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解放战争时期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三章 第四节 克服一切困难,坚持根据地斗争——2

朱凯,郭林,吴璋


  二、人民群众是保卫边区的铜墙铁壁
  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主动撤离延安的工作做得十分出色。连国外观察评论家也称誉堪与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战例相媲美。事实充分证明: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然而,延安以北一些地方在战争第一个月内,由于部分干部思想准备不足,未能很好地动员与组织群众,忽视群众纪律,随便征用民工民畜,致使一些群众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一些地方只要求群众作出奉献,却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以致出现强迫命令作风,严重脱离了群众。周恩来自晋绥返回陕北时,沿途了解情况,并写信给林伯渠 马明方等,就后方工作提出详细的改进意见。
  西北局和边区政府迅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把党中央的决策和全国解放战争大好形势告诉人民群众,鼓舞斗志,使他们树立必胜信心,积极支援和参加战争。边区政府坚持出版《边区群众报》,并由三日刊变成日刊,广泛传布胜利战讯,组织宣传队深入农村与山区,组织财经贸易文教单位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自身业务工作,从而迅速稳定了民众的思想情绪。(二)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机构,要求各级干部始终和群众在一起工作和战斗,坚决执行上级指示,积极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完成各项任务。西北局和边区政府大力表彰那些忠于革命、斗志坚定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干部,认真总结推广他们创造的新经验新办法;严肃处理脱离群众、退却逃跑的干部,选拔优秀分子接任他们的工作;切实整顿军政纪律,制定适应战时情况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此,边区政府自7月起又创办了《边区政报》,以加强指导,交流经验。(三)加强和改进动员与组织工作。西北局和边区政府要求各级干部重视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具体组织领导工作,实行乡村联防,互通情报,揭露谣言,稳定人心;部队在转移时,在不泄露军事机密的前提下,应通知地方干部群众做好各种必要的准备;遇到敌人进犯,干部和民兵应尽力阻击,妥善安排和掩护群众安全转移;战勤动员,应安排好支前人员家庭的生产生活问题,并在服勤期间加强教育和管理,关心他们的生活。边区政府肯定并推广绥德分区组织纪律检查队到各地巡视检查的成功经验,建议各地学习采用,号召各地创造更多的好经验。经过边区党政军各级领导机关和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加上党中央坚持转战在陕北直接予以指导和西北野战军夺得初期的重大胜利,陕北后方工作迅速由被动转为主动,进入健康发展状态,从而为彻底粉碎胡宗南等集团的“重点进攻”奠定了坚实可靠的群众基础与物质基础。6月14日,毛泽东电告朱德、刘少奇:“总结边区三个月战争:第一个月地方工作有些混乱。第二个月起即已步入正轨,党政军民坚定地向敌人作斗争。”①
  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都坚持不脱离本地本乡的原则,坚决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根据地斗争,使党的指示和边区政府的政令在任何情况下都在广大农村中畅行无阻,深入到每家每户每个群众的心中,万众一心,团结战斗,去争取胜利。分区和县级领导机关,都始终在本分区本县境内坚守职责。区级和乡级干部,也基本上做到不离开本区本乡。只要敌人一离开,各级政府立即返回原驻地办公;敌来则再走,敌走则再回。敌人盘踞的城镇和军事据点,白天似乎象是他们的,可是到了夜晚,则是游击队活动的天下。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努力改变“老一套”工作方式和方法。他们人员精干,亦文亦武,机动灵活,说走就走,说停就停,紧密依靠群众,在生活上打成一片,真正做到同甘苦、共患难,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帮助,共同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
  在内线作战时期(1947年3月至12月),边区人民全力支援解放军打胜利,累计动员随军担架6633副,临时担架15582副,运输牲口5540头。全年共献出粮食24.6万石,军鞋58.4万双。至延安光复以前,有近两万名青壮年光荣参军,有1万多人参加地方工作和游击队。从1947年3月到1948年1月,仅为解放军带路当向导的群众就有11720人次。边区各地男女群众积极为部队抬担架,运粮草,修筑工事,送信送情报,制做军鞋,看护伤病员,涌现出大批支前英雄和模范。如新宁二区胡兴周和米脂桃镇青年刘启仁等,在火线上抢救伤员,奋不顾身,不怕牺牲;子洲马蹄沟区刘福昌带领的担架队,安塞五区自卫军连长苏云海率领的担架队,参加蟠龙战役的志丹担架队,都是受到军队和政府表彰的模范集体。
  ①《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81页。
  

陕甘宁边区史解放战争时期/朱凯,郭林,吴璋主编.—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