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十章 第一节 发展农业的政策和措施——2


  二 改造二流子
  改造二流子,是边区社会政策之一,也是边区在生产运动中的一个创造。边区群众对那些吸食大烟、胡嫖乱赌、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宣扬迷信、欺蒙拐骗、偷驴盗谷等不务正业的人,称之为二流子。这种品行不端的人,是社会的蠹虫和祸害。流传的延安民谣说:“延安府,柳根水,十有九个洋烟鬼”。据中共中央西北局调查研究室调查统计,1937年前,延安市不到3000人,而二流子将近50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延安县30000人左右,二流子有1629人,占5%。如果以延安县二流子的比例来推算全边区,则140余万人口中,二流子约有70000人,即从低估计,全边区也有二流子30000人。
  为了把生产运动提到新的更加发展的阶段,改造二流子参加生产的工作,1943年在边区广泛的开展起来,形成普遍的群众运动。年初统计的9554名二流子,到年底已经改造了5587名,即改造了58.8%。改造二流子并在整个社会上消灭二流子,这在当时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是只有在边区这样新民主主义社会里才能作到的奇迹。
  1943年,边区改造二流子的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第一,把5587个不劳动的寄生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改造以后摆脱了饥寒贫困,走上了丰衣足食的道路,对于边区党政表现了无限的感激。延川县刘兴胜转变以后对乡长说:“今年亏得乡长帮助我们,若不是,我们一家人现在还是挨饥受冻,那里还能象今天一样吃干的穿新的?我们一家人,永远也忘不了政府的好处”。富县转变了的二流子吴有才到处向人宣传:“边区政府为人民把心操尽了,教人民过好日子,我明年要多开些荒。”诸如这般记述不尽。第二,二流子的转变,有利于边区经济的发展。陇东分区转变的732个二流子,开了2990亩荒地,平均每人开荒48亩。甘泉县132个转变了的二流子开荒605亩,平均每人开荒4.6亩。延安金盆区22个二流子开荒275亩,平均10亩多。全边区转变的二流子生产的数字,以每人生产1.5石细粮计算,则5587个改造了的二流子,便可生产8300余石细粮,可供万把人一年的食用。第三,二流子的改造,更加激发了群众的生产热忱。延川县城区的群众看到刘兴胜的转变,都说“政府的办法真正好,要不是今年抓紧二流子生产的话,刘兴胜这些人到现在还是一个穷光蛋!”二流子的转变,更激发了群众的生产热情,许多人都说:“二流子生产得美了,咱要不好好劳动,就要被二流子赶过去了!”这话不假,二流子刘生海一年内就改造成为劳动英雄,并参加了在延安召开的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受到人们的赞扬。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篇)/雷云峰.—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