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献 > 领导人讲话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甘宁边区自给工业发展的特点●

高自立


  (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四日)
  边区在一九三八年以前,工业方面的一切日用品,几乎统靠外间输入,公营工业仅有小规模的印刷、被服、军需等业,全部职工只有二百七十名左右。
  一九三八年,开始注意建设公营自给工业。由于沈鸿、钱志道等同志的贡献,创办了工艺实习厂;又由于陈振夏同志的努力,恢复了石油厂。此外,先后创办了难民纺织工厂、造纸工厂、农具工厂、皮革厂及神府、陇东二纺织厂。因为织布需要棉纱,由政府设法向民间收买,民间纺织业,因此逐渐发展。
  一九三九年,边区经济开始被封锁,共产党中央提出“自己动手”、“自力更生”的号召,机关学校部队开始从事农业或手工业。边区政府复于五一劳动节举行工农展览会,以激励工业的发展。新华化学、后勤部制药等厂在该年创立。新华化学厂主要业务是制造肥皂,开始仅资本数千元,职工数人。同年,在安塞、固临、延长等处组织纺织合作社,由建厅帮助其训练工人,供给织机,投放资本,调剂供销,开始实行公私结合(亦即军民结合)的政策。年终统计,全部工人增至七百人左右。各方面都比三八年有进展,例如纺织业已能年产大布一千四百疋,增加百分之一一六。但因战争关系,有些工厂一再迁移,远离原料产地,为以后这些工厂供销发生困难的重要原因。
  一九四〇年,中共中央提出“半自给”方针与“集中领导,分散经营”的政策。轻工业为发展主要对象。分散经营的政策是正确的,因为原料散处各地,运输困难,分散便于经营,又因为劳动力、资本、技术散布于各机关部队学校,集中困难,分散便于保持积极性。但为避免流于无政府状态,集中领导又是必要的。
  是年一月间,举行第二次工业展览会。工艺实习厂建立了分厂,军事工业部份抽往前方服务。华寿俊同志试验用马兰草造纸成功。植物染料的研究开始。制造玻璃的原料亦已着手搜求。九月间,朱总司令提倡纺毛运动,开始毛纺织事业。各方面与一九三九年比较又有进展,厂社已增至三十三个,全部职工约千人,纺织业已能年产大布一万四千七百疋,增加百分之一〇五。
  一九四一年封锁加紧,且外援全绝,更迫切地需要发展自给经济,于是工业方面,先后由政府支付七十万元,银行借出三百万元,作为各部门增加的生产资金,并举行第三次工业展览会以资刺激自给工业的发展。之后,机关部队学校纷纷筹设工厂。部队如三五九旅,抽调百余名勤务员做学徒建立大光纺织厂、大光肥皂厂,自给外,尚有小部份在市场出售。另外还开木厂二个、铁工厂三个、榨油坊一所、盐井十个、炭井一个等等。并动员战士们操余课后学习纺毛,编制用具,进行各种手工业生产。机关学校和中央系统、后勤系统,抽调勤务员通讯员到难民工厂学习纺织,办了十多个纺织工厂及被服、制鞋、煤炭、木工、造纸、磨坊、榨油、丝织等许多手工工厂与手工作坊,中央系统占二十七个,后勤系统占十九个。
  这是猛烈发展的时期,曾有过纺织厂社三十六个,职工共约二千四百人;造纸厂十二个,职工共约四百人;石油厂一个,职工八十四人;化学厂十一个(皮革五、制药二、酒精二、肥皂二),职工共约二百六十人;木厂十个,职工共约二百人;印刷厂三个,职工共约三百人;机械修理、打铁厂六个,陶窑四个,面粉赶毡、麻绳等七个,职工无统计。以上共计厂社九十七个①,大部份为机关部队所创办,全体职工约七千人。但因经营经验缺乏,流动资本不够,原料供给与产品销售没有保障,不久后,一部份工厂表现难以支持或因此停工。这一方面说明了“分散经营”政策的正确与机关部队学校若干精神的高涨,另方面也就暴露了“集中领导”政策未尽贯彻所产生的一种盲目性与无计划性。
  这时植物染料试验成功,开始采用,玻璃试验成功,但尚未正式生产;难民工厂成立制造部,由朱次复同志领导着手制造纺织机及纺织机件。
  一九四二年建设厅鉴于上年的经验,提出“巩固现有公营工厂,发展农村纺织业”的方针,建厅增设关中铁厂试验炼铁厂外,厂数一般无增加,相反,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中央系统于年前即已开始由二十七厂减至十九厂,全部纺织厂总数则由九十七个减至六十二个。这正是政府巩固方针的实际体现。是一种从盲目性到自觉性的发展结果,是质量的提高。
  为了保护纺织业的发展,减低棉花、棉纱(原料)的进口税至百分之一,增加布疋(成品)的进口税至百分之十五。银行投资二百万元在绥德组织“永昌土布产销公司”,发棉花,收纱布,以合作方式奖励、发展农妇纺织,纱的质量日渐提高。正式提出“公私兼顾”政策后,运动就更加前进了。为了帮助私营工厂的发展,政府实行投资并采取订货办法,保证它们百分之二十的利润,使私人企业如米脂民生纸厂、万合毛织厂等亦与公营工业取同一步调前进。
  这时,纺织、造纸工具已能全部自制自给。制造基本化学工业品所需的机器已开始装置,火柴制造已开始研究。各方面与四一年比较,又有进展,如果说四一年是猛冲直撞,四二年就是稳扎稳打。同时产量也有增加,例如:纺织业已能年产大布二万二千余疋,比之四〇年增加百分之四十九。造纸已够书报印刷之用。肥皂供给有余。
  但正是这时,却在我们前面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与我们工业逐年发展同时,如前所述,职工也逐年增加了。职工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边区外面,由各大城市大小工厂来的,他们中间很多带了生产经验和熟练技术,但是,一般也带来了旧的劳动习惯;一是边区内部,由各个农村来的。他们中间很多充满着浓厚的革命情绪,但是,对于工业劳动却是陌生的不习惯的。新的劳动态度与新型工人品质的培养,就被提到重要地位上来,为此,我们做了很多教育工作,终于出现了不少爱护革命工厂,真正象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的工人,这就是以赵占魁同志为代表的,有着高度阶级觉悟的新型工人。当我们开始表扬赵占魁同志的时候,曾经遇到不服气的工人,他们说:“赵占魁有什么了不起,走红运罢了。”究竟赵占魁有什么了不起呢?
  一九三八年,赵占魁以“我的血快要被人挤干了,而今四十二岁才找到了自己的家”的快愉心情参加了革命。三九年,毛主席号召生产运动,他就自动提出愿即放弃学习机会为党打铁解决生产工具。不久调入农具工厂工作,四年如一日,对不利工厂的行为总是晓以大义:“工厂是公家办的,也就是咱们自己的,个人要节省,对公家财产更要节省呀。”当许多落后工人被坏分子鼓动要进行“罢工”时,毅然起来斗争,他所领导下的翻砂股工人没有一个动摇的,因而表现了坚强的力量。四三年五月,脚面被千度以上铜水烫伤甚剧,但移住医院时还说:“前方同志天天在流血,比我痛苦得多呢,我算啥!”时局紧张,即坚决要求出院带伤站上了自己的岗位。对学徒总是循循善诱:“我要认真教,你们要认真学,边区跟外面不同啦。”马伕忙了,就帮助铡草,伙伕忙了,就帮助烧饭,厂外群众向他借钱,就慨然付与:“发展生产嘛,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好事好事!”群众说:“老赵是个好同志”,工友说:“老赵是个忠厚老实人”。
  热爱革命工厂,热爱革命战友,具备了真正无产阶级的品质,赵占魁了不起就在这里。
  大家知道,我们公营工业是为抗战为民族解放事业服务的自给工业,旧的劳动习惯与这些工业的革命性根本不相容,为了新型工人品质的建设,并给大家以具体的榜样,四二年十月我们提出了“向赵占魁看齐”的口号,并开始发动了赵占魁运动。
  一九四三年,执行了毛主席在四二年边区高干会上提出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公营工厂再度增加,达八十二个,计纺织二十一,造纸十二,被服十四,炼铁三,印刷四,制皂二,火柴一,陶瓷四,皮革三,纸烟一,制药二,修械三,机器工具四,木工七,石油一(另有煤窑六,油坊九及其他一些小型作坊未统计在内)。职工增加了六千三百多人。与四一年的发展已有显著不同,是有基础有阵地的发展。
  首先是重工业与化学工业获得了显著成绩。机器制造方面,为印刷、造纸、皮革、玻璃、肥皂及一部份纺织业制造了或改造了工厂装备,石油产量增加三倍,军火生产完成任务,通讯器材有优良成绩。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边区第一铁厂的创立,基本化学工业的成功,玻璃与陶瓷业的初步成就。这些成绩与成就,给边区工业的发展建立了自给的初步基础。而这些成绩与成就是与下列同志的忠心钻研与坚苦努力分不开的,这些同志就是工业局长李强,工艺实习厂工程师沈鸿、钱志道,石油厂厂长陈振夏,材料厂申仲义,玻璃厂工程师林华,边区第一铁厂许兴、程启光、钟华、吴忠和、包玉珍,以及劳动英雄赵占魁、刘考生等。
  其次,轻工业也有新的成就与进步。纺织工业:产布三万三千疋,较四二年增产百分之五十弱。与原订任务比较,各厂均有超过。造纸工业:一九四〇年产八百三十三令,一九四一年产二千一百七十四令,一九四二年产四千九百八十三令,一九四三年则达五千六百七十一令,较四二年增产百分之十四,与原订任务比较各厂亦有超过。印刷工业:仅就中央、抗大、留司②三厂不完全的统计(留司仅统计四月至八月,抗大仅统计一月至九月)去年生产四千二百七十四万三百五十五字,其中中央印刷厂生产三千九百七十三万六千二百〇八字,比之一九四二年增加百分之八,超过原订计划百分之十。肥皂业:新华、大光二厂共产五十四万六千八百五十五条,其中新华产四十八万二千五百八十八条,比四二年增产百分之五十五,比原订任务超过百分之三十。值得特别指出的,由于杜于秀、尹希圣等同志的努力,边区火柴厂正式开办,从三月间起,我们已开始用自己制造的火柴。他如被服业、石炭业等也都有进步。
  重工业有显著成绩,轻工业也有进步,去年是大进步的一年。进步非从天降,乃是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以及赵占魁运动的开展分不开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始于去春边区政府系统的工厂会议,接着展开于大多数的公营工厂中,利用这个武器,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熟视无睹的自由主义风气,工会工作中的经济主义倾向和某些落后分子,“干不干,一斤半”的二流子习气,不爱惜工具原料的浪费现象,都有很大的纠正。又克服了工会、支部同厂长对立的现象,实行了工厂领导的一元化。揭露了隐藏在工厂企业中的暗害份子,多数工厂的秩序与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由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整风运动,又由于赵占魁运动,就在职工中涌现了大批劳动英雄如袁广发、孙云龙、刘考生、曹国兴、苟在朝,王河海、杨双庆、王国初、张宪武、柳云贵、李风莲等,就在工人中建立了新的劳动态度,并改造了某些工人中的落后思想。如难民工厂的李季华同志有过退伍观念,赵运展开后就彻底转变了,并成为最好的劳动英雄之一。为自励起见,他在个人生产计划第一条上就说到:“在思想上要打破家庭退伍观念,保证今后不再请假归家,坚决革命到底。”如新华化学厂王全德,曾有二流子习气,赵运展开后同样彻底转变,说:“工厂比过去好,我打架比过去少,他们一天起多少炭酸钙,我就担多少。”如中央印刷厂吴长胜,过去常闹离厂,不安心工作,现在工作也很积极了,说:“×××胡闹是有目的的,咱又没有目的,为什么要胡闹呢?”
  结果是很明显的:首先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成本减低了。如化学厂去年五月以后,全厂职工减去百分之二十七,产量反而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五。其中如熬碱组,八月以前每工每天平均熬碱十一斤,八月以后二十二斤,提高百分之百。八月至十二月,共节约生碱九千多斤,石灰九千多斤,石炭一万九千斤。制皂组一月至四月每工每天产肥皂一百十三条,八月至十二月二百七十条,提高百分之一百四十。难民、边纺、被服、农具、实验、工艺、皮革、石油、中印等厂,劳动强度与产量同样提高到了相当高度,提高生产率至少百分之十九,多至百分之一百五十,节约亦有显著成绩。这就不能不使部分产品的成本减低,如难民工厂六月份每疋上布制造费二斗九升,七月后跌至二斗一升;每疋毛布制造费三斗三升五,七月份后跌到二斗四升五,使工厂的实际财富迅速增长。
  其次,是技术的创造性大大的发挥了,据极不完全的统计,近年光是工艺、中印、留印、卫生材料、留勤利华、皮革、新华、难民等厂,大小发明与创造就达六十八件之多,这是一件大事。在产品数量、质量及克服原料困难上会起着什么作用,从下列简单事实中就可以看得出来的。中印曹国兴,创造切刻坯的机器,使切革坯的效能提高四倍。留印用纸条代替铅条和钢条拼版,解决部分铅的困难。农具厂范明谦,试改铜硬模子成功,节省了每部弹花机零件翻砂时间五十小时,化铜焦炭百分之二十五,车工十一个,车力十倍等。电器修造厂成元旭自造多门总机,自造话筒炭精片,代替了外来品。皮革厂柳荣贵发明用*(左木右冈)子代替丹宁揉皮,节约至少六十万元。
  但有一件事情是值得大家警惕的,这就是除个别企业外,一般质量进步不足,或未引起注意,使革命财富实际上受到了严重的损失,我在下面要专门说到的。
  以上,就是六年来边区自给工业发展的简貌。六年之间,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公营工厂二百七十余职工到现在公私合作企业在内之一万二千多职工。全部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呢?从其性质说,是大家动手,自给为主的。从其形式说,是分散经营,手工业为主的。而所依靠的力量则是科学技术人员的埋头苦干、工友同志的努力与赵占魁运动的广泛开展。
  同时,又坚持了军民结合,公私兼顾的政策,因此与公营工业发展同时,私营工业和合作工业也逐渐发展着。以私营工业而论,规模较大的有万合毛厂、民生纸厂、元华工厂等家,至于手工作坊,更是遍地林立,仅以陇东分区、延川、固临、鄜县、吴堡、盐池、定边、靖边、延安等十三县市的手工作坊为例,如下表:
  以合作社论,全部四百三十三社中有二百三十三个工业生产单位,即约有一半,兼营工业的有安塞枣湾纺织社,固临安河纺织合作社,米脂民办纺织合作社等等。出品优良,办得很有成绩。
  公营企业,私营企业,合作企业,三种形式并进,政府均予以扶助和支持,这又是边区全部自给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是高自立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在陕甘宁边区工厂代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第一节《边区自给工业发展的特点》。按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二日《解放日报》刊印。
  ①此处计算有误,分项合计为九十个厂社。
  ②留司,指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司令部。
  

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中央档案馆.—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