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心人物>张学良>张学良参考书架>张学良传

  


张学良传-第二章 主政东北-第三节 休养生息 励精图治

张魁堂


  张学良的政治方针是同南京政府分治合作,求得国内和平统一;对东北内部则采取开源节流,寓兵于农,变扩军黩武为裁军自守,休养生息的方针。在他就职之初就宣布了对内对外的政策,并采取一些措施着手实行。
  开源节流,整顿金融①
  自第二次直奉战争以来,奉军不断扩充,奉票开始贬值,最初年贬值率约30%。以后连年用兵,争霸中原,奉票加速贬值。如1925年10月,现洋1元兑奉票2.29元,到1927年,可兑奉票5.8—11元;再到1928年4月,则可兑20—30元;及至张作霖宣布退出关外,竟可兑50—60元。奉票贬值情况,到张学良开始执政后并无改变,在一个时期内还继续贬值。    
  张学良一上台就抓节流工作,首先是裁军屯垦。陆军由40万减至30万,计编步兵30个旅,骑兵7个旅,炮兵3个旅。步兵每旅的8000人。军、师建制取消,师长以上军官均给军事参议名义,薪水从优。至此,旧派人物只有张作相、汤王麟、张景惠等几个人因任省长或参议长,还有兵权。四省部队,统一番号,改称东北军。提倡各部队搞点生产,如办小工厂、种菜等。编余的部队大部分去参加屯垦,一部分遣散。航空、海军及军事学校一律减缩开支,但保持原有实力。兵工厂最多时年支出2000万元,缩减为200万。行政经费照旧,机构有所调整。
  开源方面的措施主要是组织农产品外销和整顿税收。东北粮食外销是主要财源之一,也是以往奉票的“准备金”,可以换取银元和外汇,组织粮食销向关内和出口是开源的重要手段。据1928年9月30日大连、营口、安东三个海关统计,这一年度出口粮食达8.993亿吨,粮食外销对农民有好处,也可以增加税收。在农产品收购方面,东三省官银号、边业银行、交通银行及中国银行四家收购总量的半数左右,合现洋2亿元以上。
  整顿税收方面,主要是取消零星捐税,于1928年10月改征粮捐:杂粮增1%,细粮类增2%,豆类增4%,芝麻增5%。结果,税收增加,而商民称便。
  此外,在农村奖励植桑、养蚕及造林等,还鼓励关内人来东三省移民开荒,在地价、田赋及交通等给以优待与方便,但是禁种鸦片。
  经过开源节流,到1929年末,东北财政初步达到原定的“自治自立,量人为出,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要求。辽宁省国地税3000万用于军政费,交通收入用于交通建设,吉、黑两省财政均有盈余。但是,由于屯垦、编造开支用款多,串票发行额量大,加之与关内交通阻隔,贸易受影响。日本人又从中捣乱,以日元抢购粮食,沿南满路的日本银行、钱桌子扰乱奉票与现洋、日元的兑价。奉票继续贬值,以1929年6月24日为最低点,现洋1元兑奉票72元。金融亟待整顿。
  1929年12月中旬,张学良召开并主持东北财经会议,省财政厅长、东三省官银号的总、会办,边业银行的副总裁、总稽核等财经负责人参加。这次会议的议题主要是稳定奉票,改革币制。其具体办法是:一,奉票50元兑现洋1元,将东三省官银号改为7成金银、3成有价证券作准备金,提高奉票信誉,稳定牌价(奉票向由东北官银号发行)。二,发行现大洋票,充分兑现。大洋票由官银号、边业、交通、中国四家银行联合发行,准备由南而北逐步代替奉票与哈(尔滨)大洋。发行大洋票准备金充足,官银号的动产与不动产全部列入,另经国民政府财政部同意,发行辽宁省烟卷统税库券3000万,实得2900万,全部准备金在7000万以上(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开办资金只2000万)。到1930年,奉票稳定在6元兑大洋1元。
  在整顿金融方面,张学良还采用英美的先进模式,注意人才培养。先派韦锡九去英、美实习银行业务,继派于朝宗、莫启东、何松亭去英、美留学,并要宋子文推荐一些人才来奉。1930年,张学良下令成立东三省金融整理委员会,以专家、学者为主作为金融研究机构。
  张学良在整顿金融与建设东北方面,得到南京政府的帮助。财经会议决定的发行5000万大洋金融整理公债,经张学良派荆有岩为代表去南京,与财政部长宋子文、立法院长胡汉民接洽,获准发行。这笔钱以后都用来建设。后来荆又去南京要求财政部补贴英美烟草公司沈阳分厂的税款,以及调整东北税率,调拨税款等,都得到妥善解决。东北与南京方面不仅在政治上统一合作,在经济上也逐步联系起来。孔祥熙要求将他的中国国货银行在沈阳、哈尔滨设立分行,张学良同意。先成立沈子行,资金100万,国货银行出20万,东三省官银号出80万。哈行因“九一八”事变未及设立。
  发展经济,抵制日本   
  东三省资源丰富,铁路线总长度占全国的4/10,交通便利,但当时在经济上日本帝国主义势力颇占优势。自1904年日俄战争以来,日本从帝俄手中夺去了旅大地区和南满铁路,控制了东北出海口。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是个康采恩②,除经营南满铁路,增筑新路外,还有许多工商金融企业,资本在100万日元以上的有20个。在铁路用地内还有行政、司法及驻军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重要支柱,也是东北的国中之国。
  张学良对日本在东北的形势是明白的,在他的就职通电中提出:“交邻亲善,……尤宜讲求外交”,主要是如何对付日本。他的态度是对日本以礼相待。他就职后,为了表睦邻意愿,首先去拜会关东军司令及驻奉总领事,下令保护日侨,要求军警以宾礼相待;天皇即位,派王家桢等为特使前去祝贺;对各项事端,则通过外交途径作合法斗争,如前述易帜事,又如要王家桢借祝贺天皇即位之机会见陆相白川,借口需要辎重、空军方面顾问,要求把日本顾问松井、土肥原、仪我等特务撤回去,指名要求军阶低而原非特务机关的人员柴田兼四郎作顾问。另一方面,支持“东北国民外交协会”③等外交团体开展对日活动,力求减少日本在政治方面的压力与损害。
  张学良深知;“经济是一国命脉,经济不能复兴,政治永远没有独立自主的一天。”④因之,他主政后,大力发展东北的经济。张作霖统治东北以后,自己兴办工、矿、商业、银行与铁路,不同于其他各地军阀靠刮地皮的封建剥削,而具有资本主义色彩。1921年兴建的京奉铁路虎濠支线,是东北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后来他更计划修建与南满铁路平行的东西干线,以保卫东北权益,与南满铁路竞争。为修建铁路还引进日本以外的外资,到“九一八”事变,美资在东北的外资中占第三位。
  张学良早年就参加过兴修铁路、保卫权益的斗争。1924年,郭松龄创办西丰铁路公司,修筑东北第一个商办的西丰铁路。张学良对郭此举大力支持,首先投资,带动了一部分军政界官员、士绅和资本家投资。这条铁路按不平等条约,修筑和借款权本都属于日本,1926年5月这条路通车,实际上也就收回了筑路权。张学良主政东北,在经济建设上,先抓修建铁路与海港,既加强经济与国防实力,抵制了日本兴筑满蒙新五路的无理要求,挤兑南满铁路。总之,张学良这些措施,是想以经济手段限制与遏止日本对东北的侵略。
  1928年7月30日,张学良改组了东三省交通委员会⑤,直属于由他兼任的保安总司令,成为与三省平行的机构。它的职权由交通行政管理扩展到财务、工程建设和运输管理等方面,任郑谦为委员长,常荫槐、翟文选、诚允为副委员长,委员由铁路、电政、邮政、航运各总局督办、经理局长担任。另设主任委员三人,分别兼任总务、路政、邮传三处处长,同时还充实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员。铁路方面先由常荫槐分管。郑谦死后,高纪毅代理交通委员会委员长,兼管铁路。
  从此,东北除日本独资的南满、安奉(安东至奉天)、金州(金州至城子坦)铁路外,其余全由交通委员会监督管理,并参与由中苏共管的中东铁路的监督管理。此外,张学良还确立了自建自营铁路的方针。自1926年起,张作霖决定不再增加有外资参与的铁路。张学良与常荫槐总结了向日本借款筑路的经验教训,一是经济上受人操纵;二是满铁承包的工程质低价昂⑥。1928年10月交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作了自营自建的决定:国营的由京奉路投资(每年营业利润3000万元);省营由省府投资;官商合办的由省政府与民众投资。
  自1928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筑成昂齐(昂昂溪至齐齐哈尔)、齐克(齐齐哈尔至克山)、洮索(洮南至索伦)等三条铁路,实现了张作霖的西干线计划。黑龙江的粮食、木材及沿途矿产可以直达南满,或入关,或出口,向黑省垦荒的移民也可以直达,对国防也有很大作用。同时还延长了沈海路干支线,完成了呼海路北段,吉海路全部铺轨。这一期间,新修和完成的铁路营业里程为604.3公里。西干线完成后,两条干线使满铁生意大降,加工世界性经济萧条,出口货物锐减,满铁运输量不足往年的40%。
  自1921年至1931年的11年间,张氏父子、东北地方政府与商民自办铁路1521.7公里,占东北铁路总里程的1/4,而东北铁路占全国的2/5以上,东北自建铁路占全国铁路的1/10以上。当时,国内铁路大部分是外资控制,用本国资金修建的只占15%,其中绝大部分是在东北。张氏父子在中国铁路史上有不可泯灭的功绩。
  1930年4月至9月中旬,在张学良领导下,交通委员会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制定了新铁路网计划,主要是延长东西两大干线,增修热河至北平的南大干线,三大干线间以支线结成铁路网,三大干线均通葫芦岛商港,三大干线要新修2254公里,支线4070公里,合计6324公里,超过当时东北铁路总长度,计划20年内完成。但是这计划制定后一年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因而归于夭折。
  电讯事业也相应地发展。1923年在奉天开始设立无线电台,1928年以后发展很快,以沈阳为总台,有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营口、富锦、满洲里六个分台,至1931年,葫芦岛、黑河等9地也通报,安东、密山等5地正在架设电台,兴安屯垦区还有军用台,东北已初步形成无线电通讯网。自1930年架大功率短波台先后与法、德、美及南洋(东南亚)通讯。有线电至1931年,陆地架线23535里,水下线38544里⑦。
  为了打破日本垄断大连、安东两港,张学良决定兴建葫芦岛商港,作为东北对外的吞吐口。此港原由清末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在1910年开工兴建,1913年北洋政府停止施工。1930年1月24日,由高纪毅代委员长与荷兰筑港公司代表道普施签订修筑合同,修建年吞吐量为500万吨商港,同年4月施工,1935年10月15日竣工,以北守铁路局每年的营业利润作投资。日本人惊呼葫芦岛港建成,满铁将停滞或萎缩,是张学良摧垮满铁,便于收回权利的手段⑧。“九一八”事变时,它已完成1/3主要工程,日本关东军与满铁吞并了建筑资金,工程夭折,日本应荷兰公司要求,赔偿了它100万美元。
  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计划全国修建10万公里铁路,沿海修建三个大商港。但自称奉国民党正朔,每周要恭读一遍《总理遗嘱》的蒋介石,却操纵着南京政府成天忙着武力统一,以巩固他的宝座,《建国大纲》之类早已置之脑后。倒是不懂也不信三民主义的张氏父子,父死子继,像蜘蛛结网似的在东北修建了1500公里的铁路,还计划再建6000多公里的铁路,并兴建葫芦岛大商港,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保卫国家利益。两相对照,真是绝大的讽刺。
  东北地方政府与张家也兴办一些煤矿、金矿、滑石矿、纱厂、运输公司等企业。至张学良主政东北后,为稳定金融,除鼓励原有企业积极生产外,也增加少量的新企业,或增加投资,如阜新煤矿。1928年,他在兵工厂中附设民生工厂,拨款70万元,准备生产汽车和拖拉机,设立东北经济委员会主持这项工作,并派人出国学习。1931年6月,民生工厂制成我国第一辆载重4000磅的越野汽车,叫民生牌⑨。他更支持民族工业发展以增加生产、繁荣经济。如在日本学窑业的杜重远,回国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以机械制陶瓷的企业——肇新窑业公司,张学良令东北矿务局所属名矿、辽宁铁路局、兵工厂及边业银行给以支持。1929年8月,张学良参观肇新,发现资金不足,由边业银行拨12万元作为他个人投资,10月,又由辽宁省政府批准肇新免纳营业税5年,以促进肇新的发展。肇新公司的发展挤垮了日本在大连的陶瓷企业。
  另一方面,对日本企业,张学良也给以一定限制。如1929年,“废弃抚顺煤输出协定,否认抚顺油页岩采掘权,增征日本投资的振兴公司之铁捐”等⑩。1930年,辽宁省政府发出《禁止中日合办合作事业训令》和《禁止购买日货密令》(11)。
  由于金融、物价稳定,加以张学良的积极扶植,到1930年,东北民族工业如纱厂、窑业、造纸、火柴等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以制粉厂为例,东北共有45个,其中日资一个,法资三个外,其余都是国内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士和爱国人士主持着一批群众团体,如东北国民外交协会、商务会、工会(工业家组织)、农会(爱国人士和地主)组织,他们支持张学良反日爱国行动,张学良也扶植和支持他们,其中有许多人如阎宝航、杜重远、卢广绩、车向忱等以后都成为张学良联共抗日的谋士和助手。
  张学良重视和吸引华侨投资,1922年就曾向张作霖建议欢迎华侨来东北投资。1929年4月18日东北当局颁布了奖励华侨投资办法。应华侨要求,1930年6月,辽宁省政府令农矿、建设两厅调查公布可以投资的项目和所需要的资金等等。张学良亲自过问这项工作,还曾指示辽宁省政府热情接待来辽宁参观的华侨团体。由于时间短促,华侨投资的事没有办成(12)。
  张学良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也和蒋介石截然不同,是支持扶植而不是限制排挤,这是张学良团结御侮的思想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表现。张学良注意学习西方一切好的物事,但不崇外。在他主政东北时,曾打算改建沈阳兵工厂,宁恩承等向他报告,说美国专家提出作一次可行性调查报告,索资30万元。张学良说:“还不是先骂我们如何不行。算了、算了,何必花30万买一顿骂,还是自己来吧!”(13)至“九一八”事变前,沈阳兵工厂已能造重炮。后来,张学良所以能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左翼的政治代表,是有他政治、思想上的根源的。
  振兴教育,培养人才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尽管遇到金融、财政上的困难,以开源节流手段谋求收支平衡,但是对教育经费不仅不减,而且有大幅度的增加,以辽宁为例,1928年教育经费528万多,1929年猛增至1635万多。东北大学1926年年经费51.7万,1929年增为133万多(14)。张学良还用乃父遗产先后捐180万元给东北大学作扩充之用,另捐500万元作“汉卿教育基金”,年利息70多万,主要用于中小教员薪金。按张学良私办学校教员薪水从优计算,这笔利息每年可供1600个小学教员或600多中学教员的全年薪金。
  自张作霖起,办学也是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的一个侧面。日本视东北为殖民地,认为东北不需要办大学,竟说如需要读大学的可进日本设在东北的大专学校,有些科系东北没有的,可去日本读。想把东北教育弄成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模式——只有普通教育。1923年,在奉天省长王永江的建议下,张作霖办起东北大学,由王兼校长,年轻的张学良也以当局代表身份参与东北大学的活动。张氏父子还资助私人在南满铁路用地内兴办学校,1930年,辽宁省政府发出《收回满铁附属地教育权通令》(15),以打破日本的奴化教育。但是,张学良更明确教育是救国的途径之一,他认为“世界各国生存竞争,无不以培养人才,阐明学术为根本之计”;“我国文化落后,国势阽危,愿求急起直追,非倍力倍速不可。”(16)他早年就认为,“中国唯一希望在青年,青年之根本,在教育。”(17)因此,在东北经济有严重困难的时候,他仍然把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
  关于教育方针,张学良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1928年9月14日,他对东北大学学生的训词中阐述德育一是爱国,二是品德,首先是“为国家而求学”,“要将自己看小些,国家看大些”。在他私人兴办的新民小学中有国耻教育一项。1928年开办同泽女子中学,张请有爱国思想、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的王泽先为校长。同时要学生“自己看守自己的人格”,完善自己的德行,从小学起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智育方面要学以致用,“专门人才要作专门事业”,要“造成中国人才,人民中坚”。提倡体育,“用健全之身体好求精妙的学问”。
  要办好学校,必须有好教师。东北大学的教授,都是由张学良从全国十几个省重金礼聘而来的。专家名流如章士钊、梁漱溟、刘仙洲、梁思成、黄侃、罗文干等纷纷应聘。教授月薪是400元,少数人高达800元或800两白银。同泽中学教员月薪也是80至120元,主任、校长是180至240元,是一般公务人员收入的三四倍。新民小学教员低的也有35元一月,而国民政府所属小学教员最低的只有18元。
  另一方面,东北各级学校一般都是校舍充足,设备完善。新民小学设有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器材、操场,大、中学校更不用说了。
  1928年,张学良自兼东北大学校长,每次开学和毕业典礼必到。他先捐私款加以扩充,把校舍集中到北陵,新建了文、法两院、体育馆、新式体育场,扩建了图书馆、试验馆等。1929年将师范部改为教育学院,增设农学院、体育专修科,学生有1200人,是国内第一流的大学。张学良为了培养优秀的专门人才,各级科总成绩第一名的毕业生用公费送去欧、美留学。“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迁往关内,先在北平,1933年还增设了边政系。1936年工学院先迁往西安,其他各院原也准备迁去,后因西安事变爆发而未能实现。
  张学良还以私资兴办中小学。先在奉天办同泽中学,1928年,他深感女子教育不发达,又兴办了同泽女中,目的为了“强国而保种”。同年,在海城等地也办起同泽中学。新民小学,最初是于凤至于1927年捐款在家乡大泉眼屯兴建的,后来张学良在辽宁各地共办了新民小学36所,还计划在东北四省每县办一个新民小学,以为提高教育水平的示范,由于“九一八”事变,计划未能实现。
  张学良办学是多层次的,不仅有大、中、小学校,还办了多种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等。1927年,他碰到“连一个县长也派不出”的困难,又想革新行政管理,办了同泽新民储才馆,招收大学政治、法律系毕业生,学习一年,目的是培养文武兼备的新县长。1928年又在奉天办司法、警政班(18)。至于各种军事学校更不在话下。此外,他还对北京民国大学、陆军大学等给予资助。
  在张学良主政的两年多的时间内,东北教育更加兴旺。仍以辽宁为例,1929年各级公私学校共10404所,比上年增加400所,在校学生64万多人,增加了2万多。同年,吉林兴办了吉林大学。而在蒋介石把持的国民政府管辖区内,教育连维持原有规模也不易,钱都去填内战的枪炮口了。在此期内因欠薪而罢教的风潮时伏时起(19),这与东北又是一个强烈的对比。
  张学良在东北培养了不少人才,海峡两岸的知名之士都有不少出自东北的,特别是自1935年起,团结在张学良身边的主张抗日乃至联共抗日的文武官员,绝大多数是由东北培养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方面。张学良素来爱好体育,也提倡体育,他认为“运动足以代表国家民族的精神”,“运动是注意团体合作的”。1921年,由他倡议在奉天小河沿修建了第一个新式体育场,他主政以后,在东北举办多次运动会并亲临主持,在国内各项比赛中,东北取得不少好成绩。还组织国际友谊比赛、派球队去日本比赛等。我国著名的短跑健将刘长春就是东大体专第一期学生,在德国名田径运动员步奇(东大讲师)培训下提高了速度,1933年在南京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百米赛跑创造了10秒7的纪录,保持25年之久,直到新中国10年大庆前夕,才被新一代的健将打破。1932年,“满洲国”声明派刘长春等为运动员参加在洛杉矶召开的第十届奥运会,刘登报声明拒绝。国民政府竟对此不闻不问。张学良毅然出款资助刘长春,并派宋君复教授为教练随同去洛杉矶。刘长春是这次奥运会上唯一的中国运动员,在张学良支持下和伪满作了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东大的吴蕴瑞、宋君复曾分任北京和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原东大体育系主任郝更生在台体协任职。
  在这短短的3年中,东北地区经济、文教建设的规模和成就,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增强了东北的实力,限制了日本的经济侵略。其时,张学良不仅是东北统治集团的首要人物,也代表了东北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他在东北的建设是符合东北人民的要求,也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的。但是,日本是决不允许张学良同它进行“费厄泼赖”(20),加之由于出现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它终于用飞机、大炮、坦克摧垮了张学良惨淡经营的建设成果。
  ① 这一节据:甲、荆有岩《张学良执政时期东北、华北财经概况》辽宁参事室、文史馆编印《文史资料》1982年号143页;乙、韦锡九:《东北边业银行始末记》,书同上;丙、王瑞之:《张学良改革东北币制》,全国政协存稿。
  ②康采恩是一种财团,经办不同经济类型的金融、工、商等企业。
  ③这个协会由阎宝航、王化一、杜重远、卢广绩等人组成。
  ④西安《解放日报》,1937年l月8日。
  ⑤王贵忠:《张学良与东北铁路建设》,“张学良与东北军研讨会”上论文,未刊稿。本节有关东北铁路建设资料主要引自此文。
  ⑥交通委员会文书7504号。
  ⑦电讯数据转引自武育文、王维远、杨玉芝著:《张学良将军传略》第301页。
  ⑧《满铁史资料》2卷3分册,905——906页。
  ⑨吴继绍:《张学良与民生牌汽车》,《新民晚报》1984年8月10日。
  ⑩孔经:《日俄帝国主义至抗日期间东北工业问题》。
  (11)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公署档》。
  (12)董慧云:《张学良重视华侨工作》,“张学良暨东北军研讨会”论文(未刊稿)。
  (13)1983年宁思承先生来京,对全国政协委员梁蔼然及著者等述及此事。
  (14)1930年《东北年鉴》。
  (15)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公署档》。
  (16)《盛京时报》1928年6月22日。 
  (17)《北大欢迎张、孙两公子》,《晨报》1924年12月2日。
  (18)李荫春:《同泽新民储才馆》,辽宁参事室、文史馆编印:《文史资料》1984年号第144页。
  (19)1930年间著者在江苏读小学,教师因欠薪罢课,这年度的第二学期几乎未开课,学生荒废学业一年。这是在国民政府“首善”的江苏省尚且如此,其他省可想而知。
  (20)英语公平竞赛(Fair Play)的音译。
  

张学良传/张魁堂著.-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