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卫定一部坚守西安前后活动的回忆

王达生 冯幼青


  卫定一部为坚守西安的部队之一。王达生当时是卫定一部卫队连连长,在卫率部援豫以至参加三原军事会议期间,都担任警卫任务,并兼管主要函电,在围城期间,驻兴平担任后方司令部警卫任务。对这两阶段中的活动是亲身经历的。冯幼青是卫部沈仲斐团连长,亲身参加八月的坚守西安战役,对围城中卫部活动,也是亲身经历的,仅就回忆所及,概述如下。但事隔多年,容有疏误之处,尚望知者予以补正。
  (一)西安围城前的活动
  国民二军第十二混成旅卫定一部,原为陕西靖国军第一路所遗留之部队,一九二五年,国民军底定关中后,卫定一驻兴平以西各县。是年冬,豫中国民二军失利,卫奉调率驻兴平的备补第一第二两团、炮兵营、辎重营,步二团补充营(营长冯华堂)卫队连等和旅部各处人员,克日东升,进兵豫西阌乡,岳维峻、李虎丞已退至灵宝,灵、阌交通已被刘镇华部截断,卫部从此即与刘镇华西进部队发生战斗。现就当时经过分为四个阶段来说:
  1、挥兵侧击
  当时在阌兵力,除卫部外,尚有二军十师李定五营(后编为团),根据连日敌骑屡次来袭,一触即退情况,断定敌力尚有薄弱处,卫定一遂商同李定五营长,协助沈仲斐团由阌乡南原黄帝陵(地名)一副疾进,企图出敌不意,突破防线,恢复我军联络,不料沈、李两部竭一日之力,逼攻敌阵,即将得手之际,而潼关告急之电,如雪片飞来,西安督办公置亦电催火速回师援潼,迫不得已,忍痛撒回沈、李两部,星夜疾退,冀解潼关之危,时为一九二六年阴历正月六日。
  2、驰援潼关
  刘镇华部,既于崤函截断我军联络,复迂道出兵袭攻潼关,同时,何梦庚部叛于合阳,出兵吊桥(潼关西十里处)助敌夹攻。而我守军郭秉城、刘文伯两旅长握兵无几,因此危急非常。当卫部及李定五营正月七日拂晓抵潼时,守军已呈动摇之势,李定五营立时加入东塬,沈仲斐团立时加入南塬,挫退敌锋,始告稳定,乃敌兵不断增加,攻势愈来愈猛,我正竭力苦战之际,而郭秉城旅守西源之第十团又以叛闻,又传缑章保部继叛于蒲城,袭据了渭南,又适春雪作梗,弹药给养,接济困难,东塬守军首告不支,以致牵动全局。十日苦战,潼关终于不保,所幸由潼退出各军,赖冯子明师留守华阴之耿文鸿部及第一师留守富平、耀县的胡彦海、胡景宏、胡景通等部,疾出东泉店(吊桥以西地方)一带,始终附叛敌之背,得其牵制之力,冲出叛部防线,全军而出,为他日坚守西安,保存了一支劲旅。
  3、扼守新丰
  潼关陷敌后,麻振武部又叛于大荔,倾巢渡渭,沿途截击。而我退出各军,素非一部,互不相属,指挥既不统一,意见不见分歧,西安督办公署亦仓皇莫知所措。退到新丰后,卫定一始商同刘文伯旅长,坚主就地设守之议。卫的意见是:“今潼关失陷,门户洞开,叛部蜂起,为虎作伥,而豫中我军,情况不明,此时准有据地设防,屏障省会,先安军民之心,再图破放之计。不然,我退敌进,宁有止境!”刘文伯想法与卫相同。于是分划地段,负责布防。部署甫定,叛部麻振武的段茂功等支队已分三路来攻,我各部以事先有备,奋起抗击,力挫敌锋,稳定防地。在敌我相持数日后,由安督办公署派姜宏模旅来增援,随即发动总攻,予段茂功部以歼灭性打击。乘胜追击,一鼓攻下渭南西关。正合力攻城时,忽灵、陕复军败讯至,旋李虎丞、田玉洁,冯子明等皆先后以只身逃还。从此,陕西事局势,为之大变。
  4、三原军事会议
  自潼关不守,缑章保、麻振武两部相继叛变后,西安督办公署有辎重西迁咸阳之举,一时社会滋疑。李虎丞归来后,首撒攻渭南之兵,并新丰防线而放弃之,以致谣诼纷传,人无定志。当时关中兵力,就二军系统而计;李虎丞部尚有数千之众,装备尚优;田玉洁,冯子明及其他留守部队,稍加整顿,尚可就地为守;卫定一所部,实力仍厚,此外,国民三军杨虎城部,尚为生力军,诚能合力拒敌,并非不可为计。惟二军与三军之间,自来各行其是,久有隔阂之嫌。李虎丞自以败退归来,独力抗敌,难操胜算;合力作战,又恐团结已迟,是以犹豫徘徊,不能自决。
  李虎丞与卫定一前在陕西警备军共事有时,交情很好。今在时局艰难中共处,话短道长,不觉真情毕露。卫定一为了一致抗敌起见,对李首先表示拥护之忱,并以亲临战阵,誓作后盾为矢。继以惠又光评论杨虎城之言相告,说杨的“政治眼光远大,不计小嫌”,现在大敌当前,二军与三军是可以合作的;也只有合作,才能一致对敌。避敌是死路一条,决不能走。李为卫言所动,三原军事会议之举行,李、卫联辔而赴。此是李虎丞只身归省第四日事(农历二月十九日三原会议召开)。
  三原军事会议是国民二军后方留守司令朱子敏召集的,参加将领有:李虎丞、杨虎城。邓宝珊、卫定一、田玉洁、冯子明、胡景荃、甄寿山等,其主要决议,据卫定一会后返防,于扶风召集所部主要军官会议上所述:在政治上,本着国民军成立初旨,拥护孙中山先生革命政策。在军事上,国民二、三军联合起来,抗击刘镇华,保卫关中;由车虎丞、杨虎城两部,守卫西安;由田玉洁负责指挥渭北一带防守任务,并相机支援西安;由卫定一部负责兴、武一带防务;并派兵维持咸阳与西安交通,全力支援西安守军。会议是于各将领到达后之第二日才开的,事先经过交换意见,杨虎城见人辄申同仇敌忾、合力抗敌的意义,以故在会议中,很快就作出决定。会毕,李虎丞赶回西安,卫定一赶回兴平,杨虎城不久率兵来省,从此,合力抗敌计划,见诸实施,坚守西安的壮举,遂以开始。
  (二)坚守西安的经过
  三原军事会议后,卫定一即返兴平防次。首以沈仲斐为指挥,带领备补第一团(沈兼团长)步兵第一支队(支队长遆松山)补充第一营(营长王植三)补充第二营(营长孙继善)辎重营(营长张立人)等部开赴咸阳以东的三桥镇。维护咸、长交通,支援西安守军。接着在扶风召集全部主要军官会议,为实行三原会议给本部的任务,作出部署。这次会议,除团长党玉昆、党海楼、陈发荣等参加外,王宝发、贺玉堂、吕勇方、徐元凯、蒋占朝等带兵百亦参加。会议上卫定一述说了三原军事会议的主要决议,与大家一致抗击刘镇华的决心,并商定了本部军事部署:决定由陈发荣亲率所部主力,进驻咸阳,配合友军,援应西安方面守军。令党海楼部集中主力于兴平,令党玉昆部集中主力于礼泉,为本部总预备队。这一部署,成为后来进行支援西安的基础。
  三原会议虽然奠定了联合坚守西安计划,但没有决定出联合指挥总机构,这对作战指挥,供应问题,都是不利的,因此卫定一于扶风会议后,又亲自进省,周旋于李、杨之间,以团结桥梁自处。其后陕军总司令部之成立,各军番号之划一,卫在中间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根据三原会议,卫部无守城之责,但在卫未离省城时,刘镇华突以大部优势兵力集攻,顿感敌众守单,西面一带,尤属空虚,于是卫定一当机立断,立令沈仲斐听指挥的各部从三桥入城助守。从此,坚守西安之责,集于李、杨、卫等三人之肩。
  卫部沈仲斐所部奉命入城,是经过激烈战斗的。五月十二日以前,敌人已占领了西安城外东、南、北三面重要据点,十三日遂以步、炮配合之兵力,突向三桥一带我防地猛攻,志在必得,经我反击,迄未得逞,十四日仍在继续激战中,下午,忽奉进城之命,是时,敌以占领枣园、北窑头两地,截断通西安的交通。晚间沈仲斐作了挺进西安的安排,指定冯幼青连为奋勇队,于拂晓前冲破枣园与北窑头中间敌人防线,且战且走,才得全部到达西关。是役伤亡惨重。
  沈仲斐带队入城后,随即接守了西城,西关及西郊张家村芊羊村几个据点,艰苦战斗,直至围解。
  在围城中,卫定一设司令部于城内举院门街旧建设厅内,沈仲斐设团部于西关,仍负指挥第四师(此时卫改为陕军第四师师长)各部队的任务,卫每于战斗激烈时,尝亲自督战。
  西安被围以后,刘镇华不断增加匪部,进行激烈攻击,成为经常现象,在卫师防地中,尤以城外西北角之张家村据点为敌人十余次。防守该地的冯幼青部,是卫师重点装备的,武器较好,弹药亦较多,故每次都使敌人受到重大伤亡而退。
  城围日久,粮食问题,愈来愈严重了。为了打破封锁,取得接济,城中曾组织联合出击三次,每次由各部挑出精锐兵千余人,进行攻击,卫师每次出动,皆以冯幼青连为基干,三次联合出击,冯幼青连长都被派为前锋。九月二十日第一次大白杨出击战,由卫师长亲自督战,经过三日夜的激烈战斗,击溃了守敌,占领了大白杨一带村庄,由于我方伤亡也惨重,又没有接济的兵力,因而在敌集中强大兵力反攻后,又被迫退回了。十月某晚第二次小雁塔出击战,前锋冯幼青所带百余人已冲破敌人防线,后续部队未能及时赶上,在敌集中火力反攻后,又以力争退回。十月廿七日第三次大雁塔出击战,是在得到敌人口令有利条件下进行的,因而很快突破敌壕,掩护全体部队过去,追散敌人,廿八日早九时,便与冯部援军会合,从此,西安围解,军民莫不喜形于色。
  (三)卫部在西路的活动
  卫部留在西路的主要军官多是靖国军时期中的老军人,在反刘战役中,都表现得很勇敢。其主要活动有下列数点:
  1、死守咸阳:咸阳为省西各县门户,距西安也很近,在当时军事上,为敌我必争之地。初由姜宏模旅主守,卫部振陈发荣团协助。此外,尚有姚震乾旅、王保民骑兵旅等部驻在城内。其后姚、王两部开三原,姜宏模入甘。保守咸阳,便完全是卫部的事了。当时刘镇华因攻西安不下,派出两路重兵,以三原和咸阳为目标,企图占领两地,孤立西安,涣散守军士气。我们则与敌相反,誓以最大努力保有两地,遥为西安作屏障。陈发荣团防守咸阳中,在数次出击作战时,伤亡惨重,此后换谁入守,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当姜旅撤守入甘之举传出后,兴平卫的司令部,一面召集党玉昆、党海楼和陈发荣到兴平,研究保守咸阳和其他问题,一面即密函向卫请示办法,(当时还可以设法通信)经卫的指示,才决定了以王宝发部接守,但在姜旅撤出后,敌即突以大部兵力合围了咸阳,王宝发部之接守,是由兴平方面集中优势兵力,击退咸阳西门外敌军后,才得入城的。王宝发入咸阳部队,仅千余人,自接守后,凭城死战,时在激烈争夺中,尤以入秋后,敌竟不断进攻,穴地轰城,幸赖人有必死之志,虽牺牲至惨,城卒未陷。其后,孙良诚援军来,即以咸阳为根据,经月余之战斗,始解西安之围。 
  2、驰援三原:三原为渭北重镇,在政治和军事上,皆足影响人心。敌在富平、高陵两地得手后,即倾全力进攻三原,守军苦战支持。然因众寡悬殊,城外据点,多被攻陷,遂至岌岌可危,卫部党玉昆亲率劲旅千余人疾进驰援,于三原西南隅空二堡要点地区争夺战中,身先士卒,屡进屡退,终于与其他友军共同击溃敌军梅发魁主力,使三原围解。
  3、监视叛部:兴平隔河与至、户为邻,该处驻军何经纬旅,初称保境自守,继则公然受刘匪编制。鉴于邓全发(李虎丞部,在灵宝叛变)和麻振武等部叛变之为害,兴平方面经常控制有力部队,监视其行动,故陈发荣和党海楼两部皆集中兴平附近,间虽派出袭击咸阳方面敌军,减轻守军压力,但都是倏出倏还,终以监视叛部活动为重。在反刘战役中,何部叛而未动,是有原因的。
  4、歼灭甘军:陇东镇守使张兆钾部,是亲附吴佩孚和刘镇华的,其大部占领千、陇后,我党玉昆部即密集主力,一鼓歼灭之,缴获大炮三十余尊,步枪一千二百余支并弹药等,为后来援军扫清进军的障碍,对于西安解围,不无相当作用。
  5、配合解围:冯部援军入陕后,取道咸阳,进攻敌人,兴平方面派出步兵五营,以陈发荣为指挥,由兴平南境渡渭,疾进至距省十余里之义井堡一带,配合正面援军,与敌作战,经历月余,直至围解。
  西安市文史研究馆供稿
  《陕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