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二章 第一节 干部教育的加强与提高——2

雷云峰


  二 调整和改造干部学校教育
  抗战初期,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对革命干部迫切需要,中共中央和边区党、政在延安创办了20多所干部学校,及时培养了一大批抗日人才。“这些学校,有的属边区的,有的是中共中央创办而与边区互相合作的;它有来自东西南北海内海外各民族的优秀青年,培养了成千成万分散在全国各抗日战线的干部。”①
  但是,在干部学校教育工作中却存在着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倾向,特别是在办学思想上表现为盲目的追求旧的“正规化”。以鲁迅艺术文学院为例,在整风运动前演出了大型名剧《雷雨》、《日出》、《钦差大臣》、《结婚》等,同当时抗日的气氛极不协调,难以为广大群众所理解,群众反映很冷淡。1940年和1941年,鲁艺曾两次修订教育方案和教学计划,提出办“正规大学”的口号,规定改变各系过去的短期学制,一律延长为五年(实习时间另作安排)。学员入学后,前两年着重进行基础知识和中国历史知识的教育,同时在技术上打好相当基础;后三年,要求学员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各系按照培养目标设置各种专修课程。这样,就在鲁艺教学实践中出现了种种偏向:把提高和普及机械地分开来,导致了关门提高的错误倾向;许多人完全沉潜于西洋古典作品的世界,培养了一种所谓“高级的”欣尝趣味,根本看不起当代中国的作品,民间的文艺更不消说,甚至对于延安报刊发表的作品一律不看,还美其名曰这是抵制坏作品的最好的“精神封锁”政策;片面理解现实主义,由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写身边琐事和回忆过去生活的作品多了,留恋在狭隘的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里,松驰了向新的生活,向工农兵的生活的突进等。其它干部学校的教育,也程度不同的存在着理论与实际、所学与所用脱节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毛病。他们只会死记硬背各种原则和结论,而不会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背诵《资本论》,而不能了解法币为什么跌价。
  上述问题的存在,引起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边区政府的极大关注。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批评干部学校教育中,在职干部教育中理论脱离实际的毛病,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为此,毛泽东提议,“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
  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指出延安干部学校的基本缺点,“在于理论与实际,所学与所用的脱节,存在着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的毛病”。为了彻底克服这些缺点,决定强调干部学校的教育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学生能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和方法,去分析中国历史与当前的具体问题,去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使学生养成这种应用的习惯,以便在他们出校之后善于应用马列主义的精神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指导实践”。决定并规定了各项具体的措施。为此,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央这一决定,“这是反对主观主义的精神在学校教育上的具体运用,这是培养干部工作中的新纪元,这是中国教育上的一个新革命”。②
  1942年6月25日,边区政府第25次政务会议,原则通过《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调整边区各直属学校的决定》,明确规定了各直属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指出:延安师范、缓德师范、关中师范、定边师范、富县师范均为培养边区地方国民教育师资的中等学校;米脂中学和陇东中学为培养边区青年知识分子的中级学校;新文字干部学校为培养新文字运动基本干部及语文研究人材的中级学校;保育院小学为哺育战时被难儿童的完全小学。上述学校由教育厅领导。行政学院,为培养县区两级行政干部的学校,由政府委员会直接领导。边区职业学校,为培养工农业行政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及商业技术人员的中级学校,由建设厅领导。警察学校,为培养边区警察及地方锄奸保安人员的学校,由保安处领导。医药学校,为培养各县医药卫生人员的学校,委托医科大学协助办理,学生毕业后由边区政府分配工作。同年,边区政府对干部学校进行了整顿,制定了学校规程,统一了中等学校的课程和学制,充实了各学校的教员和干部,增加了学校经费,改善了学校设备,提高了教师薪水和待遇。此后,边区的干部学校从规模、设备、教学等方面逐步完善。
  1942年下半年,边区教育厅和延安各学校,开始了整风。在学习整风文件中联系实际,对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干部学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倾向及旧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延安几所大学和职业学校,对理论与实践、教育与政治、普及与提高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从思想上清算了教条主义与旧型正规化,进一步明确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此基础上,同年底召开的边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着重讨论了干部教育方针等问题,其基本精神,是要把以往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脱离抗战实际,脱离边区与人民的现象加以改变,使之符合于抗日战争时期十大政策的要求,适合边区建设的需要。为此,会议具体地确定了以下教育改革的原则:
  一、确定各中学、师范学校,担负提高现任干部与培养未来干部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接受小学毕业生及程度相当的学生,培养他们成为服务边区各项建设工作的干部;另一方面,接受现任区乡干部、现任小学教师及其他工作干部,分别教育之。
  二、各学校学制,得以学校任务及地方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一致。
  三、教学内容,必须贯彻为边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进行思想教育,确立学生的革命观点、劳动观点与群众观点;进行以边区政治、经济为中心的政治教育与生产教育,辅之以时事教育;进行文化教育,依学生程度及边区需要出发,废除暂时不适用或不急需的内容科目。
  四、为使学校教育与边区实际密切的结合,各学校应与附近乡村政府和生产部门建立经常的协作制度。
  五、彻底改革学校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反对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集体主义,反对惩罚主义与自由放任主义;坚持群众观点,反对官僚主义;提高政治原则性,反对自由主义。
  六、调整教育工作干部,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训练。
  1943年下半年,各干部学校还联系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开展了“三个对比”教育,即对比共产党和国民党、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党领袖和国民党领袖的教育,使学员受到一次生动具体的政治教育,也认清了国民党法西斯教育的本质。
  1944年4月11日,边区政府第72次政务会议决定,将延安大学与行政学院合并,名称仍为延安大学。任命周扬、王子宜为正副校长。该校下分设行政学院、艺术文学院(亦称鲁迅艺术学院)、自然科学院。行政学院设行政、财经、教育、司法4个系,各系主任依其性质由边区政府各部门主管首长兼任;艺术文学院设文学、戏剧音乐、美术3个系;自然科学院设工学、农学、化学3个系。边区政府聘请周扬、王子宜、刘景范、柳湜、乔木、李卓然、宋侃夫7人组成临时教育委员会,分别进行制订教育计划及改编事宜。同时,会议还决定将民族学院迁至定边县境内,由三边专署管理。这些决定是边区专门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对打破中国历来大学教育之成规,彻底克服边区过去教育中存在的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适应抗战与边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作用。
  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使边区干部学校的教育同抗日战争和边区各项建设事业紧密结合起来,逐步明确了办学方向,在学校体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进,使边区的干部学校教育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边区干部学校的课程设置除了专业基础课外,以革命和边区建设的实际为主要内容,比如统一战线、民众运动、公民知识、陶器生产、炸药的制造等。具体课程有政治、文化、军事、科学技术等。政治课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哲学及边区建设、政治常识等为主;文化课以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等为主;军事课以持久战、游击战术、兵种、武器、根据地建设、实弹射击等为主;科学技术课的设置以各校的性质而定,凡带专业性质的学校,以学习专业为主,在时间分配上,一般是专业课占80%,政治课占20%;有补习文化课的学校,则专业课占50%,文化课占30%,政治课占20%。
  边区干部学校的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从边区处于敌顽包围封锁的环境和物资极度匮乏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打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使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民族斗争,生产建设的实践中运用。学校采取一面教学,一面实践的方法,使师生直接投身于边区建设。学校的教研人员有计划地进行边区建设中各种实际问题的研究,参加有关部门的实际工作,如民主选举、民运工作、减租减息、社会教育、生产运动等,既帮助政府工作,又在实践中进行调查研究。学校学员也是一样,安排一定的时间参加边区的各种实际工作,如行政学院的学员到边区的一些行政部门工作,财经事业的学员参加边区合作社的实际工作,师范学员帮助教育部门研究与编纂边区的中、小学教材,到各地办冬学,职业学校学员到工厂参加生产劳动,使教学直接为边区建设服务。
  边区干部学校还实行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师生们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勤俭办学;一面学习、一面生产。他们自己动手挖窑洞,建校舍,开荒种地,纺线织布,缝衣做鞋,打盐运盐,砍柴烧木炭等,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物资条件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坚持教学,学员们发挥聪明才智,用弹壳和木棍制成蘸水笔,用薰烟制成墨汁,用猪鬃制成牙刷,用桃核制成算盘珠,用石板和沙盘写字,用桦树皮代替纸张,用香火和石日晷代替钟表,用食盐代替牙膏。学员们通过生产,既克服了严重的物质困难,又学习了文化知识。
  边区干部学校的教师,有专职的,也有聘请党政军负责人和专业特长的人兼任的,这两类教师的比例因各校的情况不同而异。比如,行政学院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2%,而各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则专职教师占多数。
  总之,边区的干部学校教育,从革命斗争和边区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理论同实际结合。一面学习,一面生产(或工作),教、学、做三位一体,动静教育轮番进行,学习、生产、生活、工作互相渗透,就成为边区干部学校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在干部文化素质差、物质条件极端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培养干部的成功经验。
  ①《林主席在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四辑第267页。
  ②《教育上的革命》,《解放日报》1942年1月13日。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篇)/雷云峰.—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