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心人物>张学良>张学良参考书架>张学良生涯论集:海内外专家论文精选

  


张学良生涯论集:海内外专家论文精选-张学良将军与东北抗日义勇军

卞直甫 王鸿宾

                    
  一
  九—八事变发生后,东北抗日义勇军风起云涌,如“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救国军”、“抗日义勇军”、“军民自卫义勇军”、“山林抗日游击队”、“大刀会”、“红枪会”、“黄枪会”、“民团”等等,不可胜数。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成员极为复杂,有工人、农民、商人、爱国的知识分子和旧军警,也有开明富绅以及爱国的“绿林好汉”。他们一致团结在抗日的旗帜下,为驱逐日寇,收复失地,与入侵之敌展开了英勇奋战。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队伍最多时,达50余万人,时间持续3年之久。
  东北抗日义勇军,无论是在其举义誓词、演讲、通电等等诸文告里,还是与日伪反动派浴血拚搏中,都表现了对日寇、汉奸的深仇大恨和热爱祖国和人民、要求统一、反对分裂、坚贞不屈抗战到底的爱国精神。例如,马占山在江桥抗战中向全国发出通电云:“前方将士莫不深明大义,慷慨激昂,大有气吞河岳,敌忾同仇之势,兼之占山受国家倚畀之深,人民寄托之重,目睹辽吉沦胥,江省危如垒卵,与其坐失国土,委诸父老于不顾,毋宁牺牲一切,奋斗到底,……占山守土有责,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寸尺之地沦于异族。”又如,辽宁抗日义勇军首领张海天(老北风)原是“绿林”首领,九一八事变后,激于民族义愤和爱国热忱,调转枪口,参加抗日,于1931年11月间,在黄显声的支持下,捕杀了为日本帝国主义豢养多年的汉奸、民族败类凌印清。同时,他对“党国诸公”不顾国家民族利益,进行了有力的抨击。他在锦州失守后,对全国通电中云:“党国诸公,于此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时,仍从事高位之分配、权利之攘夺,且更有丧心病狂之党国败类,以此空前国难,为其获得政权之唯一利器,使3000万纯良民众被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数万里大好版图,断送夷狄铁蹄之下。痛心惨目,莫此为甚。”他表示“决以满腔热血,溅于白山黑水之间,以灌溉中华民族自由之花……敌氛未靖,誓不生存”,与东北3000万民众共存亡。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爱国热情,深深地感动了张学良将军。张学良将军虽然出生一个封建的旧军阀家庭,但他早年在讲武堂学习时期,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教育,虽然随其父进关参加过军阀混战,然而他的思想深处,却是反对打内战的。如,1927年给其弟信中说:“但一念同是同种,一相残杀,心中又怏怏焉,如有对外征战,则兄马革裹尸,死无恨也。”1928年6月,皇姑屯炸车事件发生后,更加深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然而,毕竟由于阶级的局限,受着封建正统观念的影响,对蒋介石抱有统一中国,一致对外的希望,于]928年7月,张学良将军宣布东北易帜,从此听命于蒋介石。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寓居北平的张学良将军,国恨家仇集于一身,理应请缨杀敌,但他却忠实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依靠“国联”出面干涉。他既不相信自己的东北军的力量,也不相信东北广大民众的力量。由于东北抗日义勇军英勇杀敌的行动,特别是锦州“民团”歼灭古贺联队以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声威震惊中外,就连当时日本驻京特务机关长松史孝良,在给关东军秘密报告中也不得不承认“彼时中国农民能一致全心而抵抗,则帝国之在满洲势力,实行大规模之游击扰乱,则皇军势必苦于应付矣。”从而使张学良将军对东北抗日义勇军有了正确的认识。张学良将军本人的民主思想和为父报仇的心理,则是他接近,乃至后来支持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思想基础。
  二
  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国民外交协会会长,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阎宝航、辽宁省商务会会长金哲忱、辽宁工会联合会会长卢广绩、辽宁省国民常识促进会会长车向忱、辽宁省农会会长高崇民等,先后流亡北平。他们愤于日寇入侵,国破家亡,决定于1931年9月27日,在北平奉天会馆聚会,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作为民众的抗日领导组织,担负领导、联络东北抗日义勇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救国会”执行委员31人,常委9人,常务委员会下设总务部、军事部、政治部,此外还设有监察委员会。由陈觉起草了宣言,向全国发布。“救国会”的建立,不仅推动了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深入发展,而且也成为张学良将军与东北抗日义勇军紧密联系的纽带。张学良将军给予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物质支援,以及指令和任命,多是通过“救国会”来实现的。有人说,“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是在张学良授意下建立起来的,这与事实不符。“救国会”的建立,乃是民众自发的行动。“救国会”的主要领导人,确与张学良将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很多是他的旧部属和故友良知,张学良将军也确实给他们以极大的支持,但是“救国会”成立时,确没有向张学良将军进行过请示。
  “救国会”组织机构庞大、人员众多,而热心于抗日救国的工作人员,也多是流亡于关内没有正式职业的,他们的生活费和活动经费,一部分来源于国内外爱国人士的资助,但主要的经济来源,全赖于张学良将军的接济。张学良将军曾以“东北问题研究会”的名义,聘请他们为研究人员,每人每月发给100元生活费。同时,还拨给他们一定数额的活动经费。1931年,长江发大水,各地灾情严重,均需捐款救济,张学良将军在经费十分困窘的情况下,拨给“救国会”14000元现款,作为活动经费。为了解决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军需物质和训练军政人员的开销,张学良将军同意“救国会”发行10万元的爱国奖券。还同意“救国会”以他的名义和他的亲笔手谕组织、发展东北抗日义勇军,任命各路抗日义勇军的司令或高级干部。“救国会”经常分派专人到东北各地负责组织和联络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活动。张学良在“救国会”的影响下,也一反过去的“不抵抗态度”。
  1931年11月间,日军进犯黑龙江省,汉奸张海鹏勾结“蒙匪”叛乱,张学良将军得报立即电委黑河镇守使、黑龙江陆军第一旅旅长马占山,代理省政府主席,并任命他为东北边防副司令,统筹黑龙江事宜。江桥抗战爆发后,张学良将军又以全国副总司令的名义电告马占山,除原驻黑龙江的军队统归马占山节制之外,所有黑龙江邻近军队,也归马占山调度,并命令热河一部分军队向黑省增援。江桥抗战失败不久,马占山退至黑河,正处于孤军无援,粮弹两缺非常困难的处境。这时,“救国会”主要领导人之一,车向忱带着“救国会”的信件和张学良用绸条亲笔写给马占山的密令,从北平出发,秘密乘车到哈尔滨。车向忱同志在哈尔滨下车后,步行八百里旱路,孤身一人,历尽艰险,终于到达了黑河。会见了马占山,把张学良将军的密令和“救国会”的信交给他。马占山见到了“救国会”派来的人,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决意“东山再起”奋勇杀敌,遂即召开了阅兵大会,宣誓出师抗日。
  1931年9月间,日军进犯吉林,熙洽叛国投敌。以诚允为代表的抗日官兵,于11月初,在宾县成立吉林省抗日政府。张学良将军任命诚允为代省长,命令所有吉林境内的抗日军队一律听从其指挥,诚允奉张学良令“整饬一切”,电令吉林各项军政进行整顿,极大地鼓舞了爱国军民的抗战热情。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企图推行“以华治华”的政策,纠集大批胡匪破坏爱国军民的抗战。1931年11月间,黄显声奉张学良将军之命,派公安总队总指挥熊飞捕杀了汉奸凌印清之后,把张海天、项青山等人,改编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军。11月中旬,张学良堂兄张学诚,竟然叛国甘当日寇爪牙,为虎作伥。张学良将军得知后,命令黄显声、熊飞予以枪毙。此后,辽西抗日义勇军声威大震。
  辽南抗日义勇军领导人李纯华,原在“将校班”学习后,随张学良到北平,供职于“海陆空军副司令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救国会”的帮助下,于9月25日,离职回营口家乡,组织了“救国军”,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2年2月,张学良将军通过“救国会”派高鹏、马宏德、纪亭榭、杨文龙等十余人来“救国军”担任政治、军事和对外联系工作。同年6月,“救国会”把辽南“救国军”改编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二军区”,11月下旬,又改为“东北义勇军第二军团”,张学良将军委任王化一为总指挥、李纯华为副总指挥。这时抗日救国军已发展为十七路,3个支队,约2200人,活动在辽南各地,给日伪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
  1932年秋,日伪军对辽南义勇军发动了疯狂的“围剿”,李纯华部军需弹药极度缺乏。李纯华等人遂化装潜往北平,由“救国会”出面活动,从张学良那里领到武器20吨。据敌档记载:“李春华为张学良之特派者,于本月(12月)初旬,由海路大孤山方面登陆,并输来(约在关门山攻击战斗10日前)多数之军需品。即山炮4门、迫击炮4门、重机4架、轻机4架、炮弹2000个、手榴弹5000个、小枪子弹30万粒、无线电l台、被服、制帽(于上海被服厂制作)二三千件及其它等。”这批武器为关门山战斗的胜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当时日酋成泽直亮少将率领日军百余名和伪军数百名,采用陆、炮、空联合进攻战术,企图在关门山地区把辽南抗日义勇军一网打尽。但由于李纯华部,从张学良那里运来大批军火的支援,官兵士气高昂,又有各地义勇军如邓铁梅、刘景文等部的配合,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打死打伤日伪军甚多,俘获了成泽直亮等50余名,缴获了大批武器,此役极大地鼓舞了辽南三角地带的爱国军民抗日情绪。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寇收买了东边镇守使于芷山和他的第一团长姜全我。其部下唐聚五、李春润等爱国军官,拒不服逆,密议组织抗日武装。1931年12月末,“救国会”派联络员黄宇宙来到东边地区,联络军警,发动武装,进行抗日活动。黄宇宙路经沈阳、抚顺、清原、桓仁等县,前后凡三次,艰辛倍至,几丧性命,终将带来的张学良将军和“救国会”的手谕、委任状,面交唐聚五等抗日将领。他们很受鼓舞,经过充分准备,决定于1932年4月21日,在桓仁宣布东边十四县反正起义,公推唐聚五为辽宁自卫军总司令,统率十九路军,共十万余人。辽东抗日义勇军形势发展很快,4月28日,十六路军孙秀岩收复通化。8月15日,张学良为了推动东北抗日运动深入发展,同意抗日军在通化再次成立辽宁省抗日政府,任命唐聚五为主席兼辽宁自卫军总司令,授予陆军中将衔。9月5日,唐聚五在通化召开军事大会,制定抗日方针和策略,以通化为中心,向四面发展。辽宁民众自卫军自桓仁誓师以来,经过半年时间,大小战斗数百次,收复东边10余县,声势远震全国。
  活动在辽北、蒙边的抗日义勇军领导人最早是高文彬,曾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第五处少将处长,与张学良关系甚密。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被张学良任命蒙边宣抚专员。于1931年12月底,改编包善一、韩包旺等蒙古军队,同时收编一些绿林武装,第五军团成立后,兼任总指挥,共有9个梯队、10个支队,活动在沈阳、开鲁、通辽、铁岭、康平、昌图等地。有力地配合他路义勇军,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1932年12月间,唐聚五领导的辽宁义勇军的主力遭到重创,但张学良仍未灰心,他于同年10月间召开了北平军事会议,再次制定抗日计划。敌档记载:“北平会议关于东北伪义勇军再举之计划,伪义勇军第一线因供养缺乏已陷于活动之余力极少,其干部到平请发给军费亦大失所望而学良之伪军再举实不可能。然近3月以来,学良竭力准备械弹与热河、军事交通输送等特别频繁之势,传闻彼军准备完了后,则开始大举扰乱满洲国云。”并具体拟有十八项内容(略)
  从敌档十八项内容可以看出,张学良企图在辽宁发动义勇军的“再举计划”,是全面的、系统的,而且有充分准备的。如“再举计划”详明指出:“主力”与“支力”军团的配合,具体作战的目标和线路,兵力的部署,作战的地点,防空及情报的设置、军团与大本营、兵站的联络以及弹药粮秣的筹措等。从中亦可看到张学良发动和支持抗日义勇军的决心和信心。
  三
  1931年底,日寇疯狂地围攻锦州,张学良将军急电求援于南京政府,结果未得到一枪一弹。尽管部分爱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但孤军无援,在强大的敌人攻势下,于1932年1月3日锦州失守。1932年末,在日寇以强大的陆、炮、空军的配合下,向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主力进行残酷的大“讨伐”。东北抗日义勇军遭到严重的挫创,马占山、李杜、王德林、唐聚五等相继失败。有的退入苏境;部分义勇军辗转到热河,参加热河、长城抗战;也有其他局部地区抗日义勇军依然坚持斗争,如辽南三角地带邓铁梅、苗可秀等,一直坚持很久,辽西朝阳地区有的抗日武装,一直坚持到“九三”胜利。
  当日寇把东北义勇军主力打败之后,立即南下,集中兵力剿杀热河前线的爱国军民,激起了中国军民的热河抗战。张学良将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国联”“公正裁决”的幻想,彻底破灭。于是决心与日寇背水一战。1932年春,命令退驻热河境内的东北军和当地守军热河省主席汤玉麟部,坚决抵抗,决不退让。同时,又改编了从黑龙江南下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冯占海部,以及从辽宁省来的少量义勇军,使其参加抗战。不料战争刚一接触,汤王麟竟与日寇勾结,不战而逃,使日军长驱直入,很快地占领热河。东北军和东北抗日义勇军立即退守长城各口,阻截日寇进犯。长城一战,是关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安危问题,“长城抗战”爆发后,张学良将军再三向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呼吁求援,蒋介石不仅不予积极支持,反而暗中加紧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节节退让。由于蒋介石的倒行逆施,使相持半年之久的长城抗战,遭到彻底失败。
  热河失守和长城抗战的失败,使全国人民怒不可遏,一致要求追究卖国之责,强烈要求蒋介石、张学良下野,要求国民党反动政府立即改弦更张,采取积极抗战措施,拯救国家的危亡。蒋介石在全国强烈的政治舆论的压力下,于1933年3月6日,偕宋子文从南京乘飞机至保定,约张学良将军前去会谈。蒋介石对张学良说:“我接到你的辞职电报,很知道你的诚意。我与你同舟共命,若不先下去一人,以息全国愤怒的浪潮,难免同遭灭顶。所以我决定你辞职,待机会再起。子文传达你慷慨同意。”就这样张学良将军交出兵权下野出国了。
  蒋介石强迫张学良下野,立即派亲日派黄郛、何应钦去北平,接替张学良的工作。任命黄郛为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长,何应钦为北平行政委员会主任,两人狼狈为奸,与日寇紧密勾结。他们一方面,把驻华北坚持抗战的国民党军队调出,另一方面,改编部分东北军,消其番号,使其成为国民党反动派所控制的武装。
  张学良下野出国,对其旧部和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张学良的东北军中有相当一部分,过去“举凡设防作战,接济应援,一一仰承总副司令之筹帷”现在失去了靠山,感到心恢意冷,悲观失望,只好随波逐流,任从国民党反动派的驱使;也有的对张学良抱有幻想,认为张学良一旦回来,还可以干番事业,可是现在只能消极等待和观望。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在长城抗战失败后,有的被改编参加了国民党武装;有的被遣散还乡后被捕杀;也有个别少数人,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参加了抗联队伍,坚持抗日斗争。
  张学良的下野,给“救国会”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使其经济来源陷入困境,国民党反动政府勒令停发“爱国奖券”。就连“东北热河后援会也不能继续工作,到1933年秋,后援会、救国会相继结束工作。”特别是“救国会的工作更是异常困难,最后,何应钦下令取消”。使东北抗日义勇军失去领导和组织机关。给东北抗日义勇军带来了巨大损失。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看到,随着时间、条件、地点的具体情况不同,张学良将军对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态度也有所变化。当东北抗日义勇军刚刚出现后,张学良对它没有足够的认识,但是,抗日义勇军与张学良客观上存在着合作的思想基础;在“救国会”成立后,特别是在辽西“民团”歼灭古贺联队以后,张学良对抗日义勇军有了正确地认识,态度更加明朗。固然张学良将军从未发表过什么声明和宣言,也没有亲自指挥过义勇军作战,但是,明里、暗里,从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曾给过东北抗日义勇军以巨大的支持;张学良将军的下野出国,同样也给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使“救国会”和义勇军失去了有力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柱。
  总之,张学良将军对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关切和支援,永远彪炳史册,赢得了中外人士的钦佩和赞赏。
  

张学良生涯论集:海内外专家论文精选/漠笛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