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二节 延安精神的含义

延安精神研究会


  一、延安精神的几种提法
  我们说了多年延安精神,若要问延安精神是什么?我们才忽然感到她是那样的陌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许是它伟大而神圣、博大而精深,所以我们只能望着她的表象,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这样,延安精神的种种说法就自然而然流传开来了。
  什么是延安精神?比较流行的观点大体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概括的,实质是从其内容上来理解的。
  广义的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特别是经过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依靠党政军民的共同奋斗,逐步形成的一整套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作风。这就是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的拼搏精神……等等。这是把延安精神作为一个展开了的思想体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研究的。
  狭义的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延安时期培育起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本色,是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征。中国革命就是从艰苦奋斗开始的,又是经过艰苦奋斗取得胜利的。延安精神是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的继续和发展。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同延安时代以前党的历史上的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是有区别的。这区别在于中国革命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自己力量去战胜敌人还是照抄照搬外国经验,把自己的胜利寄托在国际革命斗争的胜利上,或者把希望寄托在外国援助上。世界各国人民斗争的胜利,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当然是有利的,但外国革命斗争的胜利,毕竟不能代替我国革命的胜利。所以说,延安时期提出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丰富和发展,并使它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因此,延安精神从狭义角度来理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以上这种观点是把延安精神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来研究,甚至明确地认为延安精神就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
  第二种观点认为应把延安精神理解为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社会风尚或党、政、军、民的精神状态(包括人的观念)。它贯串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领域,体现于党、政、军、民各个阶层,既是对民族、党的传统精神的发扬光大,又有自身的创新。这种观点对延安精神的基本点概括为两点,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政治方向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及广大军民的奋斗目标,即远期的共产主义和近期的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艰苦奋斗则为实现奋斗目标在行动上的概括。围绕这两条展开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实事求是的社会风尚;民主政治;廉洁政府;牺牲奉献;自力更生,艰苦朴素。以上六个方面基本构成了延安抗日根据地的社会风尚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可见,这种观点是把延安精神作为一种道德风尚和社会精神面貌来理解的。同前一种观点相对存在着差别,因为前者是作为理性来研究延安精神,把其看成一种思想体系。而后者是作为非理性来了解延安精神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延安精神是由理想、文化精神及其内容三个层次所构成的完整体系。理想是精神的内在动力和主要支柱,理想对精神实质起着决定性的规定作用。理想又分为两个层次,即最高理想和一定阶段的理想。延安时期的一定阶段的理想就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继而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统治,把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变成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把贫穷、落后、灾难、愚昧的旧中国变为富强、先进、幸福、文明的新中国。这种变革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核心所在。文化精神是精神结构中的一个内涵部分,它是理想所获得的前提条件和得以维持的基本保证。延安精神中的文化精神包括两项内容,即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延安精神的内容是在理想的支配下,在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的交叉作用下展开的:(一)文化知识结构。延安精神在这方面的内容是:第一,勤奋学习;第二,重视教育;第三,尊重知识分子。(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念。(三)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四)自觉地遵守纪律、严守秘密的纪律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从延安精神的结构方面来理解的,其性质从某一角度看,包括理性和非理性两方面。
  另外,还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延安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党和毛泽东领导下,依靠党政军民共同奋斗,形成的一种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延安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遵义精神和长征精神的继续和发展。延安精神的核心是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种革命精神、创业精神、牺牲精神。第二种观点认为延安精神是爱国主义为核心,艰苦奋斗为特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精神。第三种观点认为延安精神主要包括整风精神、奋斗精神和文艺变革精神,其哲学基础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而言之,人们对延安精神的认识还处于表象经验的层次和初步分析悟性阶段,还缺少整体上本质上的深层把握。如果进一步从“杂多”上升到“一”,延安精神就能得到理性具体的科学认识。
  二、延安精神的科学含义
  延安精神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给它以科学的定义,从而揭示它科学的内涵呢?我们认为对有关的基本概念要有所区别和了解。
  什么是“精神”,这个概念在一本《哲学小辞典》中是这样定义的。“精神是同物质概念相对,是物质的反映。人们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认识、观念、思想、理论、学说、路线、政策、计划、办法等,都是精神的东西。”看来精神这一概念就外延说包括一切同客观相对应的主观现象,既含人的一切心理现象,理智、情感,意志,也包括由思维所产生的思想体系;既包含意识,无意识,也包括理性,非理性;既包括定型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包括无定型社会心理、风尚、气质和精神风貌。总之,精神的外延是非常广泛的。
  那么,延安精神这一概念中的“精神”是否外延也捉摸不定呢?
  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首先我们分析延安精神与延安作风、延安传统诸概念的异同和关系。
  延安精神与延安作风。“精神”和“作风”往往被看作是同等意义的概念,实际上这二者是有区别的,精神是深层次的内在的东西,而作风是表层外在的东西。“精神”是蕴含在“作风”内部的灵魂,是感情无法把握的;而作风是精神的具象化和外在感性的表现,它是具体的,多样的。革命精神是理性、意志、情感统一为一个有机体的整个阶级的气质,它是比较稳定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原动力,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任何阶级和任何条件下,只有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才会培养出优良的革命作风。延安精神是延安作风的内在灵魂,延安作风是延安精神的外在表现。作风是多种多样的,延安作风大致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当然也有领导作风。可见,二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能混为一谈,也就是说不能直接把延安作风看作是延安精神,只能说延安作风体现延安精神,内涵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与延安传统。什么是传统,众说纷纭。在人们心目中总以为过去的东西就是传统,即老思想、老习惯、老做法等。传统是已经过去的旧的东西,有的人甚至认为保守的东西就是所谓传统,更有偏激者认为过去落后的死去了的东西是传统。实际上,传统之所以是传统首先它是流动的东西,因为不流动的东西是无法承前启后、流传下去的。所谓传统是从过去走向未来,这样才表现出它是可以继承流传的。我们不否认传统包含过去,但它的实质不在过去,而在未来。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规律性东西是通贯古今的永恒的,所以才可传。传的东西正是指事物的内在精神。这样,我们也就理解了传统的统,所谓统是指事物的统一性,也就是统一体的实质。具体的历史的东西不成体统,因为,它是多变的,易逝的,不能构成传统。
  这样看来,传统是本质和规律的东西,是活生生的永远燃烧着的生命之火,它不是僵死的,也不是表面的。那么,延安精神和延安传统区别何在呢?精神是从横断面、静态方面把握事物的实质,而传统则从纵断面、动态方面展示事物的规律,二者是同等程度和概念,但着眼点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问某物是什么的时候,是静态观察问题。所以,延安精神和延安传统应有所区别。另外,传统又有不同方面,有些是客观的,有些是主观的,有政治、经济、军事的,也有文化、心理、思维方式的。而延安精神只限于主观方面,这又是一点区别。因而,严格说来,不能用延安传统代替延安精神。
  那么,延安精神是什么?如何定义,确实很复杂,因为需要对延安时代的精神现象进行一番整理,并经过艰苦的科学研究,然后概括、抽象出其中最本质的东西。定义本来是对概念内涵的揭示,内涵不只是事物的内容,而是内容的本质。在学术界正是有些同志把内涵等同于内容,把延安精神罗列成一大堆甚至十几条精神,以为这就是对延安精神的定义,其实这不是定义,至多只能是一种词语说明、注释,确切地说是对其内容的汇综。
  我们认为,延安精神从其发生来看,是中华民族精神之升华;是中国革命精神之结晶;是我们时代精神之显现。简要地说可以定义为:延安精神是延安时代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相结合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其一般的本质,而革命精神是其特殊本质,这表明延安精神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大众在延安时期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
  三、延安精神的特征
  延安精神作为一种革命精神和一般精神有所不同,它有自己显著的特征,抓住这些特征是理解延安精神关键之所在。
  第一,延安精神从其内容来看,它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延安精神虽然是以“延安”作为限定的,但并非地域性和时间性的概念。延安是延安精神的诞生地,延安时代产生了延安精神。可见,延安一方面是地域,一方面是指时代。也正因为这样,延安精神才超越了时代和地域。为什么能用延安称为这种革命精神呢?就是因为延安在中国革命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在那个时代,延安不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方,而是革命圣地。就民族前途而言,延安代表着中国。延安时代虽然仅仅十三年,但这十三年是中国革命划时代的十三年,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十三年。可以这么说,没有延安时代,没有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和现代中国就不是这个样子,因为延安是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这一地位就决定了由此培育的延安精神是地道的中国精神。因而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普遍性特征。
  第二,延安精神从其性质来看,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这一点非常清楚,因为我们在延安所进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把处在被压迫被剥削下的劳苦大众拯救出来。延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无产阶级彻底的革命精神,它反映了特定的阶级利益,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指导,渗透着一定阶级的立场,观点和品质。
  另一方面,延安精神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革命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富有中国气质的民族精神,它不是外国某种精神的照搬和套用,它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精神。因为延安精神产生于这块黄土地,它的主体是中国人,所以它只能是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
  第三,延安精神从其功能上来看,它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大众性。众所周知,革命不只是口头的,也不只是头脑的革命。革命作为社会革命特别是政治革命,其本质就是暴力的行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行动。这种改造社会、摧毁旧制度的阶级斗争,是实实在在用枪杆子打出来的。延安精神作为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它就表现为强烈的实践性,具有突出的行为色彩,也就是说延安精神在本质不是一种纯粹理性精神,而是一种实践精神。
  因为革命是群众的事,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它是千百万群众参加的史无前例的社会革命,也是最彻底的革命。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没有人民的革命将一事无成。延安精神作为革命精神自然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它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品,而是大众的精神武器。这就决定了延安精神的地位和意义。
  

时代的精神支柱—延安精神概论/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延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