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乾陵文化研究(二)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乾陵唐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杨婉萍

                                     
  乾陵唐文化遗产不仅包括乾陵陵园及其陪葬墓区出土文物,还包括现存的大量遗迹。诸陵区自然景观、露天石雕、唐墓壁画、唐三彩、庞大的陪葬墓群、复杂多样的建筑遗址,加上武则天女皇的显赫声名,构成了乾陵唐文化的独有风貌,它在唐文化史上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保护利用好这些文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乾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现状
  乾陵自20世纪60年代初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起,到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开发以及乾陵博物馆建立,就对乾陵文化遗产进行了初步保护和利用。迄今乾陵文化遗产的修护保养、遗产范围的保护以及安全保卫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1.完善了文物档案。以馆藏文物和文物总账为依据,完成了建档建卡工作,做到账物卡相符。依据文物类别、级别、处所、来源、质地、保存现状,对馆藏文物进行调查统计,并加以综合分析,为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提供了相关数据。
  2.通过对乾陵四门遗址、角阙遗址、王宾殿遗址、内城朱雀门外双阙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钻探,基本摸清了乾陵陵园及其地面建筑的范围和分布情况,为科学保护研究提供了依据。
  3.对损害严重且濒临损毁的重要遗存进行了科学的保护和维修,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一是对乾陵石刻进行了保护,包括石刻表面寄生的苔藓、地衣类寄生物的清除防治,石刻风化腐蚀机理的研究,石刻裂缝的灌浆加固和石刻的表面防护。二是完成了永泰公主墓壁画及馆藏彩绘陶俑的保护。主要包括永泰公主墓壁画表面寄生的藻类等寄生物的清除、防治,壁画表面析出的无机矿物质的清除和防治,壁画画面层空鼓、起翘现象的防治,壁画和彩绘陶俑的显色加固等。三是对乾陵司马道石刻实行进一步保护。现已在陵区安装了环境监测设施,通过对陵区环境相关因素如风速、温度、空气湿度的测量提取可靠数据,以进行环境分析,从而对石刻实施针对性保护措施。四是对乾陵朱雀门双阙进行了保护维修,封闭性保护了东西乳峰阙楼遗址,在遗址外建起一座保护性建筑物,仿原阙楼遗址而建,将阙楼遗址与外界有限分割,以避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
  4.人防、技防结合,文物保卫安全无恙。在博物馆文物库房、陈列室等重要部位安装摄像机和红外探头等安全报警装置,坚持24小时值班监控,招聘社会文保员加强田野文物保护力量,实行日夜巡逻制度,文物保卫连续15年实现安全无事故。
  5. 乾陵地处渭北高原南沿,多风,气侯干燥,这些因素加快了露天石刻的风化。为了改善文物区环境质量,乾陵博物馆制定了《乾陵绿化总体规划》以及《退耕还林规划》,陵区规划已纳入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之列,一期绿化已基本完成。目前,绿化面积达85%以上。
  二、乾陵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1.近年来,乾陵博物馆相继出台了文物景区《绿化总体规划》、《乾陵发展规划》等,对保护范围的部分遗址已进行了调查。但至今对乾陵唐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还没有一个长期的保护发展规划,未对遗产进行大面积调查,遗址范围不太清楚,保护范围难以界定。
  2.某些文物的病害防治只是暂时性的缓解,如永泰墓壁画的霉菌、苔藓,盐析等病变处理,若干年后此类问题还会因墓室潮湿、通风不善等原因可能再次出现,墓道外两侧花园的浇灌、墓外附近铺设的水泥地面都对墓室墙壁渗水有很大影响。
  3.由于受资金的制约,乾陵博物馆陈列室及其设施陈旧,更新比较缓慢。这与毗邻的法门寺博物馆独具匠心的《法门寺展》形成明显对比不利于我馆在本地区的发展,也极不适应当今激烈的旅游竞争形势。
  4.存在对遗址原貌及景区和谐环境的破坏现象。近几年,乾陵在环境建设方面举措较大,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和唐文化环境相悖的现象。如懿德太子墓在建馆时,某些建筑与其文化背景不相协调;永泰公主墓前的双阙遗址被人为整修,四周底部砌成的水泥护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遗址的本来面貌;大陵朱阙门外阙楼保护性建筑,改变了无字碑和述圣纪碑的背景环境,使其从视觉上失去了原有的高大雄浑之感。乾陵司马道的环保厕所、东侧旅游纪念品市场等也严重挤占了景区的核心位置,破坏了禁区的整体氛围。
  5.陵区附近水泥厂和若干小型石灰窑排出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以及312国道上过往车辆尾气和噪音等污染,将对乾陵石刻寿命构成潜在威胁。2001年,在评定4A景区时,关闭了水泥厂和石灰窑,但312国道过往车辆的尾气污染,仍然是乾陵特别是永泰公主墓区石刻及其它文物的重要污染源。
  6.旅游纪念品单一,研发力度不够乾陵长期以来旅游纪念品主要以临摹壁画、石刻拓片和唐三彩为主,类型单调,目前除新出版的五六种文化书籍以外,虽开发了一些档次较高的纪念品,但适合于普通消费者的商品比较缺乏。此外,文化产品研发力量薄弱,无专门人员从事研究工作。
  三、保护和利用乾陵唐文化遗产资源的几点建议
  1.遵照文物保护八字方针和修旧如旧的原则,制定科学保护规划。乾陵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帝陵的典范,保护工作一定要谨慎从事。首先制定和完善文物保护的总体规划。按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力求全面、科学、合理、可行,着力提高文物品位。其次做好各文物的专项保护规划,在保护的基础上,涉及文物利用方案,尽力体现古陵风貌和唐文化内涵。
  2.博物馆管理者在建设开发时,应时刻以文物环境为中心,考虑文物的文化背景,不可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同起来去开发,否则就会破坏景区文化风貌。因此,大陵旅游纪念品市场可否另择新地,重新规划,建成仿唐风格;司马道北端的环保厕所可否予以搬迁。现许多文化遗产在其范围内画蛇添足的东西太多,以至于失去了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机会。我们要吸取教训,在开发过程中慎重认真。作为管理者对古文化遗产既要有大刀阔斧的魄力去开发利用,发展旅游业,还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甚至站在全人类角度认识古文化遗产的保护标准,把自己从事的文博事业放在大环境大背景下去考虑。如果因为其认识上的狭窄,往往会使整个文物保护区失去原有的文化特色,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应加强环境治理。茂陵部分石刻近年来风化问题严重,主要与其附近以兴平化肥厂为主的工业区排污有关,乾陵应以此为戒,提早防治。312国道上来往车辆的尾气和噪音,目前从表面看,影响不太大,从文化遗产保护的长远之计来讲,应引起文物保护工作者尤其是高层领导者的高度重视。乾陵景区已制定出绿化总体规划,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并纳入三北防护工程,通过逐步绿化,以改善陵区环境,净化空气,减少尾气和噪音对文化遗产的影响。
  4.加强研发力度,促进旅游市场开发。旅游业实际上是一种创意经济。谁的创意好,谁就能发展。因此要花力气发现人才,并组织其对乾陵唐文化遗产及相关产品进行研究、开发。目前,许多博物馆把门票收入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其实好的旅游产品甚至可以替代门票收入。上海博物馆在此方面做得很好,其研制开发的一系列经典纪念品值得借鉴。
  5.以灵活多样的手法,提高陈列品位。目前,旅游行业内部竞争激烈,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自然和人文景点的竞争,也存在人文景点之间的竞争,加之近年游客对景点选择拥有更大的自由度,更加剧了省际间、景点间争夺客源的紧张趋势,因此,陈列环境也要与时俱进,不应只停留在传统的文物展览上。通过更新陈列内容,包装改善陈列环境,提高陈列品位,使其能够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以达到传播唐文化、教育观众的目的。
  6.可举办有关乾陵或有关武则天的纪念活动,进一步发掘乾陵唐文化内在的信息,让游客身临其境,充分体会唐文化的丰富内涵。陕西华清池仿唐乐舞就是很好的例子,泰山在此方面也值得我们借鉴。2004年泰山曾推出帝王封禅礼仪活动,以帝王封禅艺术表演,浓缩历史上封禅大典的艺术精华,再现泰山的历史画卷。乾陵是陕西惟一的唐文化旅游热点,且历史上曾有多个唐帝王来乾陵祭祖,完全可以举办唐帝祭陵表演活动。可参考一些史载场景,通过威武的仪仗、丰盛的祭品、隆重的场面,让观众置身于唐代礼乐盛典之中,从鲜活的展演中,了解唐代封建礼仪制度,感受唐帝国的强盛,唐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起国人的爱国热情,达到博物馆陈列教育的目的,也可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文物利用好了,可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从而带动保护,形成文物保护利用的良性循环。乾陵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就是要遵循这一思路制订方案,构建工作方略,做出最佳选择,实现保护和利用的最佳效果,这样才能对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做出大的贡献。
  以上是笔者一己之见,不对之处,请指正。
  (作者单位:乾陵博物馆)
  

乾陵文化研究(二)/樊英峰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0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