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从延安时期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力量

王巨才


  ——在“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历史经验与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1992年6月17日)
  同志们:
  这次“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历史经验与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研讨会共进行了两天。会议期间,牟玲生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中共陕西省委研究室和省委党史研究室提供了主题报告,各位专家、学者和与会同志发表了很多很好的见解。这次研讨会所选择的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有着相当丰富的历史与现实内涵,在很短的时间里不可能谈得很透。但这个主题所涉及的若干基本的方面,在两天的讨论中已经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下面,我想就延安时期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启示这个问题,对大家的看法作一粗略的归纳,以供今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时参考。
  一、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期及其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期,是指自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以陕北和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总后方的历史时期。这个历史时期包括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后期,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前几年,历时将近13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毛主席和党中央在陕北和延安的13年。
  1935年10月,当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面临的形势相当严重,革命仍处在极端困难的低潮时期。但是,13年之后,当党中央离开陕北时,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革命早已走出低潮,处于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中国共产党在13年当中能够奇迹般地取得这样彪炳千古的丰功伟业,其基本的经验是什么?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
  中国共产党从一建立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的。但是,党在诞生之前,理论准备时间较短,党成立之后又一直处于紧张的革命战争环境之中,未能很好地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加之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就全党来说,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了解得很肤浅,还不善于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保证了党能够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和战略战术问题。经过1938年以后普遍的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1942年的全党整风运动,破除了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的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有了很大提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地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制定了切合中国特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排除了脱离实际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干扰,解决了如何建设好一个党、建设好一支军队、建立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等问题,领导人民赢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挫折到胜利的伟大的历史性转变。事实证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之本,成功之路。什么时候“结合”得好,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向前发展,否则就必然遭到挫折和失败。
  (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延安时期,党十分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从1938年秋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开展全党的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到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长达6年多的时间中,中央突出抓了以中央委员为主体的高级干部的马列主义学习和对党的历史的研究总结,与党内严重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三股不正之风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著名的延安整风中,在中央反复倡导和亲自带动下,各级干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形成了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风气,对于制定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改造干部党员的思想起了重要作用。在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方面,还形成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等一整套正确的方针方法,使党内斗争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经过整风,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成为领导中国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中流砥柱。以延安整风为代表的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加强自身建设的成功实践,为我们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提供了范例。
  (三)永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无产阶级党性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曾反复强调:“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无私利可图。”“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坚持党的宗旨,要求党的一切行动、党的所有的方针政策,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延安时期,这一宗旨体现在各个方面。在政治上实施民主政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人民参政议政意识,建立民选的“三三制”政权,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在各方面享受充分的民主自由权利,并用法规加以保障;在作风上,实行廉洁政府,严惩违法腐败分子,精兵简政,克服官僚主义,建立党内外民主监督机制,广开言路,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经济上,党政军民学大搞生产运动,减轻群众负担,使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在文化教育上,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大力普及群众文化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准,建立民族、科学、大众的文教事业;在军事上,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动员人民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军民打成一片。在日本侵略者侵入国土,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一条全面抗战路线,发动组织了包括一切爱国的党派、阶层、阶级和海外侨胞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放手发动千百万人民群众开展人民战争,使日本帝国主义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遭到灭顶之灾。这一切都充分证明,只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我们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而绝不被困难所压倒。
  (四)坚持物质生产与思想道德建设两个环节同时抓
  延安时期,在财政经济上曾遇到极大困难。在困死、饿死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两条道路面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选择了后一条路。党中央和毛泽东针对当时的客观实际,确定陕甘宁边区的中心工作是“生产、教育”,而又以生产为第一。把生产运动与整风运动称为整个革命链条中的两个环子,推动革命前进的两个轮子。大生产带来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它打破了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封锁围困,为抗日战争乃至以后的解放战争的胜利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它使党政军学的物质财政需求实现了自给或半自给,人民负担逐步减轻;它充分显示了新民主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人民普遍实现了“丰衣足食”的目标,同时也改变了干部的思想作风,增强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效地克服了官僚主义习气。延安时期的经验证明:要巩固和发展政权,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政权的经济实力。而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又必须以人们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的崇高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政治觉悟为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这是延安时期革命取得胜利的不可忽视的一条基本经验。
  延安时期的历史经验是一个极为丰富的思想、精神宝藏。它集中地蕴涵和体现在中国共产党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蕴涵和体现在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为民族利益奋斗的根本宗旨和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的三大作风中;蕴涵和体现在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中。延安时期的宝贵经验,是我们今天进行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最好的历史借鉴。
  二、延安时期历史经验的现实启示
  延安时期的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认真总结研究这些经验,会对我们提供不少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当革命事业受到挫折、陷于低潮的时候,要有坚定的必胜的信念,并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同世间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发展一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也不是永远一帆风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曾经犯过两次大错误,导致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大失败,党的力量遭到极大削弱,几乎濒临覆灭的危险。当时一些不坚定分子灰心丧气,甚至向反动势力屈服。国内外敌人也曾幸灾乐祸,认定中国共产党要彻底失败。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在常人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始终表现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站稳立场,沉着应付,在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和深入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党的工作方针、政策、策略,因而能在30年代后期走上正确的道路,使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现在,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暂时低潮。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从延安时期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力量,在困难的时候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认清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进一步坚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懂得,共产主义理想不是虚无飘渺的幻想,而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基础上的科学信仰。社会主义制度从无到有的诞生,从小到大的发展,这本身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的实践检验。当然,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也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它代替资本主义,如同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一样,既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也是包含曲折甚至失败的历史发展的长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较量的过程中,出现资本主义的某种暂时复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邓小平同志说:“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要遵循邓小平同志的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和当前面临的任务,采取适应新形势的斗争方法,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这不仅对中国的前途,而且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都具有重大意义。
  启示之二:要准确地紧紧抓住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据以确定党的中心任务,围绕这一中心任务确定相应的方针政策。
  党中央进入陕北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的历史关头。据此,党制定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并进而决定和执行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与此相适应,党调整了国内的一系列具体政策,比如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的统治,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变“反蒋抗日”为“逼蒋抗日”直至“联蒋抗日”,变没收地主的土地为减租减息,变根据地内的工农民主政府为“三三制”抗日民主政府,等等。使党的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抗日战争这个中心,坚持八年如一日,终于赢得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根本性胜利。如今,国内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是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正因为这样,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这就要求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要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不能有丝毫的偏离和动摇。各方面的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而不能干扰和冲击这个“中心”。邓小平同志今年年初的重要谈话,回答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试验,排除各种干扰,抓住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力争国民经济每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只要我们专心致志,真抓实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就一定能够实现我国人民梦寐以求的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的宏伟目标。
  启示之三: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
  不断解放思想,不断从脱离国情的条条框框、传统的观念意识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使思想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是一个政党兴旺发达的前提条件。党的历史说明:思想的解放不能一劳永逸。延安时期的全党整风,实质也是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的经验神圣化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正是由于有这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才使中国共产党比较完全地掌握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规律,能够比较纯熟地恰当地处理中国革命中遇到的种种复杂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的东西也不行,必须从国情出发,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过程中,要防止和反对“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现实生活表明,“左”的表现主要是停留在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或者停留在过去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完全扭曲了的认识上,或者停留在改革开放前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和政策上,而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变化子的客观实际,因此不容易接受改革开放的正确政策,甚至怀疑和否定改革开放,认为改革开放就会走资本主义道路,仍用过去那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来影响以至冲击经济建设为中心。右的表现主要是怀疑甚至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甚至制造政治动乱,企图改变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左”和右都会给党造成巨大危害,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因为我们过去长期搞了“左”的东西,积习很深,影响很大,人们往往习惯于拿过去的观念来看待今天的改革,用老眼光分析新问题,致使“左”成了改革的主要阻力,所以,需要依据实事求是的精神加以特别防止。
  启示之四: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永远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最为兴旺发达的时期之一,也是加强党的建设最有成效的时期之一。特别是党依据一贯坚持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经过多年革命活动经验的积累,在延安时期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明确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提出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的思想;提出在一切工作中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的观点,对于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预定的革命目标,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延安时期,上至党的主席,下到一般乡村干部,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只见公仆不见官”,毫无特权可言;各级领导带头跋山涉水,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解决群众的困难;对于来自群众的批评、怨言、不满,毛泽东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既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也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对于干部队伍中营私舞弊、作奸犯科者,不论功劳大小,一律严加查究,毫不宽贷。党正是以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行为,赢得了广大群众真心实意的信赖和拥护,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由此出发,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新方针。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它为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施展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党的绝大多数干部利用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主动地为人民办好事,干实事,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为党赢得了荣誉。然而,也确有一些党员干部经不起考验,钻改革开放的空子,不择手段,谋取私利,少数人甚至索贿受贿,贪污诈骗,堕入经济犯罪的泥潭。这些腐败现象,损害了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削弱了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绝不可掉以轻心。陈云同志说:“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党能否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仍然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严峻课题,是全国人民瞩目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总结延安时期的历史经验,呼唤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要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强化公仆意识,严格党内监督,反对清除腐败分子,引导党员干部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中为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建功立业。
  以邓小平同志今年年初在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党史、理论工作要更好地把历史研究同当前政策研究结合起来,从历史经验中汲取丰富的政治思想营养,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期/中共陕西省委研究室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