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上)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四章 第二节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3

雷云峰


  四、出版事业的蒸蒸日上
  边区的出版事业,受到党中央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毛泽东、张闻天等不仅自己著书立说,撰写与修改社论、新闻和文章,而且亲自组织编书或译书,为书刊写序、写发刊词、题词,当时延安24种文艺期刊,近三分之一的刊名是毛泽东题签的,他两次为新华书店题写了店名。并写信、面谈、言传身教,如毛泽东的许多著作清样都由他本人校对,他仔细认真,多次往返,如1938年6月27日《论持久战》付印前,他亲自作了校对,并给出版科的同志写信说:“都校了、第三部分请再送来看一次。”第一节二部分请他们过细作最后校对,勿使有误。”这些都给出版工作者树立了榜样。同时,中央根据国民教育,文化人和文化团体,以及反敌伪宣传等指示中,都规定了出版工作的任务。
  首先是各类期刊的发行,繁荣了出版事业,使延安成为领导全国各根据地的宣传出版中心。坚持公开宣传马列主义,出版印刷各种马列主义刊物书籍,注意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1937年由张闻天、博古、凯丰、周恩来、王明组成,中央党报重要会,负责党刊新闻与出版发行工作。1939年6月,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在延安成立,李富春兼部长、王林为副部长。下设出版、发行、秘书、总务等处。以“解放社”名义出版,新华书店发行。1941年冬该部队为“中共中央出版局”博古兼局长,许之桢任秘书长。
  《解放》周刊(改为半月刊)是中共中央在政治理论方面的机关刊物(创办于1937年4月24日,终刊于1941年8月31日,共出刊134期),1939年5月1日在该刊创刊二周年的编者文章中称:“中共中央在本报所公布的文件以及中共中央诸位负责同志在本报所发表的文章,乃是本报一切主张和言论的灵魂。而且特别指出的是毛泽东在本报前后所发表的综合抗战经验,指出抗战前途的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论持久战》与《论新阶段》。”以后又发表过《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张闻天的《论青年修养》、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修养》、陈云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都在《解放》周刊首次发表。还发表过一些马克思、恩格斯通信译文,及《联共党史》学习的辅导材料。当时,张闻天是《解放》周刊的主编。在由他主持的中宣部部务会议上除讨论各项宣传工作和政策外,还研究《解放》周刊的选题,分配写稿和租稿的任务。他还经常拿各地送给中央的报告,各解放区及国内外报刊上的文章作材料,指定题目范围,教宣传部编写国际、国内问题的专文。
  《前线》、《前线画报》和《八路军军政杂志》,是八路军总政治部于1938、1939年先后创办的。毛泽东为《军政杂志》写了《发刊词》指出出版这个刊物是“为了提高八路军的抗战力量,同时也为了供给抗战友军与抗战人民关于八路军抗战经验的参考材料。”由毛泽东、王稼祥、肖劲光、郭化若、肖问荣五位组成《军政杂志》的编委会,由肖向荣同志担任主编。朱德的《论抗日游击战争》、《八路军抗战两周年》、《敌后形势和建设民兵问题》等,就先后在《前线》和《军政杂志》上首次发表。在《军政杂志》出刊的39期中,共发表了恩格斯的军事论文《冲锋》、《军队论》等。军政杂志社也出书。毛泽东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解放后出版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即依据此书改写的。)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分别于1940、1941年由军政杂志社首次出版铅印的单行本。
  《共产党人》,是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内刊物,创刊于1939年10月20日,到1941年8月停刊,一共出版19期。其任务就是毛泽东在《发刊词》中所说的,“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个刊物传达了中央有关党的建设的指示,宣传了党的政策。首先发表过党中央《关于巩固党的决定》、《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关于地方及军队中各级党部取消、改正与停止党员处分手续的决定》,以及中宣部《关于反敌伪宣传工作的指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报纸杂志的指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群众鼓动工作的指示》、等39篇决议和指示。毛泽东等写的党的建设的教材《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以及王学文编写,以政治经济学研究会名义编写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大纲(初稿)》,还有《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参考书目,都是在这个刊物上发表的。张闻天、刘少奇、陈云、王稼祥等都写过一些宣传政策,指导干部教育的好文章。《共产党人》的编委由张闻天、邓发、李维汉、李富春、王首道、冯文彬、孟庆树、方强、陈正人组成。张闻天为主编,李维汉为编辑主任,陶希晋、马洪为编辑。
  创办于1939年的,还有中央妇委的《中国妇女》和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的《中国青年》。后者应该是1923年至1927年团中央主办的《中国青年》的复刊。毛泽东的《五四运动》和《青年运动的方向》,在这个刊物上首次发表。1940年10月22日,中宣部发出《关于(中国青年)的通知》,说这个“党所领导的青年刊物”,是“因为党的中级干部的最大多数是青年,又因为党也没有其它更适当的中级学习刊物”。所以,“它的编辑方针改变了,主要成为青年干部在理论、策略、工作和文化生活各方面的学习刊物”,也是“党的一般中级干部的学习刊物”。
  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办的月刊《中国工人》,创刊于1940年2月7日,毛泽东写的《发刊词》指明了:“团结自己和团结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这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当前的任务。”“《中国工人》的出版,就是为了这一个任务”。“《中国工人》应该成为教育工人、训练工人干部的学校,读《中国工人》的人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这个《发刊词》对如何办好报刊也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他说:“一个报纸既已办起来,就要当作一件事办,一定要把它办好。这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寄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这个报办得好。”这里提出的是依靠群众办刊物的方针性问题。毛泽东在《发刊词》中还讲了刊物的文风问题,他说:“我希望这个报纸好好地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中国工人》杂志发表了《马克思关于工人联合会的报告》,编者介绍说:“这是马克思为第一国际第一次世界代表大会起草的报告,也是70余年来职工运动者的行动方针。”这也是第一次用中文把这个著述介绍给中国读者。《中国工人》出到1941年4月停刊。在出刊期间,中国工人社还出版过《职工丛书》,其中包括恩格斯著,吴文焘译的《英国工人运动》。
  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的机关刊物《中国文化》,创刊于1940年2月15日,毛泽东在创刊号上首次发表了他的名著《新民主主义论》的初稿《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这不仅是一篇新民主主义学说纲领性的重要文献,而且指出了出版刊物的基本态度:“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人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我想,这可以算作《中国文化》出版的态度”。这个刊物还发表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如范文澜的《中国经学史的演变》等等。这个刊物的编委,中共中央决定艾思奇、周杨、丁玲、张仲实、范文澜、肖三组成,艾思奇担任主编。
  《大众习作》是延安大众读物社于1940年8月创办的,是辅导通讯员和初学写作者提高写作能力的刊物,在通俗化的工作上很有成绩,受到毛泽东的称赞,同年由大众读物社创办的《边区群众报》,也很受群众欢迎。
  此外,还有文艺刊物《文艺突击》、《大众文艺》、《中国文艺》、《中国文化》、《中国妇女》《中国青年》、《中国工人》、《诗刊》、《草叶》、《谷雨》,等等。在对敌工作方面的《敌国汇报》、《敌伪研究》。卫生工作方面的《国防卫生》、《卫生月刊》。教育工作方面的《边区教育》、《通讯》还有许多油印石印的刊物书报(如《前线书报》等),有《今日新闻》和三日刊的《新中华报》,而它的内容,是不仅只有边区的地方性质,而且也有报道全国的性质。
  边区出版上存在着的困难和缺点,主要在于纸张困难,不能不限制印刷份数。边区有两个印刷厂,每月排印的字数一个是60万以上,一个是80万以上,这就是说,边区每月出版字数的总计是140万以上。国统区一个最大书店,每月所能出版的数字最多也不能超过60万,这一比较,很可以说明边区出版界在全国文化上的意义。边区每种出版物一般的印刷份数起码是2000份,多的一般到了12000份,而这些书籍杂志都是以进步的社会科学理论及抗战建国的指导理论为内容的。并将这些书刊通过秘密交通将样书或清样发到重庆、桂林、曲江、香港、上海等国统区和敌占区翻印出版。使陕甘宁边区的出版物传播全国。正象陈毅的诗句所说:“试问九洲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其次是书籍的大量出版。
  1937年由《解放》周刊社首先出版的是《列宁丛书》,其中列宁著的《两个策略》、《左派幼稚病》、《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国家与革命》,斯大林著的《论反对派》、《列宁主义概论》、《列宁主义问题》,还有《共产国际纲领》等。以及作为《革命历史丛书》的《中国问题指南》,汇编了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历史上有关中国问题的文章和决议。其它的书籍,有《东北抗日联军的经验》;中共中央“八一宣言”以来的文件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南》,以后陆续编到第十册,一直出版到1941年。同时,还出版了《解放文选》和刘少奇著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各种基本政策问题》等。
  从1938年起,《解放》周刊社正式用“解放社”的名义出刊物和书籍。中共中央于同年2月4日公开刊登启事:凡本党文件、领导人言论,本党历史等,均委托中国出版社及延安解放社印行。八路军总部也同时发表了内容相似的启事。中国出版社与延安解放社是南北呼应的中共的两家出版社。当时在武汉的新知书店工作的地下党员徐雪寒接受党的指示,以中国出版社作为副牌,出版革命书籍。延安解放社的书由他们翻印后在国统区发行,他们出版的一些书也由解放社翻印在解放区发行。
  当时解放社出版“两大丛书”(《马恩丛书》和《抗日战争丛书》),“两大选集”(《列宁选集》和《斯大林选集》)。《马恩丛书》、《列宁选集》、《斯大林选集》,有些是根据莫斯科中文版翻印的,大部分则是根据莫斯科的俄文或德、英、法、日文版翻译来的。这样大规模地翻译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是建党以后的第二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建党之初李达领导的人民出版社掀起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当时革命的实践迫切需要马列主义的理论指导,毛泽东号召全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193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120周年纪念日,党中央创办马列学院,并在其中设有编译部,张闻天兼院长,并亲自抓翻译工作。当时,柯柏年、何锡麟、王石巍(王实味)、景林、赵飞克、王学文、张仲实、陈洁等都先后在编译部工作、还有成仿吾、艾思奇、徐冰,吴黎平等;也都参与翻译马列著作的工作。《斯大林选集》5卷本,《马恩丛书》10卷本。《列宁选集》18卷(一说20卷)本,陆续在边区出版。在叶剑英指导下,曾涌泉、何思敬、曹汀、焦敏之等参加翻译,用八路军抗日战争研究会编译处名义编辑,由八路军政杂志社(后改用十八集团军司令部名义),出版了一套《抗日战争参考丛书》。其中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战争与军队》、《恩格斯军事论文选集》、《新德意志帝国建设之际的暴力与经济》(即《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1870—1871年普法战争》、《兵团战术概则》、《红军战士的战斗勤务》《夜间教程》等。使恩格斯的军事论文集在我国首次翻译出版。此外,解放社还出版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论共产党》、《论马恩列斯》、《哲学选集》、《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基本问题》(1—4册)、《政治经济学》、《西洋哲学史简编》等书。由周扬编校、曹葆华、天蓝(王名衡)翻译的《马克思、思格斯、列宁论艺术》《斯大林与文化》等,是作为《鲁艺丛书》编译出版的。以后,周扬又根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编辑了《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一书,选辑了马克思、思格斯、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高尔基、鲁迅和毛泽东的有关论述。1938年由解放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原版是方乃宜译,莫斯科外国工人出版社1937年的版本,这是第一本中文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的论文集。后来,中共中央还作出了重新校阅马恩列斯著作的中译本,提高译文质量的决定,指定凯丰、博古、洛甫、杨尚昆、师哲、许之祯、赵毅敏等组成翻译校阅委员会,由凯丰负责。此后,出版了许多马列经典著作的译校本。
  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编的《西北丛书》(包括《抗战中的陕西》、《抗战中的甘宁青》、《抗战中的绥远》等),民族问题研究会编的《回回民族问题》(李维汉、刘春等编),历史研究会编的《中国通史简编》(1—8册),由范文澜主编,参加的有尹达、金灿然、叶蠖生、佟冬等)。
  1938年到1939年出版了吴黎平编著的《论民族民主革命》由他和艾思奇合作编著的《唯物史观》,陈昌浩著的《近代世界革命史》(卷一、二),聂荣臻著《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齐礼总编,李六如、和培元等编的《陕甘宁边区实录》等。《抗日战争丛书》,是由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编的。毛泽东《论持久战》,就是1938年5月—6月间在这个研究会的讲演。7月在《解放》发表后,随即作为这套丛书的一种出版。这套丛书还包括他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朱德的《论抗日游击战争》、罗瑞卿的《抗日军队中的政治工作》、郭化若等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术问题》。当时,延安在党中央倡导下成立了许多研究会,编著了许多书。如社会科学研究会集体编著的《社会科学概论》(何干之等著),中国现代史研究会编著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张闻天著),时事问题研究会编的《时事问题丛编》(包括《战争中的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沦陷区》等),《抗战中的中国》(包括《九一八以来国内政治形势的演变》、《抗战中的中国经济》、《抗战中的中国政治》、《抗战中的中国军事》、《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抗战中的世界丛书》等10种。
  当时,中央对各种中、初级的通俗的读物的编辑与出版,也很重视。同毛泽东为徐特立组织编写的《文化课本》写了序,指出:“一个革命干部,必须能看能写,又有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以及从事工作的基础和学习理论的基础;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论也才有学好的希望”。以后,陆续出版了一套《文化教育丛书》及中小学课本。
  同时,解放社还编辑出版过《鲁迅论文选集》、《鲁迅小说选集》,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与生活》等文艺书籍。
  总之,边区的新闻和出版事业,适应了战争和人民的需要,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并经常影响着中国时局的演变,影响着世界誉论的动向。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上):建立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1937年7月—1940年12月)/雷云峰.—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