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十一章 第三节 财政状况的逐步好转——4


  四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1943年,因国民党准备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造成边区对外贸易中断,盐和土产不能出境销售,法币来源断绝,财政收入减少;同时,为了做好应付战争的需要,特别是为了保证冬衣原料供给,大量收购棉花,财政支出量大幅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边区在8、9、10三个月发行边币达10亿元,同时,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公、私营经济,农、工、商业都有较大的发展,为解决财政困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这年财政收入3201379220.77元,其中:税收480584076.46元,占15%;公盐代金90435926.46元,占3%;营业收入是306958532.94元,占10%;盐税84429803.50元,占3%;其它收入122498851.50元(包括上年节余),占4%。财政支出3184894837.17元,其中:行政费42857164.13元,占1%;军务费814477408.98元,占25%;民政费40346834.17元,占1%;财务费69192283.62元,占2%;教育费54978697.75元,占2%;建设费44075674.30元,占1%;保安费42747274.55元,占1%;补助费354260856.84元,占1%;被服费1229441884.87元,占39%;其他费491803440.64元,占15%;债务费713317.33元。财政收支相抵,盈余16484383.60元。①
  1944年,边区财政在“节约储蓄、增加生产自给、备战备荒”的方针指引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统计,这年财政收入508380489元,其中:公盐代金45793291元,占9%;企业收入183854391元,占36%。财政支出508380789元,其中:军务费231516025元,占46%;行政费81942788元,占16%;经建费47554635元,占9%;教育费51696701元,占10%;党政群众团体补助70960549元,占14%。②财政收支平衡。
  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的大反攻,边区大批干部、部队开赴前线,财政支出急剧增加。但由于实行了“生产节约,长期打算,积蓄物资,准备反攻”的财政方针,保证了财政的支出。据统计,这年财政收入1610074317元,其中:贸易税757995348元,占47%;公营企业收入231211032元,占14%;盐税178187842元,占11%;公盐代金84637878元,占5%;其他收入21597832元,占1%。财政支出1554796985元,其中:被服费551092269元,占35%;军务费226605501元,占15%;经建费136196654元,占9%;文化教育费123033094元,占8%;出发费99734426元,占6%。财政收支相抵,尚余55277332元。③
  ①边区财政厅《1943年边区财政总决算》,1944年。
  ②、③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财政概况》1948年2月。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篇)/雷云峰.—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