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第一支队与安定地区武装斗争情况回忆

刘明山


  一九三三年六、七月间,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第一游击支队在安定县(今子长县)成立。这支部队是在陕北特委领导下,以原第九游击支队的一部分为基础发展而成的,它的创建和成长,得到了刘志丹、谢子长同志和红二十六军的积极支持。这支部队的创建及其革命斗争,在陕北红军和陕北苏区的斗争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一
  第九支队成立于一九三二年九月,高朗亭同志任队长。当时这支部队只有十几人,长短枪数支。它力量虽小,但活动频繁,时明时暗,时聚时散,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颇有声势,给安定、延川地区的敌人造成很大威胁。一九三二年冬,高朗亭同志率领部分队员到延川一带开展活动,留下四、五个队员,继续在安定坚持工作。就在这时,刘志丹同志派红二十六军干部强世清到陕北内地,协助开展游击战争和开辟根据地的工作,陕北特委任命强世清为第九支队副队长。
  强世清同志回来后,首先到他的家乡安定县强家湾隐蔽起来,很快和九支队接上了头,研究部署了行动计划,准备待机行动。 
  一九三三年一月,快过春节的时候,住在玉家湾的我地下县委,给九支队送来一份敌情通报,内称:敌安定县一个收税的巡官,近日将从安定经栾家坪到瓦窑堡,给驻军井岳秀部八十六师营长张建南办事,我九支队可相机行事,除掉这个群众十分痛恨的坏蛋。强世清接到这个情报后,随即召集队员讨论研究,决定在强家湾村外一个小高地设秘密瞭望哨,待机除掉这个坏蛋。
  一天,强世清正在小高地瞭望,敌人果然来了。但来的不是巡官,而是国民党安定县县长刘述明。他骑一匹白色大马,后面跟着一个护兵,背着一支长枪和一支短枪,在北风呼啸中朝瓦窑堡方向急进。强世清立即带领三个队员,拿了一支冲锋枪,藏在长袍下面,冲下了小高地。原想从正面拦截,由于从强家湾到栾家坪中间相距一里多路,还隔着一条小河,当他们到达公路时,敌县长已经过去很远了。强世清一马当先,带领队员迅速追了上去,一直追过栾家坪东边的小桥,才追上了敌人。这时,敌县长似乎已有觉察,急令卫兵牵马过桥。机警的强世清,一个箭步冲到桥边,撩起衣襟,端着冲锋枪,一排子弹射出,正中敌县长头部,一个倒栽葱掉入小河中。敌护兵见势撒腿就跑,强世清高声喊道:“放下武器,不然打死你!”敌护兵扔下步枪,没命似的逃走了。强世清拣起步枪,又从敌县长身上搜出一支短枪,然后兴高彩烈的撤离栾家坪,转移到县北山区去了。
  强世清带领三个队员打死敌县长,夺枪闹革命的消息,象春风一样,迅速吹遍四方。群众纷纷传颂,拍手称快;敌人则丧魂落魄,惊恐万状。瓦窑堡敌驻军张建南闻讯,慌忙派了一个连,赶到栾家坪一带进行清查搜索,毫无结果而回。敌县政府下了通缉令,要捉拿强世清。敌人的正规军、地方民团、特务密探等一齐出动,霎时间安定县天空黑云滚滚,大地上烟雾漫漫,到处是一片恐怖的景象。可是,敌人并没有捉住强世清。强世清和三个队员撤出栾家坪后,绕道关庙坪,到达杨家老庄,向县委负责人杨彩斌汇报了情况,决定把枪暂时压在杨彩斌家中,四个人分作两路,进入了清涧县境活动。不久,他们找到了陕北特委,按照特委指示,很快又返回安定,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二
  一九三三年二、三月间,强世清等同志由清涧回到了安定北区杨家老庄一带。在县委负责人杨彩斌和谢德惠(谢子长同志的家兄)的协助下,着手筹划恢复和扩大游击队的活动。他们取出了压在杨彩斌家中的六支枪(这六支枪中有两支短枪、两支长枪、两支冲锋枪。其中有九支队留下的两支,有白德胜、王子明收缴土匪的两支,有强世清打死伪县长缴获的两支),积极开展工作,游击队很快恢复起来,成员扩大到八、九个人,他们是:强世清、李成荣(系特委派来)、马万里、王子明、白德胜、薛南岗、栾生春和我。
  这支游击队组成以后,活动于安定北区一带。期间,在强世清同志率领下,曾到延川找到高朗亭领导的九支队的另一部分队员,配合行动了一个时期,然后又回到安定地区。这时,经上级领导决定,将我们这支游击队正式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第一游击支队,由强世清任支队长。支队成立后,决定南下照金根据地,配合红二十六军作战。
  一九三三年四、五月间,以强世清为首,一行十二人,从安定出发南下。刚走了一程到达南沟后,部队内部发生了两种不同意见的争论:王子明等主张就地活动,反对南下;强世清等则坚持南下。两种意见互相对立,难分难解。我惟恐部队发生分裂,立刻报告给县委。谢德惠同志指派杨彩斌迅速赶到南沟村,召开会议,讨论南下的意义和重要性。杨彩斌同志恳切地说:到照金根据地去,向红二十六军学习战争的经验,取得他们在武器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然后再回陕北继续开展游击战争和创立根据地,这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陕北与陕甘边互相配合,就能更有效的打击敌人,扩大影响,壮大革命力量,逐渐为两地区连成一片创造条件。因此,无论从眼前的需要或是从长远的战略利益考虑,南下都是重要的。经过会议讨论和杨彩斌同志反复耐心的说服,原来反对南下的同志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大家团结一致,愉快的踏上了南下的征途。 
  部队重新出发了。为了避开敌人设防坚固的城镇,我们离开安定后首先西行,经安塞县北部,绕道保安(今志丹)县西,然后向南,从黄陵、宜君以西兼程前进,直奔耀县照金镇。这次长途行军,我们一般都是白天宿营,夜间赶路。每到一地都要开展宣传活动,还打了一些群众强烈憎恨的土豪劣绅,没收了三十多头骡马。大约于五月初,顺利的到达照金根据地。 
  到照金后,红二十六军各位领导和全体指战员,非常热情的接待我们。刘志丹同志对我们特别关心,多次同我们聚会,和我们恳谈,询问安定一带的情况,介绍红二十六军的战斗经验及照金根据地的建设。这次南下,我们在照金附近配合红二十六军行动,虽未打仗,但却学到了不少东西,思想认识提高了,斗争意志更加坚强了。我们深深感到,在照金的一个多月,犹如住了一次革命学校,革命的见识大大增加了。
  六月初,根据领导决定,我们回陕北继续坚持斗争。临行前,刘志丹同志特意召集我们开了一次会议。会上,志丹同志作了长篇讲话,他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详细的介绍了毛主席领导的中央红军及南方根据地的斗争情况,提出了在陕北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根据地的有关问题,并嘱咐我们:一定要注意做好群众工作,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扎根于群众之中,我们的工作才有保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还特别强调,斗争是艰巨的、复杂的、曲折的,要提高斗志,不怕失败,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返回陕北途中,在平定川与马佩勋同志领导的一支部队相遇。这支部队多是原晋西游击队陕北籍的成员,不久前,从晋西渡河入陕,同二十六军会合,这次是被派往陕北开展游击战争的。我们相遇后,两支部队合并一起,共三十余人。强世清仍任支队长,马佩勋任副支队长,杨仲远任政委。整编之后,即迅速向安定一带前进。   
  部队进入安定后,在曹家坬子捉住敌人一个连长,给了他点钱,放他走了。在董家寺附近同敌人正规军和民团合成的一支巡逻队约十余人遭遇。由于我们指挥得力,大家不怕牺牲,奋勇冲杀,很快就全歼了这股敌人,缴枪十余支。这是游击队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正式战斗。
  正当我们欢呼胜利的时候,驻在附近的敌人,派出两个连的兵力赶来的。我们虽然果断行动,迅速转移,但还是没有摆脱敌人的追击,只好一边阻击,一边撤退,最后终于甩掉十倍于我的敌人,撤出了战斗。不幸的是,在撤退中,政委杨仲远同志中弹阵亡,尸首未及拉走。凶恶的敌人竟将杨仲远的头割下,带到安定,挂在城门上。事后,我们全体指战员听到这个消息,个个悲愤交加,决心严惩敌人,为烈士报仇。
  三
  在陕北特委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第一支队不断发展壮大。到一九三三年六月,支队扩大到六十多人,枪四十余支。由于斗争的需要,支队建制又作了一些调整,强世清任支队长,马佩勋任副队长,李成荣任支队政委。支队下设五个分队,谢绍安、李盛堂、王孝增、李军胜等任分队长。
  支队组织调整后,在安定北区、西区等地积极开展活动。当时主要活动方式是白天分散,隐蔽在群众之中,同群众一起劳动,宣传党的政策,提高群众觉悟;晚上集中起来,打土豪,袭击民团,骚扰敌营。由于我们活动频繁,出没无常,弄得敌人风声鹤唳,十分恐慌。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协助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广泛成立贫农会、妇女会、赤卫队、儿童团;支队也扩大了,到八月间,猛增到一百多人。
  八、九月间,支队决定二次南下。我们留下四十多人就地坚持斗争,其余七十余人,在强世清和李成荣领导下,从安定东沟出发。途经老庄圩到三十里铺时,扰了一下敌民团团部,敌人跑了,我们缴获骡子一头。部队继续南进,经梁水湾到徐家沟,先后从地方民团和土豪家中,又没收了骡马三十多头。有了这批骡马,临时编了一个骑兵班。到安塞真武洞后,顺延河川而下,过了延河湾,直穿延安县境,抵洛河川,然后逆洛河而上,过王家坪、下寺湾,到达瓦子川后,与红二十六军胜利会合了。
  这时,刘志丹同志不在部队,由习仲勋、王太吉、杨森等领导同志接见我们。对我们二次南下表示赞赏。这里生活非常艰苦,除包谷糊汤外,别的副食一概没有。虽如此,大家都以能和主力红军再次会合为荣,对生活毫不介意,情绪十分高涨。
  这次南下与红二十六军会合,前后共二十多天,我们和红二十六军一起,打了两次胜仗。第一仗打张洪镇(旬邑县府所在地),由杨森政委指挥。在去张洪镇的路上,与倾巢出动的县民团遭遇。我军一个冲锋,敌七、八十人即被全部消灭。我们的突击队全部换上敌人衣服,由敌俘带路,直奔县城。赚开城门,分兵两路,一路进攻敌民团总部,敌团总和老婆正在抽大烟,被我当场击毙;一路攻入伪县府,正在吃酒的伪县长和一批官吏、绅士,都作了俘虏。这次战斗,缴枪二百余支,骡子数十匹,还有大批布匹、棉花等物资。战斗结束后,召开群众大会,分配了敌仓库的粮食和物资,枪毙了敌县长和反动官吏等共十余人,然后从容不迫的撤离张洪镇。这是一次痛快淋漓的歼灭战,大获全胜,而我们无一伤亡。
  第二仗打合水县。这时刘志丹同志回来了。在他的指挥下,我们架起云梯,攻上城墙,打开城门,全军一拥而入,敌守军一个正规连被我全部消灭,缴获枪一百多支及大批弹药和物资,释放了监狱中的全部犯人。这次战斗又是一次漂亮的歼灭战,我们没有一点损失。  
  记得在上述两次战斗之间,部队曾进行了短期休整,召开了全军大会。刘志丹同志在会上做了报告。他总结了红二十六军南下失败的教训,揭发了省委书记杜衡叛变的事实,表彰了红二十六军第二团等南下后,留在照金根据地的其他部队坚持斗争所取得的成果,赞颂了张洪镇战斗的胜利,最后着重讲了加强组织纪律的重要和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及维护群众利益的问题,并当场宣布枪决了一个在南山战斗中缴械投敌的叛徒。
  一九三三年九月下旬,我们与红二十六军分手,回到安定地区。回顾这次南下,收获很大,不仅在思想上、政治上和作战经验上,大大提高了一步,还补充了五十多支枪。临行前,刘志丹同志亲自给支队授了一面镰刀斧头红旗。
  回到安定后,在牛家山一带稍事休息,便出发去打驻在谢子长家乡枣树坪的敌军一个连。这次行动仓促,计划不周,敌情没有吃透,战机没有选好,所以,敌人凭坚固守,我们攻了很久没有攻下,结果有五个战士不幸牺牲,支队长强世清同志也负了重伤,不得不撤出战斗。
  枣树坪战斗失利后,部队一时领导力量薄弱,除红二十六军派魏武同志担任政委外,队长负伤转移到王家新庄村疗养,原政委李成荣南下时未返回留在红二十六军工作,副队长马佩勋南下前调往别处开展工作。为了避开敌人的搜“剿”,支队分为两路离开安定。一路由张承忠率领,约六十余人,到延川去活动;另一路由我率领,约三十人,去吴堡一带活动。我们出外活动了一个短时间后,没有收到多大效果,又相继返回安定。不久,在王家新庄养伤的强世清同志和照顾他的弟弟强世光,被叛徒柳雨源告密而被捕,惨遭杀害。强世清和他的弟弟都是骨气铮铮的共产主义战士,被捕后,在敌人严刑威逼、利禄诱惑下,无私无畏,坚贞不屈,痛斥敌人,大义凛然,临刑时高呼:“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革命胜利万岁”。在刑场目睹烈士壮烈牺牲的群众,无不潸然泪下。
  强世清同志牺牲后,在支队内部引起很大震动,一些人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斗争意志动摇了。在这种情况下,支队领导也迷失了方向,顺从了部分人的消极情绪,错误地作出了卷起红旗,压枪散伙的决定。第一支队暂时消声匿迹了,安定地区武装斗争的烽火也暂时暗淡下来了。
  四 
  第一支队压枪散伙后,由于叛徒告密,埋藏了的大部分枪枝又被敌人搜去,原来普遍组织起来的各种群众团体的活动也暂时停顿了。在此情况下,国民党反动派欢欣若狂,满以为从此安定地区人民的武装斗争就被扑灭了,他们又将骑在人民头上为非作歹了。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派,永远不会懂得,对革命人民来说,挫折和失败只是暂时的,武装斗争的烽火必将在安定地区重新点燃起来,并且会越烧越旺。
  一九三三年底,谢子长同志从中央北方局回到了安定。由于他是秘密回来的,党组织决定要严密封锁消息。但是,谢子长同志归来的消息,在安定县的人民群众中还是迅速地传开了,人们高兴的互相传告,觉得革命有了指靠;国民党反动派则感到大祸降临,惶惶不可终日,急忙调动军队、民团、特务、密探,到处搜捕。
  谢子长同志是西北红军和陕甘苏区创建人之一,和群众有着血肉联系,享有崇高的威信。他的家庭是个革命的熔炉,人们赞誉为“满家红”;他处事沉着果断,待人诚恳,有着象火一样的热情,象磁铁一样吸引群众的才能,所以群众都称他“谢青天”。他回来后,立即投入恢复第一支队和进一步发展武装斗争的艰巨工作中去了。
  谢子长同志首先找到了白雪山同志,同安定地下党取得了联系。一天,他的姐姐通知我,要我和他在一个秘密地点会面。参加这次约会的,还有薛兰刚、南贵臣、李盛堂、刘子清、谢绍安等散失后相继归来的同志。大家找回六、七支原来埋藏没有被敌人搜去的枪枝,决定立即开展活动。开始一段,我们住在荒无人烟的山洞里。时已隆冬,天寒地冻,我们仍然穿着单薄的衣服,没有吃的,还要躲避敌人的搜捕,今天在这个山洞,明天移到那个山洞。子长同志和我们的手、脚都冻坏了,鲜血直淌。可是,他仍然充满乐观情绪,经常给我们讲革命的道理,讲他的革命经历,总结多次失败的教训,指出第一支队压枪散伙的错误,论述革命必胜的光明前途,鼓励大家坚持斗争,树立革命到底的信念。在这期间,子长同志写了一封亲笔信,派南贵臣同志去陕甘边和红二十六军联系。刘志丹同志接到信后,当即写了回信,并送来白洋二百块。这真是雪里送炭呵!有了这笔钱,我们立即买来了棉衣棉鞋及其他必需品,解决了眼下生活上的困难。后来,南贵臣二次去陕甘边归来时,在保安附近被敌逮捕杀害了。谢子长和我们听到消息,都十分悲痛。
  我们刚刚聚合不久,谢子长同志就指派我和另一个同志,杀了一个名叫韩九成的坏保长。这次行动震动了敌人,鼓舞了群众。不久,我们离开荒山,到了刘家圪(lao)*(左土右劳)刘海旺家。在谢子长主持下,宣布第一支队正式恢复,任命李盛堂为支队长,谢绍安任副支队长,我任支队经济员。 
  支队恢复的第二天,我们就开始行动。从刘家圪(lao)*(左土右劳)出发,抓了胡家坬沟的伪保长姬占富,把他杀死在黄草湾。接着拦截了敌人一个骆驼队,缴获了一批物资,内有大烟土一千多两,大大改善了支队的经济困难。这时,又有一批原散失了的同志归来,部队扩大到二十人。此后,在谢子长领导下,采取夜战、奔袭等方式,打了几次胜仗。第一次袭击西区民团李培成部,缴枪一支。第二次奔袭横山梨树台民团,缴获战马一匹。第三次夜袭安定姚则峁河敌驻军张建南部,这次战斗前,谢子长同志派人到红二十六军,请来在甘肃陇东一带活动的刘约三领导的游击队,约七、八十人与我们配合作战,吃掉了张建南营部和一个排,缴获长枪三十余支,短枪四、五支。这次胜利,给了敌人狠狠一击,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壮大了斗争声势。就在这次战斗中,贺晋年同志被特委派到部队中来(他原来做地下工作,合法身分是教员),担任了支队政治委员。部队的领导加强了,接连又在横山的大庙山、冷瑶子等地打了几仗,收获颇多。部队扩大到五十多人,枪五十多支,地方工作也十分活跃,各种群众组织发展壮大了,赤卫队发展到数千人。
  在陕北特委领导下,在谢子长、刘志丹同志的直接组织领导和支援下,一九三四年春以后,陕北各地的武装斗争,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逐步的发展起来,除第一支队外,还有第二支队(一九三三年七月在绥德成立),第三支队(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在神木成立),第四支队(一九三四年在吴堡成立),第五支队(一九三四年在绥德成立),第六支队(一九三四年三月在佳县成立)。游击战争的烽火燃遍陕北各地,这就为以后的大发展,建立正规红军和巩固的根据地,逐步准备了条件。
  五
  一九三四年五月,根据陕北特委决定,以第一、二、五等支队为基础,成立了陕北红军纵队,谢子长同志任总指挥。纵队成立后,于六月初,在上千名赤卫队配合下,经过周密的侦察和布署,在敌人部队中秘密工作的党员策应下,一举攻克安定县城,攻占了敌县政府,打开监狱,释放了几百名犯人,救出了许多革命同志,杀了一批坏蛋,缴获了一批枪弹物资。然后按计划撤出,部队拉上南山。敌人派两个正规连追击,我赤卫队在山上遍插红旗,呐喊助阵,敌不敢再进,缩着脖子撤了回去。这次攻克安定县城,是陕北红军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大胜仗,震动了全陕北。 
  攻克安定战斗后,形势发生了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变化。从此,敌人的军队基本上龟缩在县城及少数集镇,敌人的反动政令在农村已行不通了。我们的革命政权虽未正式建立,但各种群众革命组织遍及各地,成为公开的或半公开的权力组织。在游击队的配合下,到处摧毁地主豪绅的反动政权,没收分配地主的粮食和牛羊。  
  就在这时,陕北军阀井岳秀,为了配合陕甘两省国民党军队对陕甘边根据地的围攻,派出他的主力部队和各地反动民团,开始对陕北神、府、绥、米、安定等游击根据地的围攻。这就是陕北武装斗争史上敌人发动的第一次“围剿”。 
  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陕北红军游击纵队约百余人,在谢子长同志率领下,于六月上旬末,到达陕甘边与红二十六军会合,共同研究了反“围剿”计划。七月初,纵队又回到安定地区。与此同时,红二十六军派王世泰同志率红三团来陕北支援。安定地区的党组织,在三河岔召开了隆重热烈的群众大会。这是一次欢迎会,也是粉碎敌人“围剿”的动员会。
  陕北红军纵队与红二十六军第三团合计共五百余人。虽则敌人的力量十倍于我,但由于我军有党的领导,战士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又有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加上赤卫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以及敌军工作的配合,从而顺利的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在谢子长、王世泰同志领导下,首战安定金武塌,全歼井岳秀八十六师一个连。再打绥德张家圪台,干掉敌人两个排。三打清涧河口镇,击溃敌人一个连。接着挥师北上,在横山董家沟又同敌一个营打了一仗,摧毁敌山寨据点多处,俘敌官兵百余人,缴获长短枪二百余支,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在河口镇战斗中,谢子长同志不幸负伤,但是他仍然随军行动,指挥战争。
  一九三四年十一、十二月间,根据陕北特委决定,在安定白庙岔正式宣布成立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注],师长杨奇,政委张达志。下辖三个团,以第一支队为基础编成红一团,贺晋年任团长,马佩勋任政委。红一团下设两个连,第一连连长陈文保,第二连连长阎应娃(同志们叫他冲锋老阎)。这时我奉命回到地方,成立了一个新的游击队,叫新一支队,我当支队政委,姬占庭当支队长,共五十余人。我们新一支队开始时只有长短枪各一支,不久就增加到十余支,其余都是大刀长矛。
  新一支队成立后,在安定一带坚持游击战争,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在二次攻安定时,我们担任西线阻击任务,拦截了一股企图突围逃跑的敌人,缴获长枪十多支,大大改善了新一支队的装备,提高了战斗力。以后,刘志丹同志率红二十六军二团和义勇队到陕北,新一支队曾配合二十六军在艾子山作战,打垮敌人一个团。新一支队缴获长枪二十余支,机枪三挺。根据志丹同志的指示,机枪交给了主力部队。
  一九三五年三、四月间,新一支队又和第十支队合并,成立了第一总队,由我任总队政委,共百余人,仍在安定地区打游击。我们采取诱敌出“剿”、打伏击战的方法,消灭了一些地方民团。八、九月,在粉碎敌第三次“围剿”的斗争中,一总队配合主力红军,在刘志丹领导下,出击横山。战斗结束后,我奉命到红二十七军第一团任团长,李赤然任政委。随后,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与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劳山战役后,毛主席和党中央到陕北,我又奉命到红军大学学习。一九三六年初,周恩来副主席找我谈话,要我到神府地区去,担任红三团团长,非常恳切具体的给我交待了任务。二月的一天,我和张秀山同志带着两个连长,随同护送我们的一支游击队,向神府出发。路经绥德某地,与中央红军东征渡河的部队相遇。这时,忽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我凝神一看,原来是周副主席!我又惊又喜,紧催战马,跑到周副主席跟前,向周副主席敬礼问好。周副主席握着我的手,笑着问:“拿到委任状没有?”我连忙答道:“拿上了。”周副主席又说:“好好工作呵,那里的环境艰苦呀!”周副主席当时骑着马,边走边说,又用手势和我打招呼。说毕,匆匆向黄河岸边走去了。我骑在马上,伫立路旁,望着他逐渐远去的背影,心潮久久平静不下来。我在红大初次见面,谈了一次话,他那远见卓识的才能,奔放的革命热情,谦恭的政治家风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征途相逢,竟能直呼我的名字,他的超人的记忆力,更使我永铭心际,终生难忘呵!
  [注]李赤然同志回忆当时成立的是红二十七军八十一师,说法不一。
  (刘自省整理 一九七九年七月)
  《陕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