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五章 延安精神对市场经济的文化意义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


  一、延安精神的实事求是的哲学基础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思想方法准则
  延安精神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种思想方法的支援,是一种科学精神的文化支持。延安精神的首要要素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提出和确立是延安精神最具魅力的根本所在。正是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校正了陈独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虚无主义,打破了王明的党内全盘西化的思潮,给予了中国革命以科学的思维,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对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毛泽东在同记者斯坦因交谈中给予了更深刻的解说:“接受中国古代思想和外国思想,并不是说无条件地接收过来,它们必须得和中国实际情形配合,根据实际情形而实行。我们的态度是批判的接受中国历史遗产和外国思想。盲目的接受和盲目的拒绝,我们都反对。我们中国人必须以自己的头脑来思想,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1〕正是“以自己的头脑来思想”,“和中国实际情形配合”的思想,使延安精神放射出它超越“五四”、跨越世纪的灿烂光芒。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延安精神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他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靠着这一光辉理论,党冲破了各种教条主义的束缚,打破了“左”的思想禁锢,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实行了一国两制,开创了经济特区,引进了外资,转换社会机制,发展市场经济,实现了当今世界少有的高速度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尝试,求解这个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有效的钥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
  用这个思想方法观察目前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现实,要求人们必须正视两个事实:一是过去借鉴苏联的一套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了,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束缚。因此要解放生产力,必须要实行改革。改变国家高度集中的单一封闭性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里必须摆脱“左”的路线的影响,要大胆学习、借鉴、利用国外现代经济管理、经济建设的先进的经验和作法,为我所用。对一切人类文明成果,要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盲目照搬,又不一概排斥,而是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大胆试验,把一切能为我所用的东西统统加以改造和利用。第二个基本事实是我国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的,即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联系的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就是保留着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公有制这个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在中国实现并得到人民拥护的事实要求改革只能在公有制实现方式上做文章,而不能在恢复私有制上打主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不是背离社会主义的理想,恰恰它要以更科学、更合理、更先进、更有效的经济运行机制开辟一条达到社会主义理想境界的道路。社会主义无固定模式,它的基本价值追求就是要建构一个实现人类健全发展的社会结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指向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的这个价值追求。
  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观察中国日前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现实。它使人们看到,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要求。政改的目标是由过去集中的权威型体制向现代民主法制型转变,实现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地稳步地实施了政治体制改革,获得了可观的进展。但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政治体制改革还有一定的距离。中国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新的政治体制。深化这个改革,最基本的前提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而不能搞资产阶级多党制。在这个前题下,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分析市场经济体制及社会结构变化对政治体制的要求及满足这个要求的改革步骤和措施,可以看出,目前可行的发展途径是:继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全社会主体的政治动力体制;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政治联合的社会领导体制;完善政治协商会议,建成广泛的咨询体系;完善从社会信息到决策机关全面沟通的决策机制,实现全社会的决策体制,等等。还有一个必须要引起人们注意的事实是,要维护政治领导的权威。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中央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种作法,不利于现代化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宗旨之一就是通过改革来重振权威,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只有在权威形成时才能实现。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实事求是,不能盲目模仿西方,盲目照搬一些民主体制高度发达地方的作法,只能从中国国情和中国改革进展的实际出发,依靠现有的民主秩序,在改革政治体制过程中充分推进民主化,同时发挥现有政治体制的功能,保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所必须的有效控制,减少社会震荡,保持社会稳定。
  二、延安精神的人民主体价值观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灵魂
  人民主体论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共产党价值观念的核心。在延安,毛泽东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创造了延安精神的人民主体论价值观。它的主要内容和价值取向是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把为人民服务确定为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政权的最高宗旨。毛泽东对人民主体论所定位的价值标准是“共产党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2〕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共产党的所有方针政策,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群众,要为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再没有别的什么利益。因此,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员要为着解放人民,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斯特朗在谈到共产党的价值观时特别指出,在延安的领导人中“最常听到的词汇是‘人民’,口号是‘到人民中间去’、‘向人民学习’”,而它的含义“似乎比口号更深远的多,似乎是表达一种最根本的爱和最终的情感”。〔3〕人民主体论的延安精神所确立的基本原则是:在党和人民的关系上,党以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代表者和执行者为己任。同人民的关系是“鱼和水”,“种子和土地”,“愚公和上帝”的关系;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关系上,是一致的。除了人民的利益,共产党绝无任何其它私利;共产党和功利的关系,是革命的功利主义。毛泽东说:“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4〕人民主体论的延安精神的核心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建设和巩固人民革命的主体力量,依靠和发挥这种力量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认为,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趋势和历史进程相一致。现实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历史任务,就是人民的利益所在。在今天,社会发展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是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所以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代表了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因此,人民主体的延安精神和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完全是一致的。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反映了人民主体的要求,代表了人民主体的意志,反映了人民主体的利益,是人民主体的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人民主体的延安精神对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文化支持,是一种共产党党性的支持。人民主体价值观保证中国共产党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战略在根本上代表人民的利益,造福于人民的目的,进而保证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脱离人民,永远和人民血肉相连,息息相关,永远获得人民的拥护。它对市场经济体制创立的文化支持主要表现在:首先,它是邓小平“三个有利于”〔5〕价值标准的理论基础。“三个有利于”实质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人民主体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化的新时期的中心任务,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人民主体意志,因而深得人民的拥护。邓小平正是从人民主体地位出发,把为人民服务具体化为各项工作的实际目标和价值标准。从这个人民主体论出发,邓小平把延安精神在新时期升华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的基本路线,升华为新时期党为满足人民物质文化增长需要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思想在新时期增添了新的内容,增加了新的原则,提供了新的论点。其次,人民主体论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战略提供了群众基础。对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具体政策一些人有些误解,认为“承包就是厂长多捞”,“工人就是干活的奴隶,厂长的雇佣”,“失去了主人翁的地位”等等。这种模糊认识的原因既有改革无经验,机制转换不到位的问题;也有理论和宣传方面的问题,未能从理论上向人民解释清楚,在新机制下人民主体新的体现形式对主人翁地位在根本上是加强,而不是削弱的道理。依据人民主体论和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形势下人民主体地位的表现形式不再仅仅是以国家为唯一的主体形式,而且还在微观经济层次和环节上成为独立自主的直接主体。人民依具体的责权利相统一而形成多样化的具体主体。这种人民主体的直接化和具体化,不仅使以通过国家形式表现的主体更巩固、更坚实,而且使做国家、社会主义主人的概念和具体工作、岗位直接统一起来,使人们对于自己的主人地位更看得见、摸得着,更具实感,更具操作性和把握性。再次,人民主体观将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升华。即为人民服务不再只是间接地通过为国家计划服务达到为社会和大多数人服务,而且还通过市场直接为人民服务。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市场机制条件下,为人民服务,就是为社会服务、为用户服务、为顾客服务,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幸福。延安时期的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这种延伸证明,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延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价值观,而且也仍然是市场经济文化的主题。为人民服务观念不仅对政府职能部门来说,而且尤其对各个经营部门来说,不仅不应该视为是一种过时的价值观,而是更应该成为一个基本观念。弘扬延安的为人民服务精神,既是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转换经营机制的需要,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同时是延安精神在新形势下的现实表现形式。第四,人民主体论对建立市场机制的再一个现实意义是,各级领导在实施和操作社会体制转换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要以人民主体价值观考虑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在改变企业用工制度时要保证职工是企业主人的法律规定;在实行同效益挂钩的工资分配制度时要注意保证人民群众的所有制主体地位问题;贯彻以货币为尺度的交换原则时保持人民内部同志平等合作原则;在以效益为基础,拉开收入档次的同时处理好和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在实践中背离人民主体的延安精神,会在事实上削弱和损害人民责权利的统一。
  三、延安精神中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强大精神动力
  延安精神做为一种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它的构成观念要素之间包含着深刻的内涵和严密的逻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一种认识方法论是延安精神的一个哲学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帮助人民找到的一种新型的价值判断标准;为人民服务的人民主体观体现了延安精神的价值观的核心。它指导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规定着共产党人所有行为的规范。艰苦奋斗的创业观则是共产党人为实现最终目标及各个具体阶段目标的精神动力,它体现了人类处理和社会的自然的对象关系过程中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状态,因此延安精神不但是无产阶级的价值观,而且对整个人类都具有价值。
  在整个延安时期,从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组织发动民众抗战,克服国民党反动派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封锁、围困及为和平民主而斗争的整个过程,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艰苦奋斗的创业过程。正是依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发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延安军民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包围封锁,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培养了大批优秀治国的人才,还塑造了廉洁、清明的无产阶级优良党风、清纯和睦的民风,进而使抗日战争的坚持和胜利得到了保障。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延安的存在,就没有人民军队的生存,就没有延安军民人格力量的创造性发挥,就没有延安的民主与和平,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因此,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革命传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
  新中国建立以后,无论是抵御外来侵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粉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包围封锁,还是在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奠定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基础的整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依靠了艰苦奋斗精神的激励,充分发挥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爱国主义的赤诚感情,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以身、家、国、天下利益的递升服从,以大局为重,以牺牲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克服了重重危机,度过了“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内乱,保全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利益的完整,为改革开放造就了基本的历史前提。
  延安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同样有其特殊的功用,是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精神动力之一。应当进一步发挥其文化价值,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更大的整合、凝聚和激励的功能,服务于改革开放,促进市场经济体制发育。
  首先,要以其进取的价值追求,激励人们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挺立于世的奋斗进取意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6〕这种刚健、自强的精神,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一直激励着中国人奋发向上,不断前进,坚持和内部的恶劣势力和外来的侵略压迫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延安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具体表现。今天,应继续倡导这种文化精神,孕育人们强烈的自信、自尊和自豪的文化心态,树雄心,创大业,孜孜不倦、坚韧不拔地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不断奋发努力,开拓创新,以进取的姿态对待困难,用艰苦的奋斗,创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为中国在下一个世纪的大发展创造前提。
  其次,要以其创业的价值导向,引导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建中建功立业。艰苦奋斗孕含着创业的内涵。创业从来都是和艰苦相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项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资借鉴,无论是要素的结构,模式的设计,还是运行机制的形成,理论的准备,要素市场经济的开辟、政府职能和企业机制的转换等等,都需要人们以极大的智力的支出去换取。幻想不费力气,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从来没有的。所以,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用延安的创业精神奋斗,去探索,去创造,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预期目标。
  再次,要以其奉献求义的价值准则,鼓舞人们为民族利益面奉献。奋斗就是奉献,就是牺牲。中华民族素以重视整体利益,鄙弃个人主义而著称于世。奋斗精神表现在伦理价值领域,就是以身、家、国、天下利益的递升而服从,以大局为重,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或者局部利益,而保全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延安精神体现了这个文化传统,靠共产党人、先进分子以及广大人民的奋斗和献身,换取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振兴。今天,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充分重视人民物质文化的需求并以改革开放的举措,以最大的努力,来不断满足人民的这种需求。但是,中国毕竟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底子很薄,基础很差,完全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不可能靠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努力就实现,必须要靠人们的奉献和牺牲一些个人利益才能办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是不要个人利益,而是要像延安那样,义利并重,不仅见利,而且见义。不能见利而忘义,特别是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搞资产阶级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纵欲主义。艰苦奋斗的奉献求义,是中国文化的理想追求,也是延安精神的人民实践,为创立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光大这种精神,增强这种共识,继续这种实践,为中华民族在下个世纪的更大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而奋斗不息。
  〔1〕斯坦因:《红色中国的挑战》。
  〔2〕《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2版,第1096页。
  〔3〕《斯特朗在中国》。
  〔4〕《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2版,第864页。
  〔5〕“三个有利于”,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6〕《易传·乾卦第一》。
  

延安精神和改革开放/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委员会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