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乾陵文化研究(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唐乾陵6号陪葬墓封土内出土文物简述

宋少宇 郑勋


  2009年11月19日下午,乾县城关镇黑豹峪树一村民在雪地追兔时,在唐乾陵6号陪葬墓封土堆南壁发现有陶罐一部分暴露在外,该村民第二天将该情况向乾县城关派出所打电话作了报告。派出所做了详细记录并将此情况转到乾陵博物馆。该馆立即派人对此事进行调查。
  一 6号陪葬墓封土现状
  乾陵6号陪葬墓位于乾县城关镇丈八村北1公里处的阶梯农田内,地势北高南低。该墓GPS坐标为N34°32′55.7″、E108°16′00.3″,海拔高度652米。现残存封土呈圆锥状,高5.60米,东西长13.60米,南北宽12.80米(图一)。
  该墓从地表及封土看未发现有过盗掘痕迹。封土系堆积而成,未见有明显夯层,土呈黄褐色五花土,其间夹杂少量较硬土块,系路土和淤土。
  11月2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张建林、张博,以及乾陵博物馆宋少宇、郑勋对乾陵6号陪葬墓封土南壁裸露文物的地方进行了清理,先做了一个剖面,发现封土系堆积而出,无明显层面,土呈黄褐色五花土,其间夹杂少量较硬土块,出土器物地方土质较松散,高约0.50米,东西宽约0.80米,周围面土质一样,当天共出土陶罐3件。按出土先后顺序编号为:乾零九陪001、乾零九陪002、乾零九陪003。
  二 6号陪葬墓封土中出土文物情况
  乾零九陪001:距现地表1.9米处,东距封土东边缘4.4米处。该器物为口上底下直立状,器物完整,为轮制泥质灰陶,素面,卷沿、鼓腹、平底。罐高20厘米、口径11厘米、腹径20厘米、底径11厘米、沿高2厘米,出土时罐内有土。
  乾零九陪002:距现地表1.95米处,东距封土东边缘4.5米处。该器物为口东底西卧倒状,器物完整,为轮制泥质灰陶,素面,卷沿、鼓腹、平底。罐高20厘米、口径11厘米、腹径20厘米、底径11厘米、沿高2厘米,出土时罐内有少量土。
  乾零九陪003:距现地表2.0处米,东距封土东边缘4.3米处。该器物为口西底东卧倒状,器物完整,为轮制泥质灰陶,素面,卷沿、鼓腹、平底。罐高20厘米、口径11厘米、腹径20厘米、底径11厘米、沿高2厘米,出土时罐内有半罐土(图二)。
  11月22日,对此地继续清理,共清理出4件陶罐。按出土先后顺序编号为:乾零九陪004、乾零九陪005、乾零九陪006、乾零九007。
  乾零九陪004:距现地表2.0米处,东距封土东边缘4.2米处。该器物为口北底南卧倒状,器物完整,为轮制泥质灰陶,素面,平沿、鼓腹、平底。罐高17厘米、口径10厘米、腹径17厘米、底径9厘米、沿高2厘米,出土时罐内有半罐土。
  乾零九陪005:距现地表2.O米处,东距封土东边缘4.15米处。该器物为口东底西卧倒状,器物完整,为轮制泥质灰陶,素面,平沿、鼓腹、平底。罐高17厘米、口径10厘米、腹径20厘米、底径9厘米、沿高2厘米,出土时罐内装满土。
  乾零九陪006:距现地表2.0米处,东距封土东边缘4.4米。该器物已破为数块,出土时仍为直立状。
  乾零九陪007:距现地表2.0米,东距封土东边缘4.4米。该器物只留几块残片(图三)。
  三 6号陪葬墓封土中出土文物分析
  一、此次出土文物共7件,全都是唐代随葬典型陶罐,按器型可分为两式。
  Ⅰ式陶罐3件,泥质灰陶,卷口,束颈,鼓腹,平底,素面。罐高20厘米,口径11厘米,腹径20厘米,底径11厘米,沿高2厘米。
  Ⅱ式陶罐4件,泥质灰陶,平口,沿稍外撇,束颈,鼓腹,平底,素面。罐高17厘米,口径10厘米,腹径17厘米,底径9厘米,沿高2厘米(图四)。
  二、200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为配合西安至商州高速公路建设,在蓝田县华胥镇发现支家沟村大墓。随后,对其进行了发掘,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物,考古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一座近年来少见的高等级汉代大墓,其墓主人身份很特殊,总计出土文物900余件组。发掘前地面仍保存近10米高的覆斗状封土,在解剖封土过程中,中部偏南发现一处祭祀坑K1。K1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5.4米,东西宽1.04米,深0.24米,出土物包含有少量动物骨骼、木炭、红色漆皮、铜饰件等(2011年3月31日《西安晚报》)。
  蚌埠市小蚌埠镇双墩村1号汉墓,有9米多高的封土堆,在解剖封土时,工人们一层层推掉封土,封土堆下铺垫了一层厚约0.3米、直径约为60米的圆形白土层。主持发掘工作的阚绪杭强调说:“这种纯白色土还不属于白膏泥土,经检测含钙,为沉积淤土渗出来的白色泥浆沉积土。”“另外,该墓葬使用了我国从来没有见过的黄、灰(青)、黑、红、白等五色颗粒混合土作为封土、填土。北京的专家经过调查发现,这种颗粒混合土非一地所产,均需异地选择和采运,并需要进行人工混合成不同的深浅颜色”(2008年10月12日《民主与法制时报》)。
  据《芜湖文物古迹》古墓群中记载:位于鸠江乡神南行政村后家山,以山为冢,封土高大。在封土内曾发现自东汉至宋代冥器碎片。
  乾陵陪葬墓封土内出土文物,在唐墓中尚属首次,在历代墓葬中也不多见,出土物品一律为陶罐,且出土地再无其他信息,对判断这一形式的用途产生难题。是否像支家沟汉墓那样为随葬冥器,还是像后家山封土那样的祭祀坑,其用途以及这种形式是否为唐代陵墓的一种以前未曾发现的丧葬形式,目前仍因唐代墓葬只发现此例,故无法确定其性质,这种现象期待在以后的考古工作中有更多的发现,以便揭示其内涵,明确其用途。
  (宋少宇,陕西乾陵管理处;郑勋,陕西乾陵管理处)






乾陵文化研究(六)/樊英峰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