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乾陵文化研究(八)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唐朝公主及其婚姻考略

刘向阳 党明放


  婚礼,古称“昏礼”,即婚娶之礼。古时于黄昏举行,取其阴来阳往之义,故称。婚礼乃“万伦之始”。“嫁者,家也,妇人外成,以出适人为家”[1]。《礼记·昏义》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2]先秦时期的婚礼于黄昏举礼,不举乐,不庆贺,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在“五礼”中,昏(婚)礼属嘉礼之一,是继冠礼(汉族男子成人礼)、筓礼(汉族女子成人礼)之后的第二个人生里程碑,故亦谓“人伦之礼”。在封建社会的皇权体制中,皇室婚姻的主流依然是为皇权政治服务的,即皇权政治的筹码。
  唐朝历经21帝14世289年,诸帝共213女。其中:高祖19女,太宗21女,高宗4女,中宗8女,睿宗11女,玄宗30女(《新唐书》卷83少计1女),肃宗7女,代宗18女,德宗11女,顺宗11女,宪宗18女,穆宗8女,敬宗3女,文宗4女,武宗7女,宣宗11女,懿宗9女(据陆心源《唐文拾遗》卷34),僖宗2女,昭宗11女。
  在诸帝公主中,蚤薨(早逝)者39女,出嫁者130女,终身未嫁者1女,仅记公主名号者33女,丐(乞求)为道士者11女。在出嫁的130位公主中,初嫁者103女,二嫁者23女,三嫁者4女。另有和亲(蕃)“真公主”6人。
  和亲,亦称“和蕃(和番)”,“是指两个不同民族政权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所进行的联姻”[3]。“四夷一家,爱之如一”是唐朝统治者继西汉之后处理民族事务的基本方针。其和亲的目的是分化、瓦解、削弱和控制少数民族政权,摒仇弃怨,以敦和睦。据现有文献统计,从太宗朝到僖宗朝(627—888)约260年间,唐与少数民族及其属国正式和亲共30次,唯6人为“真公主”:其一衡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第14女,贞观十年(636)后嫁于突厥阿史那社尔[4]。其二九江公主,唐高祖李渊第8女,约在贞观二十二年(648)八月后嫁于东突厥酋长执失思力[5]。其三萧国公主,肃宗李亨次女。始封宁国公主。先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乾元元年(758)七月丁亥(十七日),诏嫁回纥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6]。其四咸安公主(燕国襄穆公主),德宗李适第8女,贞元四年(788)十月庚子(二十六日),嫁于回纥武义成功可汗、忠身(贞)可汗、奉诚可汗及怀信可汗(天亲可汗顿莫贺)[7]。其五太和公主,宪宗李纯第17女(唐穆宗第10妹),长庆元年(821)五月丙辰(二十八日),嫁于回纥崇德可汗[8]。其六安化公主,懿宗李漼次女。中和三年(883)九月后,嫁于南诏王隆舜(南诏圣明文武皇帝)[9]。
  公主,乃古代帝王、诸侯之女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最早称周朝天子的女儿为“王姬”。公主之称则始于春秋战国。《史记·吕后本纪》裴骃集解引如淳曰:“《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10]《春秋指掌碎玉》曰:“天子嫁女,秦汉以来,使三公主之,故呼公主也。”
  古代中国,女儿出嫁必须由自己的父亲主婚。周天子嫁女时,因其贵为天子,不能亲自出面做这些事情,便请同姓中地位最高的“公”来主持婚礼(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都称之为“公”)。“主”就是“主婚”之意,因为是诸侯主婚,故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此即“公主”之称的来历。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称为“公主”,也称“郡主”。《史记·吴起列传》载:“公叔为相,尚魏公主”[11],即公叔当了国相,娶魏国诸侯的女儿为妻。从西汉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被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12];“汉制天子女为公主,姊妹曰长公主,帝姑为大长公主”[13]。自此以后历代沿称,惟北宋徽宗时崇尚周代古制,曾改称“公主”为“帝姬”。
  公主的婚配对象称“驸马”,俗称“帝婿”。驸马原是官职名称,始置于汉武帝时,全称为“驸马都尉”。驸,即“副”。驸马都尉即皇帝出行时掌副车之马,俸禄二千石,实为皇帝侍从。一般由皇室、诸侯、外戚及世族子弟担任,常被用作加官。东汉置员五人,名义上隶属光禄勋。魏晋沿制,常以此官授帝婿,与奉车都尉、骑都尉并称“三都尉”,多用作宗室、外戚、功臣之子、贵族及亲近之臣的加官,或亦加于尚公主者。东晋及南朝隶属集书省(掌规谏、评议、驳正违失等事,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既无实职,又无定员。至梁、陈渐成规制,专加尚公主者。北朝略同,即使位居卿尹,此号亦不去。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四品上,二十三年(499)改为六品。北齐为从五品,隋初从五品,隶属左、右卫府。隋开皇六年(586)罢奉朝请。奉车、驸马并废。唐复置,为从五品下,无定员。宋为正五品,辽为皇族帐官,金为正四品。明朝规定,凡尚大长公主、长公主及公主者皆加此号,位居侯爵下伯爵上,清朝改称“额驸”。
  本文综合相关文献记载,试图就唐朝公主的性格类型、婚姻特点,以及婚后的家庭生活等状况进行一番梳理。
  一 唐朝公主的婚姻特点
  唐朝婚姻的基本形式仍然是一夫一妻制。但亲王和五品以上官员,可置媵3至10人。唐朝妇女的婚嫁年龄一般规定在15岁左右,早则13岁,晚则17岁。届时不婚者,官府强令婚嫁。作为帝王之女的公主,其婚姻首先是出于皇权方面的考虑,这种被蒙上浓厚政治色彩的婚姻被称为“政治联姻”,或称“强强联姻”。鲜卑贵族乃西魏、北周政权的执掌者,宇文泰作为西魏“八大柱国”的总统帅,在进入秦地关中之后,果断地将随他一起奔赴而来的汉人将领一律改为鲜卑姓氏。借此手段盟结成一个以关陇贵族为根据地的军事集团。
  高祖时,公主的驸马多为关陇贵族之后,或为功臣勋贵之后。太宗时曾禁止这种通婚,史称“禁婚家”。高宗、中宗及武周时,虽不十分强调婚姻上的门当户对,但依然崇尚旧门阀士族风气。高宗曾将自己的长女义阳公主(萧淑妃所生)下嫁权毅,将次女高安公主下嫁颖州刺史王勗,将幼女太平公主(武则天所生)下嫁薛绍;中宗将自己的长女新都公主下嫁武延晖,将次女宜城公主下嫁裴巽,将第3女定安公主下嫁王同皎,将第7女李仙蕙以郡主(后追谥为永泰公主)身份下嫁武延基。自睿宗以后,公主在选择驸马时又开始讲究门第。直至晚唐,士族子弟仍是皇室驸马的上选。
  公主的婚礼如同太子纳妃,皆为举国庆典。气派、宏大、豪华、隆重。开耀元年(681)七月,适逢太平公主出嫁,“特承恩宠”[14]。高宗吟赋《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诗以纪其事:“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艳日浓妆影,低星降婺辉。玉庭浮瑞色,银榜藻祥徽。云转花萦盖,霞飘叶缀旗。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鸣珠佩晓(一作绕)衣,镂璧轮开(一作初)扇。华冠列绮筵,兰醑申芳宴。环阶凤乐陈,玳席珍羞荐。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尘。欢凝欢懿戚,庆叶庆初姻。暑阑炎气息,凉早吹疏频。方期六合泰,共赏万年春。”[15]奢侈与豪华并举,隆重与热闹相弛,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公主出嫁还可获得优厚的赏赐,除宅第外,还有食邑、奴婢及妆粉钱等。
  二 唐代公主的类型
  公主乃后宫的金枝玉叶,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公主在婚嫁前,一直都住在皇宫或王府,过着钟鸣鼎食的富贵生活,而一但要婚嫁,官府则会在宫城为其另辟新宅。离开皇宫或王府的公主继之而来的便是新组合的家庭、家庭感情、家庭伦理以及社会交际等诸多现实问题。公主生父生母涵养性格的不同,则直接影响着公主德操的不同;公主德操的不同,则又直接影响其性格的不同;公主性格的不同,则直接导致其意向的不同。
  1.巾帼英雄型
  巾帼,本指古代贵族妇女在祭祀大典时所戴的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巾式的头饰,这种头饰的名目比较繁多,如:用细长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巾帼”系高贵饰品,故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
  在中国历史上,自商至清三千多年间,妇好、花木兰、吕母、迟昭平、冼夫人、平阳公主、梁红玉、唐赛儿、秦良玉及冯婉贞被誉为“十大巾帼英雄”。也就是说,平均三百多年才能出现一位巾帼英雄。唐朝历289年,在213位公主中,巾帼英雄仅此平阳公主1人。
  平阳公主,高祖李渊第3女,窦皇后所生。隋末天下大乱,公主与驸马柴绍时居京城长安。太原留守李渊时常牵挂着家人的安全,隋大业十三年(617)五月,李渊与次子李世民起兵前夕,秘密派人召请柴绍夫妇。柴绍一往深情地对公主说,“岳父大人将举义旗,开创大业,我已决定积极响应。鉴于眼下的局势,你我不能同时离开京城,如果留下你,恐会招致杀身之祸,该如何是好呢?”公主听后,力劝驸马柴绍不要以儿女私情为重,应以天下大业为己任。就在柴绍奔赴太原的途中,“公主乃归鄠县(今陕西户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16]。不料,公主的队伍遭到京都隋军的追击,危难时刻,胡贼何潘任在司竹园聚集了一大批人,自称头目,与隋军奋勇作战。战斗一结束,平阳公主立即派遣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何潘仁同意,就在他们联手攻占鄠县后,公主又派马三宝前去收编强盗李仲文、向善志及丘师利的武装力量,李仲文他们各率数千人甘愿归顺公主。使得公主声威大振。随后,这支队伍声势浩大,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周至、武功、始平等地,顺利进入长安,以接应李渊的起义队伍。
  平阳公主目睹这支由乌合之众组建起来的队伍,本身缺乏严明的军纪,故所到之处,“每申明法令,禁兵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甚众,得兵七万人”[17]。平阳公主遂派使者快马加鞭赶赴太原,将此消息及时报告给父亲李渊,李渊听后大喜。同年九月,李渊率义军强渡黄河,首先控制关中,进而攻占长安。时公主率领数万精兵在渭北与其二兄、秦王李世民会师。李渊又派遣驸马柴绍率百骑奔赴华阴,以迎公主。又特许公主与驸马各置幕府,公主的队伍号称“娘子军”。同年十一月,各路兵马会合,一举攻克长安。灭隋建唐后,她被封为平阳公主。又因“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于他主”[18]。
  武德五年(622)十月初一,高祖诏命齐王李元吉统兵讨伐刘黑闼,平阳公主便率兵在苇泽关(位于今山西与河北省际交界处)驻守设防。后世为了缅怀平阳公主的丰功伟绩,遂改“苇泽关”为“娘子关”。娘子关历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故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现存关城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所筑,有东关门及南关门,东关门上题“直隶娘子关”5字额,明人王世贞曾伫立关头,感慨万千,遂以《娘子关》为题吟道:“夫人城北走降氏,娘子关前高义旗;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娘子关现已成为人们寻芳吊古之胜地。
  武德六年(623)二月,平阳公主去世,高祖“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19]。时有太常寺官员上奏:按照礼仪,妇人葬礼不能使用鼓吹仪仗。高祖说:鼓吹就是军乐,公主生前亲临疆场,擂鼓鸣金,辅成帝业,勋功卓越,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今以军礼送葬公主,还有什么不可以的?高祖用“鼓吹、军礼”等仪仗意在表彰公主的特殊功绩,又诏令赠公主谥号曰“昭”(按谥法:声闻宣远曰昭;明德有功曰昭;高朗令终日昭;智能察微曰昭;德辉内蕴曰昭;柔德有光曰昭)。
  平阳公主以其赫赫军功,成为名垂青史的巾帼英雄!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由军队送葬的女子。
  2.秀外慧中型
  “仁”、“孝”、“贤”、“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和社会伦理关系的具体表现。“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20]。在唐朝,秀外慧中型的公主为数较多,典型的主要有襄城公主、和政公主、汉阳公主、歧阳庄淑公主及广德公主。
  襄城公主
  襄城公主,唐太宗李世民长女,生母不详。下嫁萧瑀长子萧锐。襄城公主“性孝睦,动循矩法,帝敕诸公主视为师式”[21]。依例,公主出嫁后不能住在驸马家,而要新建公主府。“有司告营别第,辞曰:‘妇事舅姑如父母,异宫则定省阙。’止葺故第,门列双戟而已。”[22]意思是说:“儿媳对待舅姑(古代儿媳对公公、婆婆的称呼)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早晚侍奉在身边,如果不住在一起,那么晨昏定省的礼节就会缺失。”于是,只是整修了位于开化坊的萧府,门列双戟以符合公主府的标准。萧锐性慈,沉毅有大量,善作隶书。袭父爵为宋公,封襄城公,死于恒州刺史任上。襄城公主更嫁姜行本之子姜简。永徽二年(651),公主去世,“高宗举哀于命妇朝堂,遣工部侍郎丘行淹驰驿吊祭,陪葬昭陵。丧次故城,帝登楼望哭以送柩”[23]。
  和政公主
  和政公主,肃宗第3女。生于开元十七年(729),生母吴氏(代宗李豫即位后追封为章敬皇后)。和政3岁时,生母不幸去世,由韦妃抚养。公主“性敏惠,事妃有孝称”[24]。后下嫁柳潭。天宝九载(750),被册封为郡主,十五载(756)七月,晋封为和政公主。迁驸马都尉柳潭为银青光禄大夫、太仆卿。
  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攻陷京师,玄宗弃城西逃,和政公主一家随之。在半路上,和政遇到了刚刚寡居的姐姐宁国公主。和政立刻扔下自己的三个孩子,夺过驸马柳潭的马让宁国公主骑,自己则与柳潭步行,每天要走百里之程。每遇险境,和政都先让宁国过去,自己则留在最后。柳潭觉得这样不好,和政说:“如果我先过去,若遇到危险,所有的人都不能保全,恐怕我姐姐会成为牺牲品吧?”一路上,柳潭打水找柴,和政亲自煮饭,饭煮好了先端给宁国公主吃。
  以前,和政的妯娌秦国夫人活着时,依其妹杨贵妃之宠很有势力,和政却从不因私事找她帮忙,和她一直保持着距离。秦国夫人临死时,把儿女托付给和政夫妇。马嵬兵变后,杨家破败,其他人都纷纷躲避,而和政却待他们比待自己的孩子还好,不但把他们养大,而且还使男子做官,女嫁豪门。对驸马柳家的所有亲戚,均能以礼相待,并且始终如一。
  肃宗病重之时,其他子女都在轮流侍奉,唯和政公主一直守在身旁,不肯离开半步。肃宗感其孝,“诏赐田,以女弟宝章主未有赐,固让不敢当”[25]。肃宗令赐庄院,和政公主依然因妹妹宝章公主没有赏赐,哭着推辞说:“八妹还没得赏赐呢,请赏给她吧。”
  一次,肃宗在宫中燕乐,命乐工身着绿衣表演,而这位乐工就是因所谓谋逆罪(其实是个冤案)被杀的蕃将阿布思的妻子。初被没入掖庭,因其擅长表演,便当了一名乐工。肃宗与其他观者都哈哈大笑,只有和政公主在一旁低头皱眉,不看一眼。肃宗问她怎么了,和政伤心地说:“布思诚逆人,妻不容近至尊;无罪,不可与群倡处。”[26]和政公主一席话,说得肃宗顿起怜悯之心,于是立即停止演出,免除了阿布思妻子的罪,并把她送出宫去。
  在成都,避难的皇族们又遇到了郭千仞反叛,玄宗亲登玄英楼招降,都无济于事。在这紧要关头,驸马柳潭亲率折冲张义童等拼死搏斗。和政公主与宁国公主亲手将彀弓拉满递给柳潭,柳潭射杀了50多名贼兵,玄宗知道后,亲自为和政和宁国二公主请功,和政公主坚决推辞,谢绝任何封赏。安史之乱后,朝廷财政吃紧,和政遂将自己经商所得全部捐作军费。
  肃宗驾崩,和政公主把自己封邑的收入千万贯钱全都捐了出来,哥哥李豫大为感动。李豫即位后,和政公主“屡陈人间利病、国家盛衰事,天子乡纳”[27]。广德元年(763)冬,吐蕃占据长安,代宗南奔,和政也出逃,不料却被乱兵堵住了去路,于是又逃往荆南之地。在经过商於(今陕西商洛市境内)馆驿休息的时候,又遇到一群强盗,和政公主对他们晓以祸福,强盗们居然洗心革面,愿意跟随和政。到荆南后,和政慰藉军将,代宗怕妹妹没钱,诏令财政官及节度使一切听从公主所需。和政觉得连年战乱,国库空虚,便说:“我把家财都捐出来劳军,咋能贪得无厌干预国家经济呢?”最终只拿了几斤香,施舍给佛寺,为皇帝祈福而已。凡在大难中逃亡的贵族都很狼狈,唯有和政竭力去帮他们。
  广德二年(764)六月,吐蕃再度兵犯京师,军情告急,加之和政产后失调,病倒在床,二十五日,公主于常乐坊公主府去世,享年36岁。代宗闻其妹薨,悲痛欲绝:“我这个妹妹是国之瑰宝啊!我才想着与她同乐,哪能想到人就没了!老天为什么这般残忍!叫我怎能忍受得了!”为此,下令辍朝三日。又命颜真卿题写墓志:“至若左右图史,开示佛经,金石丝竹之音,缋画工巧之事,耳目之所闻见,心灵之所领略,莫不一览悬解,终身不忘。”[28]八月十九日,代宗于万年县义丰之铜人原厚葬和政公主。
  汉阳公主
  汉阳公主,名畅,唐顺宗李诵长女,母庄宪王皇后。始封德阳郡主,贞元年间下嫁郭暧之子郭纵。她刚出嫁的时候还是郡主。每次回宫都哭得很伤心。顺宗问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她总是擦着眼泪说:“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只是想念父母而已。”永贞元年 (805),晋封为汉阳公主。
  汉阳公主的生活很俭朴,尽管有丰厚的陪妆,但她头上仅插一只铁簪子。“时戚近争为奢诩事,主独以俭,常用铁簪画壁,记田租所入”[29]。文宗曾经问道:“姑所服,何年法也?今之弊,何代而然?”[30]公主回答说:“我所穿的这些衣服,都是当年宫里给我陪的嫁妆。元和之后,国家为了领土主权的完整,军队总是在打仗,为了鼓动士气,就从宫里拿出许多光鲜华丽的料子赏赐给士兵。后来,就有一些散落民间,从此民间就开始盛行奢华风了。”“帝悦,诏宫人视主衣制广狭,遍谕诸主,且敕京兆尹禁切浮靡。主尝诲诸女曰:‘先姑有言,吾与若皆帝子,骄盈贵侈,可戒不可恃。’”[31]大和二年(828)五月,文宗“命中使于汉阳公主及诸公主第宣旨:‘今后每遇对日,不得广插钗梳,不须著短窄衣服。”[32]文宗的意思,是可以着宽大的衣裙,这种衣裙应与我们所见到的《簪花仕女图》上画的那种差不多,可以有些许坦露。
  开成五年(840),汉阳公主去世,一生历经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及文宗六朝。
  3.穷奢极欲型
  穷奢极欲意即奢侈和贪欲到了极点。这种类型的公主不多,比较典型的有高宗幼女太平公主、中宗四女长宁公主及幼女安乐公主。
  长宁公主
  长宁公主,亦称“宁长公主”,唐中宗李显第4女,韦皇后所生,颇受宠爱。先后婚嫁两次,初嫁杨慎交,更嫁苏彦伯。
  长宁下嫁杨慎交,“造第东都,使杨务廉营总。第成,府财几竭,乃擢务廉将作大匠。又取西京高士廉第、左金吾卫故营合为宅,右属都城,左頫大道,作三重楼以冯观,筑山浚池。帝及后数临幸,置酒赋诗。又并坊西隙地广鞠场”[33]。
  当时,东都洛阳取消了永昌县的设置,长宁公主知道后,又将其要来作为自己的府邸。“以地濒洛,筑鄣之,崇台、蜚观相联属。无虑费二十万”[34]。长安魏王李泰的旧宅第非常宽大,其东西长度占满一坊,内有池塘三百亩。李泰死后,朝廷将其划给民间使用。而贪得无厌的长宁公主却设法要了过来,筑为自己的别苑。她倚仗母亲韦皇后的宠爱,又参与“斜封官”的不正之风,卖官鬻爵,横行不法。
  圣历年间,她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设立府卫,十步一人,加以骑兵巡逻,僭肖宫省。神龙年间进封公主,开府置属官,而她的食邑实封二千五百户,是亲王爵位待遇的三倍之多。
  “韦后之乱”平定后,贬驸马杨慎交为绛州别驾,命公主一同前往。其在洛阳建成的府邸,后被改作为景云祠。“而西京鬻第,评木石直,为钱二十亿万”[35]。
  开元十六年(728),驸马杨慎交死,长宁又改嫁苏彦伯。长宁和杨慎交育有一子杨洄,杨洄后来娶了唐玄宗和武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
  大中时,长宁公主卒,诏陪葬中宗定陵(位于今陕西富平县宫里镇狮子窝村北)。
  安乐公主
  安乐公主,唐中宗李显幼女,生母韦皇后。光宅元年(684)初,中宗因一句狂语“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使得裴炎惧怕起来,裴炎随即报告给太后武则天,二人密谋废立中宗。“二月戊午(初六),太后集百官于乾元殿,裴炎与中书侍郎刘祎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勒兵入宫,宣太后令,废中宗为庐陵王,扶下殿……乃幽于别所”[36]。次日,“立雍州牧豫王旦为皇帝。政事决于太后,居睿宗于别殿,不得有所预”[37]。四月癸酉(二十二日),将庐陵王贬谪房陵(今湖北房县)。28岁的李显便拖家带口踏上了充满政治风险的旅程。4天后,又被改迁均州(今湖北郧乡县)濮王老宅。公主出生于去房陵的途中,出生时,庐陵王急忙脱下自己的衣服包裹,故为公主取乳名曰“裹儿”。
  少年时代的公主,姿性聪慧,容质秀绝,父母对她日渐宠爱。他们一家在均州一待就是14年。圣历元年(698),“三月己巳(初九),讬言庐陵王有疾,遣职方员外郎瑕丘徐彦伯召庐陵王及其妃、诸子诣行在疗疾。戊子(二十八日),庐陵王至神都”[38]。李显被重新立为皇太子,“裹儿”也被封为安乐郡主。长安中,武则天将安乐郡主指配给娘家侄子武三思的次子武崇训。
  神龙元年(705)正月丙午(二十五日),中宗李显重即皇帝位。安乐郡主晋为公主。公主欲加“光艳动天下”。驸马都尉武崇训即“迁太常卿,兼左卫将军。降封酆国公,仍赐实封五百户,寻徙封镐国公。二年,兼太子宾客,摄左卫将军”[39]。
  安乐公主宠溺豪奢,胡作非为,不守妇道。“侯王柄臣多出其门。尝作诏,箝其前,请帝署可,帝笑从之”[40]。又逼迫中宗立其为皇太女,遭到左仆射魏元忠的强烈反对,中宗却允许安乐及太平等七公主开府置官属。
  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及韦皇后的妹妹郕国夫人、上官婕妤、上官婕妤的母亲沛国夫人郑氏、尚官柴氏、贺娄氏等人“皆依势用事,请谒受赇,虽屠沽臧获,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书,时人谓之‘斜封官’”[41]。当时任命的员外官、员外同正官、试官、摄官、检校官、判官、以及知官等共计千人之多。“西京、东都各置两吏部侍郎,为四铨,选者岁数万人”[42]。斜封官是不必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铨选,而是由皇帝直接降下墨敕任命的,中书省及门下省长官只是将皇帝的任命传达给有关部门,不敢对此任命本身有任何异议。但也有例外,“吏部员外郎李朝隐前后执破一千四百余人,怨谤纷然,朝隐一无所顾”[43]。
  太子李重俊,因非韦皇后所生,便经常遭到安乐公主的侮辱和武三思的戏弄,武崇训也从中唆使安乐公主请求中宗废黜太子。重俊不堪其辱,于景龙元年(707)七月辛丑(初六),“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矫制发羽林千骑兵三百余人,杀三思、崇训于其第,并亲党十余人”[44]。
  武崇训为驸马时,安乐公主就与武崇训的同族兄弟武延秀私通,武延秀姿度闲冶,且通番语胡舞。武崇训毙命后,安乐公主更是与武延秀频叙幽欢,武延秀骤得公主委身,自然格外卖力,双双沉浸在温柔乡里。渐渐地二人肆无忌惮起来,公然如夫妇一般同起同卧。中宗闻知,不但不责怪,便索性将安乐公主许配给武延秀。“出降之时,以皇后仗发于宫中,中宗与韦后御安福门观之,灯烛供拟,彻明如昼”[45]。而韦皇后又见武延秀翩翩少年,风流倜傥,竟胁迫武延秀侍寝,母子同欢。
  安乐公主与崇训生的儿子才数岁,“因加金紫光禄大夫、太常卿同正员、左卫将军,封镐国公,赐实封五百户,以嗣其父”[46]。又,“公主产男满月,中宗韦后幸其第,就第放赦,遣宰臣李峤、文士宋之问、沈佺期、张说、阎朝隐等数百人赋诗美之”[47]。
  安乐公主见其姐姐长宁公主在宫外营建府第,不仅在建筑规模上完全模仿皇宫,甚至在精巧程度上也超过了皇宫。又见上官婉儿也在宫外大肆营建宅第,中宗便在金城坊再赐给安乐公主府第,营建时,“穷极壮丽,币藏为之空竭”[48]。
  长安有昆明池,是汉武帝时开凿的。安乐公主特别喜欢,请求中宗能将昆明池赐赏给她,中宗拒绝说:“昆明池自前代以来,从不曾赐赏与人,朕不能违背祖宗条例。更何况池鱼每年卖钱十多万贯,宫中粉资,全靠这个。今若将池赏给你,会使妃嫔们失去颜色。”安乐公主听后,大为不悦,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强夺民田宅院,开凿一池,“延袤数里,累石象华山,引水象天津,欲以胜昆明,故名定昆”[49]。
  在洛州昭成佛寺里,有公主制造的一只百宝香炉,其上“镂怪兽神禽,间以璖贝珊瑚,不可涯计”[50]。
  安乐公主的衣饰也奢侈到了极点。“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毛织二裙,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以其一献韦后。公主又以百兽毛为鞯面,韦后则集鸟毛为之,皆具其鸟兽状”[51]。此裙由百鸟羽毛制作而成。上面缀有谷粒大小的花卉和鸟兽图案,工费“直钱一亿”[52]。
  “公主初出降,益州献单丝碧罗笼裙,缕金为花鸟,细如丝发,大如黍米,眼鼻觜甲皆备,嘹视者方见之。皆服妖也。自作毛裙,贵臣富家多效之,江、岭奇禽异兽毛羽采之殆尽”[53]。直到开元年间,玄宗在殿前悉数焚烧百鸟毛裙,才算刹住了这股不良风气。
  安乐公主仗势欺人,又与长宁公主、定安公主掠夺民女为奴婢。左台侍御史袁从一实在看不过眼,才将其逮捕,袁从一上书,希望中宗能大义灭亲,以为国家利益计。中宗不听。
  安乐公主真心期望母亲韦皇后能临朝称制,如果能够这样的话,自己就完全能够成为皇太女。而韦皇后最最担心的是怕自己与散骑常侍马秦客、光禄少卿杨均善的奸情败露,于是,她们便在一起共同谋划除掉中宗的阴谋。景云元年(710)六月壬午(初二)晚,韦皇后及安乐公主等合谋毒杀中宗于神龙殿。
  宝昌寺僧人普润受兵部侍郎崔日用的指派,向临淄王李隆基密告韦氏政治集团的阴谋。于是,获得重要情报的李隆基抢先发难。六月庚子(二十日)深夜,李隆基引兵闯进玄武门,万骑营长葛福顺于羽林营剑杀卫尉卿韦璿、长安令韦播及郎将高嵩。惊恐之中的韦皇后逃往飞骑营,被飞骑兵立马斩首,并将其首级献于隆基。此时。安乐公主“方览镜作眉,闻乱,走至右延明门,兵及,斩其首。追贬为‘悖逆庶人’”[54]。又斩武延秀于肃章门外,斩内将军贺娄氏于太极殿西。睿宗即位,下诏以二品礼安葬。
  4.参政乱政型
  这类公主主要表现在染指政治。典型的有高宗幼女太平公主、中宗四女长宁公主及幼女安乐公主。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高宗李治幼女,皇后武则天所生。太平公主出生年月不详,据睿宗李旦出生年月推定,她最早当出生于龙朔三年(663)。
  咸亨元年(670)九月甲申(十四日),荣国夫人杨氏病逝,武则天以替母亲祈福为名,将年仅8岁的公主出为道士,道号“太平”。虽为道士,不出家,居宫中。“仪凤中,吐蕃请主下嫁,后不欲弃之夷,乃真筑宫,如方士薰戒,以拒和亲事”[55]。
  有一次,公主着武官的紫袍玉带,折上巾,具纷砺,在高宗和武则天面前蹦蹦跳跳。父母大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她说:是想将此行头赐给未来的驸马。“帝识其意,择薛绍尚之”[56]。
  薛绍是太宗李世民第16女城阳公主的次子,按照辈分,薛绍当为高宗的亲外甥。永隆二年(681)七月,公主下嫁薛绍,婚礼豪华气派,热闹非凡。“假万年县为婚馆,门隘不能容翟车,有司毁垣以入,自兴安门设燎相属,道樾为枯”[57]。“自兴安门南至宣阳坊西,燎炬相属,夹路槐木多死”[58]。但武则天始终对这桩婚事不满意,她认为薛绍哥哥薛顗的妻子萧氏和其弟弟薛绪的妻子成氏不是贵族,“我女岂可使与田舍女为妯娌邪!”[59]曾一度想逼薛家兄弟休妻。后来,有人以萧氏是唐太宗大女婿的侄女,也算是皇家的旧姻亲。武则天这才罢休。
  垂拱四年(688)七月,唐宗室琅琊王、博州刺史李冲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起兵,以应越王、豫州(今河南南部、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刺史李贞反武则天,兵败,因薛绍的哥哥、河东县侯、济州(今山东巨野县)刺史薛顗的参与,牵连到驸马薛绍(主要因素是武则天嫌薛家的血统不够高贵),武则天命将薛顗处死,驸马被杖责一百,并饿死狱中。
  太平公主与薛绍的婚姻只维持了七年,育有二男二女,最小的儿子才刚刚满月。在这段婚姻中,太平公主还算本分,不参政议政,也没有出轨之举。事后,武则天为了安慰寡居的女儿太平公主,打破公主出降食邑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加至一千二百户。
  中宗复位后,太平公主受到中宗的尊重,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中宗朝,韦皇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太平公主多谋善断。
  景龙元年(707)七月,安乐公主与兵部尚书宗楚客联手陷害相王李旦,指使侍御史冉祖雍向中宗诬告相王李旦及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重俊通谋造反,请求速将他们逮捕下狱。昏庸至极的中宗听信谗言,遂命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萧至忠予以拘捕,并主审此案。萧至忠哭着进谏:“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罗织害之乎!’”[60]由此太平公主与李旦才幸免于难,但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之间的敌对势力已明显炽热化。
  不久,武则天又将寡居的太平公主许配给自己异母兄长武元爽之子武承嗣,最终因承嗣患有“疾病”而罢。其实,并不是武承嗣有病,而最重要的原因是武承嗣距离政治中心太近,她不想再重蹈覆辙。“太后欲以太平公主妻其伯父士让之孙攸暨,攸暨时为右卫中郎将,太后潜使人杀其妻而妻之”[61]。天授元年(690)七月,公主与武攸暨结婚。“太平食邑独累加至三千户”[62]。延和元年(712),武攸暨病故。太平公主又一次堕入守寡的旋涡。他们的这段婚姻维持了22年,育有二男一女。
  “公主丰硕,方额广颐,多权略,则天以为类己”[63]。实际上,由于武则天的极度宠爱和纵容,太平公主在她的第二段婚姻中就暴露出了生活上的奢侈,以及对权势的热衷。神龙元年(705),因预谋诛杀“二张”之功(张昌宗初为太平公主的情人,后来进献给母亲武则天。得宠的张昌宗诬陷她的新情人高戬,以致把高戬投入狱中,公主以泻私愤是其主要原因),进号“镇国太平公主”,“并食实封通前五千户,赏赐不可胜纪……遣卫士宿卫,环其所居,十步置一仗舍,持兵巡徼,同于宫禁”[64]。
  景龙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神龙殿,太平公主与上官婕妤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但宗楚客与韦后党羽为了架空相王,遂改相王为太子太师。太平公主知道后,义无返顾地派遣自己的长子薛崇简参与,临淄王李隆基诛杀韦后的行动。政变成功后,太平公主在朝堂上亲手将年仅16岁的殇帝李重茂拉下皇位,并说:“天下之心已归相王,此非儿座。”遂拥立哥哥相王李旦复位。“睿宗即位,主权由此震天下,加实封至万户,三子封王,余皆祭酒、九卿”[65]。唐制,食实封就是享受户丁交纳的租税。大户一户七丁,若一丁交绢两匹,太平公主年收入绢十四万匹。而当时官府年收入绢多则百万,少则七、八十万匹。
  太平公主在与李隆基联手除掉韦后政治集团之后,又与李隆基发生权争。她一边要求哥哥睿宗废掉太子李隆基,一边积极培植党羽。睿宗感其妹拥立之功,每当入朝奏事,都要和她坐在一起商议好久。有时甚至太平公主没来上朝,睿宗都会遣宰相到她府上征求意见。“其时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66]。每当宰相奏事,“上辄问:‘尝与太平议否?’又问:‘与三郎议否?’然后可之”[67]。当时,在朝廷之外只知有太平公主,不知有皇太子。由于太平公主权势日隆,左、右羽林将军也都先后投靠于她。
  先天二年(713),太平公主与尚书左仆射窦怀贞、侍中岑羲、中书令萧至忠、崔湜、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李晋、右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贾膺福、鸿胪卿唐晙及元楷、元慈、慧范等密谋废除太子李隆基,并指使元楷、元慈率羽林兵入武德殿杀太子,让窦怀贞、岑羲及萧至忠等领兵在南衙接应。太子李隆基在获悉他们的阴谋计划后,立即召集岐王、薛王、兵部尚书郭元振、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晈、中书侍郎王琚及吏部侍郎崔日用定策。李隆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主闻变,亡入南山,三日乃出,赐死于第。诸子及党与死者数十人”[68]。
  太平公主的生活极其奢侈,她在没有得势时就已经“崇饰邸第”,得势后更是“田园遍于近甸膏腴,而市易造作器物,吴、蜀、岭南供送,相属于路。绮疏宝帐,音乐舆乘,同于宫掖。侍儿披罗绮,常数百人,苍头监妪,必盈千数。外州供狗马玩好滋味,不可纪极”[69]。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太平公主的另一特殊贡献便是及时帮其母亲除掉了薛怀义。薛怀义本名冯小宝,是一名闯荡江湖的药材贩子。在神都洛阳,千金公主(唐高祖第18女)见其身体健壮,形伟神清,便与其私通。后推荐成武则天地男宠。“则天欲隐其迹,便于出入禁中,乃度为僧。又以怀义非士族,乃改姓薛,令与太平公主婿薛绍合族,令绍以季父事之”[70]。“出入乘御马,宦者十余人侍从;士民遇之者皆奔避,有近之者,辄挝其首流血,委之而去,任其生死”[71]。
  垂拱初,武则天命薛怀义在洛阳城西建造白马寺,寺成后,自为寺主。怀义“恃恩狂蹶”,则天处处护之,并以“加辅国大将军,进右卫大将军,改封鄂国公、柱国,赐帛二千段”[72]。又督作明堂。薛怀义还与僧人法明等编写《大云经》4卷,献给武则天,“言则天是弥勒下生,作阎浮提主,唐氏合微”[73]。给武则天临朝称制制造舆论。
  后来,因宫中御医沈南谬得幸而薛怀义失宠,怀义怒恨冲天,火烧明堂。鉴于薛怀义日益骄纵,太后“令太平公主择膂力妇人数十,密防虑之”[74]。天册万岁元年(695)二月壬子(初四),将薛怀义“执之于瑶光殿前树下,使建昌王武攸宁帅壮士殴杀之,送尸白马寺,焚之以造塔”[75]。
  从史书记载看,与太平公主私通者至少有4人:一是张昌宗,人称“六郎”,貌美如莲花。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失宠被杀,太平公主就将自己的男宠张昌宗送给母亲解闷,甚合武则天心意。二是胡僧惠范,惠范“家富于财宝,善事权贵,公主与之私,奏为圣善寺主,加三品,封公,殖货流于江剑”[76]。三是宰相崔湜,崔湜人长得很标致,但品性不佳。起初,崔湜依附上官昭容,与上官氏“数与宣淫于外”,官职一再升迁。景云中,上官昭容鉴于太平公主的威势,将其转送太平公主,于是,崔湜官职不断得到升迁,直至中书令。崔湜曾把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送去侍候太子,自己则私侍太平公主。四是司礼丞高戬,“太平公主之所爱也”[77]。
  史书记载,武则天的母亲荣国夫人杨氏尝与其外孙贺兰敏之私通;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在其丈夫死后与妹夫(即高宗李治)私通,并把自己的女儿也送进宫侍奉姨父;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与表嫂韦皇后私通;贺兰敏之强奸太子妃,以至于太平公主幼年时“往来荣国之家,宫人侍行,又尝为敏之所逼”[78]。武则天不会容忍自己的亲外甥与自己的母亲私通,更不会容忍自己的亲外甥奸淫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在以后的岁月中,太平公主在私生活上的混乱不但与其家族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有关,可能也与她幼时的经历有关。
  太平公主几乎拥有了天下,属于“公主中的公主”,更属于“武则天第二”。百年之后,韩愈游历太平公主的府邸南庄,感慨之余,作《游太平公主山庄》:“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一作压)城闉。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79]
  5.出世入道型
  唐代公主入道的动机很多,有慕道、追福、延命以及夫死舍家、避世借口等等。这类公主远离政治,对权力不感兴趣。看破红尘,青灯佛卷,寄身于佛道,寄情于经文。藉此以求远离尘世之烦扰。典型的有金仙公主、玉真公主等。
  金仙公主
  金仙公主,睿宗李旦第8女,讳无上道。生于永昌元年(689),昭成窦皇后所生,玄宗李隆基胞妹。始封西城县主,睿宗登基,进册为金仙公主。神龙二年(706),与妹妹玉真公主同为道士。在京师筑观修道,拜方士史崇玄和叶法善为师。史崇玄本为太清宫道士,出身微寒,因投太平公主门下,受到器重。修建金仙、玉真二观时,高宗令他任护作,率万人兴工。长安寺僧见史崇玄受宠而心怀不满,便收买狂人段谦闯入承天门自称“天子”,被宫内侍卫逮捕后供认是受史崇玄指使。高宗知系寺僧所为,亦不追究。仅将段谦流放岭南了事,同时令僧、道之间今后不得相争。先天二年(713),太平公主政变未遂,其党羽史崇玄伏诛。
  睿宗不忍亲慈别离,命在长安城辅兴坊筑建两座道观,以供西城、隆昌公主居住。景云元年(710)十二月癸未(初七),
  上以二女西城、隆昌公主为女官,以资天皇太后之福,仍欲于城西造观。诛议大夫宁原悌上言,以为:“先朝悖逆庶人以爱女骄盈而及祸,新城、宜都以庶孽抑损而获全。又释、道二家皆以清净为本,不当广营寺观,劳人费财。梁武帝致败于前,先帝取灾于后,殷鉴不远。今二公主入道,将为之置观,不宜过为崇丽,取谤四方。……”[80]
  睿宗以为此言有理,故将建观之事搁置。景云二年(711)四月己丑(十四日),进册西城公主为金仙公主,法名无上道。玄宗即位,再“进封长公主(唐制:皇姑为大长公主,正一品;姊妹为长公主,女为公主,皆视一品),加实封一千四百户焉”[81]。“仍于京都双建道馆。馆台北阚,接笙歌于洛滨;珠阁西临,聆箫曲于秦野”[82]。开元十八年(730),金仙公主奏请玄宗,御赐新旧译经四千余卷充幽府范阳县为石经,诏准,并由西京崇福寺沙门智升亲自护送。又奏范阳县东南50里上垡村赵襄子淀中麦田庄并果园一所,及环山林麓:东接房南岭,南逼他山,西止白带山口,北限大山分水界,并永充山门之用。为此,在房山云居寺石经山雷音洞之上筑建金仙公主塔。坐北朝南,原为四角七层密檐式笋状石塔,各层均有挑檐,逐层收分,檐出较深,能表现出良好的光影效果。塔身全部采用汉白玉石砌成。基座由块石砌垒。中间用四块厚板石组成方形佛龛,正面设券门。门两侧各有浮雕金刚力士一尊。自门向里,对面石壁上又呈现出一组浮雕,释迦牟尼端坐其中,两侧各一弟子。上为七层叠涩檐,塔上有铭文。
  开元二十年(732)五月初十,金仙公主卒于东都洛阳开元观,享年44岁。二十四年(736)七月初四,陪葬睿宗桥陵(位于在今陕西蒲城县坡头镇安王村北)。其墓志铭曰:“士师典刑,政理以平,柱史作吏,道德垂嗣。克诞天孙,允怀仙志。……情伤涕泗兮徒滂沱,山陵相望兮郁嵯峨。碑字生金兮岁月多,荒阡日暮兮将奈何。”[83]
  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字持盈,睿宗李旦第10女。生母德妃,如意元年(692)生。始封崇昌县主。进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睿宗为金仙、玉真二公主造二道宫,辛替否谏曰:‘自夏已来,淫雨不解,谷荒于垅,麦烂于场。入秋已来,亢旱为灾,苗而不实,霜损虫暴,草菜枯黄,下人咨嗟,未加赈贷。陛下爱两女而造两观,烧瓦运木,载土填沙。道路流言,皆云用钱百万。’”[84]睿宗表面上接受意见,但工程却一直没有停止。经过一年多的修建,两位公主分别住进了“璇台玉榭,宝象珍龛”的华丽道观。道观俨然是一座女子宫殿。还模拟蓬莱、瀛州、方丈三座仙山,修建了人工山水景致。公主的服侍用度,依然按照皇家待遇。两位公主的生活,俨然单身女公爵。
  不久,玉真公主遇到了来长安谋求仕途的李白。俩人一见如故,李白入住玉真公主的道观。李白生性浪漫,很早就进入名瑗的社交圈内。也认识当朝宰相李林甫的女儿李腾空。玉真公主仰慕李白的才华,经过举荐,才被玄宗召进宫中。由于宰相李林甫谗言,李白终被“赐金放还”。之后,玉真公主还遇到了“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的诗人王维。有一次,王维像个歌妓一样,怀抱琵琶在酒宴间为玉真公主献艺。
  天宝三载(744),玉真公主“诚愿去公主号,罢邑司,归之王府”[85]。玄宗没有允许。不久,公主不辞而别,云游华山、谯郡(今安徽亳县)御真宫及王屋山灵都观。在王屋山阳台宫拜司马承桢学道。又“请入数百家之产,延十年之命”[86]。玄宗理解公主的苦衷,准其隐于楼观。开元十八年(730),李白游终南山,在楼观见到玉真公主,遂以《玉真仙人词》描述了玉真修道生涯:“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欺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87]
  天宝十四载(755),中原大旱,玉真公主在王屋山仙人台临坛作法,“须臾间阴云密布,泽流盈尺,时人呼‘公主雨’”[88]。
  玉真公主晚年隐居于安徽敬亭山。李白曾作《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89]又作《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尔佐宣州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90]李白终其一生,自始自终都对玉真公主充满爱慕之情。宝应元年(762),玉真公主于敬亭山去世,享年71岁。葬于留乡上观村南。该村有仙姑顶、仙姑河、仙姑泉,皆因玉真公主修道于此而得名。宝应二年(763),玉真公主墓碑成,蔡玮撰文,萧诚书,唐玄宗书额。
  玄宗共有30女,其中有4女先后出为道士:
  永穆公主,玄宗长女,下嫁王繇,因慕玄道,索性将自己的府邸改成万安观,连人带府邸一起同入玄门。
  新昌公主,玄宗第11女,下嫁萧衡。后驸马卒。天宝六载(747),奏请度为女冠,玄宗诏准,并为她在崇业坊建了新昌观。
  楚国公主,玄宗第16女,始封寿春。下嫁吴澄江。“上皇居西宫,独主得入侍”[91]。兴元元年(784),自请入道,德宗诏准,并赐号“上善”。
  咸宜公主,玄宗第22女,“贞顺皇后所生。下嫁杨徊,又嫁崔嵩”[92]。两度下嫁后,于宝应元年(762)奏请出家,代宗诏准,并给其肃明观。此观原为昭成、肃明二皇后追福所立,后改为道士观。又将原住道士迁往太真观。卒于兴元时。
  自肃宗之后,相继入道的有:
  华阳公主,代宗第5女,“贞懿皇后所生。韶悟过人,帝爱之”[93]。后因病于大历七年(722)入道,号“琼华真人”。白居易曾游历华阳公主旧宅,见有旧内人,遂赋诗《春题华阳观》曰:“帝子吹箫逐凤凰,空留仙洞号华阳。落花何处堪惆怅,头白宫人扫影堂。”[94]
  文安公主,德宗第7女,入道时间不详,卒于大和时。
  浔阳公主,顺宗第7女,“崔昭仪所生,大和三年(829),与平恩、邵阳二公主并为道士,岁赐封物七百匹”[95]。
  永嘉公主,宪宗次女,入道时间不详。
  永安公主,宪宗第15女,“长庆初,许下嫁回鹘保义可汗,会可汗死,止不行”[96]。大和中入道,诏赐邑印,按照浔阳公主的标准,岁赐封物七百匹。
  义昌公主,穆宗第7女,入道时间不祥,卒于咸通时。
  安康公主,穆宗第8女,入道时间不详。因与其侄女、敬宗长女永兴、次女天长、三女宁国及文宗长女兴唐等4位公主在外惹事生非,扰乱于民,乾符四年(877)被僖宗召还南内,脱其道籍。
  6.与世无争型
  世,指世人,即周围的人。与世无争,就是不与任何人发生争执。这既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也是人心的一种向往,超然达观的处世态度。综观唐代帝女,此类型的公主寥寥无几,而最典型的当数高密公主和高安公主。
  高密公主
  高密公主,高祖李渊第4女,初封琅琊公主。一生中有两次婚姻。先嫁长孙孝政,又嫁隋兵部尚书段文振之子段纶。段纶曾为蜀郡太守、剑南道招慰大使、益州蒲州都督、熊州刺史、散骑常侍、秘书监、宗正卿、礼部尚书、工部尚书、纪国公等。永徽六年(655),公主卒,遗命:“吾葬必令墓东向,以望献陵,冀不忘孝也。”[97]宰相上官仪曾作《高密长公主挽歌》:“湘渚韬灵迹,娥台静瑞音。凤逐清箫远,鸾随幽镜沉。霜处华芙(一作英)落,风前银烛侵。寂寞平阳宅(一作馆),月冷洞房深。”[98]高密公主夫妇育有一女一子。女名段蕑璧,据《大唐故邳国夫人段氏墓志铭》记载,段蕑壁字昙娘,18岁时嫁于长孙顺德后裔邳国公,志文称其为“邳国夫人”,卒后祔父茔而葬昭陵陵园。
  高安公主
  高安公主,高宗李治次女,生母萧淑妃,生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初封宣城公主。下嫁颍州刺史王勖。天授中,驸马为武后所诛,高安公主悲痛欲绝。遂“复归于后庭。凡九十甲子,口不入辛味,耳不聆曼音,体逾尚柔,言靡敌怨;运观心之智,察摩顶之神;岂寂以幽通?将虚而信受”[99]。中宗复位,“命宗正卿李珍册拜宣城长公主,食实封一千户,并置府僚,比侯王之封,齐令丞之秩”[100]。睿宗复位,再增食邑一千户,并改封为高安长公主。“公主顷岁奉尝睹高宗画像,虽光灵在天,而见似目瞿,感咽于地,遂成心疾”[101]。开元二年(714)五月,卒于长安永平里第,享年66岁。“玄宗哭于晖政门,遣大鸿胪持节赴吊,京兆尹摄鸿胪护丧事”[102]。公主一生避荣守静,退藏于密;俭德之恭,让德之益。实为他主之楷模。“金为字兮琬为碑,永贞芳兮实在斯”[103]。李乂尝作《高安公主挽歌二首》,
  其一:“汤沐三千赋,楼台十二重。银炉称贵幸(一作子),玉辇盛过逢。嫔则留中馈,娥辉没下舂。平阳百岁后,歌舞为谁容。”
  其二:“宾卫俨相依,横门启曙扉(一作晖)。灵阴蟾兔缺,仙影凤皇(凰)飞。一水秋难渡,三泉夜不归。况临青女节,瑶草更前哀(一作衰)。”[104]
  苏颋亦作《故高安大长公主挽词》:“彤管承师训,青圭备礼容。孟孙家代宠,元女国朝封。柔轨题贞顺,闲规赋肃雍。宁知落照尽,霜吹入悲松。”[105]
  三 唐朝公主的婚姻生活
  1.公主行为放荡
  生在帝王家的公主固然显贵无比,尽管他们也晓得“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为万恶之首”[106]。但往往就是不守礼法,肆意纵容自己。比较典型的有:房陵公主、合浦公主、太平公主、安乐公主、郜国公主及襄阳公主。
  房陵公主
  房陵公主,高祖李渊第7女。生母太穆皇后窦氏。始封永嘉公主,下嫁太穆皇后亲侄窦奉节。窦奉节历官左卫将军、秦州都督。永嘉公主生性傲慢,绝不允许驸马在外拈花惹草,而自己却滥情无数。情夫杨豫之,是太宗李世民胞弟巢刺王李元吉之女寿春县主的丈夫,按辈份,永嘉公主是寿春县主的姑妈,可她勾搭侄女的夫婿杨豫之却一点都不害臊。驸马窦奉节只有独守孤灯和空枕的份。
  之前,永嘉公主勾搭别的男人,窦奉节倒也忍了,而如今居然是在平日里恭恭敬敬喊自己姑父的小混混,杨豫之很快便被窦奉节捉拿,“具五刑而杀之”。杨豫之为他自己的艳遇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窦奉节虽然泄了心头之恨,但绿帽之名声震天下。不久,郁闷而死。
  驸马和情夫先后死去,似乎对永嘉公主没有多大的打击,她很快又下嫁给了贺兰僧伽。贺兰僧伽吸取窦奉节的经验教训,任其永嘉公主大张艳帜,从来不闻不问。
  咸亨四年(673)之前,贺兰僧伽卒。同年闰五月初三,房陵公主亦死于九成宫山第,终年55岁。十月四日,陪葬高祖李渊献陵(位于今陕西三原县城北的徐木原上)。
  合浦公主
  合浦公主,太宗第17女。生母不详。约于贞观三年(629)生。始封高阳。永徽三年(652),公主下嫁宰相房玄龄次子房遗爱。遂拜房遗爱驸马都尉、太府卿、散骑常侍。高阳公主打心眼里喜欢的是温文儒雅的书生,而不喜欢武夫战将,高阳甚至可以对房家大公子房遗直萌动心思,而对房家二公子房遗爱简直没有感觉。所以,在洞房花烛夜,房遗爱就没被宣进公主的闺房。
  婚姻上的不美满,使得高阳公主唯一的消遣就是纵马郊外,游山玩水。而高阳公主恃宠而骄,行为放荡。一次,高阳公主与驸马房遗爱出外打猎,就在自己的封地和结庐于此的会昌寺僧人辩机和尚相遇。辩机15岁正式出家,拜道岳法师为师。公主“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107]。房遗爱不但要为高阳遮掩此事,还得为他们的苟合站岗放哨。贞观十九年(645)正月,玄奘取经东归,奉旨在弘福寺主持翻译经文。辩机以其渊博的学识、出众的文采、风雅的仪容被玄奘法师选中。辩机作为译经人,要去弘福寺长住。临别的时候,高阳公主送给他一只金宝神枕,辩机也就将此宝物带进了弘福寺。后来,此枕被盗贼偷去。盗贼被捉,皇宫宝物神枕被搜出,此案涉及辩机,辩机供出是高阳公主所送。太宗震怒,遂命腰斩辩机于长安西市。并杀高阳公主身边奴婢数10人。从此不许高阳进宫。气急败坏的高阳从此便与太宗结怨。处心积虑的高阳处处与太宗对抗,不久又与能迎占祸福的浮屠智勖、能视鬼的浮屠惠弘及能医术的道士李晃私通。又指使掖庭令陈玄运窥探宫省禨祥(指祈禳求福之事),步星次,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太宗驾崩,高阳公主没有一点悲哀的样子。永徽初,高宗晋封为高阳长公主。永徽四年(653)二月甲申(初二日),因皇室谋反罪,高宗“诏(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皆斩,(李)元景、(李)恪、高阳、巴陵公主并赐自尽”[108]。戊子(初六日),“废恪母弟蜀王愔为庶人,置巴州;房遗直贬春州铜陵尉,万彻弟万备流交州。罢房玄龄配飨”[109]。显庆年间,追封合浦公主。
  郜国公主
  郜国公主,肃宗李亨第7女。始封延光。贞元元年(785),改封郜国公主。下嫁杨贵妃姐姐虢国夫人的儿子裴徽,裴徽官至殿中丞。马嵬兵变中卒。后来,郜国公主又更嫁玄宗第11女新昌公主的儿子萧升,萧升官至太仆卿。萧升和郜国有个女儿萧氏,后来嫁给了皇太子李诵为妃。萧升死后,公主竟然脚踩“四只船”,同时与彭州司马李万、蜀州别驾萧鼎、澧阳令韦恽、太子詹事李异私通。本来德宗就不喜欢皇太子李诵,总是在找他的茬。郜国公主的奸情败露后,肃宗认为郜国公主表面上是行通奸之事,而实为太子结交党羽。所以,就先将郜国公主软禁起来。贞元四年(788),软禁中的郜国公主居然搞起了厌蛊,德宗大怒,立即诏废郜国封号,杖杀李万,流放萧鼎、韦恽、李昇于岭南。郜国公主的儿子萧位等也受此牵连,被分别囚于他州。最倒霉的是郜国公主的女儿太子妃萧氏。贞元六年(790)郜国去世,德宗杀萧氏,谥号“惠”。
  襄阳公主
  襄阳公主,顺宗李诵第6女,生母不详。始封晋康县主。下嫁军阀张孝忠之子张克礼。公主出嫁后,最乐意做的一件事就是换上粗布衣裳,化装成民女或青年男子逛大街。并因此邂逅了贵族子弟李元本,以及薛枢、薛浑兄弟,特别是薛家兄弟。
  公主就这样与这几个年轻人同时发展着,后来她发现,她最喜欢的还是薛浑。喜欢到她自认为自己已经是薛浑的女人了,如果薛家点头,她索性就要搬到薛家去住。一旦薛家一时没了消息,她会三天两头微服一趟,带上礼物去看望薛母。完全不知害羞地说:“媳妇给您请安了。”薛母惊恐。“有司欲致诘,多与金,使不得发”[110]。
  张克礼知道公主给自己戴了绿帽子,但又一想,哪个驸马不是冒着戴绿帽的危险结婚的呢?但公主越发大胆,最后竟然将情夫带回公主府邸,当自己的丈夫一样对待。驸马一怒之下进宫告状去了。可惜当政的并不是公主的爹,而是她爹的孙子、她的侄儿穆宗李恒。穆宗本不想管姑妈的事,但驸马不依,穆宗只好令将公主捉来,打入冷宫。那段疯狂的出轨举动换来的却是永久的无期徒刑。薛浑兄弟被发配到崖州。
  2.公主骄横跋扈
  宜城公主
  宜城公主,中宗李显次女。始封义安郡主,下嫁裴巽。宜城出嫁时,父亲李显还没有登基。身为均州司仓参军的裴巽并不情愿这桩婚事。宜城公主虽然容貌欠佳,但却风流成性,她经常把自己化妆成男子,到市井上游逛。只要看到美貌少年,就跑去搭讪,并还偷偷地养着。她不喜欢驸马,她也知道驸马不喜欢她,但她绝不允许驸马喜欢别的女人,更不允许驸马纳妾。宜城经常会派人秘密监视驸马的行踪。
  宜城公主性情暴戾,她虽然不能像她姑妈太平公主、妹妹安乐公主那样呼风唤雨,却可以为所欲为。驸马裴巽曾有外宠一人,“公主遣阉人执之,截其耳鼻,剥其阴皮漫驸马面上,并截其发,令厅上判事,集僚吏共观之”[111]。
  中宗眼前的这场家庭暴力场面无疑给他带来耻辱,并使他丢尽了皇家颜面。于是,他震怒得几乎晕厥。先斥郡主为县主,再贬驸马外任。半年后,驸马官复原职。在这场家庭暴力中,唯一的受害者就是那位可怜的婢女。
  后来,宜城公主病卒,裴巽又娶了宜城公主的堂姐妹、睿宗第7女薛国公主。薛国公主始封清阳,下嫁王守一,后驸马被诛。薛国公主是个年轻漂亮的寡妇,温柔和顺,善解人意,特招人喜爱。惜于开元十四年(726)八月十九日病卒。
  升平公主
  升平公主,代宗李豫第4女,生于天宝十三载(754),生母崔贵妃。崔贵妃之母乃韩国夫人杨氏,即杨贵妃的姐姐。“时韩国、虢国之宠,冠于戚里”[112]。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乃升平公主的姨母。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九日,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今北京)起兵,进逼长安。至德元年(756)六月,潼关失守,玄宗听信杨国忠谗言,出奔剑南。乙未(十三日)黎明,“上独与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近亲宦官、宫人出延秋门,妃、主、皇孙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113]。襁褓中的升平公主也随其父母开始了逃亡生涯。“丁酉(十五日),至马嵬顿,六军不进,请诛杨氏”[114]。兵变中杨氏一族被诛。崔贵妃由此郁郁寡欢。马嵬兵变后,玄宗与皇太子分道扬镳,玄宗出奔剑南,太子北上灵武。“初,妃挟母氏之势,性颇妒悍,及西京陷贼,母党皆诛。妃从王至灵武,恩顾渐薄,达京而薨”[115]。升平公主由此便失去了母爱。
  永泰元年(765)七月四日,“升平公主出降驸马都尉郭暧”[116]。郭暧系龙武大将军郭子仪第6子,是年12岁,公主11岁。郭暧成年后,文武双全,贤明多才。“大历中,恩宠冠于戚里,岁时锡赉珍玩,不可胜纪”[117]。
  大历二年(767),升平公主与郭暧因琐事发生口角,郭暧气愤地说:“你不就倚仗你父亲是天子吗?告诉你,我父亲还不屑于做天子呢!”公主愤然进宫向代宗告状。代宗说:“假如郭子仪要做天子,天下岂能是我家所有?”并劝慰公主回去。郭子仪听说此事后,立即将郭暧囚禁起来,自己入朝向代宗请罪,听凭代宗发落。代宗笑着对郭子仪说:“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儿女闺房之言,何足听之。”[118]郭子仪回到家后,怒责郭暧数十杖。
  大历十三年(778),为了便民灌溉,代宗诏令毁除白渠支流上所有的水磨,升平公主与郭子仪各有水磨两轮,升平公主向代宗求情,代宗说:“吾行此诏,盖为苍生,尔岂不识我意耶?可为众率先。”[119]升平公主听后,马上命人将水磨拆毁。而在白渠上有水磨的,多为豪门势族,公主此举震动京师,八十多轮水磨倾被毁废。元和五年(810)十月,升平公主卒,赠虢国大长公主,谥曰“懿”。
  魏国宪穆公主
  魏国宪穆公主,德宗李适次女。始封义阳公主。贞元二年(786),许配节度使王武俊之子王士平。王士平加秘书少监同正、驸马都尉。德宗对这门婚事相当重视,专门命礼官制定公主参见公婆的礼节。贞元十一年(795)十月婚嫁。婚嫁时,王武俊因在自己的藩镇未能出席婚礼,于是,德宗又命义阳公主派人专程前往向他致礼。
  贞元十二年(796)五月二十七日,王士平和郭暧兄弟在代宗忌辰宴饮,被贬。不久,因义阳任性骄横,恣横不法,致使夫妻反目,德宗大怒,将义阳公主幽禁宫中,将王士平囚禁家里,不许他俩随便出入。
  时有进士蔡南、独孤申叔,俩人作义阳公主歌词,其中有《团雪》、《散雪》等曲,“言其游处离异之状”[120]。这些歌曲很快就在酒宴上流行。德宗听说此事后大怒,欲废除科举,流放蔡南、独孤申叔。
  宪宗时,王士平因举报暗杀宰相武元衡的侄子王承宗有功,被拜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进而袭父实封。元和年间,累迁安州刺史。后来,因结交太监而被贬为贺州司户参军。终其婚姻,他和义阳公主始终不能够和睦,义阳住崇仁坊,王士平住昌化坊。贞元年间,义阳公主卒,追封魏国宪穆公主。德宗怜悯自己的这个女儿,命在公主墓前营建祠堂120间,丧事花费四千万钱。并命权德舆作《赠魏国宪穆公主挽歌词二首》[121]。
  其一:“汉制荣车(一作仪)服,周诗美肃雍。礼尊同姓主,恩锡大名封。外馆留图史,阴堂闭德容。睿词(一作歌)悲薤露,千古仰芳踪。”
  其二:“秦楼晓月残,卤簿列材官。红绶兰桂歇,粉田风露寒。凝茄悲驷马,清镜掩孤鸾。愍册徽音在,都人雪涕看。”
  3.公主府邸禁止驸马染指
  按照规定,公主婚嫁后,辟有专门的公主府。公主府里设有邑臣。“公主邑司,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下;录事一人,从九品下。公主邑司官各掌主家财货出入、田园征封之事,其制度皆隶宗正焉”[122]。邑,指公主的食邑。令,指家令,起源于晋。“晋太康中,为长山长公主置家令一人。宋、齐已后,时有其职。隋氏复置,皇朝因之”[123]。
  驸马,在外人眼中是个身价百倍的主儿,简直就是幸运之神的化身。但对公主来说,却是公主的附庸。公主才是驸马的“太阳”。公主出嫁时,除嫁妆丰渥外,皇帝还会赏赐奴仆给公主,数量不限。也就是说,公主下嫁时是带着官吏、官署、仆人及大量的财富一起走进公主府的,而这些都是属于公主个人的,而身居公主府邸的驸马是无权支配的。
  万寿公主,宣宗李忱长女,宣宗对其钟爱异常。到了择婿的年龄,宰相白敏中向宣宗推荐首科状元郑颢,“颢衔之,上未尝言。大中五年,敏中免相,为邠宁都统。行有日,奏上曰:‘顷者,陛下爱女下嫁贵臣,郎婿郑颢赴婚楚州,会有日。行次郑州,臣堂帖追回,上副圣念。颢不乐国婚,衔臣入骨髓。臣在中书,颢无如臣何;一去玉阶,必媒孽臣短,死无种矣!’上曰:‘朕知此事久,卿何言之晚耶?’因命左右便殿中取一柽木小函子来,扃锁甚固。谓敏中曰:‘此尽郑郎说卿文字,便以赐卿。若听颢言,不任卿如此矣!’”[124]
  王徽,京兆杜陵人。大中十一年(857)进士。“时宣宗诏宰相于进士中选子弟尚主,或以徽籍上闻。徽性冲淡,远势利,闻之忧形于色。徽登第时,年逾四十,见宰相刘瑑哀祈,具陈年已高矣,居常多病,不足以尘污禁脔。瑑于上前言之方免”[125]。意思是说,当时宣宗下诏,要求宰相们在进士中为公主挑选驸马。有人觉得王徽不错,就将王徽的详细情况禀告了宣宗。宣宗听后便说,只要王徽答应了,就是郑颢的连襟。王徽生性淡泊,是个不逐名利之人。当他听说皇帝的意思后,立即忧虑起来。于是他便苦苦请求另一宰相刘瑑,说自己年龄已经超过了40岁,平日里就多病,根本不配跟皇家结亲。心地善良的刘瑑便在宣宗面前帮他说了好话,才免了这门亲事。
  在当时,不仅士族子弟“皆辞疾不应”,就连隐士也不肯娶公主为妻。如前述玉真公主的婚事,据《旧唐书》卷191《方伎·张果》记载,张果为隐士中的高人,隐于恒州中条山。时
  “玄宗好神仙,而欲果尚公主,果固未知之,谓秘书少监王迥质、太常少卿萧华曰:‘谚云娶妇得公主,真可畏也。’迥质与华相顾,未晓其言。即有中使至,宣曰:‘玉真公主早岁好道,欲降先生。’果大笑,竟不奉诏。迥质等方悟向来之言。”[126]
  此事《明皇杂录》所载略同[127]。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虽然值得怀疑,但毕竟代表了部分士人的看法。
  四 驸马要为早逝的公主守孝
  由于封建礼制的尊严,服纪制度仍然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服。在“齐衰”中,又有“齐衰杖周”与“齐衰不杖周”之分。而“齐衰杖周”又有“降服”、“正服”和“义服”之分。“齐衰杖周……义服……夫为妻”[128]。“杖周”是指居丧时持杖一周年。“夫为妻,始死,素冠深衣,不笄纚,不徒跣”[129]。唐朝礼制还规定,如果先死去的是公主,驸马就必须为其守丧三年。
  岐阳公主,宪宗李纯第6女,下嫁宰相杜佑之孙、大诗人杜牧堂兄杜悰,
  “开成初,〔杜悰〕入为工部尚书、判度支。属岐阳公主薨,久而未谢。文宗怪之,问左右。户部侍郎李珏对曰:‘近日驸马为公主服斩衰三年,所以士族之家不愿为国戚者,半为此也。杜悰未谢,拘此服纪也。’上愕然曰:‘予初不知。’乃诏曰:‘制服轻重,必由典礼。如闻往者驸马为公主服三年,缘情之义,殊非故实,违经之制,今乃闻知。宜令行杖周,永为通制。”[130]
  至此,驸马为公主服“斩衰三年”的情况才得以改变,尽管如此,士族娶公主还是望而却步。
  五 驸马不易升迁
  在唐朝,某男娶了公主后,除会立即加上一个从五品下的“驸马都尉”职官外。或许还可以加“三品员外官”的官衔。如果是三品,官衔就相当高了。但“三品员外官”则不然。唐朝的职事官包括“正员官”和“员外官”。“员外官”创制于武则天朝。所谓的“员外官”,是指正式编制之外的官,纯属虚衔。如果皇帝对某位驸马有“恩赏”的话,驸马是可以当正式的占缺官员。在唐朝,驸马总共161位。在这些驸马中,能做到位极人臣的宰相只有2位,部长级的超不过10位,其余则是所谓的“一官半职”。任何皇帝,是不会轻易去照顾自己的女婿升官,以免平添政治麻烦和是非。再加上驸马本身多非才情之辈。种种迹象表明,身为驸马,想在政治上飞黄腾达,非常艰难。
  六 简单结语
  纵观唐朝的历史,其皇室公主们的政治地位之高,完全到了傲视天下、藐视天下的地步,尤其是盛唐、中唐时期的公主们。但随着国势的逐渐衰弱,公主们的政治地位也随之滑落,尤其到了晚唐,公主们与天下百姓的女儿没什么两样,有的甚至还不如天下百姓的女儿。如此地步、如此残酷,这便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
  注释
  [1]陈立、吴则虞:《白虎通疏证》卷10,中华书局1994年,第491页。
  [2](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礼记正义》卷68《昏义第四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274页。
  [3]崔明德:《中国古代和亲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02页。
  [4](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110《阿史那社尔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115页。
  [5]《新唐书》卷110《执失思力传》,第4117页。
  [6](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195《回纥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200页;《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载:“萧国公主,始封宁国。下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乾元元年,降回纥英武威远可汗,乃置府。二年,还朝。”第3660页。
  [7](北宋)王若钦等编:《册府元龟》卷979《外臣部·和亲二》,中华书局影印1960年,第11506页。《旧唐书》卷195《回纥传》,第5208页。《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载:“燕国襄穆公主,始封咸安。下降回纥武义成功可汗,置府。”第3665页。
  [8](北宋)王溥:《唐会要》卷6《和蕃公主·杂录》,中华书局1955年,第75—77页;《旧唐书》卷195《回纥传》,第5195页。《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载:“定安公主,始封太和。下嫁回鹘崇德可汗。”第3668页。
  [9](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55僖宗中和三年七月条后载:“南诏遣布燮杨奇肱来迎公主。诏陈敬瑄与书,辞以‘銮舆巡幸,仪物未备,俟还京邑,然后出降。’奇肱不从,直前至成都。”九月条后载:“以宗女为安化长公主,妻南诏。”中华书局1956年,第8297页、第8300页。《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载安化公主为懿宗次女。第3674页。
  [10](西汉)司马迁:《史记》卷9《吕后本纪》“太后独有孝惠与鲁元公主”后注。《二十五史》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第45页上栏。
  [11]《史记》卷65《孙子吴起列传》。《二十五史》第一册,第250页上栏。
  [12](东汉)班固:《汉书》卷1《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颜师古注曰:“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诸王即自主婚,故其女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自主其婚也。”
  [13](明)陶宗仪:《说郛》卷10《续事始》,上海函芬楼影印本,中华书局1964年,第78页。
  [14]《旧唐书》卷183《武承嗣传附太平公主》,第4738页。
  [15](清)彭定求:《全唐诗》(增订本,全十五册)卷2,中华书局1999年,第21页。
  [16][18]《旧唐书》卷58《柴绍传附平阳公主传》,第2315页。
  [17]《唐会要》卷6《公主杂录》,中华书局1955年,第67页。
  [19]《旧唐书》卷58《柴绍传附平阳公主传》,第2316页。
  [20](清)王永彬:《围炉夜话》,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第327页。
  [21][22][23]《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45页。
  [24]《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60页。
  [25][26][27]《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61页。
  [28](唐)颜真卿:《和政公主神道碑》。(清)董诰《全唐文》卷344颜真卿八,中华书局1983年,3490页。
  [29][30]《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65页。
  [31]《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66页。
  [32]《旧唐书》卷17上《文宗本纪》,第528页。
  [33][34][35]《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53页。
  [36]《资治通鉴》卷203光宅元年第4条,第6417-6418页。
  [37]《资治通鉴》卷203光宅元年第4条,第6418页。
  [38]《资治通鉴》卷206圣历元年第4条,第6529页。
  [39]《旧唐书》卷183《武承嗣传附武崇训传》,第4736页。
  [40]《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54页。
  [41][42]《资治通鉴》卷209景龙二年第9条,第6623页。
  [43]《资治通鉴》卷209景龙二年第9条,第6625页。
  [44]《资治通鉴》卷208景龙元年条,第6611页。
  [45][46][47][48]《旧唐书》卷183《武延秀传附安乐公主传》,第4734页。
  [49]《资治通鉴》卷209景龙二年第9条,第6623-6624页。
  [50]《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54页。
  [51]《新唐书》卷34《五行志一》,第878页。
  [52]《资治通鉴》卷209景龙二年第9条,第6624页。
  [53]《新唐书》卷34《五行志一》,第878页。
  [54]《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55页。
  [55][56][57]《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50页。
  [58]《资治通鉴》卷202开耀元年第8条,第6402页。
  [59]《资治通鉴》卷202开耀元年第8条,第8440页。
  [60]《资治通鉴》卷208景龙元年第12条,第6614页。
  [61][62]《资治通鉴》卷204天授元年第13条,第6466页。
  [63][64]《旧唐书》卷183《太平公主传》,第4738页。
  [65]《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51页。
  [66]《旧唐书》卷183《太平公主传》,第4739页。
  [67]《资治通鉴》卷209景云元年第17条,第6651页。
  [68]《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52页。
  [69]《旧唐书》卷183《太平公主传》,第4739页。
  [70]《旧唐书》卷183《薛怀义传》,第4741页。
  [71]《资治通鉴》卷203垂拱元年第26条,第6437页。
  [72][73]《旧唐书》卷183《薛怀义传》,第4742页。
  [74]《旧唐书》卷183《薛怀义传》,第4743页。
  [75]《资治通鉴》卷205天册万岁元年第6条,第6502页。
  [76]《旧唐书》卷183《太平公主传》,第4739页。
  [77]《资治通鉴》卷207长安三年第12条,第6564页。
  [78]《旧唐书》卷183《武承嗣传附贺兰敏之传》,第4728页。
  [79]《全唐诗》卷344,中华书局1999年,第3861页。
  [80]《资治通鉴》卷210景云元年第18条,第6659页。
  [81][82][83]《大唐故金仙长公主志石之铭》,志石现藏陕西蒲城县博物馆。
  [84]《旧唐书》卷178《李蔚传》,第4626页。
  [85][86]《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57页。
  [87]《全唐诗》卷167,第1729页。
  [88]蔡玮:《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绩语堂碑录》,清魏锡曾撰,清光绪九年(1883)刻本。
  [89]《全唐诗》卷182,第1864页。
  [90]《全唐诗》卷173,第1881页。
  [91][92]《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59页。
  [93]《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63页。
  [94]《全唐诗》卷436,第4839页。
  [95]《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66页。
  [96]《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68页。
  [97]《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43页。
  [98]《全唐诗》卷40,第512页。
  [99](清)董诰等:《全唐文》卷257《高安长公主神道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152页。
  [100][101]《全唐文》卷257《高安长公主神道碑》,第1152页。
  [102]《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49页。
  [103]《全唐文》卷257《高安长公主神道碑》,第1152页。
  [104]《全唐诗》卷92,第993页。
  [105]《全唐诗》卷73,第802页。
  [106](清)王永彬:《围炉夜话》,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98页。
  [107]《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48页。
  [108]《资治通鉴》卷199永徽四年第1条,第6280页。
  [109]《资治通鉴》卷199永徽四年第1条,第6281页。
  [110]《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第3666页。
  [111](唐)张鷟:《朝野佥载》,中华书局1979年,第177页。
  [112]《旧唐书》卷52《代宗崔妃传》,第2190页。
  [113]《资治通鉴》卷218至德元载六月甲午条,第6971页。
  [114]《旧唐书》卷10《肃宗本纪》,第240页。
  [115]《旧唐书》卷52《后妃下》,第2190页。
  [116]《旧唐书》卷11《代宗本纪》,第279页。
  [117][119]《旧唐书》卷120《郭子仪传附郭暧传》,第3470页。
  [118]《资治通鉴》卷224大历二年第3条,第7194-9195页。
  [120]《旧唐书》卷142《王武俊传附王士平传》,第3878页。
  [121]《全唐诗》卷327,第3666页。
  [122](唐)李林甫等:《唐六典》卷29《诸王府公主邑司》,中华书局1992年,第733-734页。
  [123]《唐六典》卷29《诸王府公主邑司》,第733页。
  [124](唐)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上,中华书局2006年,第88—89页。
  [125]《旧唐书》卷178《王徽传》,第4640页。
  [126]《旧唐书》卷191《方伎·张果传》,第5106—5107页。
  [127](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中华书局2006年,第30页。
  [128]《新唐书》卷20《礼乐志十》,第443页。
  [129](唐)杜佑:《通典》卷84《丧制二》,中华书局1988年,第2278页。
  [130]《旧唐书》卷147《杜佑传附杜悰传》,第3985页。
  (刘向阳,乾陵管理处,文博研究馆员;党明放,江苏兴化市图书馆,馆员)

乾陵文化研究(八)/樊英峰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