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革命史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后记

房成祥 黄兆安


  1983年10月4日,陕西、北京、四川、甘肃、青海、新疆等地部分从事中国革命史教学和研究的学人,在西安举行纪念刘志丹诞辰80周年学术讨论会。与会者一致认为:为了发扬革命传统,培养教育年轻一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有义务编写一部《陕甘宁边区革命史》。在征得与会的原中共陕西省委党史征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石如岗同志的同意后,大家约定由陕西师大陕甘宁革命史研究室负责联络有关专家、学者,协作编写本书事宜。经协商,1984年5月和12月,在延安和西安交通大学讨论确定了本书的编写大纲和大纲细目。1985年8月和1986年6月,在四川内江教育学院和陕西师大先后讨论了本书的初稿和第二稿。从1986年至1990年,陕西师大曾将本书稿作为该校中共党史研究生班的试用教材,受到研究生的欢迎。1987年初至夏,由本书编委会委员张军孝、张建祥、郑生寿、徐乃杰、熊宇良对书稿进行了分章修改。1987年夏至1990年夏,由主编房成祥、黄兆安对书稿进行了全面的审核和修改;并请郭祖辉对文句进行了润色。
  本书是作者们在探索中写出的。由于当时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难免存在缺点甚至错误,诚望革命前辈、广大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共陕西省委党史征集研究委员会和省委宣传部的关怀与支持。陕西师大党政领导、科研处、特别是马列教研部的领导给予了尽可能的支持。陕西师大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方便。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地委党史办、延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四川内江教育学院在查阅有关资料和筹办审稿会议方面提供了良好条件。在本书编写中,得到了同行老前辈侯天岚的指导以及刘国元在资料方面的无私援助。
  本书的编写,还得到了已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刘景范,以及革命老前辈张秀山等同志的关怀。我们谨以本书的出版来表示对他们的谢忱。
  本书各章节撰稿分工:
  前言和结束语——房成祥;第一章第一节——苗建寅,第二节——田舍郎,第三节——牛兴华,第四节——任学岭,第五节和第四章第四节——郑生寿;第二章第一节和第六章第一、二、三节——徐波;第二章第二节——杨亦农,第三节——刘凤梅,第四节——刘煜,第五节——贾晓琴;第三章第一、二节——贺伯清,第三节——徐乃杰,第四节——熊宇良,第五节——罗谦芳,第六节——李敬谦,第七节——韦林珍和李秀芳;第四章第一节——杨树桢,第二节——徐宝珠,第三节——陈志远,第五节——张军孝;第五章第一、二节——傅养元,第三、四节——黄兆安;第六章第四节——王会民,第五节——李少君;第七章第一节——张建祥,第二节——曹培森,第三节——原荫盛,第四节——李亚平;照片、图表由刘定保提供;历史地图由张慎亮绘制。
  

陕甘宁边区革命史/房成祥 黄兆安主编.—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您是第 位访客!