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为了华山更美丽——84865部队与驻地群众共建华山文明旅游区纪实

张体成,梁俊英,富青山


  西岳华山,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这里不仅松翠花艳,景色迷人,而且雄伟险峻,令人叹为观止。47年前,“智取华山”的真实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人民解放军为了夺取华山,扫清国民党残余之敌,演出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为了华山更加美丽,驻守在华山脚下曾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和南泥湾大生产的84865部队,与驻地群众共建华山文明旅游区的动人事迹,又广为人们传颂。
  为振兴华山的旅游业他们义无反顾地举起了精神文明的大旗
  84865部队于1977年奉命驻防华阴以来,目睹了华山20年的发展变迁,与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1991年春,当华山所在的华阴市经国务院定为旅游开放城市后,整个华阴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但在暂短的欣喜之余,不禁又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加快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如何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呢?对此,地方领导在思考着,部队领导也在思考着,所有关心华山旅游区建设的人们都在思考着。
  “华山的旅游业要发展,必须走综合治理的路子。作为部队关键是要协助地方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达成共识后,一个军民共建文明旅游区的活动很快便在全市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该部队的建制连队与华山旅游公司、华山镇南洞村、华山中学、华山冶金车辆厂等30多个单位分别建立了共建关系,从此,在通往华山的道路上经常有绿色的身影出现。
  为了搞好政治互助和思想互助,他们经常组织部队官兵和共建单位的干部群众在一起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华山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教训;请地方政府和华山管理局的领导介绍开放开发利用华山旅游资源与驻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帮助群众更新观念换脑筋,激发群众开发建设华山旅游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请华山荣军院的老红军、老八路讲革命前辈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让“爱岗敬业先进集体”华山气象站领导和部队英雄人物作扎根本职、无私奉献的事迹报告,增强爱国、爱华山、爱岗、爱本职的思想;请地方的同志到军营体验生活,召开军地座谈会,一起谈思想话人生,抒发对华山的热爱之情;参观红军团的团史馆,观看《智取华山》影片,进行传统教育,使地方的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深受教育。华山宾馆建成初期被誉为华山旅游区的一颗明珠,硬件设施在华山地区首屈一指,但由于经营者管理不善,职工素质较低,服务质量差,游客投诉多,先后三易其主,企业每况愈下,很不景气。该部队红九连与之建立共建关系后,深入调查,帮助宾馆理清经营思路。他们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对160名员工分批进行了强化训练,从连队选派了8名军政素质优秀的干部骨干帮助他们练举止,练文明用语,使员工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此基础上,连队还帮助宾馆制定了《员工行为规则60条》,进一步规范了员工的行为举止,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宾馆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年即由亏损企业跃居全市同行业人均创效益首位。而今的华山宾馆更是宾朋满座,享誉四方。
  前几年,华山镇南洞村依托旅游区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起了许多饭店、旅社、个体企业,是华山旅游区的首富村。但由于村党团组织一度忽视了抓精神文明建设,一些村民出现了只顾赚钱,不讲道德与法纪的现象,个别人甚至对外地游客坑蒙拐骗。该部队七连与该村建立共建关系后,党团支部经常在一起学习和领会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认清了只有两个文明一起抓才能协调发展的道理,牢固树立了既抓经济建设又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协助村党支部、村委会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和乡规民约,广泛开展了评选“五好家庭”、“遵法守纪户”等活动,使村民的文明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违法乱纪现象明显减少了,南洞村也因此成为华阴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抓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该部队还协助华山管理局制定了旅游区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使华山旅游区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共建13年来,华山旅游区由一个单一的自然风景区,发展成为集旅游、商、工、贸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旅游风景区,先后8次被陕西省、华阴市评为双文明先进单位。
  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新风尚 让文明之花盛开华山大地
  雄伟的西岳华山以其峻峭挺拔的英姿和绚丽多彩的风光吸引着大批的中外游客。每年来这里登山的游客有120多万,尤其是旅游旺季,每天就多达两万多人。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风尚,该部队每逢旅游旺季,都要不失时机地派出宣传车、宣传员深入到旅游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宣传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宣传雷锋的英雄事迹,宣传做“四有”新人的行为准则等。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部队先后派出宣传车50多台次,宣传员2000多人次,作各种宣传报告40多场次,办宣传栏200多期,演出文艺节目20多场次。
  该部队的官兵不但重视宣传工作,而且还积极大做好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感染、教育广大游客和人民群众。他们经常深入旅游区,为游客和群众巡诊治病,维修车辆,进行法律咨询,携幼扶老,疏导人流,维护秩序。一次,该部队原五连副指导员王祖庆在山上带领战士执勤时,发现一位面容憔悴的姑娘立于北峰的顶巅,要跳崖自尽。王副指导员和两名战士冒着随时都有可能失手而同归于尽的危险,硬是将她拉下了千丈绝壁。为了稳住这位姑娘的情绪,王副指导员在山上的一家旅馆把姑娘安顿下,做好饭菜端到了姑娘的面前,整整守了一天一夜。经过王副指导员和战士的反复开导,这位姑娘终于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原来这位姑娘叫赵丽,是河南洛阳市自行车公司的工人,她因经受不起失恋的打击而决定自杀。赵丽获救返家后,给王副指导员来信写到“生活不都是灰暗的。在我们国家,生活中有同志间最温暖的爱,它可以温暖任何已经冷却的心。你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只要想起你们,我就有了生活的勇气。你们不但挽救了我的躯体,而且使我精神上获得了新生”。还有一次,一位年过六旬的香港老人在登山观光时,因心脏病复发,生命垂危。该部的两名执勤战士闻讯后,立即将老人送到市医院,经抢救终于脱离了危险。老人苏醒后,得知是两名战士救了他,便紧紧拉着他们的手,感激地说:“我这条命多亏了你们解放军啊!”像这样的事,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坐落在华山脚下的荣誉军人疗养院,生活着108名老红军和伤残军人。为了帮助这些荣誉军人安度晚年,部队投资5000元,帮助他们办起了拖把厂,每年盈利上万元,全部用于改善荣军院医疗和文化生活条件。部队还经常组织便民服务小组,利用节假日为他们理发、洗衣、买煤、买粮。每当战士们用轮椅推着这些为革命立下不朽功勋的伤残荣誉军人在旅游区散步、观光以至登山时,游客们总是赞不绝口,赞誉官兵们的良好精神风貌是华山美丽的第二风景线。在这里,游客们不仅领略了华山的秀丽风光,还沐浴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和煦春风,他们的情操在这里得到了陶冶,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华山地势险要,各种险情时有发生。每当此时,该部官兵总是挺身而出,奋勇抢救。1988年7月,华山地区连降暴雨,山洪夹杂着大股泥石流咆哮而下,冲毁了登山道路,1000多名游客被困在山上,有的被泥石流冲走,有的身负重伤,情况万分危急。该部闻讯后,立即组织了一支200多人的抢险队伍进山,他们搭人梯、架人桥、设路标、打捞遇难游客尸体、抢救受伤群众,将被围困的游客一一接送到安全地带。1995年3月,华山西侧山坡发生特大森林火灾,浓烟卷着烈火,迅速扩展蔓延,数百亩华山松林和多处自然景观危在旦夕。该部官兵得到火情通报后,火速赶赴现场与烈火展开英勇搏斗。有的战士被浓烟熏倒,有的战士衣帽烧烂,有的战士头发烧焦、手脚划破,但他们全然不顾。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扑灭了大火,保住了华山旅游区珍贵的森林资源。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今年元月份,黄河支流大荔段发生了百年不遇的严重凌汛灾害,黄河河道被巨大的冰凌堵塞,华山地区20万亩良田被淹没,1.3万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接到汛情通报和救灾命令后,该部立即出动1300多人,近百台车辆机械赶赴灾区。官兵们啃干粮、喝河水、睡地铺,顶着刺骨的寒风,在零下20℃的气温下,长时间站在没膝的冰水中挖土培渠。经过4昼夜的艰苦奋战,移动土石1.9万立方米,封堵决口17处,提前40小时完成抗凌任务,受到总参、总政表彰,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等新闻媒介相继报道了他们抗洪抢险的感人事迹。近年来,该部先后20多次参加华山地区抗洪抢险、森林灭火等救灾任务,以实际行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华山这一国家独特的旅游资源,被群众称赞为“华山保护神”。
  扶正祛邪 努力净化旅游区的社会空气
  华山旅游业的发展使驻地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由于缺乏正确引导,部分群众出现了聚众赌博、铺张浪费、封建迷信、坑蒙拐骗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落后现象。山下有些录像厅为了拉拢游客不惜播放一些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的影视片,山上个别景点甚至强迫游客看相算命等,这些现象给旅游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抹下了一道阴影,犹如一片美丽的枫叶上出现的斑点,与美丽的华山风景极不和谐。对此,该部官兵积极协助地方加强综合治理,军地联手维护旅游区的社会治安,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旅游环境,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新道德风尚和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使移风易俗、团结互助、见义勇为、遵纪守法、文明服务等精神文明新风吹遍旅游区。
  华山黄甫峪村曾一度是封建迷信的“重灾区”,许多群众生病或遇不幸时,或上华山磕头烧香,求神灵保佑,或请巫婆“跳神”、神汉“捉鬼”。该村青年农民张继海的儿子得了重感冒,夫妻俩不去请医生看病而是听信巫婆妄言,认为是“桃树精”缠住了儿子,便把家门口的十几棵经济效益很好的桃树砍掉,先后请巫婆“捉鬼”花了300多元,不但没有把儿子的病治好,反而因延误治疗引起了急性肺炎,体温高达40℃。卫生队何军医知情后,立即赶到张家对小孩子进行精心治疗,使小孩很快恢复了健康。张继海夫妇逢人便感慨地说:“讲迷信害死人,讲科学才是正理。”村里群众也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教育。卫生队党支部针对驻地群众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贫乏的实际,成立了两个以医务人员为骨干的医疗卫生宣传小组,深入农户宣传科学道理,举办卫生知识讲座,帮助村民树立健康正确的生活情趣。在该部官兵的帮助下,该村连续5年被华阴市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有65%的家庭挂上了“五好家庭”、“双文明户”等光荣牌匾。
  部队党委始终把维护旅游区的社会治安、保证游客安全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根据旅游区社情特点,先后与驻地建立完善了军民联防联治网络,积极配合地方搞好法制教育,调解各种民事纠纷,共同打击刑事犯罪和社会丑恶现象。1995年5月,两名从四川远道而来的游客下山后,完全陶醉在华山雄奇险峻的自然风光中,津津乐道地谈论着登山过程中的惊险、奇特和艰辛,浑然不知自己早已被几双邪恶的眼睛盯上了。黄昏时刻,当他们行至游人稀少的华山丁字路口时,3名跟随已久的歹徒突然手持凶器对他们进行敲诈勒索。在旅游区执勤归营的李建勋、廖志刚等4名战士发现后,当即就对逃跑的歹徒进行围追,一名走途无路的歹徒穷凶极恶地举起匕首向追上的战士李建勋猛刺过来,小李敏捷地躲过,并使用平时练就的擒拿格斗本领,三下五除二地将其制服,其他两名歹徒也被战士们当场抓获。两名游客为感谢挺身相救的战士,连夜赶制了一面绣着“扶正祛邪、人民卫士”的锦旗,赠送给4名战士所在的三机连。多年来,该部官兵先后收到驻地群众和游客赠送的锦旗22面,感谢信60余封。每逢旅游旺季、重大活动和群众集会,部队都要派出执勤分队,与治安人员一起维护旅游秩序和社会治安。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华山“庙会节”时,这里都要举办社火晚会活动,游人和方圆百十公里的群众都争相赶来参观。游人云集、看者如潮,为保证群众的安全,部队每年的这一天都要派出300多人协助维护秩序,同公安、武警一道疏导人流、把守禁区、打击罪犯,使庙会节一年比一年办得红火、热闹、文明。近年来,该部官兵先后深入旅游区村镇有计划地宣传《宪法》、《刑法》、《婚姻法》等“九法一例”120余场次,调解民事纠纷60多起,协助地方公安部门侦破案件14起,抓获盗窃文物、抢劫游客钱物、破坏旅游设施等不法分子110多人次,驻地群众亲切地称官兵为“华山卫士”。
  据有关部门统计,华山旅游区的普法教育率达90%以上,刑事发案率由过去的0.4%下降到0.03%,违法行为和民事纠纷下降了60%。军地15个帮教小组,重点帮教的81名后进青年,先后都有不同的进步,其中有22人已成为当地守法致富的带头人,12人加入了共青团。
  参与开发建设 共兴华山旅游业
  1994年4月25日凌晨,当10根共4000米长、60吨重的电缆沉重地落到该部队千余名官兵肩上的那一刻,西岳华山的建设史上便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华山天下第一险”,由于这个险字,华山诸峰用电的问题便成为华山建设史上的第一大难题,也正是由于这个险字使它在五岳之中最后一个享受到人类社会的文明之光——电。随着华山旅游业的繁荣,解决华山诸峰用电的问题越来越迫切了。1994年初,华阴市决定向华山铺设电缆,以加快旅游事业的发展。华山管理局和地方电力部门聘请有关专家曾研究设计过多种方案,又先后请6家专业工程队到现场考察、招标,但因施工难度过大,均未达成协议,致使输电工程一拖再拖。
  当部队接到地方求援后,8名常委带领1500名官兵,拿出当年黑山阻击战中善于打硬仗、恶仗的顽强拼搏精神,风餐露宿,硬是靠手拉、肩扛、绳吊等办法,连续奋战6昼夜,终于把60吨重的电缆,通过15处险要关口和7公里坡度在85度以上的山路,安全顺利地送到了华山五峰,结束了自古华山不通电的历史。当地群众无不感慨称道:当年解放军战士第一个把红旗插上华山顶峰,如今仍然是人民子弟兵第一次把光明送上华山。
  多年来,该部官兵始终不忘我军职能,以振兴华山旅游业为己任,积极参与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先后参加了华山长涧河道工程、华山给水工程、华山铺设电缆工程、华山索道工程等10余项重大建设工程,在《华山志》上留下了一篇篇再创辉煌的记载。
  位于华山脚下东北2公里处的西岳庙,是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神少嗥的地方,也是五岳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素有“小故宫”之称,是旅游区著名的景点之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庙内文物古迹损坏严重,1994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先后拨5000多万元专款对西岳庙内古迹、建筑文物进行抢修。几年来,该部官兵不仅为保护旅游区的文物古迹作了突出贡献,而且还主动担负了西岳庙内环境绿化整治、场地平整等任务。部队领导带领官兵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共清除垃圾100余吨,平整场地9000多平方米,开挖、埋设排水管道800多米,植树造林500多平方米。官兵和文管所的干部职工经过3年多的共同努力,使“小故宫”基本上恢复了历史风貌,成为与华山浑然一体的又一主要景观。
  为了感谢和铭记该部官兵,西岳庙导游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导游服务的第一项内容不是向游客介绍西岳庙的历史沿革,而是首先介绍官兵在修复西岳庙中的动人故事。1995年,国务委员李铁映和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到西岳庙参观时,对部队保护文物的生动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并勉励官兵要继续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为开发华山旅游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1996年8月6日,华山地区遭到多年不见的暴雨,滚滚山洪挟沙裹石咆哮而下,将山路多处冲毁。8月7日凌晨3时,华山脚下的310国道上的一座桥被洪水冲断,先后有两辆汽车坠入河中被洪水卷走。看到严重的洪灾危及到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危及到旅游区的主体建设,官兵们心急如焚。当时营区也受到洪水的威胁,部队党委果断决定兵分两路:部队长邵世祥带领一部分官兵在营区自救,政委郑练练率一部分精兵强将协助华阴市交通局连夜抢修310国道,官兵们昼夜奋战20小时,终于架设了一条简易钢筋骨架桥梁,使国道在最短时限内恢复通行。
  8月8日,华山管理局告急:被称为“华山黄金旅游通道”的黄甫峪旅游公路多处被山洪冲毁,最严重的一处被冲成长36米,深15米的大坑,华山索道被迫停运。来不及休息的官兵们又迅速投入到抢修旅游公路的激战之中,2000多米的线路上,官兵们把抢修路段分成14个作业点同时展开。短短三天时间,他们挖掘、转运土石6000多立方,填装编织袋20多万只,修复公路240多米。游客们被官兵不怕苦累、连续奋战的顽强精神所感染,纷纷拿出自己的饮料、食品送给战士,有的干脆脱下衣服和官兵一起搬石运土抢修公路。
  在官兵们的帮助下,华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华山,山上有水电,上下有索道,山下有宾馆、饭店,各类设施应有尽有。相信,随着军民共建的发展,华山会变得更迷人、更美丽。
  (作者均系西安临潼区兰州军区华清干休所离休干部,曾在359旅后续部队工作30多年。)
  

南泥湾精神代代传/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四八七零部队政治部,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合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