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十章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建设的历史经验——2

梁星亮 杨洪 姚文琦


  二、坚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
  延安时期,如何团结和组织广大群众,对于边区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发展边区的各项建设,乃至对于边区的巩固和发展都至关重要。为此,边区中共组织和政府,以新制度和新政策的保证作用,以政治思想工作的教育作用,以共产党员模范行为的激励作用,以建立群众团体的组织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中共中央和边区的周围,形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终于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就要通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保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依据。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的见的物质福利。”①在边区,以经济和教育为中心,实行“公私兼顾”、民营为主等一系列政策,组织党政军民学进行大生产运动,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使边区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实施抗战和普选的民主制度,使一切抗日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利,真切地领悟到“民主就是咱大家当家”的真谛;开展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发展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文化,使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了科学文化教育,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享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还有如实行减租减息,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劳动互助,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工商业,繁荣边区经济,等等,无不渗透着强烈的人民性,无不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并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正确处理“向人民要东西”与“给人民以东西”的关系至为重要。虽然抗战初期中共和各根据地政府把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保护民力放在抗日根据地建设的突出位置,但就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也存在机构庞大与经济困难的矛盾。尤其在“鱼大水小”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没有处理好“向人民要东西”与“给人民以东西”的关系,一度加重了人民群众的负担,引发了一些老百姓的不满情绪,以致1941年6月在边区发生“雷公为什么不打死毛泽东”的事。时隔多年,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时毛泽东曾多次提及此事,可见此事对他感触之深。毛泽东说:“为什么有人希望雷公打死我呢?当时我听到这个话是很吃惊的。说这个话的时间是一九四一年,地方是边区,那年边区公粮征收二十万石,还要运公盐六万驮,这一下把老百姓搞得相当苦,怨声载道,天怒人怨,这些事还不是毛泽东搞的?因为我也主张征收二十万石公粮,主张去运盐。当时不运盐也不行,但是运的久了就不好。这就迫使我们研究财政经济问题,下决心搞大生产运动,一九四二年公粮减少了,一九四三年也减少了,这就解决了问题。”②在大生产运动中,边区政府工作人员和老百姓打成一片,首先要用90%的精力帮助老百姓解决“救民私粮”的问题,然后用10%的精力解决“救国公粮”问题;同时通过“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从而密切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由于政策的正确和稳妥,动员和组织起来的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周围,改变了以往的涣散状态,普遍以各种形式组织起来,边区的抗战动员工作成为全国最早、最充分的地区。边区成立的民族抗战后援会,下辖的抗日救国民众团体有25个,其分支机构遍布于边区各地,参加的人数占到边区总人口的80%以上。
  ①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03—404页。
  

陕甘宁边区史纲/梁星亮,杨洪,姚文琦主编;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