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乾陵文化研究(五)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唐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浅析

白艳妮


  永泰公主名李仙蕙(685—701),字秾辉,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孙女,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久视元年(700)九月,被封为永泰郡主,食邑一千户,嫁于武则天娘家侄孙魏王武延基(武承嗣之子)。次年,因与其兄邵王重润,婿武延基窃议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得幸武后事,“九月壬申(初四日,701年10月9日),太后皆逼令自杀”[1]。年仅17岁。当时葬于河南洛阳。中宗复位后,于神龙元年(705)下诏追封为“永泰公主”,令有司备礼改葬。神龙二年将其尸骨由洛阳迁至长安,与驸马台窆于乾县之北原,陪葬乾陵。
  永泰公主墓是文献记载的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1960年至1962年由陕西文物部门发掘清理,是陕西解放后发掘的唐代墓葬中最大的一座。此墓虽然被盗,但仍出土各种珍贵文物1340余件和大面积壁画,其中壁画在该墓中占有重要地位。永泰公主墓前墓室四周墙壁上共绘有八幅壁画,其中东西两壁有四幅《宫女图》,最有名的首推东壁南铺上绘的《九人宫女图》。图中绘有九位宫女,排列错落有致,她们都穿着唐代流行的服饰,由于唐代以“胖”为美,个个都显得体态丰腴但不显得臃肿,给人一种丰满的美感。她们个个面庞圆润,舒朗清秀而俊美。走在最前面的一位宫女,头梳高髻,身披薄纱,显得高贵、典雅,如同一位领班人物;走在后面的宫女,有的手持拂尘,有的执扇,有的手捧高足杯等,再现了宫女们准备侍奉公主的场景。
  该墓对外开放后,这幅画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特别是画面中的倒数第四位捧高足杯的宫女,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疋田圭一郎看后,称赞她是“中国古代第一美人”[2]。已故著名人物画大师叶浅予先生观看后,给予她最高的评价,专门为其赋诗曰:[3]
  公主长眠宫女在,壁上着意塑粉黛;
  口角眉间似有情,是喜是忧费疑猜;
  长安人家掌上珠,一入宫门去无来;
  赢得诗人多少墨,写向深宫幽处哀;
  画工自有生花笔,不学文章枉弄才;
  妙得容颜刻芳华,曲尽风姿写仪态;
  寂寂廊下亭亭立,楚楚神态激人爱;
  妙手到此功已毕,留得余思动尔哀。
  她的美首先在于她的站姿刚好呈现一种反“S”型,显得婀娜多姿,正是所谓的曲线美;其次她的嘴角微微向上翘起,给人感觉她好像在微笑,但从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么的平静,这种似喜似愁的神情正是因为她们所处的环境造成的;她手中捧有一个高足杯,如果往高稍举一点,就会将她的颈部有所遮挡,显得有些过;如果稍往下举一点,又显得她没精打采,捧杯高度是恰到好处,虽然这位无名的宫女被如今的人们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而当时作这幅画的画师却通过这幅简单的画面传递给了人们一种新的信息。在这幅画面中,宫女的服饰上穿短襦,下为曳地长裙,胸部半露在外,即所谓的“袒胸装”。这种大胆的着装在唐代以外的其他封建时期是从未有过的;另外,画面中的最后一位宫女,则身穿男装,这种服饰则是唐代所流行的翻领胡服。而这些有别于其他封建时期的造型打扮,充分说明了唐朝人思想已经由保守变得开放。对于这点,笔者试作以下几点说明。
  首先,中国传统礼教对女性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约束了女子的行动,而且桎梏着她们的思想。要求妇女将自己紧紧包裹起来,稍有裸露便被视为放荡。唐代时期,尤其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出现,她以女子称帝,打破了中国几千年男尊女卑的思想,做了男子可做而女子不敢做的事情,于是她更加提倡男女平等,女子的社会地位相对提高。正如鲁迅先生在他的《十四年的“读经”》中说:“武则天当皇帝,谁敢说‘男尊女卑’?”[4]由于国风开放,人们的思想由保守也变得开放,在服装上便出现了壁画中我们所看到的那种“袒胸装”,形成了独特的开放风格。“袒胸装”主要指的是短襦的变化,除了襦的短的特点之外,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领口的变化,有圆领、方领、斜领、鸡心领等。这种“袒胸装”最早出现于宫廷的嫔妃和歌舞伎者,她们里面不穿衣服,将胸部袒露于外,表现出唐代女性丰满的胸部和颈部曲线的美丽。唐人诗词中“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花”就是最好的印证。这种过于暴露的着装,在封建时期的唐朝,不但没有得到官方的制止,而且广泛流行于上层社会,充分证明唐人已经从思想上接受了这种穿着打扮。
  其次,外来服饰尤其是胡服在唐代已成为女子的流行时尚。由于唐朝是在中国经历了十六国至南北朝近三个世纪的大分裂、大动荡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之后,在隋朝短暂统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李唐皇室祖先起自西陲,具有浓厚的胡族血统;丝绸之路的重新畅通,将当时世界诸多文明引入唐朝。另外,当时的唐长安城人口已超过百万,而随丝绸之路来到长安的胡人就有十万多人,胡汉民族之间的交融、渗透早已突破了单一,诸胡汉化与汉族胡化已成为现实。此外,自李唐王朝建立以来,高祖、太宗以儒学为主,高宗薄于儒术而归心于佛道,武则天以佛教治国,玄宗时道教大炽等,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并立的文化格局,其他宗教如景教、摩尼教等也纷纷在唐朝找到了适宜发展的广阔空间,使人们的价值取向进一步突破传统儒家的桎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文化思潮的多元化,带来了思想和信仰的自由,造就了唐人兼容并包、平等开放的独特的社会心理,使人民自我认同感加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胡人服饰较汉人服饰开放,多为圆领或翻领袍服,下身穿肥裤,足蹬皮靴,显得轻巧利索。由于大量胡人入住长安,加上长期大量地与外界接触,塑造了唐代贵族女性开放、刚强的性格,激发了她们潜在的创造力,其外在表现就是女著男装现象的出现,而女子穿胡服则广泛流行于唐贞观至开元年间。在当时,甚至女子可以自己设计服饰,一旦得到大家的认可,一时便会在宫廷内流传开来。“贵族女性以服饰——人类的第二皮肤作为与男权社会相抗衡的有力武器,以此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心中的感谢,以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因而女著男装宛如一枝出园的红杏,使本来已经色彩缤纷的唐代女装更加富有魅力,使整个唐代也为之鲜活起来了”[5]。
  唐朝是封建时期女子所向往的时代,因为女子不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们可以走出家门,可以骑马、打马球,可以穿自己喜欢的服装。据记载,杨贵妃姊妹几个人经常穿胡服、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在当时的妇女认为,这就是一种时尚,同时也可以展示自己的个性。正如画师作画时,他不仅仅是在描绘一幅《宫女图》,同时,通过他的画也向后人传达着一种唐代有别于其他封建时期的思想,那就是一种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一种开放的国风。这一点从画中宫女们的着装就可以表现出来。也正是因为他们对这种异域文化的兼容并包,备受世人关注,而唐代服饰作为一个有别于其他历史时期的历史服饰,体现出的大胆、开放,更趋向于现代思想的特点,使越来越多的现代服装设计师将唐朝元素运用到现代的服装设计中,设计出古代与现代服饰融合的经典之作,体现出了中西方文化,古今文化的完美结合。
  注释
  [1]《通鉴》卷207,则天后长安元年,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6557页。
  [2]王晓莉:《唐墓壁画的魅力》,载《武则天与咸阳》,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8页。
  [3]叶浅予:《记永泰公主墓》,《大公报》1962年8月7日。
  [4]鲁迅:《十四年的“读经”》,载《鲁迅文集》之《华盖集》,第56页。
  [5]李怡、潘忠泉:《唐人心态与唐代贵族女子服饰文化》,《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第54—58页。
  (白艳妮,陕西乾陵管理处)


乾陵文化研究(五)/樊英峰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