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上)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出版说明

雷云峰


  编写《陕甘宁边区史》,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会议上批准列入的全国重点课题。旨在总结经验,揭示规律,发扬传统,提供借鉴,发挥其“存史、资治、育人”的作用,为“两个文明”服务,促进“四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陕甘宁边区是中国革命史上驰名中外的革命圣地。自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这里就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总后方。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林伯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党和毛泽东思想得到了成熟和发展,党的一整套优良传统在这里逐步形成。中国革命由极端困难走向胜利,实现了由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由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历史性的伟大转变。党中央在这里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实行了“三三制”政权,开展了精兵简政,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减租减息等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指挥了解放战争并取得全国的胜利。总之,在这块根据地的战斗历程中,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均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儿成为全中国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新中国的雏形,受到中外人士敬仰,被誉为“抗日的灯塔,革命的圣地”。
  所以毛泽东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江泽民1989年9月9日到12日视察延安时,反复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要发扬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离不开延安精神。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很难建成的。”因此,党中央极为关注陕甘宁边区史的研究与撰写工作。并曾多次下达文件,推动和指导此项工作,特别是中共中央(1983)28号文件,对于西北(包括陕甘边和陕北)革命历史问题作出了公正而恰当的结论,要求我们“对党的历史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必须从全局出发”。这就为撰写与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史论根据。
  承担这项任务的课题组,于1987年4月成立,雷云峰任课题组长,并报经了中国社科院规划领导小组批准。
  课题组在陕西省社科院院领导的关怀支持下,于1990年5月出版了《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一书的阶段成果。同时由课题组长雷云峰设计编写制定出了《陕甘宁边区史大纲》(草案),经集体反复讨论修改后确定全书为四卷。第一卷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第二卷抗日战争时期(上编)第三卷抗日战争时期(下编),第四卷解放战争时期。全书设总编,各卷设主编,副主编。
  撰写本书得到各方面的关怀与支持。大纲与书稿经过中央党史资料征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廖盖隆教授,中央党史研究室王琪、张秀新、刘经宇,田为本研究员、中央党校王渔教授,黄少群教授,中央文献研究室章学新、李海文等同志。原《陕甘宁边区简史》作者、原中央教育部长董纯才等同志,陕西师大陕甘宁边区研究室房成祥、黄兆安教授,西北大学陈舜卿教授北京钢铁学院宋金寿教授等,提了宝贵意见。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历史唯物辨证法,客观地再现边区面貌,反映历史真实,使它成为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信史。
  在撰写西北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中央(1983)28号文件精神,先将这部分具体写作纲要,分别寄送给了中央党史研究室与在京的原陕甘边陕北两部分老同志审阅征询意见,书稿写出后再寄他们审阅修改定稿。
  撰写抗日战争部分,我们聘请了齐心、张馨为顾问。
  解放战争部分,我们聘请廖盖隆、田为本(原兼本卷顾问)杨荫东等,具体指导。在此对上述领导、教授、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我们的水平所限,缺点与错误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1993年5月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上):建立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1937年7月—1940年12月)/雷云峰.—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