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三、新闻、广播、出版事业欣欣向荣

任学岭 谭虎娃

    
  为了宣传和动员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十分重视新闻、广播和出版事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在边区创办的报纸有近百种,除先后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外,还有《边区群众报》、《抗战报》、《救亡报》(后改为《陇东报》)、《部队生活报》、《关中报》、《三边报》、《绥德大众报》、《佳县报》、《靖边报》等约20余种。当时由边区部队办的报纸就有17种之多,印数达8700份。更可贵的是各部队几乎普遍办起了黑板报和墙报,共计有250多个。
  所有这些报纸在向边区和各根据地及时传达中共中央的声音,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大事、文教、生产、卫生情况等方面,起到了党的喉舌作用,对于宣传、教育、动员、鼓励战士和群众,响应党的号召,做好生产、支援前线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广大群众因陋就简办起了600多块黑板报,这是当时大众办报的一种好形式。
  除了形式多样的各种报纸外,边区还陆续创办了许多期刊杂志。如:《解放》、《共产党人》、《学习导报》、《团结》、《八路军军政杂志》、《前线画报》、《中国工人》、《中国青年》、《中国妇女》、《中国文化》、《大众文艺》、《音乐》、《诗刊》、《边区教育通讯》等。这些刊物,对于传播新文化、新知识,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开展学术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还成立了解放出版社和边区出版社,还开办了新华书店,出版和发行了大量马、恩、列、斯著作以及毛泽东著作。主要有《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提纲》、《列宁选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斯大林选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此外还出版发行了大量中、小学的文化课本。这些书籍在宣传马列主义、传播文化知识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为了打破敌伪顽的新闻封锁,向大后方和敌后同胞及时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40年2月,周恩来从苏联带回了一台广播发射机。中共中央当即决定成立了由周恩来担任主任的广播委员会,中央军委三局局长王诤、新华社社长向中华等为委员会成员,领导干部电台的筹备工作。电台台址设在比较隐蔽的延安城西北50多里的王皮湾村的山沟里。经过全体筹备人员半年多的艰苦努力,1940年底,建台任务完成,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呼号为XNCR)经过试播后,正式播音。广播节目内容除报道国际国内抗日消息外,还有中央文件、新中华报(后为解放日报)的重要社论和文章、科学常识、革命故事、音乐等。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声音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
  1943年3月8日,因为机器故障,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停止播音。1945年8月中旬恢复播音,9月5日正式广播,首先播出的就是朱德就日寇投降向各解放区武装部队发出的进军命令。
  

陕甘宁边区史稿/任学岭,谭虎娃编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