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心人物>张学良>张学良参考书架>张学良传

  


张学良传-第二章 主政东北-第四节 中东路事件

张魁堂


  1929年10月,由于东北当局武力接收了中苏共管的中东铁路,在中苏边境上爆发了一场战争,以中方失败而告终,这就是中东路事件。
  中东路是历史遗留的问题
  中东路是沙俄在东三省修筑的横贯东西的铁路,由满洲里至绥芬河,东西均与西伯利亚铁路衔接,另由哈尔滨经长春至大连为南干线,日俄战争后,长春至大连的南满铁路为日本人夺取,中东铁路仍归沙俄。
  十月革命后,1919年,苏联政府曾宣布:“愿将中东铁路及帝俄政府夺取的一切矿场、林场、产金地和其他租壮企业完全无偿交给中国人民。”①当时,由于列强以武装干涉,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处境困难。1920年,苏联由于情况好转,对中东路问题改变了原来正确的国际主义态度,要求中苏共管并另订条约。1924年5月,苏联与当时的北京政府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但是同时又签了《暂行管理中东铁路协定》,仍然要控制中东路,处于军阀割据局面之下的旧中国,不得到当地军阀同意,北京政府签了字也是行不通的,苏联乃以赔偿在东北流通过的贬值旧卢布,不支持冯玉祥和不宣传赤化为条件,在1924年9月20日与张作霖签订了《奉天协定》,重新获得中东路的控制权。1925年1月20日,苏日签订《日俄协定》,继续肯定瓜分我国东北的1905年《朴次茅斯和约》有效,仍视东北为它的势力范围。
  但是中东路虽名为共管,实际控制权却在苏方手中。理事会虽由中方任会长,却没有监督权,形同虚设②,财权和人事权完全由苏方任管理局的局长掌握。管理局下属20个处,主管业务、财务的14个处长均由苏方担任。行文以俄文为主,度量衡用俄制,收入以卢布为单位,利润全部存入苏联远东银行。苏方对《奉天协定》也并不完全遵守,如沿路矿场、山林、疗养院等许多没有交还我国,土地也拖延数年不交,它的电信局不是铁路专用,已成为公用事业,并经营国际电信业务。此外,苏方以中东路为据点,搜集我国情报,收买东北涉外官员,并允许共产国际活动,这显然已超出商业铁路经营职权范围。
  张作霖为维护主权,曾下令收回地亩局训练所的气象台③,要求把中东路利润平分存入中、苏两国银行,1926年曾逮捕过拒绝运送我国护路部队的苏方局长伊凡诺夫。张学良主政后,采取了加速收回中东路的主权的措施,因而形势发生剧变。
  合理的要求和错误的估计
  张学良尽管也反对苏联和共产党,但是与蒋介石反苏反共不完全一样。张学良要维护国家主权,凡侵占我国利益与干涉我国内政的,他一律反对。如前章所述1927年他率兵南下,是“因愤党军受俄帝国主义所指使,所以奉命讨之”④。在中东路事件期间,中国共产党组织有个错误的标语,叫“打倒中国,拥护苏联!”张学良见到后很生气,对黎天才⑤说:“中国共产党不要中国了!……请你根据国家民族的立场,以私人名义写几篇文章在《民报》上发表。”张学良在东北执政期间,没有残酷杀害过共产党。众所周知,刘少奇在沈阳被捕,以证据不足获释,林育英(张浩)被捕只判了短刑。1929年辽宁一次大逮捕,捕获杜兰亭、李禄申、王纯一、刘丹岩、赵尚志、郭任民、宋未波、赵子和等共产党人,南京方面要求把人犯解往南京。张学良接受王化一、丁惟汾等人意见,不将他们解往南京,并关照不准用刑⑥。对青年更加宽容,他曾对黎天才说过:“无论何党派在东北活动,我决不杀害一个青年,因为我们没有把国家搞好。才产生了青年对革命的要求。”⑦1929年秋天,同泽中学十七八个参加社会主义小组集会的学生被捕,张学良知道后,下令释放⑧。1931年,张学良率人去南京参加国民会议,要东北代表对“剿灭赤匪”等案不发表意见⑨。一次他接见日本记者,说对于共产党要把暴乱的与研究学问的人区分开来⑩。与醉心“剿共”,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蒋介石、汪精卫显然不同。
  张学良想收回中东路主权,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完成前人未能完成的大业,但是,他却错误地估计了对外形势。一是对日本。1929年3月,在英、美列强压力下,日本被迫从山东撤兵。6月3日,日本承认国民政府。田中内阁因皇姑屯事件受到反对派的攻击,7月1日倒台。新内阁对东北局势采观望态度,这时,币原重喜郎又任外相,并代理过首相。1924年币原对华外交政策披着尊重中国主权、日中经济提携、共存共荣、以合理方法保护日本在华权益的伪善外衣,被称之为“币原外交”。此时,张学良误以为这是日本终将遵守国际条约的约束的表示。另一错误的估计是对苏联。中东路督办吕荣寰和几个“俄国通”力主收回中东路,说苏联是“外强中干”,“国内异常混乱,困难重重,决不能打仗,东北出兵收回中东路,还将得到其他国家的同情与支持”等。东省特区长宫张景惠十分颟顸,与日本人有勾结,也跟着瞎嚷嚷。此外,北伐战争中提出的打倒列强与取消不平等条约的口号,对东北民众和张学良都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苏方不实践赔偿、贬值旧卢布的诺言,也引起民愤。
  起初,张学良采取谈判方式和苏方交涉。3月1日,吕荣寰奉张学良之命与中东路苏方副理事长齐尔金商谈,提出以下主要内容:1.路局一切命令及文件非由局长及中方副局长会同签字,不生效力;2.路局用款非经稽核局同意,不得动支;3.路局各处处长、科长及沿线的段长、站长,应以半数改派华员;4.其他各项职员的平衡办法,逐渐实行;5.中东路一切文书,中俄文并用。3月6日,苏方答复,对于这些合理的要求除将不紧要的几个处由中方派处长外,其余概不同意。3月27日,中方再次提出,并要求召开理事会,俄方除向莫斯科报告外,俄方理事相约不出席理事会。苏方这种无理态度使矛盾激化了(11)。
  蒋介石的挑唆导致了中苏边境之战    
  东北易帜之后,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四个集团之间的暂时联合告终,国民党内新的权力斗争开始了。1929年3月至6月爆发了蒋桂战争。与此同时,红军“星星之火”在南方日益蔓延。蒋介石为巩固他的宝座,镇压革命力量,他挑唆张学良在中东路问题上不惜采取决裂态度。蒋介石在7月17日日记上写着:“惟吾人深望能达(对苏)绝交目的,而后对国内共产党方面有彻底办法耳。”(12)同时,意图使东北遭到军事、外交上的困难,以便乘机驾驭张学良,控制东北,实行“以外交解决东北”的策略。7月7日蒋介石带外交部长王正廷到北平,邀张学良去平两次会商防俄问题,提出安内御外,武力接管中东路,防止“赤化”的主张,并允一旦开战,中央可出兵10万,拨几百万元军费(13)。
  对强行接收中东路问题,东北当局内部有人表示反对。张作相对张学良说:“我看用全国力量对付苏联,也未必能打胜,只凭东北军能行吗?为收回中东路,恐怕反而惹出麻烦,也怕日本人乘机捣乱,还是请总司令慎重考虑。”(14)张的好友顾维钧从国外写信给他,说苏联的实力,特别是远东,应付任何局势,都绰有余裕,苏联政府如被迫行动,会立即作明确的反应。张学良的顾问端纳也告诉他,武装冲突对东北不利。但是,张学良听不进去,因为他有自己的经验,想乘机收回中东路(15)。
  这年5月27日,东省特区警务处长米春霖根据情报闯入苏驻哈尔滨领事馆,逮捕正在集会的中东路各站共产党39人及驻沈阳总领事库兹内佐夫,发现有插手我国内政的文件(16)。这使张学良很恼火,南京方面更乘机鼓动。1928年12月,利用冬节假日苏方疏忽,张学良令张景惠于24日强行接收中东路电话局,苏未及作出反应。张学良误以为与张作霖当年在北京逮捕李大钊,搜查苏使馆一样,苏联无力作出强硬反应。殊不知李大钊一案,张作霖有英、日等国的支持,而现在列强各国除美国外,已纷纷与苏建交,在经济上,英、美都与苏联有联系。苏联经济也已复甦,实力增强了。而电话局一事,苏方因误了答复限期,而且这件事本身也违反《奉天协定》,所以没有立即作出反应。张学良误以为苏“方示弱,又有蒋介石和中央政府支持,便决心硬干,并确信这是对俄国过去不义行径报仇的机会”(17)。
  蒋、张北平会商之后,7月11日,东省特区长官张景惠按张学良的命令,武力接收中东铁路,解除苏方全部职员职务,将苏方人员驱逐出境,并解散路局铁路工会。此前,张景惠已用突然袭击方式查封了苏联远东贸易局,接收了电报局。自搜查苏领事馆开始,张学良对苏方的抗议、交涉一概置之不理。
  南京方面竭力扩大事态。早在这年3月以前,国民党在华北的宣传机构就鼓噪收回中东路。搜查苏领事馆后,形势日益紧张,法驻华公使向外交部质询中东路问题,王正廷答复时暗示为收回中东路,不惜与苏绝交(18)。7月13日,苏联提出抗议,要求速派代表商谈,取消中方单方处置,释放拘捕人员。17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复文,要求按协定开全权代表会并按协定变更现状;不许宣传赤化;另换正副局长;双方释放被捕人员。苏不允撤换苏方局长,反要求撤换中方局长吕荣寰。(19)双方陷于僵持状态。
  7月20日,蒋介石召集胡汉民、戴季陶、孙科开会商议,结果认为苏联不致出兵,只是恐吓,若苏出兵,日本也将难以沉默。先是在17日,南京方面已公布了搜查出的苏领馆文件,制造反苏舆论。7月19日,蒋介石以国民政府主席名义发出通电,说“除一致讨俄外,别无出路”,又说借此“誓贯彻废除不平等条约之目的,以完成国民革命之职责”。同时,他还企图以援助为名,乘机派兵进入东北,被张学良拒绝。
  7月17日,苏联宣布与中国绝交。20日,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召回驻苏大使和领事;24日,发出通电,号召“全国军民,沉机应变,一心一德,以御外侮”。8月16日,张学良发布动员令,由王树常指挥两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在中东路东部,胡毓坤指挥两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在西部,出兵6万人,后增至l0万人。苏联远东军区司令加伦也动员了10万红军,陈兵中苏边境。此时,苏联政府再次要求国民政府制止这种地方军事行动,8月28日,苏军已开入汪清、密山。南京方面怂恿东北开战,王正廷还电张学良,说苏是虚声恫吓,必须武装自卫,而“中央对俄,抱定一贯主张,自有确实把握”(20),和谈之门从此关闭。
  10月中旬,苏军发动攻势。东线12日占同江,11月1日占富锦。西线11月7日占满洲里。我方旅长韩光第战死,哈、满警备司令梁忠甲被俘,东北军伤亡惨重,团长多人阵亡,被俘者8000人。黑龙江舰队覆灭。日军向长春增兵,举行实弹演习。张学良闻讯大惊,觉得自己太卤莽,不得不接受张作相的建议,决定立即停止冲突,并于11月26日致电苏联政府,表示完全接受苏方条件,中东路恢复冲突前状态,尊重共同管理原则,释放苏方被捕人员。南京方面却不许东北过问和谈的事,张学良也置之不理,派东省特区交涉署交涉员蔡运升去伯力,根据上述原则进行谈判。12月22日,签订《伯力协定书》,结束了这场中苏边境战争。
  这场战争,张学良损兵折将,不仅一无所获,而且与苏联交恶。苏联认为“中东路事件,是中国军阀张学良挑起的反苏反共的前奏”。1933年张学良下野后,曾有意去苏参观访问,被苏联拒绝。西安事变爆发后,苏联大肆攻击,其中也包括这笔旧账。另一方面,这场战争也暴露了东北军的弱点,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加速侵占东北的野心。
  张学良要维护主权的愿望与要求固然是正确的,但是采用武力接收中东路,轻启兵衅的办法是错误的。首先不能审时度势认清危害东北的主要的也是最危险的敌人是日本而不是苏联,将日、苏同等看待,这就犯了主次缓急不分的错误。其次,张学良之所以上了蒋介石的当,固然是由于对蒋不了解,同时也有他的个人英雄主义作祟。事后,南京外交部竟要将蔡运升撤职查办。张学良对此深为不满,说:“南京只叫我们打,什么也不管。打既然不行,就得和吧。可是南京又不叫我管和的事,这简直是整我们呀!”(21)但是,后来一系列的事实表明,张学良并没有从中获得应有的教训,对蒋介石仍抱有幻想。
  ①《国际关系资料选编》上册,转引自吕明军:《张学良与中东路事件》,“张学良与东北军研讨会”上论文(未刊稿)。
  ②理事会中,苏各5人,中方任理事长。但理事会须有7人出席始合法,议案须6人同意始成。用款原定经稽核局长(中方任)核定后始可动,但又规定路局局长(苏方任)发表由其负责动用的声明亦可动用。因此,中东路由局长掌权。
  ③东北特区设地亩局旨在收回中东路地亩处经营土地等权益,但苏方迟迟不移交,因而张作霖下令先收回气象台。
  ④《北洋画报》第94期。
  ⑤ 黎天才:《黎天才自传》,未刊稿。
  ⑥高存信:《白山黑水忆将军》,《辽宁文史资料》第17辑190页。
  ⑦《黎天才自传》。
  ⑧于世洲:《几件小事》,《辽宁文史资料》第17辑212页。
  ⑨《王化一日记辑》,《辽宁文史资料》第18辑167页。
  ⑩《张学良对日本记者谈时局》,《辽宁文史资料》第18辑167页。
  (11)吕明军:《学良与中东路事件》,未刊稿。
  (12)《蒋总统秘录》第7册。    
  (13)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司令部驻京办事处长秦华所述。
  (14)李宗颖遗稿:《张作相事略》,辽宁参事室、文史馆编印:《文史资料》1968年号71页。
  (15)1936年张学良在西安和刘鼎谈过他当年确想收回中东路,见《刘鼎札记》。
  (16)司马桑敦,《张学良评传》第98页。
  (17)吕明军:《张学良与中东路事件》,未刊稿。
  (18)天津《益世报》1929年6月9日。
  (19)《中东路问题重要论文汇刊》194页,1930年上海版。
  (20)《新晨报》1929年8月28日,载王正廷所说确有把握一语系指列强以《非战公约》制止苏联的军事行动。
  (21)王家桢:《1929年中东路事件片断》,《张学良与东北军》171页。
  

张学良传/张魁堂著.-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