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要组织机构 > 抗日战争时期 > 日本工农学校建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日本工农学校建立


  抗日战争时期一所教育、改造日军俘虏的学校。1940年10月由八路军总政治部创办,校址设在延安,日共党员冈野进(野坂参三)担任校长。1941年5月15日正式开学。随着八路军对日军的军事打击和瓦解工作的加强,日俘迅速增加。为适应这一需要,1943年1月在晋西北、1944年10月在山东又分别设立了分校。学员来自战场上的日军俘虏和投诚的日本士兵。日本工农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启发日俘的阶级觉悟,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使他们成为反侵略战争和为日本人民解放而斗争的坚强战士。有了教育改造好放下武器的日军官兵,学校在生活上给予学员各种优待,学员入学的第1个月按八路军师以上干部待遇发5元津贴,以后按八路军连职干部待遇,每月发3元津贴,发给被褥、鞋袜、毛巾、牙刷、烟草、衣服等,并按时给予补充。伙食除按一般规定外,还有特殊供应,逢年过节和日本重要节日,均发给会餐费。在政治上给予信任,有一定民主权力,允许学员推选表现突出者出席边区参政会。在管理方面,尊重学员的人格、信仰,不侮辱,不打骂,不体罚,不设高墙警戒,坚持自己管理自己。课程设置一般有:政治常识、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发展史、中国问题、日本问题、时事政策等。教育方法灵活,不强制灌输,提倡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学员通过学习,获得一般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初步明确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懂得了劳苦大众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源,认清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和驱使日本人民充当炮灰的罪恶目的,看到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实质和失败的必然性,绝大多数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许多学员毕业后参加了八路军,在前线积极参加瓦解敌军的工作(至1942年6月,有35名学员参加八路军),许多学员在延安等地组织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在华日人共产主义者同盟支部”、“日人解放联盟延安支部”等团体,从事各种反战活动。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日两国人民的解放和世界和平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人英勇献身。日本投降后,该校停办,学员绝大部分回国,其中许多人一直为日中两国人民的和平友好事业而奔波。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编辑委员会.—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