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代帝陵概况 > 唐代帝陵基本结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唐陵地面建筑-雄伟的封丘

王双怀


  封丘即通常所说的墓冢,也就是建在地宫上边的封土堆。考古学家习惯称之为“陵台”。称“陵台”比较形象,但却易与文献中所说的“陵台”相混。文献中所说的陵台实际上是指“陵署”而言。为了避免混乱,这里姑称之为“封丘”。唐陵有两种类型,因山为陵者借助自然山峰为冢,不存在大修封丘的问题;但对堆土为陵者来说,营建封丘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
  如前所述,关中唐陵中堆土为陵者共有四座,即高祖献陵、敬宗庄陵、武宗端陵和僖宗靖陵。献陵封丘高19米,形如覆斗。封丘底部东西130米,南北110米;顶部东西30米,南北10米;坡度为20度48分。封丘在陵园的位置,东西居中。南北门与封丘间距分别为320米和280米。据文献记载,献陵封丘南曾有寝宫、献殿建筑①,后来寝宫移出陵园②。庄陵封丘底部为正方形,边长57米,高17米。封丘在陵园中的位置是东西居中,陵南较陵北宽47米。端陵封丘底部东西58米,南北60米。靖陵封丘底部呈方形,边长40米,高8.6米;顶部也是方形,边长8米。封丘在陵园中的位置是东西居中而偏北,距南城墙264米,距北城墙176米。
  由此可见,此四陵形如覆斗,上下皆方。这一点与秦汉帝王陵墓没有什么差别,符合“以方为贵”的思想。在这四座陵墓中,高祖献陵的封丘最高,占地面积也最大。其次是端陵、庄陵,靖陵最小。这样的规模,自然不能与昭陵、乾陵相比,也不能与秦始皇陵和汉武帝茂陵的“方上”坟头相比,但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还是比较高大的。唐初营建献陵时,原拟依汉长陵故事,将封丘筑为“九丈”,有人说高祖节俭,应修作“三丈”。房玄龄认为“汉长陵高九丈,原陵高六丈。今九丈则太崇,三刃则太卑”,请依原陵之制③。结果被唐太宗采纳。这是献陵规模相对较小的原因。庄、端、靖三陵封丘更小的原因,恐怕与唐末国力的衰落有一定的关系。
  至于封丘东西居中而偏北,则与在封丘前修建寝殿的制度有关,与唐代帝王的统治思想也有一定的关系。文献记载关中唐陵内城中有献殿、寝殿等建筑。这一点已为考古工作者所证实。献殿等建筑群落既位于封丘之南,则封丘所处的位置自然要偏北一些。否则,陵园布局就显得不够合理。此外,封丘东西居中而偏北,也符合中国古代的“坐北朝南”的“尊君”思想。唐代帝王生前居住的宫殿是“坐北朝南”的。陵寝既是帝王生前生活的象征,自然也应当体现出这样的观念。事实上,关中唐陵在布局上都是“坐北朝南”的。堆土为陵者封丘在陵园中的位置是东西居中而偏北,因山为陵者的“山”也是如此。因此,可以说“封丘”东西居中而偏北是唐陵的通则。 
  ① 《旧唐书》卷二五《礼仪志》五。
  ② 《旧唐书》卷一三六《崔损传》。
  ③ 《旧唐书》卷七二《虞世南传》。 

荒冢残阳—唐代帝陵研究/王双怀著.—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