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一节 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课题组编著


  一、弘扬延安精神,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应有之义
  历史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是不能割断的。今天是由昨天发展而来,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产生和形成伟大延安精神的延安时期,作为中国革命过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已成为过去,但它所留下的历史经验仍在党和国家今天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党十分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学习和运用,坚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其中就包括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这不仅是由于延安精神的历史地位和巨大作用所决定的,更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自从1948年初党中央离开陕北前往河北省平山县后,至今已近60年了。在这个历史进程的不同阶段,延安时期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在不断丰富着、发展着,陆续形成了一些以新的名称命名、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的精神,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战争全国胜利的实践中,形成了以党中央所在地命名的“西柏坡精神”,其重要内涵是:敢于斗争、善于胜利的进取精神,依靠群众、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面对暂时的经济困难,形成了20世纪60年代石油大会战时的“大庆精神”。其主要内涵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解放军战士、共产党员雷锋,1962年因公牺牲时年仅22岁。他的事迹集中体现了新中国用共产主义精神哺育成长起来的新人的精神风貌。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总理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从此,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中出现了用个人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其内涵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热忱,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德修养,见义勇为、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追求进步、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言行一致、尽职尽责的实干精神。1990年江泽民曾指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决定研制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迎难而上,刻苦攻关,分别于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1970年4月24日,使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其基本内涵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登攀。
  在改革开放时期的1998年夏,长江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水系,珠江、闽江和东北的嫩江、松花江等江河相继发生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受灾人数之多、地域之广、历时之长,世所罕见。为战胜这场特大自然灾害,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投入兵力36万多人,各地调动800万干部群众参加抗洪抢险,直接为抗洪服务的各部门、各系统的力量达上亿人。在党中央领导下,军民一心、上下一心、干群一心,用钢铁般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奋起抗洪,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气吞山河的壮歌,形成了“九八抗洪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这是我们的党魂、军魂和国魂的一种生动而集中的体现。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勇攀高峰,于2003年10月和2005年11月先后把“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成就了我国高科技领域的宏伟事业。这是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的结果。“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是: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胡锦涛同志说,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这些自延安精神之后形成的精神,是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实践活动中的经验总结,是各条战线共产党精神风貌的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甚至个性特点,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起了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重要作用,都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将这些精神与延安精神相比较的话,那么这些精神都没有离开延安精神,而是与之紧密相连的。从精神内涵上看,尽管这些精神内容也很丰富,但只是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特别突出,远不如延安精神全面、系统。延安精神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这些精神中都可以找到反映,有些则是直接的反映,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可以说,延安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的集中反映,为以后许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根基,是它们的渊源所在,而这些精神正是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因此,我们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时不能只记得流而忘了源,绝不应忽视弘扬延安精神。
  同时,从各种精神的作用和影响看,延安精神也是最为突出的。延安精神以其丰富、全面、系统的内容渗透在延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广大党员、干部、指战员乃至群众的言论和行动之中,培育了党的千千万万个党员、干部和军队的指战员,鼓舞和激励着他们战胜困难、不屈不挠地前进,使其成为新中国各地区、各领域、各部门的领导和骨干,为革命和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和开启的一代新风,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称道,所怀念。仅此,也是别的优良传统难以比拟的。可以说,延安精神作用最大,影响最为深远,是党的优良传统中最为重要的。因此,弘扬延安精神不仅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题中的应有之义,而且应该把它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
  二、弘扬延安精神,是完成新时期新阶段党的任务的迫切需要
  在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规划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和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宏伟的,催人奋进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是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我们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存在着诸多困难和考验。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形势,正视困难,找到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办法,弘扬延安精神则是其中所不可或缺的。
  完成任务、实现目标面临的困难,首先表现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考验。现在,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动势力在全世界竭力推行他们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特别是人才的竞争更为激烈。而我国的科技水平还相对落后,高科技人才相当缺乏,经济实力也不雄厚,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状况,短期内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并存、对立和斗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反动本质决定了他们是不允许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大大加强的,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遏制、打压、阻挠我国的发展,一刻也没有放弃过“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不把我国演变成资本主义国家从而成为他们的附庸,他们是绝不会罢手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制订的关于“和平演变”中国的《十条训令》就是一个有力证明。他们不顾事实,不断制造什么“中国威胁论”,恶意进行炒作、煽动,混淆视听,就是为实现其罪恶图谋玩弄的一种伎俩。因此,正确认识、应对和战胜国际反动势力给我们造成的各种困难,粉碎他们“和平演变”我国的图谋,是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
  其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十分艰巨的。现在,虽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有了很大增长,经济实力也有明显增强,但要真正跨入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面临的难度仍相当之大。比如,我国农村尚有2000多万人没有解决温饱,城镇有2000多万人的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还有6000多万人徘徊在温饱线上下,没有达到低水平的小康;全国62.3%的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现代文明的状况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经济薄弱、财政困难的地区很多,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仍在拉大。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我国2004年已达0.469,不仅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高于英、美、德、法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现在失业、下岗和生活处于困难境况的人多达千万,2007年的登记失业率仍有4.1%,上学难、看病贵、买不起住房等问题仍困扰着许多平民百姓。可见,国内生产总值的人均数不能简单地代表、更不等于大多数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部分人、部分地区的小康水平不等于全面的小康水平,只有城市的小康而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能说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要解决目前总体上小康的“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状况,必须花大气力克服困难,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再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经济目标外,还包括政治、文化、和谐、健康和生态环境等目标。实现这些目标,达到社会全面进步,比实现经济目标更艰巨。这是因为:第一,我国的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生活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尚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思想混乱、道德滑坡、金钱关系渗透到政治生活领域等,解决起来十分不易。第二,由于利益关系引发的包括劳资矛盾在内的社会矛盾日渐增多,由于腐败、官僚主义引发的干群矛盾也日渐突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是一个长期不能忽视的问题。第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等,即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属于上层建筑方面的任务。由于受其自身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特性的制约,完成起来要远比经济发展困难得多。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发展需进一步探索、回答和做大量工作的14个重大课题,其中一半以上是上层建筑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课题,就是看到了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艰难,从而向全党提出的要求。
  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无论是从面临的国际环境看,还是从国内存在的问题看,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是艰巨的。可以预见的问题和困难已经不少,未能预见的问题和困难、风险和考验肯定还会出现,诸如严重的洪涝灾害、突发的“非典”疫情等,这就决定了实现奋斗目标必须走很长、很艰难的路。认识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看到困难是为了克服和战胜困难。因此,要完成新阶段党的历史任务,需要做许许多多扎实的工作,但其中极为重要的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都要振奋精神,继承革命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这是因为:
  第一,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成功经验总结。党在延安时期的13年中,由于敌人的封锁包围和军事进攻,造成了边区军民缺衣少食、生活上极端困难。在整风运动前,党内对如何进行革命并取得胜利在认识上也不统一,其艰难困苦是没有亲身经历的人难以深刻体会的。经过学习马列主义、总结革命经验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党达到了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精神空前振奋,不仅渡过了难关,而且根据地也逐步扩大和发展,革命事业不断胜利前进。延安精神正是党领导人民战胜包括党自身存在问题在内的各种困难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现在完成新时期任务的条件尽管比那时好得多,但如果没有那样一种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精神,好的条件就可能变成包袱,会使我们满足现状,不思进取,那困难、问题只会越积越多,也会阻挡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所以,发扬延安精神,就是充分运用实践证明的胜利法宝去推进党的事业前进。
  第二,延安精神的每一项内容,都适用于今天的现实,是完成新阶段任务所不可缺少的。比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延安时期就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向社会主义前进开辟道路;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就要坚持作为革命经验结晶的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这个改革开放的性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样做就同延安时期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准备条件。只有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困难。今天要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始终把不断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不动摇。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是必要的,但立足点不能放弃,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才能逐步赶上去。所以,延安精神仍是我们今天继续前进的出发点。如果丢掉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不把它们体现在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中,另搞一套,那完成新时期党的任务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弘扬延安精神,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历史反复证明,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卓越继承者和代表者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战争艰苦卓绝的实践中形成的延安精神,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又是对民族精神的升华和发展,使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内容,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达到了新高度。因此,延安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与现实联系最紧密、作用最为直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要求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就是要发挥民族精神对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巨大作用,这当然是包括延安精神而且首先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的。
  总之,无论从哪方面说,延安精神都没有过时,而是在继续发挥着巨大作用。完成新时期新阶段的历史任务,一刻也不能离开坚持和发扬延安精神。
  三、弘扬延安精神,是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政治本色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这是我们党必须勇敢担负起来的历史任务。”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全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党的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中国办成任何一项重大事情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共产党强,社会主义才能兴。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历史任务当然也不例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而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是以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政治本色为前提的。延安精神的历史地位和它在党的成长壮大征程中的作用,决定了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是保持党的性质和政治本色的根本要求。
  首先,延安精神充分体现了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政治本色。
  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要看它以什么阶级为阶级基础,以什么思想理论为指导,制定和执行什么样的纲领,走什么样的道路,代表谁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有什么样的作风。我们党从1921年成立之日起,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而英勇奋斗,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的成长壮大有一个过程,对中国革命及其如何取得胜利也有一个认识和摸索的过程。经过延安时期的13年,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党更加成熟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性质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这主要表现在: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批评和纠正了党内的“左”、右倾错误,使全党尤其是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成了一致。党的七大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与社会主义直接相连的新民主主义纲领,解决了在中国如何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坚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此其一。其二,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解决了怎样从中国实际出发而不是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使之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巩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党内外的阵地,大大提高了党员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正式形成了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党的空前团结和进一步成熟。其三,在全党批评和纠正了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以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为表现形式的主观主义,批评和纠正了表现为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的脱离群众的作风,表现为“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宗派主义作风,使党的优良作风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发扬。党的七大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正式确立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性质政党的显著标志。其四,广大党员、干部对经过新民主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前进中困难的信心更加增强,军民关系、干群关系、同志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更加激昂,延安和其他根据地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新景象,一句话,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政治本色体现得更加鲜明了。
  党在延安时期,无论是从政治方向、思想路线上看,还是从党的宗旨和作风上看,党的建设都得到了全面的、切实的加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高,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竭诚拥护,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坚实基础,有力地推动了革命事业在正确轨道上向前发展。可见,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没有一项不与党的性质和政治本色密切相连,延安精神为党的进一步成熟、发展、壮大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这就告诉我们,如果丢掉延安精神,那就会从根本上危害党的性质和政治本色。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并落到实处,是全体党员和干部的神圣职责。
  其次,党内存在的问题对党的性质和政治本色带来的威胁,决定了必须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拨乱反正,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了对延安精神的歪曲和破坏,党的建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必须首先予以肯定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入、对外开放的扩大,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员、干部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党内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对党造成的危害也日趋严重,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进行解决。
  党内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有:放松甚至放弃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之甚少,当然也就谈不上运用和与实践相结合;有些党员干部歪曲、篡改、贬低马克思主义,有的甚至与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沆瀣一气,鼓吹马克思主义“无用论”、“过时论”,攻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攻击阶级、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和阶级分析方法;有的甚至卖力地从事挖马克思主义老根的“工作”,非要把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等基本原理推翻不可,造成了思想理论的巨大混乱。在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上,有些党员干部理想观念淡漠,信念动摇,听信共产主义“空想论”、“渺茫论”的胡说,丧失斗志和继续革命的精神,信奉“理想、理想,有钱才想”的剥削阶级人生哲学;有的甚至堕落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的应声虫,污蔑共产主义为“乌托邦”,公开鼓吹放弃社会主义道路、走民主社会主义实为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实际上是与国际反动势力“和平演变”中国相呼应的。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上,有许多党员干部忘记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工作中不走群众路线,个人说了算,独断专行;有的当官做老爷,不关心群众疾苦,不倾听群众呼声,见群众困难就躲,躲不了就拖;有的嫌贫爱富,傍非法大款,与其称兄道弟、狼狈为奸,成为黑社会组织的保护伞;有的站在资本家立场上,与不法企业主搞权钱交易,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有的报喜不报忧,欺下瞒上,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形式主义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在坚持艰苦奋斗优良作风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挥霍浪费和奢靡之风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呈现出滋长蔓延之势,艰苦奋斗作风在一部分党员干部那里被淡忘了,在少数人那里甚至被丢得差不多了。在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为他们掌权上,有些党员、干部完全背叛了他们入党时的誓言,把手中之权变成了谋取个人及其亲属私利的工具,贪污、受贿、索贿,腐化堕落,成为人民的罪人;有些党员干部热衷于拉关系走门子,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完全丧失了作为党员干部的资格;有的为了本单位、本地方的眼前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群众的长远利益,纵容、支持制假贩假,破坏国家资源和自然环境;有些领导干部由于认识不清或原则性不强或自身不干净,对腐败问题心慈手软,不愿也不敢彻底查处,大搞地方、部门保护主义,致使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发展蔓延之势一直得不到有效扼制,成为人民群众对党不满的最重要问题。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尽管这些问题只是发生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但对党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它败坏了党的声誉和形象,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挫伤和打击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政治本色已造成严重威胁,如果任凭发展下去,党的性质就会改变,从而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党的事业也可能最终归于失败。所以,党的十六大再次告诫全党,不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不认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不坚决惩治腐败,“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对此,全党必须保持高度的清醒和充分的认识。
  党内存在的这些问题,从党员、干部个人的角度来看,固然可以找出各自的原因,彼此会有不少差异,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那就是面对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和执政的严峻考验,他们完全忘记了共产党人应该坚持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历史责任,放弃了世界观改造,经受不住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诱惑和侵蚀,以致最后陷入泥坑。大量事例证明,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会走上违纪犯法的道路,都可以从他们对延安精神的背叛中找到缘由。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发生政治风波后曾经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①这就告诉我们,要克服党内存在的威胁到党的性质和政治本色的各种问题,必须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只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可以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可以既不放弃优良传统而又与新的实际相结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只要坚持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可以改善党与群众的关系,克服脱离群众的倾向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更好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维护、实现、发展他们的利益而踏实工作。只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可以抵御仰洋人鼻息思想的泛滥,扼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避免挥霍浪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蔓延,有助于克服和惩治腐败。总之,只要真正地而不是在口头上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只要是全面地而不是歪曲地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做到把坚持和弘扬工作扎根于党员、干部脑海之中,落实到各自的实际工作之中,那我们就可以完全相信,党内存在的问题可以逐步减少和克服,党会进一步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会进一步增强,无产阶级政治本色就会更加鲜明,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为中因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做出更大的贡献。
  再次,苏联共产党变质、下台的教训警示我们,要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政治本色,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优良传统的延安精神。
  1991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声明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要苏共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同年12月25日他又声明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第二天苏联解体,1992年1月1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飘然落地。从此,执政74年的苏联共产党下台,存在93年的苏联共产党归于毁灭。对此,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动势力和垄断资产阶级欢呼雀跃,弹冠相庆,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广大劳动人民和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为之惊诧、长叹。对于这场“剧变”的原因和教训,二十多年来人们已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研究、总结,但歧见仍在。从苏联共产党垮台前一段时间里领导集团的所作所为看,否定、丢掉党的优良传统,从而改变了党的性质,恐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和教训。这可以从三个根本性问题来看。
  其一,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保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团结人民群众的思想、理论旗帜,是党成长、壮大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最有力武器,是永远不能丢弃的优良传统。然而,从赫鲁晓夫起就歪曲它,肢解它,使之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越来越失去活力,到了戈尔巴乔失时则完全被丢弃了。赫鲁晓夫篡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学说,声称苏共已不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是“全体人民的党”。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都拒绝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析社会矛盾,纵容实际存在的新资产阶级活动,丢掉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戈尔巴乔夫的同伙雅科夫列夫声称他早就不相信马克思主义,1985年两人一起咒骂马克思主义是“空想”和“新的宗教”,用所谓的“新思维”取代马克思列宁主义,把工人阶级政党改变为社会民主党。
  其二,糟蹋共产主义目标,攻击、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丧失了前进的正确方向和精神支柱。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目标,鼓舞和指引苏联共产党人战胜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共产主义精神和道德激发了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取得的成就一直是抗衡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和反动势力的巨大力量。然而,赫鲁晓夫却把共产主义归结为一盘“土豆烧牛肉”,破坏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高大形象。雅科夫列夫同西方反动派一样,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是“极权主义制度”,并同戈尔巴乔夫一起,竭力推行私有化,“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复辟资本主义制度。他们歪曲、否定“十月革命”以来苏联的历史,竭尽诋毁列宁、斯大林之能事,妄图把革命历史、革命领袖的高大形象从苏联人民心中抹去。1999年,戈氏承认:“我生活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我消灭了苏联和所有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主义。”对于他们的这种行径,美国当时的驻苏大使马特洛克看得很清楚,他在《苏联解体亲历记》中说:“等到苏联共产党新党纲草案发表时,不仅仅是马列主义的传统概念没有了,甚至连一点点社会主义的影子也找不到了。”
  其三,丢掉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优良传统。苏联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团结、依靠和领导人民创造了辉煌业绩,人民积极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享受着免费就学和医疗的待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苏共后期,党的领导集团越来越脱离人民,人民提出的意见被排斥,人民的要求被压制,人民的生活并没有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得到改善和提高,党政官僚特权集团以“合法”手段侵占人民的财产,分配差距到20世纪70年代已达100倍。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更是变本加厉地为少数人谋私利。在他命令下,500天之内70%的工业企业被私有化了,人民的劳动成果和全民财产被“改革”到少数私人手中去了。对于是否保留苏联的全民公决,尽管多数人民群众的意见是肯定的,但却被叶利钦等少数人所践踏。1989年前后,苏联有一个“苏联共产党代表谁”的调查,认为党代表党政官员的竟高达85%,代表工人的只占4%,代表劳动人民的占7%,代表党员的占11%。当人民群众忍无可忍地起来用自己力量纠正党的错误时,却成了被专政的对象,苏联共产党的领导集团完全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所以苏联解体前后人民群众一再喊出这样的口号:“捍卫十月革命的思想!”“戈尔巴乔夫背叛了列宁,我们对列宁仍然忠诚!”“戈尔巴乔夫的党完蛋了,而列宁的党还在!”“列宁的名字和事业永存!”“我们爱戴斯大林!”这就是人民的愤怒和呼声。
  从上述事关党的性质的三个根本性问题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奋斗方向,坚持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关系,曾是苏联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到了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时期则逐渐被忘记、被歪曲、被否定、被抛弃了,他们最后彻底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背叛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背叛了人民。这样,苏联共产党被人民所抛弃,变质、丧权、毁灭,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血的教训。它告诫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必须始终不渝地沿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前进,绝不能走偏方向,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利益的实现和发展艰苦奋斗,绝不能削弱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政治本色不会改变,保证党永远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这里所涉及的根本性问题,正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也是延安精神的实质所在。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
  

论延安精神/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课题组编著;有林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