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高宗乾陵 > 乾陵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述圣纪碑”的构造为什么是七节呢

惠焕章,吴俏


  公元683年12月4日,唐高宗死于洛阳宫之贞观殿,享年56岁。武则天打破帝王陵前不立石碑的惯例,命令大臣在乾陵朱雀门外为唐高宗树立了一通巨大的石碑。
  石碑高7.5米,每边宽1.86米,碑身分为五段,上有盖,下有座,榫眼扣接,凡七节,习称“七节碑”。因碑上刻着《述圣纪》,故又名“述圣纪碑”。《述圣纪碑》碑文是武则天亲自撰文,由唐中宗书写,洋洋8000言(一说5500字)。由于年代久远,风吹雨蚀,加之人工拓损,已漫漶残泐。但从留下的文字看,充满了对高宗的赞美。据说此碑刻成后,复嵌金屑,碑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使宏伟的陵园显得更加壮观。
  为什么该碑的构造单是七节,而不是八节或九节呢?因为古代以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为“七曜”。好大喜功的武则天为高宗树立七节碑即取其“七曜”之意,就是暗喻高宗李治的功德如日月星辰普照天下,光耀千秋。然而,历史是最公正的,唐高宗李治虽然是唐太宗李世民选定的继位皇帝,也有一定的治国之才,但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在位34年,并无辉煌政绩。在前期尽管勤于理政,只基本维持了“贞观之治”的安定局面;后期由于患头风病而委政于武后,因而,将他的功德喻为日月星辰光照天下,显然是誉过其实了,只能理解为武则天以此寄托自己对丈夫的深情和怀念罢了。 

武则天百谜/惠焕章,吴俏编著.—西安:西安出版社,2002.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