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十八章 延安精神和河北第一村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


  一、河北第一村
  一个仅有1000多人口,长期处于温饱都未解决的贫困村——半壁店村,1992年社会总产值达4.65亿元,实现利税8450万元,人均收入1800元,实现了经济腾飞。为此,河北省委、省政府于1993年8月9日正式命名半壁店村为“河北第一村”。〔1〕那么半壁店村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党关于深入进行农村改革的好政策,靠的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同延安革命精神的有机结合。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总结中国人民斗争的经验而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风格的中国共产觉人的政治品格、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
  回顾半壁店村自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道路,对照延安精神,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思想的解放是经济大发展的重要前提
  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国和日本相比,不论军力、科技、国力都远不如日本。而且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摩擦。面对这种形势,敢不敢斗争,敢不敢胜利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考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开展整风运动,使全党的思想得到了解放。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夺取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
  1978年前,半壁店村一个工值拿不到一角钱,贫困得出了名。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能不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敢不敢突破几千年来农村传统观念的束缚,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的历史事件。
  一是敢不敢于负债求发展。
  半壁店村也和全国千千万万村庄一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生产水平很低,集体积累很少,但是党的关于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富民政策陆续出台,这时敢不敢抓住机遇,决定着每个村庄的命运。
  1985年,经过全体村干部的分析研究,决定建一座年产4万吨的中型钢铁厂,有利条件是半壁店村靠近钢铁公司,有废钢资源,当时钢铁市场趋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很高。但是要建这样一个厂需投资500万元。这个数目意味着把几年中村里的集体积累100万元全拿出来,还要贷款400万元。当时全村300多户人家,家家都将变成“负债万元户”。这个意思一在村里传开立即掀起了一场风波,借了债企业亏损怎么办?连根烂了怎么办?但经过全村村民认真讨论,党员干部的因势利导,中型钢铁厂决定筹建。1987年元旦炼出了第一炉钢。当年不但还清了400万元贷款,还把村里原100万元积累又赚了回来。
  二是敢不敢打开村门求发展。
  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又遇到了新的课题。新建的钢铁厂投产一年半后,生产率只有40%,产品合格率只有70%,企业开始出现缺乏生机和活力。尽管两易厂长、延长大修仍无起色。经认真分析,党支部意识到,钢铁厂出现的这种局面并非厂长主观上不努力,根本原因是生产队长式的管理方式难以驾驭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企业,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于是决定和唐山钢铁公司联营,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交给唐钢。而这样做,对于祖祖辈辈关起门来过日子的半壁店村民来说决非易事。有人说“半壁店花钱建厂为啥让别人来管?”有人说:“谁敢在协议上签字就先掀翻他的桌子”。经村干部实事求是的宣传解释,才又一次统一了全村村民的思想。最终冲破了小农意识的束缚,于1988年推到封闭的“大墙”,实现了和唐山钢铁公司的联营。联营后,唐钢派出几十名管理技术骨干,把国营大厂科学管理机制、先进技术同村办企业的灵活机制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管理优势,联营后当年的七个月盈利114万元。第二年实现利税1032万元,纯利润324万元。
  三、实事求是是科学地执行党的政策的基础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全面、科学的分析国情,制定出抗日战争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极大地调动全国人民的抗日积极性,最终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半壁店按照党的思想路线从本村实际出发,科学地执行党的政策,走出自己的道路,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80年代初,人民公社解体,普遍推行联产承包制,使中国农村生产力获得了解放。但有的人对家庭联产承包理解不全面,以为中心就是一个“分”字。所以,有的村不但分了牛、马等一般生产资料,连大队部的房子都分了瓦片,机器拆了零件卖了废铁。这股风也一度吹到过半壁店。大队党员干部们反复掂量,体会中央关于联产承包制文件精神,中央并未号召一刀切,而强调的是各地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半壁店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劳动力已经转移到村办企业。如果把土地分到一家一户,很可能造成粗放管理、导致农业萎缩。为避免这种情况,半壁店村坚持保留了集体生产资料,办起了农场,统一管理全村土地,实行企业化管理。全村农业分种植、养殖、果树、机械四个组。农田这—块,从种到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2/3农田实现了“吨粮田”。半壁店村的农业已初具规模。
  党中央的各项政策,是从全国的角度出发的,执行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如果不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搞一风吹、一刀切,这样虽然省力,但一定会出现失误。如果半壁店村不顾客观实际也一分到底,集体经济有可能倒退三至五年。实践证明,那些集体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农业已实现规模经营的村庄,盲目地彻底分掉一切生产资料,都倒退了;继续坚持集体经营的,农业生产的发展部是迅速的。在任何时候、特别是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加快改革力度的今天,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科学地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十分重要。
  四、保持艰苦创业精神,保持共产党人永远奋斗进取的本色
  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和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也是半壁店人的传家宝。
  在战争年代,敌人在军事上、经济上的重重封锁,加上战火燃烧,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物质生活极度艰难。中国共产党既要维持民生,又要保证战事的供给。为此除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别无选择。为了夺取胜利,渡过难关,毛泽东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延安乃至在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共同的命运、艰苦的环境把军民上下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形成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
  半壁店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保持延安时期艰苦创业的本色,这是半壁店村成为“河北第一村”的奥秘之一。具体表现:宁肯勒紧裤带也要求发展。在消费和积累的关系上,半壁店村更注重妥善处理,在坚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同时更强调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坚持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全体村民特别是年轻的一代。
  (一)1978年,唐山钢铁公司占地付给半壁店9万元青苗补偿费。按照一般规律,这种钱有三种去向:一是把卖地款按全村人头平分,人们将其称为卖祖宗钱,当然人人有份;第二种去向是把其借出去,或存在银行里,这种作法既不会因办企业操心费力,又可以吃利息;第三种去向是将其作为发展生产基金,使生产滚动发展。但这样做风险大,眼前还要勒紧腰带过月子。而半壁店村则采取了第三种去向。用这笔钱,于1978年10月办起了半壁店第一个企业——半壁店机械厂。在以后的几年里,半壁店村利用机械厂盈利又建了高频制管厂等五摊企业。几年内从9万元滚成了拥有百万元的家产。
  (二)重视积累就是重视发展。
  半壁店集体家业翻着跟头往上滚。可分到村民手里生活消费的钱,大约仅占每年的15%。每年消费增长不超过20%。村外人不太理解半壁店村的做法,其实这是求更快发展的关键,眼前日子紧一些,但从长远看,经济发展更快,人民生活水平会不断持久地提高。另外,积累多了集体越富,共同富裕才是真的,不是假的。
  (三)越富越要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是一种品质,不光困难时需要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就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力强大了,也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严格地说创业不是为个人享受、而是一种社会的需要。对共产党员来说是一种党性决定的高尚情操。在富了以后,丢掉了创业精神,奢侈腐化,不久就会把事业败垮。半壁店不论干部还是党员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创业,呕心沥血,走向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但应清醒的认识到,越是家大业大,越要精打细算、艰苦奋斗,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1992年,在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指引下,建立了几个大型企业,资金比较紧张,但半壁店还拿出10万元捐献给澳星发射有功人员,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反映了半壁店人尊崇科学,尊敬人才的意识。实践使半壁店深刻认识到,经济越发展,改革越深入,越需要发扬艰苦创业、努力奋斗的延安精神。
  社会有一种奢糜之风,有的干部吃喝玩乐,以权谋私,群众说他们“一杯酒、一桶油,一顿饭、一头牛,下去坐着一栋楼”;有的暴发大户挥金如土,忘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些人害怕坚苦、懒于劳动、甘做社会的寄生虫。在这新形势下,学习和发扬延安精神是更为重要的。
  五、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摆正自己在群众中的位置
  在延安,领袖和群众,首长和士兵同甘共苦、休戚与共。领袖和百姓同样穿自己纺织、缝作的粗布衣裳,同样住普通的窑洞,同样吃小米饭、南瓜汤。人民的脉搏和党中央的一起跳动,人民的疾苦在党中央的心中挂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在每一个党员、干部、战士的行动中。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任务、地位和战争时期相比都变了,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而有些党员、干部经受不住执政的考验,一些意志薄弱者抵挡不住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滋长了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搞权钱交易,利用手中的权力钻改革开放的空子,不择手段地掠取金钱和物质财富,从人民公仆,勤务员变为人民头上的老爷、变为寄生虫。所谓党的宗旨对这些人来说已变成挂在嘴上的漂亮词句。半壁店的干部、党员,用自己的话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终身标准”。“不怕任何领导说我们如何好,就怕我们的群众说我们如何不好!如果离开了老百姓,我们的干部也就到头了”。正是有了这个标准,半壁店村的干部就有了敢于打开村门、大胆发展的思想解放的行动;就有了实事求是、从本村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也就有了不怕困难、勇于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半壁店村的干部做到了三点。
  一是做共同致富的领头雁。半壁店村的干部成员各个被村里称为“能人”。但谁也不搞个人致富、个人承包、个人入股之类行为。二是半壁店村的干部把讲奉献不讲索取落实在行动上。定级调资和厂里工人干部一样,按年限评定,村干部月工资一般不超过一线工人。干部手中握有大权,钢铁又是紧俏物资,但谁也不以作为谋私手段。如有人为了得到大的承包工程,把三四万元钱往干部手里送。象这样的事,一个个都顶回去;三是该得的干部也不得或少得。1987、1988年按半壁店利税完成情况,总支3名主要干部,每人可得奖金7千元,而每人只拿1千元,1989年按照乡规定干部每人可拿2.4万元,可每人只拿400元。在区里、乡里半壁店村的干部可以算有功之臣,按区政府文件规定,这几年总支主要成员应得奖金14万元、奥迪车可得8辆,但干部个人一点不得,都用到发展集体生产上。一些人说半壁店村的干部违反按劳分配、“拉开档次”的原则。但是半壁店干部的追求和信念是: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本质原则;讲奉献不讲索取是党章本质的体现。半壁店干部的这种表现,使村民更信服,班子更有凝聚力。
  〔1〕 1992年8月6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授予唐山市开平区半壁店“河北第一村”荣誉称号的决定。决定指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指导下,全国兴起的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唐山市开平区半壁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交化。1978年,这个冀东平原上仅有400户、1100人的穷村,社会总产值只有31.6万元,固定资产不过18.8万元,人均收入不足200。到1991年社会总产值达1.68亿元,实现利税1244万元,集体固定资产总值8500万元,人均收入1600元,进入国家农业豆等五个单位评定的全国村级人均社会产值前十名之列。在此基础上,半壁店村继续大踏步前进。1992年社会总产值达到4.65亿元,实现利税8450万元,集体固定资产达1.5亿元,人均收入1800元。1993年1至7月份,仅工业产值实现6.55亿元,利税1.013亿元。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增长,社会福利设施日臻完善,村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正由小康水平向富裕水平迈进。一个经济繁荣、科教兴旺、生活丰裕、村风健康、环境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现在人们面前。半壁店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成为河北省集体经济实力最强的村,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实现翻番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发挥了先锋带头作用,为全省农村作出了榜样,提供了典型经验。为此,省委、省政府决定,投予唐山市开平区半壁店村“河北第一村”的荣誉称号。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农村都要学习和推广半壁店的经验。他们的主要经验是:(一)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善抓机遇,求大发展。14年前,在改革刚刚启动的时候,半壁店村就开始闯市场经济的大潮,办起了村办企业。当不少地方的乡村企业还处于“小打小闹、土打土闹”阶段时,半壁店村就敢于承担风险,瞄准市场,负债经营,筹建钢厂,开始上规模、上水平,向现代化迈进;当不少人还奉行着“万事不求人”的自我封闭原则时,半壁店村就打开村门、走出村寨,同城市的大企业搞联合生产经营,把国有企业的科学管理方法和乡镇企业的灵活机制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村办企业的素质。半壁店村审时度势,敢闯敢干,平均一年上一个新项目,一年跨一个新台阶。(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坚持走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半壁店村从长期“土里刨食”的经验中认识到,要尽快脱贫致富,就必须发挥自己靠近大城市的优势,艰苦奋斗,工业兴村,以工补农。1978年,干部说服群众,没有把外单位付给的9万元青苗补偿费分掉,而是利用这笔钱办起了第一家村办机械厂。在此之后,半壁店村始终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利用该厂的积累,采取“滚雪球”的办法,先后办起了18个集体工业企业,其中有5个到1993年底产值可突破亿元大关。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始终没有放松农业,坚持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以农支工,使农业生产从种到收实现了机械化,2/3的耕地建成了稳产高产的“吨粮田”。(三)充分依靠科技、尊重人才,使科技力量成为经济腾飞的巨大推动力。开拓农村现代化事业的半壁店人从实践中认识到,缺乏科学管理先进技术,经济建设既不可能有高水平,也不可能出高效益。因此,半壁店村求贤若渴,从外地引聘各类提术人员250名。其中,工程师以上的专业干部60多名。他们还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从幼儿园到高中“一条龙”的育才学校,并把40多名初、高中毕业生送往大中专院校学习,以培养扎根本地的人才队伍。1992年8月半壁店村捐资10万元奖励“澳星”发射有功人员,充分体现了他们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远见卓识。(四)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村党总支始终没有放松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培养社会之义“四有”新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半壁店村坚持结合实际,不断向干部群众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进行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多年来,全村遵纪守法蔚然成风,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各公司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受到有关部门好评。1990至1992年,共向国家纳税2000多万元。半壁店村连续几年被省、市、区命名为文明村,党总支被评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半壁店村的繁荣和发展,关键在于有一个坚强的党的领导核心。以省优秀共产党员、村党总支书记韩振国为代表的村党总支一班人,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这个班子的7名成员都是村里的能人,如果自己干,都可以先富起来,但他们始终把目标盯在引导群众共同富裕上,一心一意为集体、一心一意干事业、一心一意求发展。他们“一班人”把全部心血和精力贡献给了集体,而在个人的住房、分配问题上和大家共同提高,却从来不搞特殊。他们自觉地抵制回扣、送礼风的“袭击”,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本色。他们以自己的好思想、好作风,把广大群众凝聚在一起,真正成了带领群众团结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决定指出,坚持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不断开辟致富门路,带领广大群众早日实现小康目标,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省委、省政府号召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要认真学习半壁店的宝贵经验,普遍开展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活动,加快本地本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步伐,为建设经济强省、实现小康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延安精神和改革开放/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