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十六章 第二节 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1


  一 边区支援敌后战场对日反攻
  1944年春,各敌后解放区战场对日寇开始局部反攻,国民党统治区也掀起了规模空前的爱国民主运动,中国抗日战争处在胜利的前夜。
  为了准备全面反攻,1944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即在巩固和发展华北、华东等抗日根据地的同时,派遣一批干部奔赴东北,增援东北人民抗日战争;派遣八路军359旅主力和一批干部,挺进华南,深入敌后,宣传与发动群众,建立湘鄂赣抗日根据地,并以此为依托,继续向南发展,打开南北通道,以达到北与鄂豫皖边区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第五师、南与广东曾生领导的东江抗日纵队联成一线,力求开辟湘粤赣边区的五岭山抗日根据地的目的。这样,中共就可以在南方有一个重要的战略基地,能够牵制敌人的兵力,以配合全国各抗日战场实行强大的反攻作战。同时,在抗战胜利后,如果蒋介石集团一旦发动内战,也能牵制南方一翼,有利于应付发生内战出现的严重局面。
  为此,毛泽东找延属分区司令员、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兼政委王震谈话,对中共中央准备组织南下支队的问题作了指示,并分析了这次南征的前途,提醒王震要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1944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由359旅抽调一部分主力部队,由中央组织部选调一批干练的干部,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下辖4个大队,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王恩茂任副政治委员,全支队约5000人。在出征以前,毛泽东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接见了南下支队的全体干部。毛泽东告诫他们说:“你们担负着光荣的任务,你们的任务是艰巨的,会遇到许多困难,只要密切联系群众,以极大的毅力去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完成任务”。他又说:“大家要学会两种本领,一种是松树的本领,一种是柳树的本领。松树冬夏长青,不怕刮风下雪,严寒之中也巍然屹立,松树有原则性;柳树插到那里都能活,一到春天枝长叶茂,随风飘扬,十分可爱,柳树有灵活性;二者缺一不可”。毛泽东的教导给大家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同年11月9日,南下支队和同行的党政军民干部900余人,他们肩负着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重托,从延安出发,开始了南下远征。
  南下支队东渡黄河越过同蒲路,由太岳解放区再渡黄河越过陇海路,于1945年1月27日在鄂豫抗日根据地大悟山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师,后在新四军第五师一部分的配合下,转战鄂南、湘北、湘南,在通城、崇阳、彬县、宜章地区开辟了南北130余公里,东西180余公里的湘鄂赣新解放区。1945年4月,南下支队改称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5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湘鄂赣边区党委、行署和军区。王首道任区党委书记,聂洪钧任行署主任,王震任军区司令员。随后部队继续远征,沿湘赣边向南挺进,一直打到广东的南雄、始兴地区,给日寇以沉重打击。直至日本宣布投降,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了国内和平和团结,南下支队奉中共中央命令撤回中原,这支英雄的劲旅在南下和北返途中,不畏艰难,血战100多次,像一把钢刀插进敌人的心脏,不仅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而且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军队也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被毛泽东誉为“经历了第二个长征。”
  1945年春,中共领导的绥远抗日军队在姚喆和高克林等率领下,连克日伪据点10多处,使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恢复到1941年春季的局面,与晋西北解放区连成一片。但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顽军,却乘机到大青山地区向抗日军民“收复失地”。这时,中共中央从陕甘宁边区抽调康健民、朱子珍领导的骑兵旅,开赴绥远大青山地区,配合姚喆、高克林领导的绥远八路军,进行游击战争和开辟解放区的工作。八路军首先痛打国民党顽军,夺回被武装侵占的地方,接着乘胜进军,连克日伪据点8处,扩大了解放区,使绥西、绥中、绥东等根据地连成一片。
  1945年5月,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后,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发动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在各敌后战场上纷纷出击,收复了大片国土,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各解放区之间的联系。6月,中共中央又从陕甘宁边区抽调警备一旅旅直一部及2、3团,独一旅全部,教导一旅5团、独5团,抗大七分校1、3大队等部先后开赴晋西北、华北等地,攻占日伪据点,开辟新的解放区,以支援和配合敌后战场准备全面进攻。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又决定将留守边区的359旅717团、719团、(缺一个营),还有358旅教导营,约2000多人,组成南下第二支队,由刘转连任支队司令员,晏福生任政治委员;将陕甘宁边区警备一旅编成南下第三支队,由文年生任支队司令员,张启龙任政治委员。这两个支队的任务除了南下与王震率领的南下第一支队会合并开辟工作外,还担负着护送中共中央派往两广工作的第九干部队和派往中原工作的第五干部队的任务。为了加强领导,统一指挥行动,南下第二、三支队成立了以文年生为指挥、刘转连为副指挥、张启龙为政委、晏福生为副政委的南下临时指挥部。6月11日,南下二、三支队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进入太岳根据地,而后由晋南抵豫北,经陕县再过黄河南下。当部队到达河南省新安县时,日寇宣布投降。这时,南下二、三支队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停止南下,迅速北返八路军前方总部所在地河南林县。随后奉命从第二支队和第九、第五干部队抽调200多人,由张启龙、陶铸等率领开赴东北。原南下第二支队主力在刘转连、晏福生率领下,不久也进入东北。此外,中共中央还决定,将359旅留在边区的一个团、由延安抽调的大批干部和军委炮兵学校学员也开赴东北,配合东北抗日联军向拒不投降的日军展开反攻。
  陕甘宁边区在中共中央部署对日寇由局部反攻到全面反攻的过程中,以最优秀的干部和训练有素的部队,全力支援敌后战场对日反攻作战,并在遭到国民党顽军进犯的情况下,胜利完成了保卫边区、保卫中共中央的光荣任务。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篇)/雷云峰.—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