织各种分社,以及合作社的业务采取综合的责任是必需的。
  ①截至1944年4月已扩大股金到5800万元
  ②截至1944年4月,南区合作社的组织有以下变更:1.沟门上分社、三十里铺分社、信用社合并为一个社,设于沟门上;2.罗家崖分社添信用社一处;3.新合工厂兼营买货;4.总社营业部及药社合并成为供销社的门市部之一;5.织袜厂重新开办;6.沟门上成立教育合作社一处;7.公益心合并于供销社
  

延安精神探源/郭必选,杨延虎,任学岭著.—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