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解放战争时期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五章 第五节 解放大西北——4

朱凯,郭林,吴璋


  四、解放西宁,青海省人民军政委员会成立
  兰州战役期间,第1兵团上溯渭河向西急进,继克临洮、康乐诸城之后,又于8月22日解放临夏地区。青马新编骑兵军(正在组建中,兵员不足且有人无马)一触即溃。27日,野战军前委命令该兵团立即向青海进军。28日,王震率兵团机关和第2军自临夏西进,至循化渡黄河,然后取道甘都和化隆,直扑西宁;第1军和第62军由永靖渡黄河(过河后第62军奉命暂驻享堂、民和地区),尔后经民和和乐都,沿湟水以南山道向西宁疾进。由于黄河铁索桥及沿岸船只全被敌人毁坏,各部队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水手,利用皮筏和木排迅速强渡黄河。撤拉民团纷纷投诚。其后,两路大军犹如双剑,呈钳取西宁之势,所向披靡。
  野战军前委和彭德怀曾多次指示全军,必须重视和加强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强调少数民族问题是西北的一个突出问题,具有特殊性,所以宣传贯彻执行好党的有关政策,不仅是战时的需要,也是战后团结各少数民族共同建设大西北,实现长治久安的需要。第1兵团各部队认真执行上述指示,在进军途中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严格遵守纪律,使得国民党反动派长期散布的“共产党杀回灭教”等谎言不攻自破,受到沿途各民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帮助。由临夏回民耆老组成的“劝降团”更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临夏(古称河州)位于青甘交界处,是回民的传统聚居地。马步芳、马鸿逵及其大部官佐都是此地人,他们的家属亲友也多定居于此,故该地素有“军官之家”的称号。我军进驻临夏后,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回族群众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不住民宅,不进清真寺,对放下武器的马军官兵及其家属一体保护,决不伤害,连属于马步芳等人的私产也暂时封存妥善保管,待以后处理。各界群众深受感动,许多马军家属主动表示愿劝说自己的亲友弃旧图新及早回头。当地有声望的回族耆老、阿訇等自告奋勇组织“劝降团”,随同解放军出发,沿途积极宣传和劝敌投降,收到显著的效果。所以解放军威名远播,各地守敌争相投顺,进军十分顺利。
  西宁之敌早已乱作一团。24日马步芳飞回西宁后,就收拾金银准备外逃。27日,马步芳、马步青兄弟借口要向“中央”求援,乘飞机逃往重庆,行前指定马步鉴负责西宁防务。自兰州溃逃的青马残部,有的不愿继续卖命而星散回家,少数窜山为匪,及至进入青海境内,已是只有官而无兵了。29日,马继援狼狈逃回西宁,见大势已去,便在次日偕马步鉴等挤乘最后一架飞机逃之夭夭。在我军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下,西宁残敌已成惊弓之鸟,多数弃械溃散回家,少数顽固之徒在城内烧杀洗劫后向西北窜逃。一些士绅自发组织“临时治安维持会”,等待解放军接收西宁,并派代表出城远迎。
  9月5日,第1兵团先头部队进入西宁城区,各族民众自动夹道热烈欢迎慰问。6日,大部队抵达,隆重举行西宁解放入城式,接着又在东关大教场召开欢迎解放军大会,数万各族群众共庆西宁获得解放,盛况空前。马步芳家族对青海和甘南人民长达40多年的反动封建统治,至此宣告彻底灭亡。
  9月8日,西宁市军管会成立,冼恒汉任主任,张国声任副主任。市人民政府亦宣告成立,刘枫任代市长。经积极争取和“劝降团”的说服,盘踞在城北数处据点的青马残部2000余人相继投诚或交械投降,其中包括青马第82军副军长赵遂以下将校军官120多人。经过宣传教育,对普通士兵则发给遣散证和路费让其返家,校级以上军官则收容到“解放军官训练处”组织学习。第1军各部队分头进军各县,到9月底,除玉树、果洛两地区外,其他全部解放。11月2日,国民党玉树专员马峻等亦通电率部起义。
  9月26日,青海省人民军政委员会在省会西宁宣告成立(廖汉生任主任),宣布暂行省人民政府职权,遵照中国共产党各项方针政策、人民解放军总部“约法八章”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法规法令,领导全省各族人民共同恢复和建设新青海,并负责筹备省人民政府事宜。
  

陕甘宁边区史解放战争时期/朱凯,郭林,吴璋主编.—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