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六章 发扬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正确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


  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原则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那天起,就带领千百万工农群众投身到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伟大的革命斗争中。经过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经过了如火如荼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到达陕北的延安,在那里建立起举世闻名的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延安成了革命的圣地。在那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倡导而最后形成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这是每一个革命者及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伟大的精神财富,是党培养教育一代又一代献身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接班人的最好的教科书。今天,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确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尤其要发扬这些精神,而首要的是要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因为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华。
  1963年毛泽东同薄一波谈话时说:1942年全党整风才真正找到了一条根本指导原则,这就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二十年了,才找到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这个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1〕1962年,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回顾以往的历史经验时说:“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2〕主观和客观相一致,就是实事求是,这是毛泽东提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要求。
  毛泽东到了延安以后,为了总结党在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胜利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为了彻底清算“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特别清算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教条主义错误,他号召全党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党的历史。毛泽东在这期间完成了他的《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他还写了《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多篇著作。这些著作都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从1942年起,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整风学习运动。这次整风最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在党的历史上,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被主观主义所统治。党内反复出现的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从其思想根源来说都是主观主义。主观主义就是理论和实际相脱离,主观同客观相脱离。犯这种错误的领导干部,对中国革命问题的认识,对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方法都不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而是从书本出发,从主观愿望出发,或照搬外国经验,认识极其片面。结果给党带来严重危害,几乎葬送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认识这个错误的思想根源,所以,以主观主义为表现形式的“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连续不断地发生。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定而灵活地按照客观实际办事,根据客观实际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中国革命事业迅速地打开了新的局面。
  毛泽东亲自为中共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就是告诫全党的干部,要按照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3〕“实事求是”这个科学概念,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中国具体化,是中国人民乐于接受的通俗易懂的科学真理。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认真贯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革命和建设就胜利,就前进;什么时候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革命和建设就受挫折,甚至失败。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党领导的革命和建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处在执政党的地位,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因此,就特别要求党的干部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及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时更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建国初期到党的八大召开,全党全国人民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并能从我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制订出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政权的正确方针和政策,特别是在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导下,制订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也胜利完成,过渡时期已经结束,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实现,我国顺利地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八大的召开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的发表,都是实事求是原则的伟大胜利。
  可是后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很多问题上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不从实际出发去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而是仅凭主观想象,凭一时的热情,凭马克思关于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论述的一般原理,去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失误,结果因为不实事求是而使反右扩大化,不从中国国情出发搞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仅凭个人对中国和国际共运中出现各种矛盾的主观主义的分析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国在“左”的思想路线指导下,遭受了巨大的挫折。
  二、邓小平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
  粉碎“四人帮”以后,全党和全国人民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真正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要求全党恢复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有了实事求是这个原则,顺利地解决了“文化大革命”运动乃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问题,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找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所以,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再一次提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所以,军队、国家政权,都要维护这条道路,这个制度、这些政策”。〔4〕
  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来之不易,“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基本路线同样来之不易,有了一条正确的路线,要正确地深刻地认识它,要全面地贯彻它,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它,更是不易。要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关键是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人们看问题,首先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以及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去“求”,这就是唯物主义。“求”的过程要求人们要用发展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反对片面性、绝对化,这就是辩证法。只有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分析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是”,即找到内在规律性。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办事情。看一个人的思想是不是解放,只能看他对客观规律是不是认识了,是不是敢于按客观规律要求去办事情。为此就必须加强唯物辩证法的宣传教育。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本来是内在的统一的。但是有些同志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它分离开来或对立起来,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根底。工作中常常发生片面性、绝对化、一刀切、一哄而起等等,从方法论来说,属于形而上学的东西,为什么?也是缺乏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根底。所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和加强唯物辩证法的宣传教育。说到底,就是要加强实事求是的教育。
  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从战略高度向全党严肃指出:“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动摇不得”。这是谈话中第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可是,有些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片面性,离开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有人说:“这回可好了,小平同志讲了,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就是以经济建设一百年不变,就是全力以赴抓经济,现在还谈什么抓党建?”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邓小平一再讲:关键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能变。这就是说,必须坚持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中心不能受任何干扰和冲击,要一直扭住不放。但是,不能因此而丢掉“两个基本点”,丢掉了“两个基本点”,中心也保不住。所以必须在坚持“一个中心”的同时,还要坚持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缺一不可,不能只坚持某一个基本点,这才是完整的一条路线,这样才是搞社会主义。正如邓小平讲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才是对基本路线的全面的、实事求是的理解。
  为了使全党全国人民能够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而不受任何干扰,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讲了姓“社”和姓“资”问题。有的人就说:“这回可好了,再也不用问姓‘社’姓‘资’了,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就行了。”于是有些人就不择手段,不择形式,以搞活市场经济为借口,坑蒙拐骗,尔虞我诈,无所不干,捞到钱就是好家伙。有的打着为集体为单位的名义,为小集团谋私利,坑害国家、坑害集体。一些干部对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麻木不仁。更有甚者同流合污。这些人对邓小平讲的姓“社”姓“资”问题的理解既片面,又不实事求是,是完全错误的。邓小平是这样讲的:“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5〕很明显,邓小平根本没有讲以后再也不用问姓“社”姓“资”了。邓小平之所以提出姓“社”姓“资”问题,是因为这些年来,在搞改革开放事业中,很多人存在疑虑,怕犯了错误,怕说你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所以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怎么办?邓小平谈了三条衡量姓“社”姓“资”的标准。符合这三条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不符合这三条标准的就是搞资本主义。例如:走私贩毒、假冒伪劣、拐卖人口、逼娼嫖娼、行贿受贿、开设妓院、赌场等等,这些东西就不是社会主义的东西,因为它不符合三条标准,因而是资本主义的东西。
  邓小平还从千百万群众创造的生动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了特区经济、三资企业等,他说:“特区姓‘社’不姓‘资’”。〔6〕为什么?邓小平不是凭主观想象,而是通过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得出的正确结论。1984年,邓小平到广州,进行过实地调查。1992年春,他又亲自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他有了发言权,所以他才说:“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7〕所以他下结论说:“特区姓‘社’不姓‘资’”。对三资企业他指出:“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最后小平同志的结论是:“‘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8〕
  邓小平还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9〕他还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届六中全会我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其严重。特区搞建设,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有这个样子,垮起来可是一夜之间啊。垮起来容易,建设就很难。在苗头出现时不注意,就会出事”。〔10〕从邓小平这个谈话的字里行间清楚看出,不是不要问姓“社”姓“资”问题,而是要求人们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东西要时刻提防,“在苗头出现时就要注意”。否则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起来,后果不堪设想。邓小平的分析,完全是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研究了出现的新鲜事物和新的问题,从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邓小平还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1〕这就是要全面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偏废。邓小平不止一次地讲到:“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2〕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只抓经济,把经济搞上去了,但社会秩序、社会风气很坏,贪污腐败、贿赂公行、自由化泛滥,那又有什么用呢?那就不是社会主义。因此,不能实事求是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而是片面理解,片面执行,就不可能建设好社会主义。
  要全面地完整准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还要注意解决“左”和右两种错误倾向问题。邓小平讲:“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13〕可是,有的人也片面理解,只强调防“左”、反“左”,对警惕右一字不提。还有的人在高喊主要防止“左”时,实际上在搞右的一套。对此应引起警惕。邓小平是从我国的现状和党的历史经验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左”和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既有右的东西影响,也有“左”的东西影响,但根深蒂固地还是“左”的东西。他指出:“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14〕“右的东西有,动乱就是右的!”“左”的东西也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就其危害性来说,右的东西能葬送社会主义,“左”的东西也同样能葬送社会主义。党在反倾向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纠正“左”时要防止右,纠正右时要防止“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一直在注意防“左”。对“左”和右的问题,也要实事求是,有“左”纠“左”,有右防“右”。邓小平讲主要防止“左”,从整体上来讲是完全正确的。但不能不加以分析地把防“左”推及到各个方面去,一律防“左”、反“左”,否则就会使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主要防“左”而忽视“右”的东西泛滥。总之,不管是“左”的还是右的东西泛滥,都必将危及党的基本路线,动摇党的基本路线,葬送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千万不能搞形而上学,一刀切。
  总之,有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找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政治路线。而要全面正确地坚持贯彻下去,一百年不变、不动摇,还有赖于全党干部能真正发扬延安时期由毛泽东培育起来的实事求是精神。只要党的各级干部树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可以坚持下去,一百年不变。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沿着这条基本路线走下去,就一定能夺取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1〕薄一波:《领袖·元帅·战友》(增订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5月版,第11页。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825页。
  〔3〕《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2版,第801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371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373页。
  〔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9页。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9页。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8页。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8页。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
  

延安精神和改革开放/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