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乾陵文化研究(三)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唐长安章敬寺探考

景亚鹂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几经浮沉,几度繁荣,至隋唐发展为鼎盛时期。唐朝皇帝自认为是道教教祖李耳的后裔,表示要优先尊重道教。武则天在建立武周政权的过程中,对佛教给予大力支持。她利用佛教制造舆论,曾谕令“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僧人)处黄冠(道士)之前”[1]。在她统治时期乃至之后,全国兴修了大量寺院。隋大兴城——唐长安城的佛寺数量众多,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地位亦极为突出。唐时长安城“佛寺林立”,在长安城之东通化门外有一寺院——章敬寺。《长安志》载:代宗“大历元年作章敬寺于长安之东门”。虽“是庄连城对郭,林沼台榭,形胜第一”[2],但在唐长安林林总总的佛刹古寺中算不上显耀,既不是位处九五之尊,也不是译场,更不是佛派祖庭之所在,却是记载中规模最大的寺院,遗憾的是所留资料零零散散不成系统。今结合碑刻与历史文献梳理考证,探讨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一 章敬寺的建立
  据《旧唐书·鱼朝恩传》载:章敬寺原为赐给大宦官鱼朝恩的东庄。“大历二年,朝恩献通化门外赐庄为寺,以资章敬太后冥福,仍请以章敬为名,复加兴造,穷极壮丽”[3]。《旧唐书·后妃传下》载:“肃宗章敬皇后吴氏,坐父事没入掖庭。”开元十四年(726)“生代宗皇帝。二十八年薨,葬于春明门外。”[4]代宗即位,谥曰章敬皇后。
  会昌年间唐武宗毁佛,但章敬寺未遭毁弃。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章敬寺者有数条。开成五年(840)八月二十日,圆仁诸僧在灞桥店斋后,“南行十五里,到浐水桥。西行十里,到长安城东章敬寺前歇。寺在城东通化门外”[5]。会昌五年(845)六月二十三日,圆仁诸僧因武宗毁佛,不得已离开长安回国。在从煦眙县至扬州的路上,见到从长安初来的裴舍人和翰林博士。听两人说:“五月廿九日离开长安。在城之时,城中僧尼还俗已尽,准敕每寺留三纲,勘捡钱物,待官家收。诸寺见下手毁折。章敬、青龙、安国三寺,通为内园。”[6]按:青龙寺本为隋寺,后成为中宗城阳公主祈福而命名的大寺。安国寺原为青禅寺,原为睿宗藩邸。章敬寺与此两寺并列齐名,所以“通为内园”而被保存。
  传说唐代僧人悟空从西天佛祖故乡求来的佛祖真身佛牙舍利,在章敬寺秘藏了171年,北宋章敬寺主持永安将舍利奉献与赵匡胤。可见章敬寺北宋时仍是存在的。《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又有如是记载:“章敬寺在韩森社,唐元和初建,乾隆二十五年重修,同治回乱,寺毁,光绪二十五年又重修,合阳教谕邵传有碑记。注曰:先是唐宪宗诏僧怀晖建造伽蓝胜所,敕题曰章敬寺,规模壮丽,岁旧凋落。乾隆时乡人迎印可禅师于雁塔寺,始营建钟鼓二楼,山门三间。改名万寿寺,至是遂又重修。”[7]说此寺建于代宗大历年间更合理些。就上述说法《中国文物地图集》(下卷)又有如是说:万寿寺塔,六角六层楼阁式砖塔,又名藏经塔。寺始建于元和年间,名章敬寺;一说大历二年(767)内侍鱼朝恩为章敬太后而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修,易名万寿寺,同治初年毁于“回乱”,光绪二十五年(1899)再度重修。今寺院已废,仅存砖塔,通高22.26米,底边长3.05米。塔身层间以砖叠涩出檐,砌两排菱角牙子,其中一、二层檐下施砖雕莲花、蔓草图案;三层南面辟券龛,内嵌“藏经塔”铭。塔顶平砖攒尖,仰莲座托琉璃宝瓶式塔刹。现塔体向西北倾斜约15度。关于章敬寺更为具体的位置,目前仍未有定论,还有待新的考古成果的问世[8]。
  据《全唐文》载,建造章敬寺之事,曾遭到大臣的反对。卫州进士高郢(后为德宗朝宰相)曾两次上书(《谏造章敬寺书》、《再上谏造章敬寺书》)极谏,反对建寺[9]。
  二 章敬寺的地址及布局
  《西安府志》云:“章敬寺(贾志)在通化门外赵村西,本鱼朝恩宅,为章敬皇后立寺,故名。殿宇四千一百三十间,分四十八院。”[10]
  《长安志》云,代宗大历元年(766)“作章敬寺于长安之东门,总四千一百三十余间,四十八院”[11]。
  《游城南记校注》云:由赵村,访章敬寺基,经拨川王论弓仁墓[12]。
  《旧唐书·鱼朝恩传》载:“以城中材木不足充费,乃奏坏曲江亭馆、华清宫观楼及百司行廨、将相没官宅给其用,土木之役,仅逾万亿。”[13]
  《新唐书·鱼朝恩传》载:“朝恩有赐墅,观沼胜爽,表为佛祠,为章敬太后荐福,即后谥以名祠,许之。于是用度侈浩,公坏曲江诸馆、华清宫楼榭、百司行署、将相故第,收其材佐兴作,费无虑万亿。”[14]
  章敬寺的修建极其奢华,不惜拆弃其他著名建筑的亭台楼榭及将相故第以充其用,其规模为当时长安城中最大者。唐时的寺院在院落数量和规模方面堪称宏大的还有慈恩寺、西明寺。慈恩寺,《寺塔记》云:“凡十余院,总一千八百九十七间。”[15]西明寺,寺内有十余个院落,房舍达四千余间。就全国范围来说,位于成都市的著名古寺大圣慈寺,古称“震旦第一丛林”。相传始建于隋朝。唐玄宗赐匾“敕建大圣慈寺”,唐高僧玄奘曾在这里受戒。唐代扩建后,规模宏大壮观,当时寺内有九十六个院子,总八千五百二十四间,是目前所知国内最大的寺院。
  隋唐两代的佛寺已无完整保存至今者,只能从莫高窟的壁画中知其外形特征,或据文献记载并结合近年的发掘而有所了解。敦煌莫高窟第45窟唐绘观无量寿经壁画中的佛寺底本应与当时中原两京的寺院有关。由此拟可略窥隋唐佛寺之概貌。
  章敬寺内有净土院。《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一卷(并序),是南岳沙门法照于上都章敬寺净土院所述。
  章敬寺内有毗庐遮那院。《宋高僧传·怀晖传》云,“诏入章敬寺于毗庐遮那院安置。则大历中敕应天下名僧大德三学通瞻者并丛荟其中,属诞辰,多于此修斋度僧焉”[16]。
  章敬寺内有行香院。唐代宗亲幸章敬寺,度僧尼千人,百官诣寺行香。《唐会要》载:“贞观二年五月十九日敕,章敬寺是先朝创造,从今已后,每至先朝忌日,常令设斋行香,仍永为恒式。”[17]但此处值得注意,章敬寺创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即766—779年,而贞观二年乃唐太宗时期,即628年,相差一百余年,此记载有悖与两《唐书》,疑有误。再者,初盛唐时期,高宗等皇帝还几次下令在全国各州设置同一寺名的官寺,但章敬寺乃仅此一处。
  三 章敬寺的相关活动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春正月乙丑,上幸章敬寺,度僧尼千人”[18]。“丙戌,内出盂兰盆赐章敬寺。设七庙神座,书尊号于旙上,百官迎谒于光顺门,自是岁以为常”[19]。
  鱼朝恩和郭子仪有很深的恩怨。恩朝恩为表示尊敬和友好,唐大历四年“春正月丙子,郭子仪入朝,鱼朝恩邀之游章敬寺”。郭子仪如约以赴,感动得鱼朝恩抚膺捧手流涕说:“非公长者,能无疑乎!”[20]
  德宗兴元元年(784)“己亥,(李)晟使京西兵马使孟涉屯白华门,尚可孤屯望仙门,骆元光屯章敬寺,晟以牙前三千人屯安国寺,程大昌曰:章敬寺,在东城之外。安国寺,在大明宫东南。以镇京城;斩泚党李希倩、敬釭、彭偃等八人于市”[21]。
  唐贞元二年(786),德宗于章信寺(章敬寺)从道澄律师受菩萨戒。后再至寺问道澄修心法门,并命入宫为妃嫔内侍授戒。
  唐贞元四年(788),德宗御通化门,观章敬寺迎御书院额。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命“壬戌,盛饰安国、慈恩、千福、开业、章敬等寺,纵吐蕃使者观之”[22]。
  唐穆宗长庆年间,唐与吐蕃有战争,“辛巳,李光颜赴镇,百僚饯于章敬寺。上御通化门临送,赐玉带名马”[23]。
  据《旧唐书·穆宗本纪》载:宪宗安定公主,始封太和。长庆元年秋七月“辛酉,太和长公主发赴回纥,上以半仗御通化门临送,群臣班于章敬寺前”[24]。
  四 章敬寺僧及其事迹
  “天下名僧大德三学通瞻者并丛荟其中”,曾弘法于章敬寺的高僧的确不少,概列如下。
  最为有名的当是居章敬寺上座的怀晖大师。《唐故章敬寺百岩大师碑》,刻于唐元和十三年(818),权德舆撰,郑馀庆书。《文苑英华》[25]《全唐文》[26]均有录文。
  怀晖(756-816),俗姓谢,泉州人。贞元初参谒洪州大寂禅师(马祖道一),“顿明心要”,与彭城刘济为知交。他“志在《楞伽》,行在曹溪”。即以传播南宗禅法为己任。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应诏入京,住章敬寺毗卢遮那院。怀晖在此“说禅要”,“朝僚名士日来参问”。怀晖认为,自心本性清净独立,无须执意进行“遣境”、“去垢”的修行。
  唐元和十年(815)十二月,高僧怀晖圆寂于长安章敬寺,享年62岁。其传云:“越明年二月,门人智朗、志操等奉全身葬于灞桥北原,敕谥大宣教禅师,立碑于寺门,岳阳司仓贾岛为文述德焉。”又云:“元和三年,宪宗诏入章敬寺毗庐遮那院安置。则大历中敕应天下名僧大德三学通瞻者并丛荟其中,属诞辰,多于此修斋度僧焉。晖既居上院,为人说禅要,朝寮名士日来参问。复诏入麟德殿赐斋,推居上坐。”
  从此资料可知,怀晖在章敬寺位任“上坐”(同“上座”)。上座为僧官,是寺院的主官。上座,原来是对僧人出家年岁高者或有德行者的尊称。寺主、上座之称,东晋之前不见记载,当始于南北朝中期。唐代寺主、上座、都维那是寺庙的“三纲”,唐代典籍中,凡说及佛事者,常涉及“三纲”。如《旧唐书·职官志》:“凡天下寺有定数,每寺立三纲,以行业高者充。……每寺上座一人,寺主一人,都维那一人。”《唐六典》亦有记载。甚至唐律中也对三纲作了规定。《唐律疏议》名例:“寺有上座、寺主、都维那,是为三纲。”可见此时三纲的设置已经制度化了。
  还有悟空大师车奉朝。《宋高僧传·唐上都章敬寺悟空传》云:释悟空,俗名车奉朝。唐玄宗天宝九年(750)罽宾国(今克什米尔)遣特使到长安,表示愿归附唐朝。次年,玄宗派中使内侍省张韬光带使团前往罽宾进行安抚,车奉朝为使团一员。“至十二载至健陀罗国”。当使团启程回国时,车奉朝因患重病留在罽宾。病愈后出家皈依佛门,师从法师舍利越摩。此后他游历北、中天竺,访师问道,觐礼佛迹。后来,他思念故土,要求回国。舍利越摩赠与梵本《十力经》、《十地经》和《迴向轮经》及佛牙舍利等圣物。回国途中,他在龟兹停留一年多,请龟兹莲花寺三藏法师勿提提羼鱼将《十力经》翻成汉文。后又到北庭(今吉木萨尔)请于阗三藏戒法将《十地经》和《迴向轮经》译成汉文。贞元五年(789)回到长安,悟空将佛牙舍利和经书献与唐德宗。唐德宗对悟空去国四十余载、不忘故国、不忘君亲、求来佛教至宝的行为大加赞赏。下诏封悟空为壮武将军、试太常卿,安置在长安章敬寺,并拟在寺内起塔供养佛牙舍利[27]。
  唐朝经过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重大事件后,国力大不如前。章敬寺的佛塔终究未建起来。传说悟空从西天佛祖故乡求来的佛牙舍利,在章敬寺秘藏了171年后,北宋章敬寺主持永安将舍利奉献与宋太祖赵匡胤。遂诏令在京师南80里咸平县(今通许县)建启圣禅寺,供奉佛牙舍利,并加封永安为紫衣僧守护。后辗转到山东省汶上县城西北隅宋代宝相寺太子灵踪塔中供奉。
  法照:唐代圣僧,为净土宗四祖。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90载:“僧法照,姓张氏。尝南游得法而归,居北山*(左氵右党)水岩下,日颂阿弥陀佛,用心精专。每颂一声,佛自口出,久乃声闻于朝。唐代宗召问佛法大义,帝悦,赐大悟禅师号,命居章敬寺。”永泰元年(765),法照在长安章敬寺的净土院,依《无量寿经》撰写了第一部著作《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其第二部著作《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则更为详尽地介绍了他所倡导的净土五会念佛法门。法照太师的佛学思想,使得朝野上下广行念佛法门,这对于净土宗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章敬寺是法照被德宗迎入长安后的挂锡之寺,是他在长安弘传五会念佛法门的中心道场。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文献面世后,随着对敦煌文献研究的展开,从二、三十年代开始,中外学者逐渐发现其中保存着大量晚唐、五代、宋初所抄有关法照及其门徒净土五会念佛仪轨和赞文的写本。根据这些写本,学者们对五会念佛法门流行的情况又获得了新的认识。
  辩才:唐大历二年(767),诏沙门辩才入充章信寺(章敬寺)大德。
  道澄:唐贞元二年(786),唐德宗于章信寺从道澄律师受菩萨戒。后再至寺问道澄修心法门,并命入宫为妃嫔内侍授戒。
  法清:《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开成四年(839)“祠部牒,上都章敬寺新罗僧法清,右请准格,所在随缘头陀”[28]。
  镜霜是法照门徒之一。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会昌元年二月八日,“又敕令章敬寺镜霜法师于诸寺传阿弥陀净土念佛教。廿三日起首至廿五日,于此资圣寺传念佛教。又巡诸寺,每寺三日,每日巡轮不绝”[29]。
  释采:四川邛崃的花置寺,保存有唐时的石刻佛像群,虽历尽千余年之沧桑,其中有部分精湛的摩崖石刻仍幸存下来。据朝议郎前殿御使马宇撰《花置寺新造无量诸像石龛像记》碑文载,造像竣工于“大唐贞元十四岁寅”(798)。并记述此间造像乃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裔上京章敬寺释采所塑。大历四年(769)唐代宗李豫在长安修建章敬寺后,曾御赐僧采为懿德大师并在该寺“主讲纲维”,因而僧采“声弛上国,名重神都”。于贞元年间奉旨来邛崃凿造佛像,宣扬佛法。
  日本国承和五年《入唐求法目录》中也记载着与长安章敬寺有关的几位高僧:
  择邻:《因明糅抄》3卷,《百法疏抄》2卷,是长安章敬寺僧择邻所撰述。
  弘素:《念佛赞》1卷,是章敬寺沙门弘素述。
  弘辨:日本国承和六年十二月十九日《入唐沙门传灯大法师圆行》曾云:右街僧录三教讲论大德沙门体虚。奉本使仇骠骑怗三觉供奉大德六人就青龙寺与日本国传灯大法师位圆行语论本教玄理具名如后,章敬寺内供奉禅宗大德沙门弘辨。
  鉴虚:《大方广佛华严经》,章敬寺沙门鉴虚润文,大觉寺沙门道章校勘证义,千福寺沙门大通证禅义,太原府崇福寺沙门澄观详定,千福寺沙门虚邃详定。
  令名,道秀:《曹惠琳墓志》,志题《唐故游击将军守左领军卫翊府郎将上柱国曹府君墓版文》。志主曹慧琳“大历已未岁夏四月廿七日了酉遂葬于京兆府万年县龙首原”。其墓版文是由“章敬寺大德令名叙、沙门道秀书”。志主乃“昭武九姓”粟特人也。此墓志1956年西安东郊韩森寨出土,珍藏于西安碑林。
  弘素:圆仁《入唐新求圣教目录》所云,“念佛赞一卷,章敬寺沙门弘素述”,佐滕氏将本书的集录者拟为弘素。
  五 章敬寺的其他史料
  1.唐德宗赋诗
  《旧唐书》记载:贞元七年七月“癸酉,上幸章敬寺,赋诗九韵,皇太子与群臣毕和,题之寺壁”[30]。唐德宗贞元七年(793),德宗至章敬寺赋诗,百官皆和,书于壁。后京兆尹薛珏刻石以传。《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
  招提迩皇邑,复道连重城。法筵会早秋,驾言访禅扃。尝闻大仙教,清净宗无生。
  七物匪吾宝,万行先求成。名相既双寂,繁华奚所荣。金风扇微凉,远烟凝翠晶。
  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境幽真虑恬,道胜外物轻。意适本非说,含毫空复情。
  2.周昉绘壁画
  《太平广记》载:“唐周昉字景玄,京兆人也。……画穷丹青之妙。……长兄晧善骑射,随哥舒翰往征吐蕃。收石堡城,以功授执金吾。时德宗修章敬寺,召晧谓曰,卿弟昉善画,朕欲请画章敬寺神,卿特言之。经数日,帝又请之,方乃下手。初如障蔽,都人观览。寺抵国门,贤愚必至。或有言其妙者,指其瑕者,随日改之。经月余,是非语绝,无不叹其妙。遂下笔成之。为当代第一。”[31]
  在章敬寺绘制的壁画为周昉的代表作,备受称赞,并受到皇帝亲自赐予的“神奇艺术”的赞誉。在佛像画方面,周昉别树一帜。他首创美丽端庄的“水月观音”,把观音菩萨画于清幽澄净之境以示圣洁,成为历代画家沿用的形式,有“周家样”之誉。
  注释:
  [1](宋)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卷113,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页587。
  [2][11]宋敏求撰,清毕沅校正:《长安志》卷10,民国20年铅印,《中国方志丛书》第290号,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页251。
  [3]刘昫:《旧唐书》卷184,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4764。
  [4]《旧唐书》卷52,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2187。
  [5]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3,(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中华民国65年10月版,页80。
  [6]《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4,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页104。
  [7]《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卷7,《中国方志丛书》第289号,据民国翁柽修,宋联奎纂,民国25年铅印本,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页357。
  [8]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年,页22。
  [9](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449,中华书局影印1983年版,页4595、4596。
  [10]《西安府志》卷61,《中国方志丛书》第313号,据清舒其绅等修,严长明等纂,清乾隆四十四年刊本影印,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页3100。
  [12](宋)张礼撰,史念海等校注:《游城南记校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页97。
  [13]《旧唐书》卷184,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4764。
  [14](宋)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207,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5865。
  [15](唐)段成式:《寺塔记》卷下,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页31。
  [16](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卷10,中华书局1997年版,页227。
  [17](宋)王溥撰:《唐会要》卷49,中华书局1990年版,页860。
  [18](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24,中华书局1987年版,页7198。
  [19]《资治通鉴》卷224,中华书局1987年版,页7202。
  [20]《资治通鉴》卷224,中华书局1987年版,页7206。
  [21]《资治通鉴》卷231,中华书局1987年版,页7436。
  [22][23][24]《旧唐书》卷16,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480、493、490。
  [25]《文苑英华》卷866,中华书局1966年版,页4568。
  [26]《全唐文》卷501,中华书局影印1983年版,页5103。
  [27]《宋高僧传》卷3,中华书局1997年版,页50。
  [28]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2,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页38。
  [29]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3,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页84。
  [30]《旧唐书》卷13,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372。
  [31]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213,中华书局1990年版,页1631。
  [作者:景亚鹂,碑林博物馆研究馆员]
  乾陵吟古
  黄光任
  仕女图
  在永泰公主墓室的东西墙壁上,众多栩栩如生的仕女造型,再现了当时宫廷奢侈的生活场面。
  宫中仕女皆俊秀,雪肤花貌强为奴。披沙曳裙好艳丽,袒胸露乳甚风流。
  执杯捧盏忙昼夜,春去秋至枉白头。世间多少荒唐事,帝王选美作楚囚。
  打马球图
  章怀太子墓的打马球图,不仅是研究唐代体育运动的重要资料,也为中外文化体育交流史提供了佐证。
  尘雾场上飞,欢声震耳聋。壮士俯挥鞭,骏马仰嘶鸣。
  追逐比高下,拼搏争输赢。但见杖头月,击飞天外星。
  

乾陵文化研究(三)/樊英峰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0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