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六章 延安精神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人生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


  一、延安精神和改革开放下的价值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社会主义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有鲜明民族性、时代性的务实、开拓、进取、向上、科学、健康的人生价值观,正在我国社会中逐步形成。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发展,社会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引起了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中的精华与糟粕,乘我国开放之机向国门涌来。社会上部分人中出现了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迷失”现象。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在价值观的内部机制中,价值取向派生着并规定着价值理想、价值判别标准和价值实现途径的选择。价值取向从本质上说是由社会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农业社会发展缓慢,根据过去便可决策现在;近代工业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必须注重现实;当代新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社会生活变化频繁,只有预测未来才能决策现在。
  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国情实际,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农业经济,大中小城镇的近代工业经济,沿海地区及中心城市的高新技术经济并存。因而整个民族文化心理的价值取向必然处于注重传统、注重现实与面向未来并存的多种状况。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应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价值取向,并实现传统价值、现实价值与未来价值的有机统一。
  延安精神是改革开放下人生价值观建设的生长点。延安精神的价值取向与改革开放中的人生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延安精神就是以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为价值取向的,是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指导下,结合中国的革命实际的自觉的创造。从延安精神的内涵“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团结友爱、顾全大局的精神”〔1〕等等来看,对指导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同时,它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艰苦创业、自强不息、重民重公、修身内圣等传统价值的挖掘与继承。是传统价值、现实价值、未来价值统一的体现。延安精神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点。
  二、延安精神和改革开放下的价值理想
  人生价值理想,应该是人格的利(物质生活)、真、善、美的全面协调发展。然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因此,人生最高价值理想应该是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最高价值理想的人格样板,应该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利、真、善、美全面自由发展的新人。
  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承认人们追求在客观条件允许下,利、真、善、美尽可能的发展的价值理想的相对合理性。同时,也不能不看到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仍十分落后,特别是人均GNP在世界上仍处在较低水平上,受物质基础之限,我国将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尚难以满足人们对物质(利),文化(审美)生活的较高要求;同时,我国又处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承受着发展经济的巨大压力和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侵蚀与冲击。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人的价值理想只能把重点放在伦理价值(善)和知识价值(真)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上。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理想的重点人格样板应是“又红又专”的英雄模范。
  延安精神对改革开放下人的价值理想建设有何启示?
  (一)延安精神批判地继承了中华民族注重伦理价值理想的优良传统,坚持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崇高理想。
  中华民族历来有注重伦理价值理想的传统。“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2〕把立德作为人生第一大事。古人历来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家庭、社会、国家的乱治联系起来。中国古典哲学是伦理气氛浓重的哲学。中华民族的传统人生价值理想是超凡入圣,追求“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德理想境界。人生价值理想的人格样板是古代圣贤,“圣人者,人伦之至也”,贤人者,圣人之仰慕追随者也。〔3〕虽然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理想,在本质上是要求人们在传统的农业宗法社会的世俗生活中恪守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去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但是也为后人留下了闪烁着夺目光辉的精神文明瑰宝。千百年来,通过历史文化的社会遗传机制,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传颂着屈原对祖国的赤子之心,苏武的民族气节,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包拯的铁面无私,海瑞的清正廉明………先人们的献身精神,高尚情操,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千百年人生价值理想的形成。
  延安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注重伦理价值理想的传统并赋予革命的新意,进一步发扬光大。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白求恩是毛泽东在延安为全党树立的价值理想人格榜样。刘胡兰、雷锋是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全党树立的价值理想人格榜样。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心理、情感、习惯,并作为一种客观的力量对社会现实正发挥着巨大作用。虽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道德的进步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同步,甚至是二律背反的局部现象,但从马克思主义看来,物质文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更高的精神文明发展奠定基础,道德最终是随着历史的进步而进步的。延安精神的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之生命力是常青的。
  (二)延安精神首开共产党人崇尚自然理性,注重知识价值理想建设实践之先河。
  中华民族传统的“天人合一”,“赞天地之化育”,追求和谐顺应,“乐天安命”,“惟圣人不敢问天”的基本人生态度抑制了向自然奥秘不断探求的欲盟。西欧民族的先民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其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崇尚自然理性,崇尚知识,求真求知的传统文化心理。与西欧民族追求利真善美全面发展的人格价值理想相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德轻利、重德轻知的人格价值理想则显出其不全面欠科学的弱点。
  马克思主义是人工业生产的产物,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开始,就是以在中国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己任的。延安时期,党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大力开办各类学校,发展各类教育,并创办了以自然科学为研究学习对象的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当时说:“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所以前进的政党必然把握着前进的科学”。〔4〕这就标志着党崇尚自然理性,注重知识价值理想之建设实践的开端。几十年来,党大力发展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开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对中国是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延安精神启示人们:红与专的有机统一,伦理价值与知识价值的有机统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是改革开放下的人生价值理想的建设目标。
  三、延安精神与改革开放下价值判别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人们头脑中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之间的激烈碰撞,到底是应强调整体价值还是应强调个体价值,是应强调社会价值还是应强调个人自我价值。在部分人中产生了价值观念的“迷失”现象。
  整体本位还是个体本位是东西方价值标准的分水岭,这已为众多学者所论证。东方(儒家文化圈)和西方民族思维模式不同。在“一”和“多”,类和个别的关系上,东方民族往往强调类而忽视个体,强调“一”而忽视“多”;而西方民族则往往强调个别而忽视类,强调“多”而忽视“一”。在致思途径上,东方民族往往注重直觉,从总体上把握事物,把个体融于整体之中,西方民族则往往注重逻辑分析,把个体从整体中分出来。这必然要反映到价值判别标准上的不同上来。其结果是东方价值标准维护了整体的和谐,又往往压抑了个体活力,西方价值标准调动了个体活力,又难以维护整体的和谐,两者都存在着绝对化片面性的弱点。
  马克思主义对于个体与类的关系,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应该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前提的一切人的全面发展,与个人只有在集体中并通过集体才能使自己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辩证统一。因此,科学的价值标准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以整体为本位的中国传统价值文化进行扬弃,吸收西方价值文化中有利于调动个体活力的精华,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整体价值为本位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辩证统一的科学的、健康的、向上的、进取的价值判别标准。
  延安精神对改革开放下的价值判别标准建设有何启示?
  (一)延安精神批判地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价值文化的重公重民的价值标准,坚持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为本位的价值标准。
  中国传统价值文化中社会本位、重公重民的观念是源远流长的。《吕氏春秋·贵公》就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之说,汉《礼记·礼运》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之说。宋朝杨简也说“大公无私,天下之道也”。孙中山献身国民革命也是为了“天下为公”。而孔子曰“仁者,人也”。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晏子曰“德莫高于爱民”。以及“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古训,均表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为邦本”的思想。而陆游的“万钟一品不足论”,“读书本意在元元”“时来出手苏元元”。元元者,老百姓也,苏元元,解救苦难的人民之意也。这表达了中国历代知识分子读书救世济民的社会本位重公重民价值标准。
  延安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指导下,对中国传统价值文化的社会本位,重公重民价值观念进行重释,去其封建糟粕,取其民主精华,将其改造成为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标准,并以之为示范,影响、教育、团结全国人民,塑造一代新风。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应弘扬两千年所酿造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华民族社会本位价值文化,以创造更高的人类文明。
  (二)延安精神是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的精神。
  当前,社会上有人认为;延安精神是不讲个人价值的,甚至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调动个人积极性,因而延安精神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时代精神。这是一种对延安精神的误解。什么是个人价值?个人价值就是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而个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张思德、白求恩,虽然工作性质不同,能力不同,都在民族革命战争中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毛泽东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5〕个人的自我价值就是在个人对社会作出贡献后,从社会所得到的尊重、爱护和个人需要的满足。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专门谈到干部政策:如何关心、识别、使用、爱护干部。例如关心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工作水平、能力的提高,处理好干部的个人生活与家庭问题等,这就是关心干部的自我价值。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就是在艰难困苦条件下关心广大军民的个人需要和自我价值。有学者认为,毛泽东不仅看到了个体的生存价值、生活价值、道德价值,甚至包含有解放个性、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由的思想。〔6〕他认为个性解放是社会解放的必要条件。毛泽东在1944年《致秦邦宪》的信中写到:“我在改文中加上了解放个性,这也是民主对封建革命必须包括的,有人说我们忽视或压制个性,这是不对的。被束缚的个性不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7〕今天,我国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物质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个人发展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因此更要坚持弘扬延安精神,倡导社会价值与个人自我价值的统一。
  四、延安精神与改革开放下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
  由于共产党人是以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生理想为最高价值理想的,同时,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又是承认人们在客观条件允许下追求利(物质生活)、真、善、美的尽可能的发展的价值理想的相对合理性,必须探讨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8〕对于作为伦理价值的“善”,是通过追求内心精神世界的完善而获得的;而利(物质生活)、真(知识、认识)、美(审美)则是通过人们发挥自主性、进取性和创造性实现外部超越而获得的。因此,改革开放下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应是追求个人内在完善与追求外部超越的有机统一。
  延安精神就是唯物论的反映论知行统一观下的追求个人内在完善和追求外部超越的有机统一。没有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没有“内省”修养自我完善的追求,就不可能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中国革命成功之路;没有革命斗争实践,没有争取中国革命成功的外部超越的强烈追求,也就不会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必须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每个党员都要做到追求内在完善与追求外部超越的有机统一。
  〔1〕 马文瑞:《弘扬延安精神,继承党的优良传统》,载《弘扬延安精神》,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版,第2页。
  〔2〕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3〕 许苏民:《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简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218页。
  〔4〕 徐特立:《祝科学园地的诞生》,载《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54页。
  〔5〕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2版,第660页。
  〔6〕 晨风、金人:《毛泽东人的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第6期,第37页。
  〔7〕 《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239页。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5页。
  

延安精神和改革开放/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