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书论著>核心书架>杨虎城将军

  


杨虎城将军-宣传抗日 足迹遍布欧洲

米暂沉

 
    笔者在西安事变后前往英国读书。在接到杨虎城的行程通知后,与周梵百于八月九日前往南安普敦港迎接杨虎城,同赴伦敦。

    在伦敦经过一天的参观后,笔者随杨虎城一行于八月十一日到了巴黎。中华民国国民抗日救国会、旅法华工总会、旅法参战华工总会、巴黎中国书报社、巴黎中国国联同志会、亚西华工同盟会、浙江旅法侨商协会、旅欧中国妇女救国会、中国国民党支部等团体及驻法使馆的代表都前往车站迎接。

    到巴黎后,杨虎城一行住进一家普通的旅馆。他说:今后我们同外国的达官贵人不再多接触了,生活上节约一些,省几个钱帮助最急需的人。一些留学生生活很苦,他们需要救济。至回国前,他拿出数千元资助了在法国和德国的中国留学生。

    杨虎城到巴黎后,拜会了中国驻法大使顾维钧和时在巴黎的李石曾,会见了察绥抗战中的名将方振武等人。此时,巴黎世界博览会正在举行,杨虎城几次参观了苏联馆,很感兴趣,并在留言簿上题字留念。

    虽然杨虎城已知道蒋介石对他在国外宣传抗日的言论不满,但是仍然不懈地利用各种场合扩大抗日的影响。八月十三日,他接到宋子文电报,称:上海、华北已发生激战。次日,方振武晤杨虎城,表示日内即归国参战。这些消息更激发了杨虎城对日军的愤恨和宣传抗日的决心。八月十五日,巴黎各界侨胞在服尔特大厅举行抗日大会,欢迎杨虎城一行。会上,杨虎城做了即席发言。他说:

    兄弟……离国前,国内情形甚佳,各党各派均一致拥护中央政府及蒋委员长。这是多年来少有的现象。及至今日,我国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战已开始,捷报频传,这足以表示全国已一致团结对日抗战的决心。

    中国对日的抗战,是被压迫而起的抗战。目前我国虽未一切准备好,可是唯有抗战才会得到我国民族的解放,打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迷梦,除了抗战以外别无其他办法。再者中日两国的战争的性质亦不同。日本是少数军阀所发动的,日本民众并不想侵略中国。至于我们的抗战是全民的要求,是全民族的解放的抗战。我们只有抗战才能生存。

    在物质方面,中国经济情形虽不佳,如不战,失去领土,经济亦无办法补救。所以我们这次为抗战而牺牲是有代价的。例如在关税方面至今亦不能自主,日寇在我国北方走私,日货充塞内地,国民经济均受严重的打击,要挽救国民经济也只有抗战。

    在军费方面,我国是不成问题的。国军能吃苦耐劳,为了抗战,中央再出多少公债,人民亦情愿担任的。

    在武器方面,我国仅怕者为敌方的空军轰炸后方工业区域及经济中心。我国工业及经济中心只在上海,试问近年以来上海经济是操在何人之手?所以我们不怕牺牲,牺牲亦不足惜。

    在战略方面,我们只希望中日战争能持久、延长。我们要忍耐沉静。只有长期的抗战,胜利才是属于我们的。

    在国际方面,由过去的经验,知道要改变国际的环境,如不抗战是无法转变的,唯有在抗战中,才能得到国际人士的同情及援助。这次兄弟经过美国,那方人士对我们同情者甚多,希望我国抗战。孙中山先生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我们如何来唤起呢?只能用我们的血来唤起。侨胞责任至为重大,过去即有实例。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对于国际宣传之不足。我们要促起各国人民的同情和帮助,我们应在此方面来努力。

    这时,世界青年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召开,杨虎城应邀出席,并做了长时间的讲演。他对国际形势做了这样的分析:“今天,无论在欧洲,还是在远东,和平都受到了威胁。我甚至可以说,在亚洲,我们已经生活在战争时期。如果我们不行动起来,更加有力地反对战争,那么不久人类的文明和自由就要被摧毁。反对战争贩子,为保卫和平而斗争,这对所有有正义感的人们都是一个义务,大家应努力尽到这一义务。”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前途,他谈到:

    我们要击败日本的侵略,解放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

    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已经爆发,如果中国人民愿意继续自由地生活,他们就必须拿起武器来抵抗日本的进攻。中国人民是以热爱和平著称的,虽然中国人民有着和平的感情,但是我们只能用武力来抵抗入侵者的暴力,没有其他方法。

    我们完全知道,日本人的装备超过我们,我们的侵略者不要我们和平的生活,并威胁着我们的民族生存。因此在我们面前只可能有一条出路,就是进行一场生死的战斗。

    我们的自卫斗争的基础是广大中国群众,只要还有一个人,这场斗争就将继续下去。

    在防御战争方面,我们的中央政府有全权和信心来领导全国的力量,全体中国人民都跟着它走。这使得人们得以一致行动,并加强了我们抗战的能力。但事实上,决定一切的是人民的意志,如违反人民的意志,我们的政府就什么事也办不了。在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中始终起先锋作用的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信念,特别我们具有战斗性的青年。

    中国青年完全清楚,反对日本侵略的这场战争不仅是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事业,而且是为了保卫世界和平。而且我们中国青年的英勇斗争同你们的斗争也是不可分割的。中国的胜利同样也将是世界和平的胜利。因此,为和平而斗争的各国青年应该对中国青年给予无保留的支持。同样,中国青年为了打败帝国主义的侵略,一定要团结起来,坚持抗战,直到胜利,来发扬民族气节,保卫世界和平。这种愿望,也寄托在你们身上。

    巴黎是欧洲的都会,也是当时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活动的中心。因而,杨虎城在巴黎的宣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有以吴玉章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机关报——《救国时报》、中共旅法支部及广大爱国华侨的配合和支持,从而为杨的活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使得这一宣传活动很有气势。而南京政府在巴黎的政治势力和特务势力,相形之下,已无力掀起风浪。

    八月二十日,《救国时报》、《巴黎晚报》等报刊设宴招待杨虎城,并邀请中外记者多人座谈。席间,杨虎城回答了一些记者的提问,据亢心栽回忆,有以下几则。问:“中国政府对日抗战,是否有决心?”答:“这次抗战,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非战就要亡国。政府看来似已有所准备;万一政府动摇,全国人民势必要坚决抗战到底。”问:“中国政府的统一真相如何?”答:“全国人民遭受日本长期侵略,已认清非各方团结,全面抗日,就不足以图存。现在在野各党派团体认为只有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动员全国人民的力量,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去。”问:“将军对国际形势观感如何?”答:“中国人民酷爱和平,现在被迫抗战,凡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定会赞助我国的正义行动。中法两国人民向来友好,相信法国能站在中国这一边。”问:“将军是否准备返国抗敌?”答:“最近即可成行。”二十四日,杨虎城又应邀赴国际博览会,对法国人民做了广播讲演,大意是:中法两国人民都爱好和平、反对侵略。中国的抗日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组成部分,希望法国人民予以积极支持。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全国上下已团结一致,侵略者必败。

    除了直接向法国人民宣传外,杨虎城还在旅法侨胞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法国的华侨不仅人数多,而且具有革命传统,对祖国的抗战十分关心。杨虎城每次到侨胞住区,他们总要请他讲话。八月二十三日,巴黎的华侨商人举行了抵制仇货大会,到会者数百人。杨虎城也参加了这次大会,并讲了话。他说,海外的侨胞是国民的一分子,与祖国是荣辱与共的。现在国内各党派已精诚团结,拥护委员长抗战到底,海外侨胞也要加强团结,共赴国难。抵制日货是有效的抗战方法,表现了侨胞的爱国热情,而对外宣传、争取国际支持也十分重要,希望侨胞们努力进行这项工作。他最后说,我们的抗战是为和平而战,战争必可持久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八月二十八日,杨虎城从巴黎启程赴柏林。因德国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的大本营,不便进行抗日宣传,所以杨虎城在这里的主要活动是参观和游览。此外,杨虎城在德国逗留期间与留德学生中的抗日救亡联合会举行了三次秘密座谈,交换对国际形势、抗日问题的看法。经过十余天的逗留,杨虎城一行又先后到达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瑞士等国参观。

    杨虎城从巴黎东行还有一个目的,即试图交涉经苏联境内归国抗日。鉴于蒋介石对他回国采取了反对的态度,如贸然经海路回去恐蒋会有对杨虎城不利之举,因此许多人建议他不妨去苏联参观,假途回到西北,这样即使蒋介石不满,也无可奈何。此事曾由中共旅法支部代为联系,并派杨明轩、胡希仲前往莫斯科联系,均无结果。杨虎城直接派亢心栽于八月二十日向苏联驻法大使馆申请入境签证,据苏联使馆称,此事须请示莫斯科,一周后可予以答复。同时,杨虎城也向中国驻法大使馆说明了意向,得到许可。于是,准备获取签证后即赴苏联。但在柏林两度到苏联驻德使馆询问时,没有得到任何答复。九月七日,杨虎城到布拉格,即请中国驻捷公使梁龙给中国驻苏大使蒋廷黻去电,要蒋在莫斯科协助交涉。杨虎城九月十三日从维也纳重返布拉格,仍无消息。杨虎城看到二十多天护照迟迟不签,感到里面必有文章,于是到瑞士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后重返巴黎。

    在巴黎,杨虎城继续宣传抗日,参加了一系列的集会和活动。如旅欧中国抗日联合会的代表会、旅德抗日后援会代表团的茶话会、法国参战华工总会的座谈会和法国和平会议代表会等。九月二十五日,杨虎城作为中国代表,在法国人民第一次和平大会上讲了话,原文如下:

    我很高兴代表世界和平大会中国分会和我国人民来向诸位热烈的、兄弟般的谈话。

    法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法国在世界上很有光荣。在我国,民主运动也正在开展着。我国各方皆在力图巩固国家之统一以抵抗日本之侵略。

    日本强盗窃据了我们的北平、天津,现在正进攻我们的上海,轰炸我们的南京、广州、汉口。日本是正在疯狂地向我国进攻。但日本军阀在这次进攻上却碰到为他们所料不到的坚强抵抗。天津以南和在山西的我军皆坚强抵抗,就是上海的我军退到第二防线,那也只是为了战略上的理由,借此以避免日本军舰的野蛮炮击。

    日本非法封锁我国海岸。日本进攻我国,破坏了国联约章、九国公约、凯洛格非战公约。日本的野心极大,实不仅为中国之敌,而且是世界和平之公敌。挽救和平,法国具有重大作用。最近里昂协定之缔结,在事实上是集体安全实施的开始,中国人民盼望法国人民不仅能给我们以精神上的帮助,并且能在团结国联各会员国的基础上给我们以物质上的帮助。

    中国反对侵略者的胜利将是远东和平的最好的保障,也将是欧洲和平的最好的保障。

    九月二十八日,杨虎城一行横渡英吉利海峡来到伦敦。在英期间,他又先后参加了伦敦西区援助中国大会、英国左翼书物会为抗日举办的宣传募捐大会、伦敦政治学院的讲演会、伦敦大学的讲演会及英友好团体援助中国群众大会等,杨虎城在这些集会上都发表了宣传抗日的演讲。杨虎城还拜会了英国工党的领袖,并与同情中国抗日的一些议员进行了接触会谈,争取英国政界的支持。

    十月中旬,杨虎城再返巴黎,参加了由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发起组织的“赴西班牙参观团”,实地考察西班牙人民抗战的各种经验和宣传中国人民的对日抗战。他们到达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等地,进行了参观访问,并到马德里的前线打了枪,表示对保卫马德里的支持。在瓦伦西举行的欢迎会上,杨虎城发表了演讲,他谈到,“现在全世界已经在法西斯铁蹄下发生了两处战争,一处是西班牙,一处是中国。……西班牙法西斯的暴徒,自以为率领了国内大多数的军队,再获得国外法西斯的帮助,不难一鼓而下马德里,推翻人民政府,粉碎人民阵线,把西班牙全部领土放在法西斯桎梏之下。可是法西斯的这种幻想已经为西班牙人民战线上的英勇战士们所打破,他们的军队虽然极少,他们的军器虽然不良,然而他们有的是热血,他们是不分共产党、社会党、共和党或无政府主义者,都手携手地争上战线把热血流在一块,都誓为西班牙人民流他们最后一滴血。这样,他们不仅巩固了西班牙人民战线与政府,而且还屡次击溃了法西斯的军队,一直支持到现在。”中国目前也处在法西斯铁蹄的蹂躏之下,可是日本侵略者也碰到我们统一战线上英勇战士的抵抗。“我们同受法西斯侵略的这两个国家,不仅有共同的敌人,而且还有共同的目的,因此,这两个国家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而斗争的战士,就更要密切联合起来,来共同打倒惟一仇敌——法西斯。”

    在西班牙的参观访问,使杨虎城深有感触,对各党派、阶级打破成见,组成人民阵线抵抗侵略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对于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更感迫切。十月十八日他讲到:

    西安双十二运动的动机,在配合民众的要求,而力求国内的统一,其结果即为统一的实现。因为在双十二以前,民众在对日抗战方面极感着统一的需要,再经过和平运动的酝酿,就产生了西安双十二运动。它的经过虽有不少的摩擦,但多年来损耗元气的内战已真正停止,它可算是国际和平阵营、和平运动中的一部分。此后国共已日趋于合作,统一战线更日趋于完成,蒋委员长了解了民众的要求,使国内的统一真正实现。国共合作乃因两方面各有相当的让步而成,其重要前提则为对日抗战。

    中国对日抗战乃一长期的艰苦的战争,中国人民以为非持久抗战不能达到民族解放的目的,非民主不能持久抗战,蒋委员长在今年双十节也表示中日战争在数月内决难希望其结束,可见中国政府与人民都在准备一长期抗战。

    中日战争的最后结果,如中国胜利,则对于世界和平一定有极大的贡献。因为日本法西斯的大陆政策,以及所谓北进与南进,其目的显然是不仅在吞并全中国,并且是要囊括亚洲,称雄太平洋。此外,它在欧洲的法西斯友邦,正极力侵略西班牙,好东西相应,狼狈为奸,使世界和平破坏无余。所以中国抗战不仅是为的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且是为的世界和平,它的胜利可算是世界和平的胜利。

    现在东西法西斯之疯狂的进攻中国与西班牙,实在是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爱和平的民主国家之欲避免牵入战争漩涡,乃一错误的见解。其他姑不具论,例如美国,它对于中日战争如始终袖手旁观,则其结果不仅它在中国及太平洋的利益将完全丧失,甚至不免仍牵入战争漩涡。所以爱和平的美国为防患未然计,对于中日战争不应袖手旁观。美国广大民众对于反法西斯、反战方面不断有热烈的表示。最近罗斯福也表示局部的纠纷可影响全世界,美国决不能与世界绝缘而孤立;由此更可见美国对于中日战争有更进一步采取积极态度的必要。且美国援助中国制裁日本的方法,并不一定要有军事行动,就是经济制裁也可予日本以严重的打击。

    爱和平的民主国家虽然是想避免战争,但其结果恐仍非牵入战争漩涡不可。想避免战争的惟一方法,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例如经济上、政治上及社会舆论上的制裁等等皆是……

    这期间,杨虎城还根据他在西班牙的观感,为《救国时报》撰写了一篇题为《西班牙人民战线的阶段》的文章。文章认为,西班牙人民取得重大胜利的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是人民战线的巩固,“西班牙的人民政府是建立于广大民众的基础之上,这种基础就是人民战线。他们是不分阶层、不分党派、不分信仰、不分性别,都是争先恐后地团结在人民战线的旗帜之下,无论是共产党、社会党、共和党或无政府主义者,他们都是手携手地在前线上把热血流在一起。虽然他们中间也曾起过了摩擦,可是结果,却使他们团结得愈加巩固。”第二是民众的革命化,“成立后的人民政府能给民众以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的自由,所以民众就能自由发挥其能力;又因为人民政府虽处于物质上极感困难的环境之下而能相当改善民众的生活,所以民众就更能拥护政府。……谁以赤手空拳逐出叛军的?这是民众的力量!谁能异军突起来保卫马德里的?这是民众的力量!”第三是政治工作的力量,“人民政府虽屡处于军事紧急的时期之中,但它从未放松过政治工作,尤其是训练民众与军队的工作。……时时激励民众,使民众能与军队合作,能日处危城而镇静如恒”,“提高军人的政治知识与文化水准,前线上的战士所以能万众一心,视死如归,这多半是要归功于政治训练。”第四是军队的忠诚,士气的旺盛,以及军民的密切合作,官兵的融洽无间。文章得出结论,“蒋委员长领导之下的中国统一战线同西班牙的人民战线都是反抗法西斯的唯一利器。”十月下旬,杨虎城等回到巴黎。

    由前述可知,杨虎城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一直急切盼望能够回国亲身参加战斗。此时,他先后收到了几个电报。一是蒋廷黻给顾维钧的电报,称:“关于中苏关系,谣传繁多,杨将军此时赴苏考察,不合时宜,请劝他推迟苏京之行。”二是宋子文的密码电报,文云:“值兹全国抗战,各方同志均纷纷集合,共赴国难。吾兄虽未奉电召,弟意宜自动返国。”三是王炳南自上海发来的电报,“请立即返国抗敌。”四是驻英大使馆转来何应钦的来电,称:“德驻英大使借口兄在西班牙发表左倾言论,又极力攻击我国,袒护日本,请兄在外言论特别注意。”还有国内传来的消息,蒋介石、何应钦等对杨虎城的活动和言论很不满,何曾对杨虎城在南京的朋友说:“虎城在国外发言悖谬,物议甚多。”

    根据上述情况分析,情况并不乐观。首先是苏联政府对杨虎城的申请签证置之不理。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南京政府驻欧洲各国外交机关从中作梗,阻挠杨虎城去苏联;二是由于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于八月二十九日签字,中苏关系正处于高潮,苏联当局不愿意因接待扣留过蒋介石的人而使南京政府有所不满。从顾维钧和驻捷公使梁龙的态度看,不像前者;从苏联对西安事变的态度推测,却似后者。这样,就使得杨虎城原计划经苏联、蒙古回到西北的惟一安全的路线被堵死;同时也说明,至少在苏联政府看来,蒋介石对杨虎城决不是不计前嫌了。

    其次,何应钦等人的电报及南京一些驻外大使对杨虎城的态度说明,南京政府对杨虎城在欧美的抗日言论等颇为不满。尽管杨虎城在各种场合的讲话,凡涉及蒋介石时都表示了拥护,涉及西安事变时只谈了促成统一战线的积极作用,甚至于在有人私下问及蒋介石《对张杨训词》持何态度时,杨虎城都避而未答,可见他为了能够回国抗日而处处维护蒋介石的面子。然而,在国外期间,特务分子对他却不时恐吓、造谣和污蔑,并在杨虎城进行讲演时公开破坏和捣乱,以至何应钦等出面对他加以斥责。这些,已经向杨虎城表明了一个政治上的“信号”。

    再次,宋子文的电报让人感到蹊跷。杨虎城在收到七月二十三日蒋介石命杨“继续考察”的电报后,还曾两次正式电蒋要求返国抗日,而蒋均未理睬。更重要的是,抗战爆发已数月,张学良尚未获释。张被扣后曾对人讲,只有全面抗战后,蒋才能放我。而事实说明并未有任何放张的迹象。张与蒋的关系,绝非杨虎城所能比。张学良在历史上几次重大事件中帮助过蒋,一是东北易帜,帮助蒋完成“统一”;二是中原大战中蒋与阎、冯相持不下时,出兵支持了蒋;三是“九一八”和热河失陷,张自愿做了蒋的替罪羊。另外,张与宋家兄妹的关系也并非一般。即使如此,蒋都没有放张,这表明蒋并不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而稍释其个人恩怨。此时,宋来电要杨虎城“自动返国”,这其中的原委殊令人费解。

    在十月间,原十七路军在欧洲的一些人分析讨论了这种形势。大多数人认为,从杨虎城的安全出发,杨虎城还需在国外多住一段时间,一方面看看形势的发展,一方面征询国内各有关方面的意见,然后再决定行止,目前不宜立即回国。也有许多人,主要是留学生和旅欧人士,主张杨虎城应立即回国,认为这样可以在抗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些人也希望随杨虎城一同回国,为抗日做些工作。杨虎城本人决意马上启程。他说:“我们发动双十二事变是为了抗日。现在国内全面抗战已起,如我仍然逍遥国外,实无脸面对待中国人民。至于我回国之后,不管蒋介石怎样对待我,我绝不追悔,只要问心对得起国人,死何足惜!”实际上,在他去西班牙之前,已将在美国的谢葆真一行接到欧洲,并命亢心栽订购了回国的船票。

    十月二十二日,杨虎城给宋子文发出一封长电,简述了他在国外五个月的抗日宣传活动,并对宋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深切的感谢。次日,又给蒋介石、于右任、孙蔚如各发一电,通知他回国的决定和行期。动身前,杨虎城也考虑到大家关心他个人安全的好意,于是派人先行一步,按船期预计可比他早到五六天。这样可以先期掌握国内的政治动向,并迅速征询各方意见,随时电告,以有缓冲和应变的余地。十月二十九日,杨虎城偕夫人、次子及随员,还有随同回国的杨明轩和十多个留学生,从法国马赛乘法轮“哲利波”号启程东行。

杨虎城将军/米暂沉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