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乾陵文化研究(五)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王晓莉


  一 引言
  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至此在我国全面掀起了一股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热潮。从2004年初,浙江省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率先推出了免费开放的重大举措后,北京、上海等地的博物馆、纪念馆也相继宣布各种免费措施。就博物馆开放的等级而言,作为免费开放的省级博物馆一度只有浙江省博物馆一个,这种状况直至2007年11月湖北省博物馆宣布免费开放而得以改变。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有关部门的两则文件在这场博物馆免费热潮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则是国务院2004年2月26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中明确提出鼓励、倡导有条件的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政策。第二则文件就是本文初提到的由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的文件,与前一个文件相比,这份国家行政指令性质的文件使博物馆免费开放得以在全国全面展开,各个省级博物馆相继实施了真正的免费开放。
  由以上对这场博物馆免费开放过程的简单回顾可以看出,这场热潮是在当今我国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的前提下,由地方率先发起,再经过政府有步骤分阶段地有效引导下得以顺利展开的。到目前为止,这场热潮实际上还在进行中,在省级博物馆逐渐开放后,其他各级博物馆也正面临乃至一部分已经在走向免费开放。博物馆作为一个集收藏、研究和文化教育三种职能为一体的非盈利性的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永久性机构,其实行免费开放在理论上应该是其必然的方向。短短五年的时间内,这场还在继续进行的免费热潮肯定已经并且还将继续给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带来极为深刻的变化,积极应对这些变化是博物馆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必要基础。然而究竟有哪些变化?大体来说,可以按其性质分为对博物馆发展有利的和不利的两大类。这实际上反映的是免费开放背景下博物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试作分析,以期引起更多同仁的关注。
  二 博物馆免费开放带来的发展机遇
  观众人数的增加是博物馆扩大社会教育功能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毫无疑问,在目前中国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免费开放对于参观人数的增加具有极其有效的作用。参观人数的大量增加,使博物馆发挥了更充分的作用。以前因门票价格问题,许多人没有机会走进博物馆,致使有些博物馆甚至出现了门可罗雀的尴尬局面。人们失去了参观博物馆的机会,当然文物也就无法更充分地发挥其作用。而免费开放后,更多的人也就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博物馆所带来的精神文化享受,伴随着这一过程的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必然得到空前的提高。
  另一方面,观众人数的增加也给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从整体而言,免费能够使人轻松走进博物馆并感受博物馆文化,久而久之,博物馆文化就会逐渐成为民众精神文化休闲较为固定的组成部分。一旦形成这种状况,博物馆方方面面都会因为有了旺盛的人气而更具活力,从而更思变革,在不断满足广大热情观众的过程中博物馆也得以可持续发展。从具体的博物馆工作而言,对比以前博物馆人员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从业人员社会声誉不佳等状况,免费后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使得博物馆的各项工作变得紧张而充满活力,这无疑从根本上改善了博物馆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随着与社会观众交流的不断深化,观众对博物馆工作会有更直接的了解,对从业人员自然也会有更多的尊敬和赞誉,这样,博物馆从业人员的社会声誉在热情周到的服务中便会逐渐提升。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观众人数的增加还会深刻影响到博物馆机构的设置、内部从业人员的考核机制等一系列机构制度层面的变革。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博物馆应该抓住这次内部变革的机遇,努力创建公平高效的组织机构和各项制度。
  对于目前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而言,免费开放后,其所需经费基本由政府负担,这便有效解决了很多博物馆长期存在的经费不足、筹资困难等问题,从而从经费上为博物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机遇。以前,博物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解决筹资的问题,暂且不讲其是否能筹到资金,单从筹资这件事本身来讲就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其在其他工作方面的精力。经费的不足,直接制约着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没有足够的资金,即使有机会,它也没有能力去进一步发展。而在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政府直接拨款,从而使其无后顾之忧,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博物馆的自身建设中。同时,有了政府的拨款,博物馆就可以将更多的先进技术用于展厅,从而可以吸引更多有品赏力的观众;可以征集更多的文物,进一步丰富馆藏文物,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可以更好地提高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可以利用现代媒体进行有效宣传……凡此种种,皆有力地证明着,在得到经费保障的条件下博物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三 新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机遇与挑战往往共存,这个道理在分析博物馆免费开放这一事实上更具有其科学性。相对于博物馆事业所面临的整体机遇而言,不同博物馆面对这场免费热潮,其境遇实际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一些博物馆明显是机遇的事实相对于另一些博物馆而言,也有可能变成严峻的挑战。
  这种状况首先体现在经费问题上。由于博物馆体系总体来看分成了两种类型,即国有和民营。两者之间有许多的区别,而运行资金的不同在衡量免费开放影响时是最重要的因素。这次国家的政策,提到的也只是国有博物馆。这样,对国有博物馆的经费机遇对目前政策下的民营博物馆而言却成了重大挑战。一方面得不到国家或企业的经费赞助,这类博物馆将无法实现自己的持续发展;而另一方面,观众逐渐被免费的博物馆所吸引,使得本来就有限的门票等收入进一步下降。面对这种局面,私营博物馆就应该推迟免费开放的进程并且更要努力创新,寻求发展之路。当然更重要的是,国家应该适时考虑在政策上支持私营博物馆,使得别具特色的私营博物馆亦能够早日实现免费开放。
  实际上,在得到政府财政补贴的博物馆中也可以因为经费来源不同而又有区别。诸如第一批开放的重点博物馆,得到中央和地方有力的经费支持,这方面上海博物馆可谓具有典型性。国家财政对上海博物馆门票收入实行全额补贴,每年约2170万元;同时补贴其因免费开放而增加的营运、管理成本支出,数额为博物馆年度运营费用(含事业费、人头费)的25%,每年约2700万元。换言之,“免费时代”的上海博物馆每年将额外获得国家财政提供的专项补贴近5000万元。具体配额上,中央财政金额支撑门票收入;对于因免费引起的运营经费的增加部分,中央财政占20%,上海财政占80%。在省级博物馆中,其经费又是怎样解决的呢?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其具体的措施有三:一是进省委文件,将省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逐步免费开放写进省委九届二次全会会议《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意见》中,并明确省财政等部门为责任单位。二是进财政预算,精心测算免费开放所需经费,由财政全额兜底。三是进文化发展规划,制定《推动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规划》,一方面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作为文化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谋划建立企业捐赠、社会赞助机制,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家支持赞助省博免费开放。无论是否能争取到企业捐赠社会赞助,单就目前而言,湖北省博物馆的经费来源只有一项,那就是省财政。单一的经费来源,使这类省级博物馆不得不特别依赖于省财政。当然,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这项财政支出对于任何一个省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然而,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程度的加深,各个省、市、县级别的博物馆的经费是否也会相应地由其相应政府负责?如果真是如此,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的现状,不难分析,地方经济的差别会直接影响地方财政从而造成依赖地方财政的博物馆在经费上的差别。经济发展程度有待提高地区的博物馆自然会因其经费不充足而比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的同类博物馆在免费开放后面临更大经费方面的挑战。
  此外,我国博物馆资源的地区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的。整个中西部地区,尤以河南、陕西、四川为代表,其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所无法企及的。面对我国经济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状,毫无疑问,国家应该亦如在其他方面对中西部地区政策上的倾斜一样,在博物馆免费政策上,也应对诸如这些地区的博物馆予以更多更务实的照顾。
  其二,观众人数问题。免费开放后大量增加的观众人数既是博物馆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在一定时期形成较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免费开放初期,参观人群大量涌入,而原有展厅根本就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参观人数,由此造成了人群的拥挤、空气的污浊、声音的嘈杂使得观众不仅无法仔细品味文物的精神内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也使讲解员在此环境中因无法控制自己情绪,而不能更好的发挥,使得观众在参观后也表示出强烈的不满。此外,更有些闲杂人员无事到处溜达,无心来博物馆学习,且态度不端正,不接受别人的建议,更不顾忌大多数观众的感受,从而直接影响了大多数观众参观的兴趣。这类现象在博物馆免费开放初期多有出现,例如上海博物馆免费开放时,门前的草坪就被全部踩坏,湖北省博物馆免费放之后,地上痰渍斑斑,直接影响了参观者的观赏情趣,甚至有观众攀爬文物单位建筑的现象。显而易见,这类问题的出现有着其必然性,长期以来在较高的门票价格的阻挡下,民众的参观热情一旦释放,其可能造成的混乱拥挤局面是可以预见的。我国这五年来有步骤地进行免费开放,已经积累了一些应对这类问题的经验。虽然这种挑战往往只是在免费开放初期出现,然而如果不有效予以控制,也难免在以后特殊节日等时间段内再次出现。鉴于此,博物馆应在固定时间内通过限制人群,以此来保证观众参观的质量,如每天定时、定量、定点发放门票等。
  实际上,如果博物馆在免费开放后继续得以健康发展,那么其观众人数应该总会保持较多的状况。怎样使增加的观众依然能够享受到高水平的服务?笔者认为,处于当今科技信息社会,充分利用时代赋予的信息化条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博物馆可以从以下几点制定措施:首先是讲解方式的多媒体化。目前博物馆在讲解方面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讲解员一对多的讲解,而免费开放后,随着参观人数的逐步递增,这对人员有限的博物馆来说,几乎变成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方面博物馆没有充足的人员担当讲解任务,另一方面参观人数的增加也不适合这种方式。而利用计算机技术则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如博物馆可以采用“自动语音导览”系统,这样观众只需戴上这种机子就可以随意参观。“自动语音导览”可以随时系统地讲解观众目前所在地展示的文物。博物馆还可以在展厅的相关位置安置可以由观众自由控制或随机播放的多媒体设备,可以通过播放形象、生动的画面加深观众对文物的印象并进一步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其次,展示层次的多样化。随着免费开放,参观人数增加,观众的素质也出现了参差不一的现象,这些受教群体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且在不同的年龄段观众对文物的认知需求也具有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电脑等制作出各类的声像节目,同时在展厅安置相关的播放机器,分对象、分层次滚动或随时播放,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的需求。其三,展示手段的多样化。每一个观众在品赏文物的同时,更渴望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内涵,甚至于这方面显得更为重要。鉴于参观群众的此种需求,博物馆应该经常更换展示内容及解说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将静止的呆板的简单的陈列模式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方式加以丰富、生动、逼真形象化的解说呈现给观众。最后,服务范围的网络化。每一个博物馆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并且及时上传博物馆最新的展览信息,这不仅可以使观众免于挤车及长时间排队购票,而且可以避免大量的人群涌入博物馆。更重要的是在网上浏览博物馆还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随时观看博物馆的最新展览信息。观看者也可以通过网站向博物馆提出更合理化的建议,从这一点来讲,这更有利于博物馆的发展。而观看者在网上也可以交流心得,这一方面加深了对文物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更能提升观众的精神品味。
  其三,观众素质的问题。在免费开放以前,观众的素质整体上来说还是比较高的,而随着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观众的素质则明显地有差距,观众素质的良莠不齐进而引发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一方面是损坏文物。有些参观者随意触摸一些展示在外的文物,甚至有些观众随意攀爬一些文物建筑,这些都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加速文物的氧化,缩短文物的寿命,甚至对文物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另一方面是过度污染环境。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污染了参观的环境,这不仅败坏参观者的心情,同时也不利于对文物的保护。但正因为观众的素质不高,我们才更应该实行免费开放,以此精神文化产品来感染、熏陶这些素质较低的参观者,将他们也变成有内涵的参观者,相信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不会太长。在现阶段,博物馆内部也可以制定一些措施来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如在一些醒目的地方用温馨的语言提示参观者,也可以让讲解员适时提醒这些参观者,同时还可以引导部分学生和一些参观者保持良好的秩序,从而带动其他参观者。多设置一些设施,如垃圾桶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在为他人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丰富的文化产品的前提下,把那些看热闹的人群逐步变成品文化的观众,这些措施都可以逐渐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
  其四,博物馆的建设问题。因资金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全国的大多数博物馆普遍存在设备不健全的问题。在免费开放以前,因参观人数较少,这种问题尚未明显地暴露出来,博物馆还可以勉强应付。而随着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参观人数的大量递增,这种现象日益显著地暴露出来,并直接影响了观众的参观。其实自建国以来,我国大多数博物馆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人满为患的现象,数十年的门可罗雀和惨淡经营,导致博物馆的卫生、消防、治安、接待、讲解、餐饮、停车、导引设施、工作人员等均严重不足,有些博物馆的建筑甚至本身就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不适合大规模的参观。此外,还有设备陈旧的问题,不能够及时更换一些设备,在现代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不能够将这些先进技术运用到博物馆参观当中,致使观众无积极兴趣参观,此外,有的博物馆在免费开放之初,因观众的参观热情极度膨胀,参观人数相比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但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最初新奇感的消退,参观人数会持续下降,甚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更应该改进设备,转变观念,如可以使用一些电脑上的先进技术,进而加强博物馆的建设,使之适合免费开放后的需求,同时提升自己的服务,使观众流连忘返。
  其五,观念的问题。一些博物馆在免费开放的文件下达后,以各种理由拒绝或延迟执行,也有一些是消极应对免费开放,还有一些博物馆在失去门票这项收入后,“另辟蹊径”,谋取创收之道。这些观念当然不利于博物馆免费开放和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博物馆应将重点放在服务上,如精心布置展品,通过各种展示方式更有魅力地吸引观众。在展览中,改进展览方式,不仅提供真实的文物,而且通过技术提供文物的相应历史文化背景、考古挖掘现场的生动说明,使观众更多的了解文物,加深其对文物的印象。定期更新展览内容,如基本陈列无法改变,就可以经常办一些风格不同的临时展览,从而适合大多数观众的胃口,更进一步提高实际爱好者的兴趣,使他们在走进博物馆参观之余,会购买图书资料、艺术复制品以及享受一些附属服务,为博物馆的发展创造一定的经济收入。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在迎来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挑战,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何看待免费这样的问题是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界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关键。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这次免费开放带给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观众人数的剧增和充足的经费保障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环境和基础。而对博物馆所面临挑战的分析,认为挑战大致可分短期型和长期型两类情况。毋庸置疑,长期型的挑战才是免费开放背景下博物馆所应严肃应对的。在这方面,体制和观念的创新可谓是迎接挑战最关键因素。博物馆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完善体制,方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韶霞:《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思考》,《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3期。
  2.朱莉:《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是对博物馆从业者的考验——谈谈博物馆免费开放前的业务准备工作》,《武汉文博》2008年第1期。
  3.张鲁尔:《精心组织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党建》2008年第2期。
  4.刘国斌:《免费开放促进发展、显现功能提升地位——武汉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具体做法》,《武汉文博》2008年第2期。
  5.徐博:《博物馆免票后的思考》,《人文社科》2006年第2期。
  6.廖君:《免费开放博物馆“爆棚”之思》,《瞭望》2008年第10期。
  (王晓莉,陕西乾陵管理处 副研究馆员)

乾陵文化研究(五)/樊英峰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