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西安>西安市-神话故事传说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天池寺和二龙塔

何少南


  相传,魏征有次指责唐太宗用人不当,太宗非常生气,正要发作时,忽听一阵念经声传进殿来,那声音伴着木鱼,悠悠扬扬,清晰响亮。他很奇怪:哪来的和尚胆敢在圣殿外念经?一问文武百官,个个莫明其妙,都说没有听见。太宗以为自己因生气发火,耳朵出了毛病,也只好罢了。可是,从此以后,每天早朝一落宝座,他就听见那念经声。他很不耐烦,让程咬金把这事查访个水落石出。
  程咬金领了圣旨,为难得抓耳挠腮,这个没头没脑的事儿,上哪儿去查?他骑上一匹快马,领了一个随从,在马屁股上抽了一鞭子,闭上眼睛,信马由缰,愿上哪儿上哪儿。
  那马驮着他一直朝城南跑去,过了潏河,来到终南山下的一个村子前。这一阵,日当正午,老程又困又乏,又热又饥,下了马,看见村头一棵大杨树,树阴正浓,不管三七二十一,靠着树倒头便睡。
  朦胧间,忽听见念经的声音,程咬金连忙睁眼四望,只见对面半山腰松林中出现了火光。说来也怪,那火说旺不旺,说灭不灭,也不升腾,也不蔓延,绕成一个火环,就象神佛头上的光圈,闪灼不定。那念经声就是从火光中传来的。老程心中大喜,大吼一声:“哈!这一下可找着了!”
  随从听见喊声,连忙把他叫醒,他坐起身来揉揉眼睛,只见山腰里松林苍翠,哪有火光?扯扯耳朵,隐隐约约听见山泉叮咚,哪有念经声?这才知道自己刚才所见所闻都在梦中。眼看日色偏西,只好闷闷不乐地上马奔回京城。
  这程咬金是有名的混世魔王,嘴上的功夫十分了得,没根没梢的事也能说得有鼻有眼,何况还有梦中所见。因此,第二天交旨,他把如何看见山上火光,如何听见火光中的念经声,都绘声绘色地禀奏太宗。他说到睡觉的那个村子时,后悔没有打听村名,怕太宗怪罪,便信口诌了个“梦村”。这就是今长安县王莽乡孟村名的由来,程咬金当年靠着睡觉的那棵大杨树,至今还在村头学校里。
  太宗本来就笃信神佛,程咬金说得真真切切,他咋能不信。他以为这是佛祖显灵,预兆国家兴盛,高兴得什么似的。当日带太子李治和文臣武将,坐着银车金辇,由程咬金带路,来到“梦村”的大杨树下。
  到那一看,山坡上果然有一片松林,松林中瑞气冲天,祥云缭绕。太宗大喜,拉着太子往那山上奔去。来到山腰松林,看到高大的松树下坐着一个老和尚。这和尚须眉全白,神采奕奕,正合掌念经。
  太宗不敢打扰,规规矩矩站一边恭候。好大一会儿,那和尚才微微睁开双眼,慢慢地站起身来,朝太宗浅浅一躬,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说道:“贫僧法号了空,每天在此打坐,遥望京城。那天突然看到京城中一股黑气冲天,知是君王动气,要杀忠臣,因此高声念经,以警圣听。求陛下赐一席之地,建一寺院,让贫僧安身。”太宗满脸愧色,忙问和尚:“不知高僧欲把宝刹建在何处,需多大地盘?”老和尚解下袈裟捧在手上,说:“寺院就建在此处,地方只需袈裟这么大一块。”太宗将信将疑:小小一领袈裟,大不过方丈,能盖多大一座寺院?但又不便再问,便低头不语。那和尚看出太宗心事,微微一笑,说:“贫僧将这袈裟举起,遮住阳光,只求陛下把这袈裟所遮阴凉处赐于贫僧如何?”太宗不加思索,满口答应,那和尚一本正经地说:“君口无戏言!陛下站稳。”说着,将袈裟往空中一抡,只听“喀嚓”一声,电闪雷鸣,飞沙走石,一霎时,三光失色,昏天黑地。太宗大惊,高喊文武护驾;拉着太子李治就朝山下跑,没跑出几步,只觉脚下一陷,站立不稳,父子双双犹如跌入深渊一般。他醒来后,看见丽日当空,乾坤朗朗,半山坡上闪开一条山谷,自己和李治就躺在谷帝的悬崖边上。
  突然,山坡松林中传出一阵钟声,众人抬头望去,一座雄伟壮丽的寺院呈现在眼前。老和尚站在庙前,向太宗施礼谢恩。程咬金要找老和尚问罪,太宗连忙抱住说:“皇兄千万不可造次。看来是我不体贴忠臣之心,不关心民间疾苦,老天有意惩罚,以示警戒。这个寺院就叫‘天斥寺’吧!”
  后来,人们在太宗父子跌倒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大塔,起名叫二龙塔。这就是今长安县太乙镇以东、温家山上“天池寺”和“二龙塔”的由来。
  

出处: 《西安风物传说》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