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十章 第五节 机关部队学校的农业大生产运动——1


  一 机关学校的农业生产运动
  毛泽东在边区高干会上作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边区全党的干部一定要把经济工作看作第一位的工作,并号召干部和党员一定要大量转入生产和普遍参加生产。
  1943年1月8日,李富春在中直机关生产负责人会议上作《丰衣足食,为改善物质生活而斗争》的报告中说:今年生产运动的新特点,第一,是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是第一位的任务,这是一个充满积极意义的严重的政治任务与经济任务。第二,今年生产运动要同工作与学习密切结合起来,使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丰富起来。第三,要完成今年的生产任务,必须总结过去的经验,懂得经济政策、生产条件、生产办法,找出规律性,使生产工作从盲目走上自觉。第四,今年机关学校的生产重心要放在每个伙食单位以农业为主的集体生产上,辅之以部分人的工商业生产和私人的生产。1月12日,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中直、军直、边区一级所有机关学校应分大、中、小三种单位,立即做出“1942年生产总结与1943年的生产计划。”各机关学校经过认真总结,认识到过去重商轻农的错误,只有发展生产才是创造财富与改善生活的正确途径,商业只起促进物资流通的作用,从而明确了发展方向,使机关学校的大生产运动转向正轨。他们根据毛泽东“组织起来”的号召,首长负责,亲自动手,发动和依靠群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在生产与供应上,贯彻了“公私合作,公私两利”的原则,用新的组织形式,新的办法,代替旧的过时的组织形式与办法,改进了生产关系,刺激了生产热情,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主要办法有:①采取以劳动力入股的合作形式;②在生产中规定分红比例;③节约提成;④一个机关里大小单位的合作;⑤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合作;⑥单位与老百姓的合作;⑦个人生产的公私合作。①这些原则和办法,是从当时革命的性质与地区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提出来的。它冲破了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经验主义者认为我们历来是一切归公的,如果提出公私两利,公家就吃了亏。这是他们不研究新情况与新特点,不了解公私合作、公私两利实际上给了公家前所未有的利益;不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合作,在当时供给制度下,私人问题解决了也即等于解决了公家的问题。而教条主义者认为公私两利的原则,是和每个革命者每个共产党员应该牺牲一切的共产主义原则相违背的。他们不了解到达将来的共产主义最终目的,是必须通过现实的新民主主义才能实现;不了解现阶段在经济上既不是完全消灭私有制,也不是提倡先私后公或允许私人利益与公家利益对立,而是要求先公后私,把私人利益与公家利益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公私两方面的问题,而且是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杠杆。
  中央直属机关学校的生产运动,在自己动手,公私两利的原则下,取得了显著成绩。1943年中直、军直原计划生产任务是6200万元,实际上生产与节约的收益照市价计算,达到66617万元,折合粮食44410石。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如中直的经费支出,除粮食被服两项仍由政府支出外,其它支出平均计算60%是自给的,政府发给只占40%。
  边区系统机关学校为了加强对生产运动的统一领导,成立了总生产委员会,边府秘书长李维汉为主任,财政厅副厅长霍维德为副主任。总生产委员会负责检查各单位的生产计划,发放贷款,解决生产基金,召开种菜座谈会,介绍种菜经验,调剂菜地,购买菜种等,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具体困难。1943年,边区一级机关经营的农场,由上年的8个扩大到13个,耕地面积由2627垧增至3438垧。农场经营的方式有伙种与自种两种。伙种是机关经营农场的最好形式,公私两利,既可帮助移难民发展生产,又可以解决机关的劳动力和资金的不足。这年共产粮1136.59石,其中伙种得粮587.26石,机关农场的产粮可供5000人食用一个月。菜园由5个增加到14个,菜地由622.2亩增加到1225.5亩,自种1003.5亩。种植27种蔬菜,共收获1790783斤,当时边区一级各机关共有4526人,以每人每日1斤计,可食一年,超过生产任务。②
  边区机关学校利用零散时间和业余时间,开展的个人生产,主要采取生产组合的形式:有的以科、室、班为单位,组织个人生产小组,边府各厅处多采用这种方式;有的按个人的所长和兴趣,组织业务性质的个人生产小组,如农业组、工业组等;有的以合伙组织的个人生产小组,大多数为同一单位的人自愿的组合等。据1943年9月统计,边区一级机关学校个人生产蔬菜102379斤,值洋1052966.2元,畜牧业生产值382992元,社会劳动收入229242元,加上其他生产,每人平均得2380元,既增加了个人收入,也增加了一大笔社会财富。个人生产收入的用途,一般是添置生活日用品,补充食品,购买文具等;有的用作拥军或捐助给难民;有的接济家用,也有人把钱入了合作社或投入再生产。不但个人享用,而且节省了公家供给,帮助了公益事业。③
  在机关学校的农业生产运动中,各分区、县、区、乡机关的自给生产也积极开展起来。1943年延属地委建立了自己的农场,有工作人员25人,自种土地75垧,伙种地130垧,四六分成,全年收细粮27.38石,收谷糜草14000斤,折粮12石,洋芋2400斤,折粮2.8石,共合细粮42.18石。关中分区成立了生产委员会,党政机关一般规定每人种地6亩,学校每人2亩,生产中领导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霍维德专员在生产中一马当先,不但感动了干部和分区人民,国民党人士也赞扬他“痛关民生”。习仲勋书记及赤水县领导人上山开荒,对群众鼓舞很大。分区机关237人,种地4558亩。分区各县;淳耀县213人,耕地1654亩;赤水县182人,耕地1594亩;新宁县167人,耕地1792亩;新正县直属各区93人,耕地5875亩。④陇东分区的环县机关干部种秋田1068亩,菜地67亩。区乡干部种秋田1083亩,菜地63亩。各机关人员自己养猪、做豆腐,每月每人可吃肉2斤,每天一顿小米饭,两顿白面,自己解决夏衣及鞋袜毛巾等,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⑤
  1943年机关学校农业生产自给情况:(1)农业生产。中直军直系统,耕地面积为13144.7亩,粮食收获1823.09石,收获蔬菜8092755石,马草291680斤;边区系统,种地7202.8亩,收粮1455.93石,收菜2434896斤,马草163849斤。(2)畜牧生产。中直军直系统,养猪5238头、牛861头、羊3570只;边区系统,养猪993头、牛50头、羊1738只。(3)个人生产。中直军直系统收入75924454元;边区系统收入5137406元。(4)每人每月食用。中直军直系统面食10次,肉4斤2两,菜45斤,油1斤14两(老秤每斤16两);边区系统面食9次,肉3斤11两,菜31斤8两,油12两7钱。⑥
  经过1943年的艰苦奋斗,机关学校不但做到了足食,而且建立了革命家务。在此基础上,李富春代表中共中央提出:“应向着完成‘巩固革命家务,提高自给能力,保障丰衣足食’的任务而努力”。⑦要求1944年做到全自给或半自给;1945年除个别特殊单位外,则全部做到自给。他说这三项任务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中心是巩固革命家务。因为这是提高自给能力,保障丰衣足食的基础。
  1944年在公共生产供给中,进一步贯彻公私合作,公私两利的原则,在生产事业中,进一步贯彻农业第一的方针,各单位都制定了生产计划,每个工作人员和学生都参加农业生产,展开了更大规模的生产运动。这一年,中直机关收获细粮10924石(包括副业),收获蔬菜5747000斤,供给1万人每人8斗多细粮的谷物,570斤蔬菜和价值2斗多小米的木炭。谷物产量超过1942年71.6石的115倍,超过1943年2027石的4倍。
  边区系统机关学校的农业生产,1944年仍然采用自种与伙种两种办法。一般是伙种比自种更有利,如法院的九沟农场,这一年改为伙种,安伙子6家,4个工作人员,比1943年18个人,9头牛,多得粮食8.5石;民政厅东沟农场,工作人员4名,安伙子5家,牛4犋,种地93.5垧,四六分成,得粮17.92石;行政学院龙耳寺农场,安伙子两家,种地50垧,四六分成,得粮16.5石等,在帮助伙子发展生产中,求得机关学校生产的发展,因此,伙种是当时机关学校在农业生产上最好的合作形式。县区乡的农业生产也取得显著成绩。生产最好的是定边县,全县机关人员480人,种地7965亩,每人平均15.9亩,共产细粮1143石,每人平均2.36石;共产棉花3461斤,每人平均7斤多;菜187640斤,每人平均390斤;糜谷麦草262170斤,足供全县80头牲口吃两年。实行二八分红制,刺激了大家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个人的日用品问题。这年做到粮食自给半年,经费全部自给。
  1944年,机关学校的生产中,发展个人生产与厉行节约是主要的一环。为了贯彻中央的方针,边府主席林伯渠以身作则,自己订出生产节约计划,并在边府新年墙报上公布。其内容是:“(1)从农业生产上,完成细粮2石交粮食局(用变工合作办法)。(2)收集废纸交建设厅。(3)自三十三年一月二十五日起,戒绝吸外来纸烟。(4)今年的棉衣、单衣、衬衣、鞋袜、被单、毛巾、肥皂,完全不要公家发给。”并说:“我们加紧生产,厉行节约,就一定能达到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目的。”⑧朱德总司令也是干部的最好榜样。他年已60高龄,除处理繁忙的公务外,还和勤务员组织了一个生产小组,在王家坪开垦3亩地,种上各种蔬菜,一有空闲时间,就去浇水、施肥、移苗、锄草等,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蔬菜长得很茁壮。多次有集体或个人提出要求替他代耕,都被他婉言谢绝。林伯渠、朱德等领导人带头生产,大大激发了党政军学人员发展生产的热忱,成了推动生产运动,建立革命家务的巨大力量。比如,中直机关8000余人,个人生产总值为9000余石,每人平均1.1石,其中农业占32%。个人生产除完成自给,减少公家负担外,还有剩余,建立了个人家务。⑨
  毛泽东提出1945年必须绝对无例外的普遍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运动。机关学校规定每个人都必须生产,根据边区经济发展的变化,又规定以纺线为主,农业为辅的方向,所以这年农业生产多数放在次要地位。但各分区、县的机关生产,仍以农业为主。这年,绥德分区种地1896亩,延属分区16794亩,关中分区816亩,陇东分区8303亩,三边分区6235亩,合计34089亩。
  ①李富春《更向前一步》,《解放日报》1944年2月26日。
  ②《边区系统各单位一九四三年机关生产总结》,1943年。
  ③《边区政府系统各单位个人生产初步总结》,1943年。
  ④《关中分区半年来生产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意见》1943年。
  ⑤《环县机关生产好,干部生活大大改善》《解放日报》,1944年3月12日。
  ⑥《1943年各机关丰衣足食材料》,1943年。
  ⑦李富春《更向前一步》,《解放日报》1944年2月26日。
  ⑧《林主席、李副主席以身作则,订出生产节约计划》,《解放日报》,1944年1月28日。
  ⑨《中直的个人业余生产》1945年2月。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篇)/雷云峰.—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