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战役·战斗 > 解放战争时期 > 解放西安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解放西安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民国25年)12月12日。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于西安捉蒋“兵谏”,迫使蒋介石接受团结抗日的要求,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就号召全国人民抵抗侵略者,积极发动和领导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5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了要求南京政府“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囹结,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要求国民党立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拯救民族危亡。这一伟大号召,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也得到国民党内进步人士和国民党军队广大官兵的拥护。但是,蒋介石却继续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积极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36年11月,将约30个师从两湖调到平汉线汉口至郑州段和陇海线郑州至灵宝段,准备进入陕西,一举消灭红军。
  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广大官兵,因东北沦陷,亲身感受到国破家亡的痛苦,怀有抗日的要求;以杨虎城为首的西北军(第十七路军)系陕西地方势力,一向与蓄意消灭异己的蒋介石有深刻的矛盾。当时,他们奉命在陕北反共前线进攻红军,多次被红军击败,因此两军上下逐步认识到“剿共”是没有出路的。与此同时,中共和红军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东北军、西北军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从而使红军与东北军、十七路军三位一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首先在西北地区得以实现。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由洛阳到西安,一意孤行,坚持反共内战政策,拒绝接受张、杨多次向他提出的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建议,并逼迫张、杨加紧“剿共”,否则要将他们的部队分别调往福建和安徽。张学良和杨虎城出于爱国热情和对蒋介石倒行逆施的激愤,在“哭谏”无效后,毅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12月12日清晨于临潼骊山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同时囚禁了在西安的十几名国民党南京方面的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救国主张。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以何应钦等为代表,竭力策动“讨伐”张、杨,轰炸西安,用武力救回蒋介石;以宋子文、孔祥熙、宋美龄等为代表,主张用和平方式营救蒋介石,反对“讨伐”。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各团体对西安事变的态度,根据共产国际和苏联对西安事变的反应,正确分析了国内的政治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应张学良、杨虎城的邀请,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组成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代表团到西安,为协助张、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了巨大的工作。同时,将红军主力南调至三原、咸阳、商雒等地,以协助东北军、十七路军准备粉碎何应钦等亲日派对西安可能发动的军事进攻。12月2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这就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提供了重要的前提。12月25日,蒋介石被释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由“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策略方针的转折点,而且也是中国国民党由“剿共”内战到联共抗日政策重大转变的开端,成为中国时局转换的枢纽。它意味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并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陕西省志 军事志(上)/陕西省军区军事志编纂委员会.—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