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心人物>杨虎城>杨虎城参考书架>往事杨虎城之子回忆

  


往事 杨虎城之子回忆-十六、蒋介石到西安

杨拯民

 
  蒋介石给我的印象是个高个子、脸形瘦削,那天穿着长袍马褂,披着斗蓬;宋美龄年轻美貌,穿着高雅,头发后边有一个小发结。
  1934年暑假后,我如愿以偿地跳级到中山中学(后改名为西安二中)初中一年级。那时中学生都编为童子军,着重子军服,进行制式操练,有时还进行实弹射击,到郊外野营,对这些活动我甚感有趣。
  10月的一天,校方告诉学生,说是接上级通知:蒋委员长偕夫人要到西安视察,要求学校师生到中山门外去列队欢迎,要求大家翌晨八点到校列队出发。这可能是蒋介石第一次莅临西安,省府很重视,不但组织学校师生参加欢迎,还令各界人士、机关团体人员参加迎接。
  那时陇海铁路只通到临潼,尚未到西安。由于通讯设备落后,因而掌握不了蒋委员长到达西安的准确时间。记得那天天气有些闷热,欢迎的群众上午10时就到齐了,列队等候,直等到日落西山。大家一整天少吃没喝,等得又累又饥又渴,总算在夕阳西下之际,委员长一行姗姗来迟。
  蒋委员长看到欢迎的队伍,就和随行人员从车上下来,边视察边向群众招手致意。我们学校的队伍排在后面,距中山门最近。我看到蒋一行检阅完欢迎队伍,在城门口即将上车时,好像问什么?后来听父亲的副官说,蒋是问杨永泰乘哪辆车?杨永泰时任蒋的行营秘书。因我们排在后面,没有看到宋美龄,可能她早已上车了。
  蒋到西安的第三天,通知我父亲说,他要到我家谒见祖母,父亲感到突然,遂诚恳致谢,苦苦劝阻,但劝阻无效,只好通知红阜街家里做准备,让我和坤妹别去上学,在家里等候。
  蒋到西安后天气连阴,接着又下小雨。记得那天下午三点钟,在父亲和葆真娘的陪同下,蒋介石、宋美龄大驾光临舍下。在大厅里向我祖母行三鞠躬礼后,即延请至客房坐下。蒋和祖母分别坐在方桌的两旁,宋美龄和新娘坐在床上,父亲坐在祖母旁边一把椅子上。后由叔父领着我和坤妹晋见。我们进客房后,先向蒋、宋行鞠躬礼,蒋笑问我们年龄、学级,我和坤妹一一作答。蒋介石说了一句客套话,夸我们聪明;宋美龄则奇怪地询问客房里为何设有床铺?父亲解释说,若有客来可以在此住宿,床是为备用而设。蒋连声说:“好!好!这样很好!” 
  蒋介石给我的印象是高个子、脸形瘦削,那天穿着长袍马褂,披着斗蓬;宋美龄年轻美貌,穿着高雅,头发后边有一个小发结。
  蒋在我家前后待了约有一个小时。也许有人会认为蒋的莅临是父亲和家里人的殊荣。其实,蒋介石是个玩弄政治权术的高手,他到西安后就听说父亲是个孝子,于是才萌生谒见祖母之举。他用这种方式向父亲示宠,进行拉拢,真正的目的是想让父亲拥护他的“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
  蒋介石夫妇这次来西安,住在新城大楼东边的两间套房里。有意思的是,1936年“西安事变”时,他被从临潼捉住,送到西安,开始也是住在新城,只不过是住在新城黄楼父亲办公的地方。 
  新城黄搂的管理员阎继明(我父亲的随从副官)告诉我,宋美龄带有一个“洋婆子”为她服务(他把这个外国女佣称为“洋婆子”)。阎继明还有张醒民后来跟父亲一起被关押了12年后,在 1949年解放前夕,都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渣滓洞。 
  1935年,中央红军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此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正由东北向华北伸展,国民党政府在日本的压力下节节退让,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同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爆发了反对日本侵略、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爱国民主运动,史称“一二·九”运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仍不惜违背民意,倒行逆施,顽固地推行其“先安内后攘外”政策,又一次来到西安部署他的“剿共”计划,还带来了张学良。他在西安视察后,又带着他的随从人员和张学良、我父亲到兰州、西宁和银川视察,相当于巡视了陕、甘、宁、青四个省区。同时蒋把东北军调入西北,在西安南院门成立“西北地区剿匪总司令部”,大举布署“剿共”计划。蒋的这次西安之行是一次重大的政治军事行动,他要趁共产党经过长征、在陕北还未站稳脚根之际,一举消灭之。他十分自信,认为此时此举必定会取得成功。    
  张学良正式进驻西安后,他和夫人于凤至曾专程拜会过祖母,并送上一件金丝猴皮斗蓬,这在当时可算是重礼了。
  

往事 杨虎城之子回忆/杨拯民著.--北京:中共文史出版社,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