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太宗昭陵 > 昭陵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昭陵陪葬墓分布有何特点

惠焕章,杨婧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二月,也就是长孙皇后首葬昭陵3个月后,唐太宗关于陪葬之事制定出《九嵕山卜陵诏》。诏书中说:“自今以后,功臣密戚及德业尤著者,如有薨亡,宜 赐陵地一所,给以秘器,使窀穸时丧事无阙,所司依此营备,标朕意焉。”在唐太宗看来,君臣之间,义深舟楫,功臣们或定谋帷幄,或身摧行阵。功臣薨后,应当和帝王生活在一起,居止相望,一如生前。
  在唐太宗的积极倡导下,陪葬者要享受盛大的饰终大典,诸大臣也以陪葬为荣,陪葬之风日盛。从贞观年间开始,直至开元二十九年,百余年内已有180余座陪葬墓,在昭陵形成了庞大的陪葬墓群。
  这庞大的陪葬墓该如何布局呢?英明的唐太宗在生前就已经考虑到了。他以自己的陵寝为基点,让陪葬墓向南辐射,依次排列成一个扇形。如此以来,太宗的陵寝居高临下,威严无比,“功臣密戚”和“德业佐时者”,作为一种无尚的荣誉陪葬在其前方。到后来,唐皇室还允许臣僚申请陪葬昭陵,甚至就连子孙也可以从父祖而葬,因而形成了我国古代陪葬墓最多的陵地。
  昭陵的陪葬制度也体现着封建宗法思想。唐皇室墓大都在山上,距太宗的陵寝较近,而大臣墓大都在山下,距太宗的陵寝较远。墓葬的形制也有区别。就拿皇族的陪葬墓来说,它是按照墓主人生前与太宗关系的亲疏远近来排列位置的。妃子和生前受到皇帝宠爱的公主多埋葬在寝宫附近的“心腹”地域,长孙皇后生的公主如新城公主、长乐公主、城阳公主不仅葬在陵山近处,而且墓前或设有“乳峰”,或封土呈覆斗型,前后各设4个土阙,俗称“八抬轿”。而生前受皇帝冷遇的兰陵公主、清河公主墓则远离“心腹”地域,与庶出的王子、一般大臣一样,都葬在山下平原上,且封土多为圆锥形。另外,受冷遇公主的墓葬规模,与得宠公主的墓葬也有明显差别。可见,昭陵的整体与陪葬方式,充分体现了封建皇权思想,也反映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陪葬昭陵的人物,除皇亲国戚外,更多的则是文武功臣,他们的陪葬又有别于皇子、公主。文武功臣陪葬墓的建制排列与他们生前在唐长安城的官衔建制排列几乎一致。左边是文臣,右边是武将,但也有着明显的轻重之分。尚书省属下的长官,安排在陵寝前方的右侧偏中,而战功累累的大将军,则被安排在陵寝的最前方,这一个陪葬的分布方式是昭陵的另一大特点。如太宗生前最为器重的魏征墓葬被安排在“心腹”附近的凤凰山上,依山凿石而成,墓前设置了一对土阙,太宗亲自为他撰写碑文,可见他享有特殊的“宠遇”。武将李靖墓葬也别具特色,封堆起筑成阴山、积石山之状,中间为圆锥形,两侧作长方形,东断西连,犹如连绵起伏的山峦,以显示其平定突厥、荡平吐谷浑之伟大功绩。另一武将李勣的墓葬 起筑成“品”字形的三个土冢,蕴含着阴山、铁山、乌德鞬山,以表彰其破突厥之功。由于魏征、李靖、李勣3人都有大功于唐王朝,所以,无论是在他们生前,还是在死后,都享有太宗的宠爱。
  除此之外,陪葬昭陵的人物还有太宗近臣房玄龄,儒学名流孔颖达、褚亮,唐初名将秦琼、尉迟敬德,老牌士族杨恭仁、崔敦礼、宇文士及等。庶族出身的马周、程咬金等也被安排在陪葬之列。
  180余座陪葬墓,以昭陵元宫为中心,向南辐射成一面扇形,犹如群星拱月一般,捍卫着神圣的昭陵,如君臣生前一样,帝王居高临下,朝臣侍列殿堂。“明良想象君臣际”,这茫茫的昭陵陵园正好映射出贞观君臣灵爽共聚、死生与共的关系。 

唐太宗李世民百谜/惠焕章,杨婧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