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一章 第一节 基本实现工业品自给——4

雷云峰


  四 蓬勃发展的盐业和运输业
  边区高干会检讨了历年的盐业政策,确定了积极发展盐业的方针。1943年,边区政府计划产盐40万驮,运盐30万至36万驮,并争取超过。关于产盐,仍继续官督民产政策,保障盐的质量大部至全部为上等盐,不许再产下等盐。关于运盐,拟定盐业公司系统运4万驮,吸收外来脚户运5万驮,组织边区人力畜力运21万至26万驮,共运30万至36万驮。
  根据积极发展盐业的方针,三边党政负责人对盐业生产非常重视,亲自到各盐池巡视,解决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召集莲花池、苟池等地地主,当面解决租佃的办法,安定了佃户的生产情绪;把定边一带的边民,组织了回民生产合作社;动员盐池、定边两县民众与机关、部队、学生3000多人,由县长县书以及区乡干部带领,打盐两个星期等,这些对食盐生产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盐务局也总结了过去的经验,纠正了忽视生产的倾向,并把生产任务由40万驮提高到60万驮,决定采取办合作社,发放盐货,改组产盐委员会,组织与调剂劳动,解决租佃关系,重新分配盐田,照顾穷户和移民,修筑盐田水道水堤,动员临时劳动力抢打老池成盐等办法,保证任务的完成。
  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食盐生产发展很快,截止1943年9月20日,就已产盐47万驮,比1942年同期增产了26.5万驮,超过71%。
  1944年,边区政府提出产盐60万驮,运盐40万驮的任务。但因这一年雨水过多,影响了生产,实际上只产盐16.6万驮。
  1945年,边区政府提出产盐60万驮,由于前半年整整旱了两个月,最大的食盐产地苟池没有出盐,严重影响盐业生产。同时,日本投降后,许多人认为盐的出路不大,而且存盐很多,对产盐放松了领导。因此,这年实际产盐24.3万驮。
  发展盐业的中心环节是运输,运输的重要条件是交通。因此,1943年边区政府决定拨款200万元,由建设厅负责,修通延定(延安至定边)、定庆(定边至庆阳)两条大车路,整理延富路。并由物资局沿运输大道开设骡马店,转运栈,缺水处开挖贮水窖。由建设厅协助物资局在沿途广种苜蓿,并用其他办法配备草料,以保证顺利运盐。
  1943年边区运盐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全年共运盐38.8万驮。参加运盐的牲口多达5.5万头(绥德分区未统计在内),其中群众的4.9万头,合作社的6000余头,机关部队的2000多头。
  取得这样巨大成绩的原因,第一,是恢复了督运政策和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各级干部对运盐的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并进行了运输的调查研究,采取了劝说和算帐的办法,动员群众牲口运盐。许多区乡党员干部亲自参加领导运盐,许多负责同志用相当大的精力领导检查运盐工作。西北局发出《关于加强运盐工作的指示》,边区政府对于运盐实行了各种帮助与奖励政策,如解决了运盐路上的食、宿、水草等问题;对于各种脚户和合作社牲口给予贷款;凡脚户或群众参加运盐者,其运盐部分运费收入不交公粮;对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大批运盐英雄和模范运输合作社实行奖励等,促成了运盐业的大发展。第二,是把边区的运输力量广泛地发动起来了。群众参加运盐绝大多数是自愿的,而且利用各种不同的形式,使他们都参加一定的组织,各种形式的合作运输方式在刘建章的创造和政府的提倡推广下,有了蓬勃的发展,使边区的运输事业走上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1943年10月2日,边区政府又发出《关于利用公盐贷金发展运输合作社的指示》,指出1944年的公盐负担,除绥德分区外,准许各县提前于本年秋冬后,按各县交盐地点的市价征收贷金作为发展运输合作之用。凡尚未建立运输合作或民间合作的区域,应以贷金与长短脚户及农户合作,组织公私合作或民间合作的运输事业。凡已建立运输合作的区域,应以代金扩大与巩固原有合作运输队。为了争取长脚户及农户积极参加运输合作起见,各级政府应从各方面支持运输合作,使之有利可图,保证实现公私两利。为了支持运输合作,边区政府还发出《关于补助运输合作社的通知》,规定因运盐卖给盐业公司而赔钱者由政府给予适当补偿。
  上述政策的执行,使边区运输合作社发展很快。1942年运输合作社有牲口246头,1943年发展到3706头,1944年6月增至6884头。据1944年8月统计,全边区共有运输合作社233个。1945年8月统计,发展到317个。这些运输合作社在食盐运销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如1944年6月,运输合作社共运销食盐2.5万驮,占全部运出食盐的11%强。运输合作社的资金共有8.7亿多元,占全边区合作社总资产的41.3%,运盐成为合作社最重要的任务。食盐的产、运、销,除供给全边区需要外,每年可输出10万至25万驮。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篇)/雷云峰.—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