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书论著>核心书架>杨虎城将军

  


杨虎城将军-五、主持陕西的经济文化建设

米暂沉

 
    八百里秦川,劳动人民繁衍生息,勤奋耕作,成为富庶之乡。

    周、秦、汉、唐时,这里曾是京都之所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和中心。

    但到了民国年间,陕西的经济文化已远远落后于东南各省。加之辛亥革命后近二十年中,这块土地上兵连祸结,使广大人民群众处在天灾人祸、愚昧落后的恶性循环之中。

    当杨虎城走上陕西执政者的地位时,面对这一现状,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注重经济  发展地方建设

    陕西自辛亥革命以后,近二十年间,几乎都在外来军阀势力统治之下。一九一一年,张凤翙率领新军与哥老会合作,推翻了清政府在陕西的统治。不久,袁世凯以追剿白狼为名,派陆建章率军入陕,取陕西大都督张凤翙而代之。袁氏窃国称帝失败后,陈树藩夤缘时会,护送陆建章离陕,同时窃取了护国战争的胜利成果,登上陕西将军(旋改为督军)的宝座。陈虽系陕人,但依附于安福系成为督军团之一员,压制民主,排斥异己。陕西军人在孙中山号召之下,以于右任、井勿幕为首,树起靖国军的旗帜,与陈氏做了长期斗争。陈树藩最大的罪恶是为维护其反动统治,不惜以陕西省省长一职为饵,勾引刘镇华率其镇嵩军匪部进入陕西,使这支土匪部队从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五年蹂躏陕西达七年之久。一九二五年刘在胡憨战争中失败后,于一九二六年又率其新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围攻西安,再一次给陕西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坚守西安的战役胜利后,陕西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并为拥护“东出潼关、会师中原”竭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为时未久,控制着西北的冯玉祥也追随蒋介石反共,陕西的革命运动遭到了镇压。从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年,陕西先后由冯系军阀石敬亭、宋哲元、刘郁芬统治。他们镇压了渭华起义、淳栒起义等。并以陕西为后方进行了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他们为了应付内战,不断扩大军费,又加上连年灾荒,陕西境内真是疮痍满目,民不聊生。

    因此,陕西不论是士绅阶层,还是一般群众,都吃够了外来军阀势力的苦头,希望有一个本地人出来治理陕西,以苏民困。杨虎城返陕执政正好适应了人们的这一心愿。他既是陕西人,又有拥护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护法运动、北伐战争等一系列革命经历,是一个颇孚众望的人物,他进入陕西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杨虎城主持陕西省政府之后,很想有一番作为。他的出发点首先是振兴经济、发展实业。这一问题的提出最初还只是考虑到陕西的地方建设问题。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杨虎城认为,西北的建设已绝不仅仅是地方性的问题,而兼有对日抗战的国防建设性质了。然而,陕西自身的财力十分有限,很难做出些像样的事情。为此,杨虎城多方奔走呼吁,请求南京政府和江浙财团到西北投资建设。于是遂有一九三二年以同济大学校长胡庶华为团长的西北实业考察团到西北一行。南京政府经济委员会成立之后,杨虎城和宋子文再三交涉,在西安设立了经济委员会西北办事处,以刘景山为主任,争取南京政府对西北建设的重视,争取金融界和企业界的投资。但是,南京政府忙于内战无意及此,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愿到西北投资,杨虎城的苦心孤诣只能成为泡影。

    在发展经济方面,杨虎城施政的另一重要项目就是水利建设。西北地区素来缺水,即使自然条件较好的关中地区也经常干旱,旱灾是陕西人民受到的最大自然威胁。一九二九年,陕西等七省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灾民达三千多万,仅陕西一省就有五百多万。一时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因此,从杨虎城接手政权之日起,就把兴修水利提到他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他首先举全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李仪祉(协)为陕西省建设厅长。当时李仪祉任导淮委员兼工务处处长,还兼任浙江省建设厅顾问,负责设计杭州湾海塘工程。杨虎城几经申请,未能得到南京政府的准许。杨虎城为争取到这一优秀的人选,曾谒蒋介石面陈。蒋回答说;“我让他(指李仪祉)搞钱塘江工程,一时离不开。”杨虎城无奈只好去找李的伯父李仲特先生面商。仲特先生是陕西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和杨虎城都是蒲城县东乡人。在杨虎城当“刀客”时,就得到李的赏识,以后杨虎城时常以晚辈的身份谒李请教,杨虎城深知李仪祉的为人,如其伯父从中为力,必然会起到重要作用。杨虎城向仲特先生请示后,仲特先生即电促李仪祉回陕为桑梓造福。李仪祉接到电报后便请辞前述各职并面见蒋介石,要求遵从伯父之命回陕工作。这样南京政府才任命李为陕西省建设厅长。以后陕西省政府局部改组,李仪祉改任水利局长。其地位虽与厅长无异,但按当时一般人的看法,职权范围缩小了,实际等于降职。但仪祉先生却毫不计较,专心致力于他的水利事业。仅此一点,就使人们对仪祉先生很敬佩。

    李仪祉素怀造福桑梓之志。一九二二年就曾返陕并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他一方面着手计划和测量泾惠渠工程,另一方面提倡民间开修小渠,对陕西的水利建设曾做过规划和设想,但终以当时陕西的统治者无心于此而成画饼。一九二八年,他在致友人信中说:“陕西父母之邦,弟何爱于涂山,遂忘泾渭。果当局有兴工之决心,聚集可靠之经费,弟亦不再为局长,但畀以工头之职,畚锸径施,弟即奋然归矣。”因此,在杨虎城盛情邀请下,他欣然而归,并马上着手建设泾惠渠。杨虎城拨出了水利建设专款,并与当时的华洋义赈会合作,筹集了资金。

    泾惠渠于一九三一年开工,一九三二年六月二十一日举行放水典礼。计可灌田五十万亩,后经扩充,达七十万亩。是年又请全国经济委员会成立泾洛惠渠工程局于大荔县。除继续完成泾惠渠收尾工作外,洛惠渠亦正式开工①,于一九三七年第一期工程完工,计可灌田五十余万亩。在设计和规划中的工程还有渭惠、梅惠、汧惠、湑惠、褒惠、汉惠等渠,合称八惠工程。但是在杨虎城被罢免陕西省政府主席之后,有些工程未能实施。尽管如此,在陕西这样一个贫瘠的省份,除军政开支之外,当时还进行了上述的水利建设实属不易。当地人民至今犹怀念李仪祉和杨虎城两位先生在这方面的功绩。

    杨虎城还注重发展交通事业,他认为交通的发达是打破封闭、发展经济的重要条件。他对于陇海铁路向西延伸的问题,曾给予钱宗泽以积极的支持,使工程得以顺利进展。修筑西安至兰州的公路时,他还命令沿线驻军参加义务劳动,加速了工程的进度。

    杨虎城在执政的三年中,对改善陕西的医药卫生事业,也做出很大的努力。陕西的医药卫生事业,向极落后。医务人员本来就寥寥无几,他们在外来军阀势力统治之下,又受到排挤,大多都外出谋生或依附于陕军部队之中。杨虎城在参加北伐东出潼关之后,改组了部队的军医机构,聘请来一批陕籍的医务人材,其中有王季陶、李润生、薛道五、周水生、袁吉安等人。入陕之后,除进一步充实了十七路军军医处外,还设立了省立医院,以石介人、薛健先后任院长,“九一八”后,他还从国防建设的角度考虑,在十七路军军医处设立西北制药厂,以吴子实、程梦九等药学家主持其事。并针对西北地区接生落后的现状,请求南京政府在西安开办了助产学校。

    当岳维峻部在战争中覆没后,该部陕籍医务工作者纷纷回陕,都得到适当的安排,使他们得以为地方服务。杨虎城还积极提倡私人开办医院、诊所,使私人医疗事业也得到发展。陕西的医药卫生事业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局面。

    陕西医学界的前辈杨叔吉(鹤庆)先生,因在刘镇华统治时期担任过陕西陆军医院院长,为陕西的部分人士所不满,故长期在南京工作。杨虎城从地方医药卫生事业考虑,多方说服大家,顾全大局,捐弃前嫌,邀请杨叔吉回陕任职。从而,加强了地方医学界的团结,共同为地方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做出贡献。

    一九三二年夏,陕西发生了大规模的虎列拉(霍乱)传染,来势异常凶猛,死亡之众为陕西传染病史上所未有。西安市最严重的一天死亡达八百人之多,一时出现“虎列拉恐怖”。初期,人门发现患者,还送往医院治疗,对死者还照习俗办理丧事、开会追悼,这样实际上更加速了传染。到后来医院既无法接受如此之多的患者,人们也就只好把患者送进医院大门就算了事。农村中,各村自行封锁,断绝内外交通,大敲锣鼓以示驱除病魔。

    按照国民党政府的制度,各省的医卫工作,由民政厅主管。当时陕西正由杨虎城兼任民政厅长,于是他亲自挂帅,动员了全省公私医务人员,进行抢救和隔离,同时要欧亚航空公司加班运输药品。由于各项紧急措施的落实,逐渐遏止了传染病的扩散。  

    虎列拉的传染被控制之后,人们认为如此严重的传染病虽一时匿迹,但此后仍有可能重新复发。杨虎城认为事关人民生命,决不可忽视,断然从军政费用中拨出专款,购买了一套制造虎列拉疫苗的设备。第二年春即以自己制造的疫苗进行普遍的预防注射,改变了人们谈“虎”色变的状况,使这一严重传染病在陕西从根本上得到了控制。

    杨虎城在医药卫生事业方面的建设与成就,是陕西自民国以来所未有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医疗卫生条件。其设施在抗日战争中还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辞海》记载,洛惠渠一九三四年春兴工。——编者

杨虎城将军/米暂沉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