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心人物>张学良>张学良参考书架>张学良

  


第一章 20世纪的东北亚——日中在“满洲”的角逐

(日)西村成雄


  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东北,对日本来说,是以“国运”相赌之地。其中最富代表性的说法,是1931年1月23日众议院议员松冈洋右(1880~1946),向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提出的质询中谈到的:
  “我认为满蒙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生死存亡的问题,是我国民的生命线(鼓掌),无论在国防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如此……应认识到满蒙实际上是我国的生命线。”
  “九·一八事变”后,“满蒙生命线论”进一步渗透到国民的意识中,“保卫满蒙,帝国的生命线”这种蛊惑人心的口号,对动员民众起了巨大的作用。    
  回顾“九·一八事变”前20世纪的日中关系史,日本参加了日清战争(即中日甲午战争——译者注)、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战争,当然日俄战争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即使到了中华民国时期,日本通过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占领了青岛,对中国提出了 21条,它不承认中国的自律性,致使两国间政治、军事争端不断。 
  同时,我们也有必要了解20世纪史中潜在的亚洲向“国民国家”发展的趋势。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的诞生(1912),就是这股浪潮中的第一朵浪花。尽管它很不成熟,但是,作为具有庞大政治领域清朝的“继承国家”,它是世界国民国家体系的一个成员,而步入国民国家的行列之中。但是战前,日本对中国的认识中,却存在着无视或轻视这种潜在趋势的倾向。可以说“满蒙生命线”论就是其表现。
  本章主要论述在“九·一八事变”前所谓“满洲”地区,是如何通过清朝、中华民国时期,成为国民国家政治主权的一部分,以及它对20世纪东北亚的政治空间所产生的影响。这里,不是把它作为列强“争夺东北史”的范例,而作为探求把握中国东北地区社会空间自律运动的一个典型。
  

张学良/ (日)西村成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