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八章 第二节 发展商业贸易 稳定金融物价——4


  四 发放贷款 发展经济
  1941年至1942年,边区银行收款业务成绩显著。放款种类主要有生产建设放款、财政性放款和商业贸易放款三大类。放款的方式分定期信用放款、短期周转、临时暂借、透支等种类。放款资金的唯一来源是依靠发行边币。1941年放款总额26814316元,竟超过当年边币发行总额的10.5%,1942年放款总额78949319元,占当年边币发行总额的86.68%。
  1、生产建设放款。包括农业、工业、盐业、运输业、合作社及机关生产放款等。1941年3月以后,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完全自给的号召,边区政府以及各机关、部队、学校纷纷举办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工厂,需要大量资金,边区银行给予全力支持,特别是重点投资于一批专业性骨干企业,如难民工厂、振华纸厂、化学工厂、纬华织毛厂、交通纺织厂、新华制革厂等。在1941年和1942年两年中,边区银行对其投资在600万元以上,对这些企业的建立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41年,边区银行工业放款过份偏重于公营工业,忽视了对私营工业和手工业的支持。为此,在1941年8月中央召开的金融问题讨论会上,边区银行受到毛泽东的批评,要求边区银行今后应多注重对私营经济的投资,特别要注意促进农业的发展。有鉴于此,边区政府建设厅调整了投资方针,强调1942年放款重点主要是私营经济,公营经济次之;在生产事业上,主要投资于农业,其他生产事业次之。
  从1942年起,边区银行对私营工业投资与扶助相应增多。据统计,从1942年至1944年,边区各方面对私营工业总投资达2300万元边币,折合法币170万元。其中对米脂万合毛纺厂贷边币15万元,小米100石,羊毛1万斤。此外,在盐业投资方面,给盐民发放工具实物贷款31万元;在生产合作社投资方面,放款20万元作为长期投资。
  在生产建设放款中,1941年农贷业务尚未受到重视,农业放款仅有23.5万元,占生产建设放款总额的0.2%,并且没有贷给广大农民。同年12月15日,边区政府第3次政务会议决定,组成以李鼎铭、高自立、朱理治、南汉宸、刘景范、闫子祥等7人为委员、高自立为主任的边区政府农贷委员会。25日,中共西北局在《关于1942年边区经济建设的决定》中要求边区及时办理农贷,以达增产细粮20万石及增植棉田10万亩的任务。1942年1月10日,边区政府发出《边区农贷的基本任务和目前的实施办法》指出,边区经济素以农业为主,必须大量地投入资金,促进农业的发展。
  1942年农业放款计800万元,占生产建设放款的50%,并且全部给了农民。农业放款项目包括耕牛农具贷款、植棉及棉花青苗贷款、移垦农民贷款等。这些贷款对解决农民的困难,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年由边区银行主持、在延安、甘泉、富县、安塞、子长、固临、志丹等7县8025农户中,发放了158万元关于耕牛与农具的贷款,加上农民自筹资金103万元,共购买耕牛2672头、农具4980件,增开荒地10万余亩。在延长、延川、固临三县,发放植棉及棉花青苗贷款153万元,扩大植棉面积5.1万余亩。同时,农贷的发放还对打击农村高利贷盘剥,推行边币起了很好的作用。
  2、财政放款。包括财政厅借款、机关财政性借款等。1941年以前,财政放款为数并不大,政府与机关借款平均不过10万元左右。1941年由于外援突然断绝,财政支付倍感困难。这时,边区银行整个资金的运用甚至连同整个发行在内均完全服从于财政支付。
  1941年上期,边币发行总额为1500余万元,而财政性借款的有形数字为925万元,占发行总数的70%以上,到年底,财政性借款达1240万元,占发放总额的46.22%;1942年上期,边币发行总额为4500余万元,而财政性借款有形数字为2200万元,占发行总额的50%,至年底,财政性借款达2775万元,占发放总额的35.15%。加上在商业借给上的无形财政借款,银行的负担就更重了,比如,1942年秋经光华商店以低于市价9%的价格交出去1000万元的布匹、棉纱、皮货等,至该年底计算,亏损510万元。
  大量的财政性借款,迫使边区大量发行边币,由此又引起金融物价波动。加之财政与金融的关系不够明确,除规定以发行边币弥补财政赤字外,财政在与银行的其它往来上,很不尊重银行的企业性质,不能按期还款和按价购物,也使银行的拖累日益增大,资金难以周转。尽管如此,这一时期边区银行对财政工作的支持还是作出了成绩,直接弥补了财政赤字,供给了被服材料,间接调剂了财政支付,克服了财政困难,实现了财政由依赖外援向自力更生的转变。
  3、商业贸易放款。据统计,1941年商业贸易放款352万元,占当年银行放款总额的13.14%;1942年商业贸易放款达3611.9万元,占同期银行放款总额的45.7%,在三大类放款中位居第一。
  这一时期,商业贸易放款的主要对象是光华商店、土产公司和盐业公司。其次是对私人商业的放款。其形式有救济性放款、小额商业抵押放款和小额商业信用放款三种。据统计,1942年共放出救济性商业贷款43.2万元,使延安南关、七里铺一带的商民在遭受严重水灾损失之后,顺利地渡过了难关;放出小额商业抵押贷款97万元,有效地刺激了外货进口,抵制了商人的囤积居奇,并用抵押商品来平抑物价;小额商业信用放款曾放过几次,但数量不大。此外,1942年9月,边区银行成立了商业代办处,专办商业往来事务,采取银行支票方式,吸收商业存款,同时也给商人以临时短期透支。
  商业贸易放款,扶持了公营商业企业的发展,保障了边区物资供给,发展了对外贸易,稳定了金融物价。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是商业贸易贷款比重过大,影响对工农业等生产事业的投资;二是银行与商界仍较隔膜,未能将大多数商人团结起来并与之合作,以达到控制市场、引导商品货币流通的目的;三是在资金运用上效率不高,调剂不灵活,致使各方面资金需求不断加码,却经常又有大量资金处于闭滞状态。所有这些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篇)/雷云峰.—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