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乾陵文物史迹述丛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章怀太子墓

樊英峰,刘向阳


  联曰:生离可恨,死葬何荣,千里隐巴中,雾瘴已消秦岭外;门拥丰姿,图浓逸趣,万人怀殿下,金心犹在汉书间。
  章怀太子李贤(654—684),字明允(《章怀墓志》记为仁),是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之次子。永徽五年(654年)十二月戊午生于拜谒昭陵的路上,翌年封潞王,食邑万户。显庆元年(656年)拜歧州刺史,其年加授雍州牧。龙朔元年(661年)改封沛王,加授持节都督扬、和、滁、润、常、宣、歙七州诸军事,扬州刺史,兼左武侯大将军。雍州牧如故。麟德二年(665年),加右卫大将军,其年从驾东封,摄兖州都督。咸亨三年九月癸卯(672年10月17日),改封雍王,食邑万户。上元二年(676年)六月册拜为皇太子。曾屡次奉诏监国,“处事明审,时论称之”,得到了高宗皇帝的手敕褒奖。仪凤元年(676年),他召集学儒名臣如太子左庶子张大安(昭陵凌烟阁功臣张公谨之子)、太子洗马刘纳言、洛州司户参军格希玄,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林等,共注范晔《后汉书》,在我国史学界知名度颇高。永隆元年八月甲子(680年9月20日)因“忤逆”罪被武则天废为庶人。永淳二年(683年)奉敕徙于巴州(今四川巴中县)安置。文明元年(即嗣圣元年,684年)二月廿七日,终于巴州,并葬于巴州城南化成山麓,时年31岁。垂拱元年(685年)四月二十二日,武则天使司膳卿李知十持节册命,追封为“雍王”。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七月,由巴州迁回长安,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陵。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追谥为“章怀太子”,并迁其妻清河房氏(宋州刺史,赠左金吾大将军房先忠之女)与之合葬。
  章怀太子墓是1971年7月2日至1972年2月发掘的。该墓墓地四周原有围墙,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43米,西、东、东北三面的墙脚仍残留于地面。墓塚(封上堆)呈覆斗型状,高约18米,系经夯而筑,其南面有一对土阙残存,土阙之南东西并列着一对石羊,最南端的西边有一石华表,已残坏成数段。
  李贤墓为斜坡土洞砖室结构。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甬道、前墓室和后墓室组成,全长71米,宽3.3米,深7米。有四个过洞和四个天井,系仿生前居址的通廊和院落建成。过洞和前后甬道呈券拱形。因第一天井在前甬道上,故未发掘。从北往南,在第二至第四天井基部的东西两壁,设有六个小龛(便房),放置有三彩镇墓兽、三彩立俑、骑马俑、仪仗俑、陶立俑、陶马,彩绘陶器、绿釉花盆等随葬明器。随葬品由内及外,排列得井然有序。前甬道在天井北,为了防止墓室被盗,在前甬道内特设木门一道,门上加锁,门后置暗器,装置有铁箭头和重达65公斤的锡铁铅块若干。若有盗墓人开门,利用杠杆作用,暗箭便自动射出。就这样此墓还是被盗过。发掘时,在第三天井的东南角发现一个长0.7米,宽0.6米的盗洞。盗墓人将六个小龛内的器物几乎全部砸碎,且有互移位置现象。由此可知,该墓系早年被盗。清理时,木门已朽坏,发现有铜质鎏金的门钉、鎏金铺首、铜锁、铜包叶及木块等。在木门北约一米的地方,发现有圆形、方形、长方形及椭圆形的锡铁铅块,附近并有铁箭头和暗器机具另件。
  前墓室和后墓室都略呈正方形,系仿“明堂”建成。前室长宽各4.5米,高6米,穹窿顶,绘有日月及银河星辰。前室至后室之间有9米长的甬道,甬道南端有石门一道,将前室(客厅)与后室(寝宫)隔开,石门门框及右扇已被盗墓人砸坏。后墓室比前墓室略大,结构相同,只是穹窿顶日月和部分星辰贴金。西壁月亮和大部分星辰的贴金被盗墓人刮去,东壁太阳和星辰的贴金仍保留。前后墓室的日月中分别绘有“三足金乌”、“玉兔捣药”、“桂树”和“蟾蜍”等神话图案。前室日的位置偏东南,月的位置偏西南,后室日在东部正中,月在西部偏西北角。
  后墓室偏西有庑殿式墨玉色石椁一座,长4米、宽3米、高2米,由33块青石板组成,顶盖5块石板中的最南一块已被盗墓人撬开,盗墓者由此而入,将棺椁内的金银饰品和随葬品洗劫一空。椁内葬具已腐朽无存,石椁内外、石门、墓志铭上雕刻有仕女、宦官人物形象及动植物图案。另外,墓道、过洞、甬道及前后墓室绘有精美壁画50余组,面积近400平方米,著名的有《狩猎出行图》、《打马球图》、《客使图》、《观鸟捕蝉图》等,画面保存较好,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的壁画内容还是首次发现。这些出土文物及壁画,对于研究唐代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及对外关系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乾陵文物史迹述丛/樊英峰,刘向阳.—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