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高宗乾陵 > 女皇武则天生平寻踪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废黜中宗——不肖子被把玩于股掌之中

胡戟

    李贤被废之翌日,武则天所生第三子英王李哲(本名显)被立为皇太子,时永隆元年(680年)八月,三年后他继位为唐中宗,这期间唐高宗的身体越来越坏。
  唐高宗自太宗皇帝驾崩时便“哀毁染疾”①,“帝晚益病风不支”②,永隆二年闰七月,唐高宗“服饵”。饵是金石之药,性烈,唐太宗即因饵金石中毒暴亡,唐高宗这次治疗前,任命裴炎为侍中,负首相之责,为防不测,又令太子监国。可见这时病已不轻。两年后他曾想封嵩山,永淳二年(683年)七月诏十月有事于嵩山,旋因病改来年正月,但到十一月时因病重不得不下诏罢来年封嵩山。当时“帝头眩不能视”,御医奏:“风上逆,砭头血可愈。”武后为他们竟想在天子头上刺血大怒,在帘中呵斥,要杀御医。但唐高宗“眩不可堪”,愿让他们试针,果然有效,皇帝说:“吾目明矣!”武后转怒为喜,诚恳地拜谢道:“天赐吾师!”亲自负缯宝赐御医③。但唐高宗终究已病入膏盲,痊愈无望,一个月后他想登上则天门楼宣布改元弘道,但“气逆不能乘马”,当夜召裴炎受遗诏辅政,而后溘然长逝,享年五十六。临终他还惦念民众,问侍臣:“民庶喜否?”对曰:“百姓蒙赦,无不感悦。”他叹息道:“苍生虽喜,我命危笃。”终于没能如愿生还长安④。
  《资治通鉴》称自麟德元年(664年)杀上官仪后,“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是夸大不实的。唐高宗虽生性懦弱,但是一直过问朝政,始终没有放弃皇帝的权力。他看重武则天的才能,更出于自己健康不佳需要帮手而信用武则天,让她参决大政,终于培养起一代女皇,为中国历史增添了多姿多彩的一章,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只因后来造成传承给一个女子的事实,便被历代腐儒指斥为“昏”、“愚”,而不论其34年政绩是非,是决不能得出公正的历史评价的。
  唐高宗遗诏回顾高祖太宗当年创业:“拯苍生之(于)已溺,救赤县之将焚,止麟斗而清日月,息龙战而荡风波”,开国66年来,“黎元无烽柝之警,区寓恣耕凿之欢,育子长孙,击壤彭腹,遐迩交泰”。遗嘱:“皇太子可于柩前即皇帝位。园陵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⑤最后仍表示了对武则天的高度信任,给了她继续管理国事的莫大权力。
  于是中宗即位,尊武则天为皇太后,以裴炎为中书令……表面上一切都入了新的轨道。
  但在翌年二月,继位不足两个月的唐中宗被废黜,改由他四弟雍王李旦继为唐睿宗。走马灯式的换了又一朝天子。这位貌似太宗血气方刚的新皇帝做错了什么事呢?不过是想让自己的岳父韦玄贞当宰相,并授给乳母的儿子一个五品官!
  韦玄贞才从普州参军提为豫州刺史,又要拜侍中,这件事是不大合适。裴炎跟他争,利用相权制约皇帝的行为。可是这位年青人想摆摆皇帝的架子,顶了一句:“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哪里想到,裴炎把这事向武则天一说,武则天就召集百官到乾元殿,裴炎与中书侍郎刘祎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勒兵入宫,宣太后令,废中宗为庐陵王,扶下殿,幽于别所。临了,他还跟武则天顶了一句:“我何罪?”武则天回答他:“汝欲以天下与韦玄贞,何得无罪!”一句空话而已。
  看来李哲对于自己专权的母亲还没有足够的了解,他也没有从两个哥哥的遭遇中吸取应有的教训,结果在皇帝宝座上还没坐稳当,就被撵下来。
  武则天这次能轻言废立,举手成功,是因为得到外廷的合作。
  鉴于在和李贤的争夺中外廷失控的教训,武则天在李贤被废前后着力改组宰相班子,陆续去掉了张大安、郝处俊、李敬玄,加上来恒病死,到永隆二年(681年)三月时,宰相班子中武则天的反对派只剩下李义琰一人。即使他也在永淳二年(683年)三月,因改葬父母,倚势迫使其舅家迁坟,高宗认为此人不可用而让致仕退休了。
  新的宰相班子是以裴炎为轴心组织的。
  裴炎(?一684年),绛州闻喜人,出身于有名的大族洗马裴氏。早年补弘文生,以明经入仕,调露二年(680年)李贤废前四个月入相,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永隆二年(681年)闰七月迁侍中(门下省长官),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受遗诏辅政,由侍中迁中书令(中书省长官),宰相议事之政事堂也随之由门下省迁至中书省⑥,可见他在中枢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与废中宗行动的中书侍郎刘祎之是当初的北门学士之一,武则天的亲信,而裴炎并不是,他只是在固争不可以韦玄贞为侍中和与乳母子五品官的事上和中宗皇帝发生严重冲突,“炎惧,乃与则天定策废立”。⑦当时勒兵入宫的程务挺、张虔勖也并非武则天亲信,这两个左右羽林军的统帅,原都是裴行俭提拔起来的偏裨副将。裴行俭在永徽末任长安令时便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同长孙无忌、褚遂良在背后活动被告发而远贬西州。这位闻喜中眷裴氏出身的大将所提拔的另外一批武将王方翼(王皇后堂兄),刘敬同、李多祚、黑齿常之都是当时威震华戎的名将。可这一军人集团是忠于李唐皇室的,李多祚是后来五王政变推翻武周政权的军事首脑。程务挺、张虔勖这时“同受则天密旨”⑧,更多是因裴炎的关系介入事变。这次武则天在还没来得及完全控制文臣武将的情况下得以用宫廷政变方式废除中宗,是利用了裴炎和中宗的一时冲突,是有相当偶然性的成功。
  ①《唐大诏令集》卷11《大帝遗诏》。
  ②《新唐书》卷76《则天武皇后传》。
  ③《新唐书》卷76《则天武皇后传》。
  ④《旧唐书》卷5《高宗纪》。
  ⑤《唐大诏令集》卷11《大帝遗诏》。引文有节略。
  ⑥据《资治通鉴》、《新唐书·百官志一》。
  ⑦《旧唐书》卷87《裴炎传》。
  ⑧《旧唐书》卷83《程务挺传》。
  

武则天本传/胡戟著.—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