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史料辑录>民国报刊报道

  


西安事变前后//第八路军抗日战


  王以哲,张学良,周恩来的自由接触
  陕北红军问题之由军事的走向政治的,还是中央开的端。二十四年冬中委××,奉命由西安飞肤施转入红军区域接洽,即为观察红军之动向者。那时肤施前线为东北军王以哲部,此事遂壮东北军与红军自由接洽之胆,王以哲首先与红军干部发生关系。二十五年夏季,张学良乃与周恩来在肤施正式见面,讨论张所提之两大问题:第一,蒋委员长与抗日关系问题;第二,用法西斯方法谋中国之统一问题。周对第二点认为难能成立,因为无论名义如何,中国在实质上难有法西斯政治之存在。至于前一点,共产党由土地革命的阶级斗争,转到各党派联合抗日的民族革命,已经变了一步。但在那时共产党的“抗日”,还是“反蒋抗日”,即要能“抗日”,必先“反蒋”,即不推翻蒋之统治是无法抗日。张周见面之后,张之见解,以为“抗日”非“拥蒋”不可,不拥蒋,无法抗日。而对蒋委员长之艰难计划与准备,就其所知者以告周,颇使周发生相当影响。
  共产党在陕北之中央委员,已不足法定之全体会议人数,临时最高之决定机关为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得到周恩来之报告,引起极大之论辩,结果,参考张学良所提供之新材料,与将国内外大势重加研究的结果,认为有转而“联蒋”,进而“拥蒋”之必要。
  这样转变的政治路线,就是“统一的民族战线”,对内主张和平统一,对外主张团结御侮。
  基于此种根本政治立场,共产党乃力谋对国民党之政治妥洽,化除彼此间绝对的政治和军事的对立,张学良与周恩来正式接洽之后,共产党意中希望以张学良为媒介,以与蒋委员长的协商,谁知张学良之政治技术运用未能灵巧,终于爆发了出人意外的“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与共产党
  张杨对于“双十二”事变,认为是“兵谏”。一般青年群众认之为“革命”,谓为抗日的第一步。共产党当双十二事变发生时,中央机关还在陕北延安,他们得到事变的消息,许多人最初一秒钟的决定,是感情的报复主义。主张派人入西安,速蒋之死。然而接着是理智克服了感情,认为张杨如此作法,殊欠妥当。盖双十二事变,既非如帝俄时代群众革命之打倒沙皇尼古拉,又非类似滑铁炉战争之俘虏拿破仑;此仅以一种不光明不道德之“军事阴谋”,劫持领袖。第一,与中国当前团结御侮的需要相反;第二,构成今日蒋委员长之政治理论,政治组织和一百余万之中央军,仍然健在。则此事之前途,只有发生更大规模更长久之内战,对于国内和平统一,致将背道而驰,愈跑愈远。但是既然木已成舟,理论上的问题已经无用,当速谋补救的办法。周恩来系于十二月十六日由肤施乘张之波音机到西安,即向张陈释蒋之必要,同时更亲自与羁陕中央要员见面,作各种政治协商。
  蒋介石返京
  十二月二十五日蒋突在张陪送之下,飞出西安。许多青年群众,突闻此事,大为震动。比较消息灵通一点的少壮军人,非常不满意周恩来这种作法。 
  张同蒋到京之后,即未西返,东北军少壮派之感情,极度不安。又闻张学良被审消息,群情更哔。而和平初步办法,已商有成议。周恩来为主张接受和平条件最力之人,“双十二”事变,打死王以哲之后,周自己似亦因此不得不移住作为临时租界的杨虎城公馆。
  关于第三国际对于中国共产党转变,采何种态度问题,周恩来谓自第六次大会以后,第三国际曾决议各国共产党应注意各该国之民族性与地方性,七次大会以后,此事更无问题。
  周恩来的主张
  至于若干人主张之“立即抗战”与“反准备论”,周谓之皮毛之见。无计划的,无准备的对日作战,是自取覆败;不过,准备应在对内不战争,而在和平统一条件之下,始有其意义。
  他说共产党此时之政治目标,在争取党的自由,希望不致于再被任意逮捕,政治上希望慢慢走上民主的道路;则共产党放弃反对国民政府的武装暴动,取消苏维埃,同时红军取消名称,并服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领导。
  他们对于张学良个人,认为他是非常聪明与勇敢,政治感觉异常敏捷,可惜经验不够,弄出“双十二”这样大乱子来。 
  叶剑英和张学良
  西安新城后面七贤庄有从前一个德国牙科医生的诊疗所,叶剑英就住在这里。无疑的,这是一个共产党当时在西安的半公开机关。仅仅一层的西式洋房,大门进去,有一个小小天井。正屋里有许多青年人紧张地工作着,有的从这个屋,走进那个屋;有的聚在一块谈话;有的很忙碌的操纵无线电。这部无线电机似乎专为秘密工作用的,天线没有显在外面,同时发报声音很小。这群人的服装,非常随便,仪貌上除了热烈的表情外,没有什么严格的礼节。
  “双十二”之前,叶剑英曾应张学良之邀,秘密来西安。住张学良公馆附近,与张研究东北军之改造问题,叶对于东北军之政训工作提出意见。他之说法,很使张学良受影响。 
  他那时认为政治的统一战线成功之后,共产党对红军之政治领导,仍然存在。因为如果开始了抗日战争,军队政治工作应有加强的必要。
  双十二以后,从北方来陕的某几位最左翼政治人物,曾到西安,极力反对和平妥协,周恩来为此和他们辩论很久,结果是各行其是,二月之“二·二”事变发生,在思想上很受这般人影响。
  对于是否即刻对外战争问题,周恩来谓红军不愿过早挑动对外战争,因此红军入山西之后,虽倡“过境抗日”之口号,而并未全力出绥远,原因即在乎此。
  (原载《第八路军抗日战》,战时出版社出版)
  

西安事变资料选辑/西北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西安地质学院中共党史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合编.—内部出版,19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